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讨论式教学法对城市与农村护理学生一般自我效能的影响

张小娟;张云杰;江领群;黄毅;陈玉婷;杨红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城市, 农村, 护理学生, 一般自我效能感, 大学课堂, 护理教学改革, 学生积极性, 增强学习, 效能感低, 认知理论, 教学效果, 教学路径, 教学方式, 关注热点, 主动性, 交互式, 责任, 运用, 学者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1],护理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成为近年众多学者关注热点[2-3]。研究显示农村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城市学生[4]。讨论式教学是在欧美大学课堂中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学生为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5]。讨论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责任感,这种教学法在国内部分大学课堂运用,教学效果良好[5-7],但有关该教学对护理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讨论式教学法是否对护理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以及不同户籍护理学生接受讨论式教学后,自我效能的改变是否有区别,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呼吸机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和治疗设备之一,它不仅能对患者提供辅助呼吸,甚至能完全替代人体的通气功能,使之在治疗呼吸功能不全以及对患者生命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急救复苏和手术麻醉等领域[1]。随着呼吸机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给予患者呼吸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风险。一旦使用方法错误,护理不当,会导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医疗事故的发生。护士是在临床上使用、监护呼吸机治疗密切的人员,其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689例机械通气患者报警原因及不安全因素,介绍呼吸机治疗中的安全管理对策,为临床护士安全而有效地使用呼吸机,提高呼吸机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帮助。

    作者:滕月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重症胰腺炎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重症胰腺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APACHEⅡ评分为(4.2±0.2)分,对照组为(5.6±0.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蛋白、血淀粉酶和C 反应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清蛋白和C反应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梗阻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为26.67%(12/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消除炎症,减少肠梗阻,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俊华;郭佳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术后各组分别行PCEA ,使用0.12%罗哌卡因为A组,0.12%罗哌卡因+0.5μg/m L舒芬太尼为B组,0.12%罗哌卡因+0.75μg/m L舒芬太尼为C组。观察并记录3组术中麻醉效果以及术后4、6、12、24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SA)、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泵总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术后VAS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C组(P<0.01),B、C组无明显差异。A、B、C组的瘙痒发生率分别为0、54.5%、63.6%,各组间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间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2%罗哌卡因可取得较佳的镇痛效果及较少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剑;尹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听尼特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听尼特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对耳鸣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听尼特耳鸣综合治疗仪对100例耳鸣患者进行全面问诊评估、诊断、测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耳鸣掩蔽治疗及心理咨询治疗。结果用耳鸣残疾量化测试表评估为1级12例,2级34例,3级28例,4级18例,5级8例。将评估结果为2级及以下定为轻度,3级及以上定为重度。在耳鸣评定为轻度的患者中,耳鸣疗效评定为痊愈4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95.6%;在评定为重度的患者中,耳鸣疗效评定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有效率85.2%,两组患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P>0.05)。总有效率为9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听尼特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能够为耳鸣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评估及科学的测试,其治疗主观性耳鸣疗效确切,且对于轻重度耳鸣患者其均有相同疗效。

    作者:胡娅琴;邹帆;高明华;李朝军;李忠万;邝邵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对性术前访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被日益重视,并被广泛运用[1-2]。但现在的术前访视多局限于患者的普遍性问题,对一些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的术前访视仍未被足够重视,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对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专科术前访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郭礼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HBV 慢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mRNA 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化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TLA-4及其配体CD80、CD86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4例肝硬化(LC组)、28例原发性肝癌(HCC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共刺激分子CD28、CTLA-4、CD86、CD80 mRN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28 mRNA表达在CHB组下降显著(t=-2.11,P<0.05);CTLA-4 mRNA在疾病各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CHB组(t=-2.52,P<0.05),LC组(t=-2.11,P<0.05),HCC组(t=-2.56,P<0.05);CD86 mRNA在疾病各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CHB组(t=-3.68,P<0.01),LC组(t=-2.99,P<0.01), HCC组(t=-4.42,P<0.01);CD28/CTLA-4 mRNA表达在HCC组显著升高(t=2.12,P<0.05);CD80/CD86 mRNA表达随着HBV的慢性化进程出现不同程度显著升高:CHB组(t=2.10,P<0.05),LC组(t=2.59,P<0.05),HCC组(t=3.74,P<0.01)。结论 HBV感染患者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异常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和慢性化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琳;赵春楠;史进方;彭群新;顾国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职高专层次《医学信息检索》课程设计研究

