何英新;唐彩霞;刘珏;李梅清;谢春花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1],护理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成为近年众多学者关注热点[2-3]。研究显示农村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城市学生[4]。讨论式教学是在欧美大学课堂中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学生为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5]。讨论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责任感,这种教学法在国内部分大学课堂运用,教学效果良好[5-7],但有关该教学对护理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讨论式教学法是否对护理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以及不同户籍护理学生接受讨论式教学后,自我效能的改变是否有区别,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小娟;张云杰;江领群;黄毅;陈玉婷;杨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由于股骨颈的解剖学特殊性,骨折后有较高的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术后过早下地会显著增加股骨头坏死率[1]。因此如何指导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以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十分重要。本研究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共100例,出院时分为护理延伸组和对照组,调查分析依从性情况和骨折愈合率以及股骨头坏死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绮;李雪松;吴映红;李敬梅;唐元英;刘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8例住院和门诊的受试者应用彩超观察颈动脉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斑块回声性质,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依据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增厚组、斑块组。斑块组依据斑块的回声特点分为2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同时对受试者测定血清 Hcy、M IF水平及生化指标测。比较组间血清 Hcy、M IF水平的差异,计算血清 Hcy水平、M IF水平、IM T三者之间相关系数。结果对照组、增厚组、斑块组血清Hcy、MIF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cy、MIF水平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 Hcy水平、血清MIF水平、IMT 三者之间呈正相关(r=0.584、0.562、0.607,P<0.01)。结论血清 Hcy、MI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Hcy可能通过M IF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王三敏;伏兵;佘瑞芳;谭玉;钱明月;陈皆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并发育,也称宫外孕。根据受精卵着床的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卵巢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占宫外孕的95%~98%。其中输卵管妊娠又分为输卵管峡部、壶腹部、伞部妊娠,其中以峡部和壶腹部较为多见[1]。宫外孕的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突发性下腹一侧撕裂样疼痛或阵发性疼痛),伴有不规则性阴道出血。部分患者可因剧烈腹痛、急性大量出血导致昏厥或休克,所以需要迅速且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准确的对症处理,挽救患者的生命[2]。本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2月对78例急诊宫外孕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玖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腹主动脉瘤病情极其危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寇雉;李林飞;蒋德玉;段海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探讨其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潜能,为骨创伤或其他修复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机械法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 HFF。取第3代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通过向成骨、成脂、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根据说明书配制),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原代细胞24 h内完全贴壁,细胞形态不规则,多为圆形或多角形,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基本为长梭形,鱼群样、漩涡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Vimentin ,不表达CK19,经诱导可以向成骨、成脂、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HFF在特定条件能多向分化,其本身也参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加之来源方便,增殖能力强,有望为骨折或较大骨缺损患者修复治疗及组织工程学提供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郭常敏;王达利;魏在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对宫腔粘连患者粘连分解术预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0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术后人工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每日服用戊酸雌二醇(每次9 mg ,每天1次)21d,后7d加服醋酸甲羟孕酮(每次10mg,每天1次),停药7d为1个周期;对照组直接施行TCRA,3个月后复查。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 H )、黄体生成素(L H )、雌激素(E2)、催乳素(PRL )、孕酮(P )及睾酮(T )。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人工周期治疗结合手术治疗显著提高了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的治疗有效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中FSH、LH、E2、PRL、P和T等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人工周期治疗显著性改善了 TCRA术后宫腔粘连程度,增加MMP-9的表达并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人工周期改善了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的预后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人工周期增加MMP-9的表达和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何英新;唐彩霞;刘珏;李梅清;谢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监测丹参治疗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肾皮质血流灌注的变化,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药物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家兔切除右肾,夹闭左肾肾蒂缺血60 min后恢复灌注建立兔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给予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左肾病理改变及在超声造影下肾皮质血流灌注并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兔肾皮质时间-强度曲线上升缓慢,峰值灌注时间延长,曲线上升支斜率下降(P<0.05);经丹参治疗后峰值灌注明显缩短,曲线上升支斜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能反映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肾血流灌注异常,并能发现经药物治疗后兔肾血流再灌注的改变。
