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祥;周鸣清;陈欣然;蒋海旋
目的:系统地评价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其他方法在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IC )的疗效。方法利用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或者FF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者PCI、多支血管病变”的中英文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关于FFR指导PCI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按照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Stata10.0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7篇英文文献,累计实验组2024人,对照组7284人纳入统计分析。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FFR指导PCI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降低(RR=0.72,P=0.008);虽然患者出现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FR指导PCI治疗多支血管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作者:王明礼;刘建平;钟理;胡厚源;迟路湘;景涛;李永华;吕建峰;仝识非;宋治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乳腺癌是一类常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调查数据表明,每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约37.5/10万,其发病率为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2.8%,病死率约13.2/10.0万,为所有肿瘤病死率的14.1%[1]。近年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年降低[2]。
作者:段承刚;罗彬;龚舒;王丽;梅自强;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与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准确率。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EUS检查组和CT检查组,每组各34例,于术前行EUS或CT检查,并按照TNM(2003)分期标准作出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结果以食管癌术后病理分期作为标准,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is期0(0/2),T1期75.0%(3/4),T2期75.0%(6/8),T3期86.7%(13/15),T4期80.0%(4/5),T期总准确率为76.5%(26/34);N0期71.4%(5/7),N1期75.0%(9/12),N2期0(0/11),N3期0(0/4),N期总准确率为41.2%(14/34)。术前CT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is期0(0/1),T1期33.3%(2/6),T2期28.6%(2/7),T3期78.6%(11/14),T4期83.3%(5/6),T期总准确率为58.8%(20/34),与EUS检查组T期总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期77.8%(7/9),N1期76.9%(10/13),N2期66.7%(4/6),N3期50.0%(3/6),N期总准确率为70.6%(24/34),与EUS检查组N期总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检查对食管癌的临床T期诊断准确率较高,而CT检查对食管癌的N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采用EUS联合CT检查可能对指导术前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文静;沈小春;刘海燕;李平;兰丽;陈东风;兰春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ivin在内毒素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急性肾损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内毒素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观察肾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不同时间点上,内毒素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与肾损伤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内毒素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明显,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P<0.01),存在急性肾损伤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livin和caspase-3在内毒素大鼠肾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P<0.01),且在livin出现较高水平表达后,随时间推移,caspase-3表达增强趋势变缓。结论 livin参与了内毒素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并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等重要凋亡效应蛋白,发挥减轻肾损伤、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佟琳;张标;姚华国;孙小聪;陈骥;观春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采用影像导航进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骨瘤鼻内镜手术与传统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73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骨瘤患者被分成导航组与非导航组,导航组采用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非导航组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导航组与非导航组Ⅰ、Ⅱ级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Ⅳ级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骨瘤中非导航组有1例复发,导航组未见复发病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导航组与非导航组鼻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鼻内并发症导航组与非导航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Ⅳ级鼻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窦骨瘤中导航组与非导航组鼻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窦骨瘤及Ⅲ、Ⅳ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特别在术前评价和确保手术中的安全性方面起到了有价值的辅助作用,使得肿瘤切除更彻底,复发率更低。
作者:李忠万;高明华;李朝军;李劲松;方红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胃轻瘫组,37例无胃轻瘫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对照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胃半排空时间(GET1/2)、胃电图(主频、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和餐后、餐前功率比)、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结果(1)胃轻瘫组患者普遍胃排空延长、胃动过缓、胃电节律紊乱百分率增高、餐后餐前功率比明显降低。胃肠激素检查显示胃轻瘫组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分泌增加,生长抑素分泌降低,以上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对照组患者胃动力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作用:经过4周治疗,57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痊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分泌降低,生长抑素分泌增加;液相、固相GET1/2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具有明显的胃动力迟缓现象,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此类患者安全有效,无症状糖尿病患者需预防胃轻瘫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九文;吕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血液肿瘤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血液科120例PICC置管出院血液肿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电话随访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PICC专科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具体内容包括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能力。随访时间共3个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PICC血液肿瘤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晖;陈永平;牟庆云;田继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206个甲状腺微小癌结节的超声表现,包括结节内部回声、边界、形态、血流及内部钙化及钙化大小、分布及类型,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82个良性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1 cm )的超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性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丰富血流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甲状腺微小癌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微小癌二维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内部多为微小钙化、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节较大者血供较丰富,分布不规则,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明锋;杨顺实;戴晴;江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修复鼻眶下区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鼻眶下缺损患者13例。所有患者为肿瘤切除术鼻眶下区缺损,病程为2个月至28年。缺损范围为2.0cm×1.2cm~4.0 cm ×3.6 cm。术中采用同侧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修复缺损,其中10例为带蒂皮瓣,3例为轴型岛状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与缺损大小相近。供区直接对位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全为Ⅰ期愈合。4例因皮瓣蒂部略为臃肿,术后6~12个月后行皮瓣修整术。13例患者均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4~60个月,平均28.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受区相似,鼻外形较好,无通气障碍。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以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是一种修复鼻眶下区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平;李勇;郑田;季平;邱丽华;李颖;张碧;鲁琦;赵洪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2012在该院行手部手术的患者197例。记录患者一般状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波动大于20%),随访并记录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术后48 h内发生心血管事件23例,总发生率为11.7%,其中窦速3例(1.52%),房颤2例(1.02%),室性早搏4例(2.03%),心肌缺血11例(5.58%),心绞痛3例(1.52%),心肌梗死1例(0.