    信息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医学信息检索》课程以培养学生对医学信息资源的获取、评价和利用能力为目标,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专业研究实践和文献检索两个领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其将来从事医学专业工作及继续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燕;廖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131I-nalepride的制备和动物体内研究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131 I-nalepride (131 I-(s )-(-)-N-[(1-烯丙基-2-吡咯烷基)甲基]-2,3-二甲氧基-5-三丁基锡苯甲酰胺)的制备以及在小动物体内的性质,评价其在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以(s )-(-)-N-[(1-烯丙基-2-吡咯烷基)甲基]-2,3-二甲氧基-5-三丁基锡苯甲酰胺为标记前体,用双氧水法进行131 I-nalepride的标记,行ICR小鼠生物分布特性实验,并对SD大鼠进行阻断实验和脑部放射自显影研究。结果131 I-nalepride标记率和放化纯均大于95%;ICR小鼠生物分布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31 I-nalepride在小鼠纹状体中摄取多,小鼠尾静脉注射131 I-nalepride 4 h后,纹状体与小脑比值即达111.87,12 h后达到高,为416.97;SD大鼠阻断实验和脑部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在注射131 I-nalepride后,纹状体与小脑的光密度比值从7.43±0.86降至1.07±0.18,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31 I-nalepride与多巴胺D2受体特异性结合很高;131 I-nalepride进入血液后迅速被组织摄取,其中以肝、肾的早期摄取高,肝为(14.82±3.88)% ID/g ,肾为(10.28±1.65)% ID/g ,各脏器的清除均较快。结论131 I-nalepride对多巴胺D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多巴胺D2受体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显像剂并作为工具药筛选、评价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

    作者:王立振;杨敏;徐宇平;潘栋辉;陈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热点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与规律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临床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涉及面广泛。采用传统的填鸭讲授法,学生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很重要的是容易失去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师生间“教与学”的效果不能达到佳。

    作者:赵爽;张胜昌;蒙山;朱名毅;高洁;卢露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研究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探讨其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潜能,为骨创伤或其他修复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机械法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 HFF。取第3代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通过向成骨、成脂、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根据说明书配制),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原代细胞24 h内完全贴壁,细胞形态不规则,多为圆形或多角形,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基本为长梭形,鱼群样、漩涡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Vimentin ,不表达CK19,经诱导可以向成骨、成脂、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HFF在特定条件能多向分化,其本身也参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加之来源方便,增殖能力强,有望为骨折或较大骨缺损患者修复治疗及组织工程学提供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郭常敏;王达利;魏在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容积CT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的部位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69例72个MCAA VCTDSA影像特点,根据MCAA发生部位分为4类:M1段,M2分叉处,M2远段,M3~M5段,统计双侧动脉瘤数目,分析动脉瘤部位的影像学特征;两名神经放射学医生采用双盲法测量M2分叉处大脑中动脉瘤角度,并与正常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对照,统计分析二者的角度差异。结果(1)M1段动脉瘤共7个(9.70%),M2分叉处动脉瘤共58个(80.56%),M 2远段动脉瘤共5个(6.94%),M 3~M 5段动脉瘤共2个(2.78%)。(2)正常大脑中动脉M 2分叉处角度为(99.30±22.96)°,M 2分叉处动脉瘤角度为(139.26±27.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正常大脑中动脉M 2分叉处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破裂动脉瘤M 2分叉处角度为(133.98±30.24)°,未破裂动脉瘤M2分叉处角度为(144.53±21.8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A多发于M2分叉处;动脉瘤组与非动脉瘤组M2分叉处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2分叉角度增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高。

    作者:谢惠;覃川;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杨俊潇;荣天;张定均;周帮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评价8种血清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CA199、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ER)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 PHC患者5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20例。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DCP、GPC-3,微量离心柱法分离AFP-L3,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洗脱AFP-L3、CA199、CEA和FER ,并计算 AFP-L3占总AFP的百分浓度(%)。结果肝癌组GP73、AFP-L3(%)、AFP和CA199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肝癌组DCP和GPC-3浓度明显高于除肝硬化组外的其他组(P<0.05)。单项检测中GP73灵敏度(72.0%)、准确率(86.2%)和ROC曲线下面积(0.824)均高,GPC-3特异性高(96.3%)。系列实验中GP73与其他一项或几项指标联合的特异性均可达100%,平行实验中8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98.0%)。结论血清GP73和AFP-L3单独诊断 PH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优于单用AFP ,其联合其他标志物检测可提高对PHC诊断的可靠性。