作者:叶帆;李明星;罗志建;张敏;宣吉晴;陈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与规律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临床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涉及面广泛。采用传统的填鸭讲授法,学生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很重要的是容易失去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师生间“教与学”的效果不能达到佳。
作者:赵爽;张胜昌;蒙山;朱名毅;高洁;卢露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四川遂宁地区儿童铜绿假单胞菌(PA )的临床专业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K-B法做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该院2010~2012年PA的检出情况、儿科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结果46株PA主要分布在呼吸、新生儿和重症医学专业,共39株(84.8%)。来自痰液标本共22株(47.83%)。3年来的分离率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结论 PA是临床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定远;王春艳;李骏瑶;蒲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分析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结果56例中有5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3%,其中误诊6例,误诊率为10.7%。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
作者:申启玲;李力;邓波;陶中华;郭建新;郑英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的部位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69例72个MCAA VCTDSA影像特点,根据MCAA发生部位分为4类:M1段,M2分叉处,M2远段,M3~M5段,统计双侧动脉瘤数目,分析动脉瘤部位的影像学特征;两名神经放射学医生采用双盲法测量M2分叉处大脑中动脉瘤角度,并与正常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对照,统计分析二者的角度差异。结果(1)M1段动脉瘤共7个(9.70%),M2分叉处动脉瘤共58个(80.56%),M 2远段动脉瘤共5个(6.94%),M 3~M 5段动脉瘤共2个(2.78%)。(2)正常大脑中动脉M 2分叉处角度为(99.30±22.96)°,M 2分叉处动脉瘤角度为(139.26±27.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正常大脑中动脉M 2分叉处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破裂动脉瘤M 2分叉处角度为(133.98±30.24)°,未破裂动脉瘤M2分叉处角度为(144.53±21.8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A多发于M2分叉处;动脉瘤组与非动脉瘤组M2分叉处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2分叉角度增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高。
作者:谢惠;覃川;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杨俊潇;荣天;张定均;周帮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羊齿天门冬根茎提取物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羊齿天门冬根茎提取物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影响;平皿集落形成法检测羊齿天门冬根茎提取物对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的影响;碘化丙啶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结果羊齿天门冬根茎乙酸乙酯部位(AF-A)对Saos-2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IC50值为26.7μg/mL);AF-A对Saos-2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P<0.05);AF-A(30.0、100.0μg/mL)处理Saos-2细胞48 h后,细胞S期百分比分别为(43.7±2.5)%和(51.9±1.9)%,与对照组(31.8±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F-A均能抑制Saos-2细胞COX-2蛋白水平表达。结论 AF-A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人骨肉瘤细胞S期阻滞和抑制COX-2蛋白水平表达有关。
作者:瞿家权;石莺;贾薇;张永东;钟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的表达特征,关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以102例原发性肝癌作为观察组,以8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Glypican3、MMP-9和MMP-14的表达,探讨Glypican3、MMP-9和MMP-14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Glypican3、MMP-9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Glypican3、MMP-9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被膜侵犯和增殖组胞核抗原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Glypican3和MMP-9、Glypican3和MMP-14、MMP-9和MMP-14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48,P=0.0241;r=0.46,P=0.0132;r=0.43.P=0.0313)。生存分析显示Glypican3、MMP-9和MMP-14的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Glypican3、MMP-9和MMP-14高表达,在肿瘤进展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术后检测Glypican3、MMP-9和MMP-14的表达对判断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敏;曾霞;侯恩存;王树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晚期癌症患者在逐渐步入临终阶段时不仅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而且还要面对死亡的精神及心理威胁,患者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因此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死亡教育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死亡教育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缓解焦虑的情绪,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让患者认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使其在生命的后阶段通过医务人员的关爱、亲人的关心、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产生心理的满足、精神的舒缓,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态度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对患者实施临终护理的水平。