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分别为糖尿病(OR=2.012,P=0.023)、冠心病(OR=2.301,P=0.028)、术前ST缺血改变(OR=2.942,P=0.031)、血脂异常(OR=3.012,P=0.019)、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OR=3.522,P=0.020)。结论手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冠心病、术前ST缺血改变、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任志鹏;梁运海;刘东;刘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扫描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及Schatzker分型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经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与CT扫描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和Schatzker分型中的差异,分析C T扫描重建对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经X线片检查,77例患者可获得初步诊断,3例X线片检查不能确定骨折分型;经CT扫描重建后,3例X线片检查不能确定患者1例为Ⅰ型,2例为Ⅳ型;另外,7例患者更改Schatzker分型,其中3例Ⅱ型改为Ⅴ型,1例Ⅲ型改为Ⅱ型,3例Ⅳ型改为Ⅴ型。经比较发现,X线片与C T扫描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扫描重建后10例患者Schatzker分型改变或明确,根据CT分型确定手术方案,并作相应调整。8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骨折分型与C T扫描重建相符,C T 重建准确率为100.0%(80/80),X线片准确率为87.5%(70/80)。随访12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C T扫描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地反映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包括具体的部位、类型、关节塌陷程度等,对制订手术方案、准确复位以及术后复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文章;刘剑;张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在该院骨科手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例。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8例,Ⅳ型7例。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0 min ,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无脱位、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中1周扶双拐下地负重行走,3个月后8例弃拐行走,4例需扶单拐行走。术后1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1个月,按 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达到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徐林;向柄彦;柏小金;黄文良;吕雪峰;李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儿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临床教学的难度远高于其他学科。因而医学生对儿科学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儿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带教教师的积极性亦很难充分发挥,加之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儿科临床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2]。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从医学生过渡到医师的第一步,是医学生进入到医疗活动的开始。不少儿科医务工作者和教务工作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儿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研究,提出对策,以期寻找新的改善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作者:杨晓燕;陈超;母得志;唐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PTEN、P27和BAG-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10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90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和4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 EN、P27和BAG-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T EN和P27在子宫内膜癌及增生组织呈低表达,BAG-1呈高表达。PT EN和BAG-1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相关,BAG-1表达还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而 P27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三者关联性分析显示,PT EN与P27及BAG-1之间存在关联性,而P27与BAG-1之间无关联。结论子宫内膜癌及增生组织中PT EN和P27呈低表达,BAG-1呈高表达,三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梁艳芳;曾今诚;康东平;王玲梅;陈灿;阮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 U )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IC U收治的成年严重创伤患者60例,患者分为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应用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进行镇痛镇静;芬太尼组应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进行镇痛镇静,观察两组的镇痛静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而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芬太尼组低(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相当。但应用布托啡诺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罗毅;刘路培;黄振宇;黄善华;罗翠琼;龙春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 IC U )近5年腹腔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该院S IC U的65例腹腔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的腹腔引流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析和药敏监测。结果共分离出15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4株(68.9%),革兰阳性菌29株(19.2%),真菌18株(11.9%)。在所有病原菌中分离率名列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3.2%)、鲍曼不动杆菌(15.2%)、屎肠球菌(13.2%)、铜绿假单胞菌(8.6%)、肺炎克雷伯菌(7.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离率分别为80.0%和33.3%,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中56.5%为多重耐药菌株,30.4%为泛耐药菌株。结论腹腔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率高,及早、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利于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
作者:殷娜;邓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建立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及原位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从新鲜的人食管癌标本上切除肿瘤组织,移植于裸鼠皮下,建立原代移植瘤并连续传代3次后,取肿瘤组织分别移植于裸鼠皮下及食管黏膜下,分别观察移植瘤成瘤率、大体及组织形态、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皮下移植模型成瘤率60%,为低分化鳞癌,未见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80%,与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形态一致,可见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肺转移。结论初步建立了有效的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及原位移植模型,为食管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作者:姚文健;白玉;赵宝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BM SD )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EBM SD治疗的1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与手术疗效。结果128例患者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119例,成功率92.97%;术后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明显低于术前( P<0.01),减黄效果满意68例(57.1%),一般47例(39.5%),无效4例(3.4%),总有效率为96.6%;1周后检查肝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也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并发症较轻,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19例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患者,金属支架畅通期为140~145 d ,中位畅通期277 d ,术后生存期为145~560 d ,中位生存期299 d。结论采用EBM S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状况。
作者:马鸿祥;周鸣清;陈欣然;蒋海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33%)显著少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子宫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开腹手术小。
作者:王瑞敏;侯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各省市已相继开展了许多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客观上促进了绩效评价的进程,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较,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1]。尤其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的发展进程,各地方法和标准不一,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易受到经济、卫生和人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操作性和有效性不高[2]。本文主要通过与重庆市卫生行政部门分管基层卫生工作的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和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领导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的问卷调查,分析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绩效评价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促进重庆市甚至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作者:颜星;杨玲;林幻;邓梦露;胡新业;蒲川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