    作者:赵运胜;王猛;崔辰莹;李洪臣;廖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影响因素分析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集中、病种多、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分诊是急诊患者到医院就诊的第一关[1]。现代急诊分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分科诊治”,而是要对来院急诊就诊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判断患者病情的紧急状态[2],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登记入册(档),同时通知相应科室专科医生做好准备,时间一般应在2~5 m in内完成[3],高质量的分诊能使患者得以及时救治,反之,则有可能因延误急救时机而危及生命。所以,做好这项工作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人此次通过研究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急诊科收治的715例患者的急诊分诊资料,分析影响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提供资料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丽英;陆一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庆市某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吸烟和尝试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吸烟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该校5个系部,3个年级共计992名女大学生进行吸烟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女大学生吸烟率3.51%,尝试吸烟率9.18%,其中吸烟率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源吸烟率9.30%,对大学生吸烟持不反对态度的香烟接触率为16.99%,周围朋友都吸烟的吸烟率28.22%。不同年级、专业吸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对待大学生吸烟的态度、周围朋友吸烟情况等。结论该校女大学生吸烟率与全国女性吸烟率水平基本一致,但总的香烟接触率较高,因此加强对该校女大学生进行控烟教育和干预,以有效降低吸烟率,减少香烟对女性健康危害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雷春萍;熊鸿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估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作用,并探讨化疗前后焦虑和抑郁对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好问卷、Herth希望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81例已婚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和测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HAMD评分大于或等于8且 HAMA评分大于或等于7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 T 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结果化疗后,干预组比对照组Herth评分增加37.19%,HAMD评分减少3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与化疗后比较,干预组 Herth评分增加了(12.57±4.57)分,HAMD和 HAMA评分分别下降了(9.32±1.86)分和(4.35±1.15)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化疗前后CD3+、CD4+、CD4+/CD8+和NK细胞差值分别增加2.10±1.63、1.51±1.02、0.05±0.02和0.78±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评分与CD4+/CD8+呈负相关(r=-0.554)。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可能与焦虑合并抑郁程度相关,综合性心理干预模式可改善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唐梅;吴彩霞;陈秋菊;李丽;欧燕;李楠楠;杨波;汪令成;王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分层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不同危险分层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 )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 leptin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冠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非冠心病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及心肌梗死(AMI)组,检测并分析各组lepti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危险评估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和SAP组,leptin水平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有逐步上升趋势,并与常用冠心病危险分层指标心肌肌钙蛋白、吸烟指数呈线性正相关,与血尿酸呈负相关。结论 leptin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有价值的标志物,并与常用冠心病危险分层生化标志物及冠脉病变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军;王光辉;丁赛良;王苏燕;邝孛;邓彪;褚春;江振涛;格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08例结肠癌患者HER2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HER2基因在临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同时分析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108例,应用原位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ER2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HER2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降低SW480和LoVo结肠癌细胞中HER2的表达,运用MTT比色法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108例结肠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66.67%,对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进一步显示,61.11%(66/108)的结肠癌组织HER2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越晚,HER2基因的表达越高(P<0.05);另外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肠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结肠癌组织(P<0.05);siRNA-HER2可以明显降低SW480和LoVo中HER2基因的表达;降低SW480和LoVo细胞中HER2的表达,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HER2基因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调节细胞周期中G1/S期的转换,为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作者:熊欢;张忠来;赖斌;罗洪亮;朱培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改善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中的作用

    睡眠障碍是孕妇孕期的常见现象,尤其是妊娠末期的孕妇。毛亚平[1]对住院待产孕妇睡眠状况调查,睡眠形态紊乱高达69.04%。而研究表明,孕妇睡眠障碍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会诱发或加重某些躯体疾病,造成围产期结局不良,而且会影响产后康复,不利于新生儿喂养[2]。另外,经历长时间的妊娠过程,孕妇担心分娩及孩子安全等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影响睡眠质量[3]。据文献报道,4%~15%的孕妇有抑郁症状,5%~13%有焦虑症状[4]。可见,睡眠障碍和负性情绪关系密切,互为伴随,相互加重,对孕妇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对65例妊娠末期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小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高职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高职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动因、内涵和办学途径等基本问题为焦点的早期研究发展为以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制改革为焦点的中期研究,再到以高职特色课程建构为焦点的近期研究。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实现。因此高职教育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1]。纵观国内外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实施动态[2-4],结合医学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对多年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讨与实践有一些思考。

    作者:陆国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分析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结果56例中有5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3%,其中误诊6例,误诊率为10.7%。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

    作者:申启玲;李力;邓波;陶中华;郭建新;郑英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