作者:李永红;江智霞;高晓霞;王章琴;王彦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Girdin蛋白是2005年分别由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学者相继各自独立发现并报道的一种细胞内大分子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普遍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中的肌动蛋白骨架结合蛋白。Girdin蛋白因其发现时功能的不同又被命名为 A PE、HkRP1、GIV。东京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该蛋白能促进 Akt的磷酸化,因而将它命名为Akt磷酸化增强子(APE)[1]。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则发现该蛋白具有和 HOOK蛋白家族相类似的分子结构,并与 HOOK 蛋白家族一样能够与细胞内微管相结合,因而把它称为 HOOK 相关蛋白1(HkRP1)[2]。美国学者研究并报道了该蛋白可以与G蛋白的α亚基相结合,并定位于高尔基体-内质网间的运输小泡上,因此将其命名为运输泡相关Gα结合蛋白(GIV )[3]。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该蛋白附着在细胞微丝(肌动蛋白)上并具有调控细胞内微丝的功能,因而将其命名为微丝附着梁蛋白(girders of actin fila-ments ,Girdin),成为该蛋白被广泛认可的名称[4]。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该蛋白与肿瘤的关系极其密切,其分子结构复杂并具有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生长等重要功能,作用机制非常重要并在不断发现中。
作者:孙德云;施智甜(综述);王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睡眠障碍是孕妇孕期的常见现象,尤其是妊娠末期的孕妇。毛亚平[1]对住院待产孕妇睡眠状况调查,睡眠形态紊乱高达69.04%。而研究表明,孕妇睡眠障碍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会诱发或加重某些躯体疾病,造成围产期结局不良,而且会影响产后康复,不利于新生儿喂养[2]。另外,经历长时间的妊娠过程,孕妇担心分娩及孩子安全等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影响睡眠质量[3]。据文献报道,4%~15%的孕妇有抑郁症状,5%~13%有焦虑症状[4]。可见,睡眠障碍和负性情绪关系密切,互为伴随,相互加重,对孕妇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对65例妊娠末期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小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备后对根管充填(简称根充)的影响。方法将30例磨牙、30例前磨牙的牙髓炎和根尖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30例用机用Pro T aper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B组30例用普通K锉改良的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器械根备对根充的影响,分别从根充的时间、根备的主尖锉和根充的主牙胶尖的匹配度、根充的恰填率、根充的术后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在根充时间上A组平均前磨牙为1分30秒,磨牙为4分25秒;B组平均前磨牙为5分30秒,磨牙为11分41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前磨牙主尖锉和主牙胶尖的匹配度为86.37%,磨牙为88.89%;而B组前磨牙为62.50%,磨牙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充恰填率在X线片上前磨牙A组为72.73%,B组为70.83%;磨牙A组为80.00%,B组为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充的术后疼痛反应上两者都很低且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备后能加快根充速度,提高主尖锉和主牙胶尖的匹配度,简化根充治疗程序。
作者:李江;张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低剂量骨水泥注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将患者按照骨水泥注入量分为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并对术后视觉模糊评分(VAS)、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恢复程度、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进行观察、评估、对比。结果经过3~15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常规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在术后疼痛缓解方面效果相当,但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常规剂量组要优于小剂量组,在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方面,小剂量组要优于常规剂量组。结论椎体成形术操作过程中,应用注入低剂量骨水泥方法,在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水泥渗漏、相邻节段继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路;李凌霞;程才;李书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和形成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常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戴明循环又叫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步骤组成,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地运转[3]。呼吸训练也称调息、呼吸反馈,是受训者主动按照一定的呼吸模式(如频率、深度、呼气/吸气的时间比、胸式/腹式等)进行的训练[4]。迄今呼吸训练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中,如COPD患者身上[5]。呼吸功能锻炼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达到对生理的调节作用,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6]。同时可明显缓解COPD 患者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和缺氧症状[7]。本科在进行优质护理活动中,把戴明循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程序,观察该法对提高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琼芳;艾红菊;黄一殊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