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元;马林;王新军;寿记新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ONF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科2010~2012年符合研究要求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分为ONFH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发生情况、骨折治疗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发生ONFH者17例,患病率为13.49%(17/12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移位程度分型、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复位质量、内固定螺钉位置、是否取出内固定是ONFH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与内固定是否取出、性别与受伤至手术间隔存在交互作用(F=5.768,P=0.018;F=5.542,P=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性别与受伤至手术间隔是ONFH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215、0.293、3.162、3.054。结论年龄较大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实施空心钉锁定板手术,解剖复位好,ONFH发生的可能性小。
作者:王奉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化学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危险性药物暴露的机会逐渐增多。特别是临床配制药物的护士是危险性药物暴露风险较高的职业人群之一[1]。危险性药物暴露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咽喉炎、头晕、过敏反应、腹泻、恶心、呕吐等,重者表现为机体免疫力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甚至增加患肿瘤的危险性和形成潜在的生殖损伤[2]。本研究对本院临床护士危险性药物使用环节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医院护士危险性药物暴露种类、接触途径以及护士对人体危害的认知和自身防护意识情况,以加强临床护士对危险性药物暴露防护的依从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维护护士职业人群健康。
作者:袁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术后感染治疗多年来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常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皮瓣、肌皮瓣、邻位皮瓣转移及游离植皮一直是修复各种创面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逐渐显露,如治疗周期长、长期换药、相对医疗费用高、手术风险和难度大及皮瓣供血管支配的范围有时难以达到所需的面积、植皮难以存活等[1-6]。本研究病例来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作者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科学习期间,该科共收治的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术后感染患者14例,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秋铭;陈天健;乔俊;黄小俊;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转化医学又称转化研究,是指“从实验室到病床”和“从病床到实验室”的双向转化研究,其概念由时任美国国立卫生院院长的Elias Zerhouni在2003年正式提出[1],其内涵包括快速有效地将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和产品,把临床医疗的实际情况反馈给实验室并开展研究的双向过程。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其内涵应延伸至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应用到社区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防治工作中,即医学研究成果的普及和社会化的过程[2]。
作者:谭小丽;伍群;吴小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在传统的出版物中,书刊、磁带、光盘都有国际标准编号(ISBN、ISSN、ISCN)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的惟一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作者查找和利用。而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便无从追索。数字信息标注DOI如同出版物的条形码,是一个永久和惟一的标识号。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存储的物理位置),而DOI可让使用者直接由此链接到出版商的数据库、文献、摘要甚至是全文,识别码可以直接指引到出版物的本身,使国内外各种来源、不同物理地址的各种类型的学术信息实现互链互通。DOI是一个可供全球期刊快速链接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国际DOI基金会(IDF)进行全球分布式管理。随着DOI的普及,可以借助其进行相关的科研评价,分析高被引频次作者、单位和论文的相关信息,了解各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影响和趋势,以及研究者在本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及新研究成果。中文和外文资源,一次和二次文献,科技文献和数据通过DOI可实现动态的、开放式的知识链接,整体上提高中国精品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度和显示度,终推动并建立一个与世界接轨的、永久的、开放互动、成员主动参与、覆盖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的知识链接系统,推动数字期刊的发展和繁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石中心医院普爱院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的9例确诊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影像表现,运用后处理技术如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均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破裂口位置、夹层累计的范围及是否合并血栓、分支血管受累等病变。结论运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及邻近血管病变,对筛选和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意义重大。
作者:王勇;孟亚辉;任伯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该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PTE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住院管理;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住院管理。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住院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平均药品费用分别为(17.13±2.22) d、(16545.04±1557.44)元与(7050.83±372.74)元,均少于对照组的(19.77±3.41)d、(17709.45±1902.05)元与(7345.75±450.8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3.47±3.88)分与(90.90±5.30)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PTE临床路径的开展对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泉芳;邹小英;王威;陈一强;覃寿明;姚冬芳;巫艳彬;王可;石昌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至今对血液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灭活技术尚未完全解决,输血感染还难以完全避免[1]。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均可经输血传播,其中病毒对受血者威胁大,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艾滋病病毒(H IV ),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对受血者健康危害大;艾滋病病死率极高,无特殊治疗方法[2]。而其他因输血感染的疾病如乙型肝炎、梅毒、疟疾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受感染者造成经济、心理和生理上的打击。虽然,我国2010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59条指出,输血感染赔偿问题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输血感染者求偿仍然困难,甚至部分感染者得不到赔偿。为改善这一状况,有必要以该法条为基点,对我国输血感染的致损赔偿归责问题进行探究。
作者:张倩;钱矛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以呼吸道炎性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其主要特征,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哮喘黏液高分泌与气道重塑有关,是哮喘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黏膜下腺体肥大等病理生理变化的结果[1]。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和感染增加是严重哮喘发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尽管目前药物治疗对稳定性哮喘的临床管理有一定效果,但对于重症哮喘及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并无特异的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需要研究发现治疗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新的药物治疗靶点。目前哮喘黏液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炎性介质与相关的信号途径如何导致黏液高分泌,并研究是否能通过抑制这些炎性介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以减轻黏液高分泌的临床表现,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沄(综述);李国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护理学会将营养不良定义为能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量的一种营养状态。近10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疾病状态下住院患儿的营养不良问题日趋严重,它不仅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也增加临床不良预后风险,如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费用支出等[1-2],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Sermet-Gaudelus等[3]对法国某医院内的296例住院患儿营养调查发现,64.5%的儿童住院期间丢失体质量。2005年土耳其某医院对528例住院患儿调查结果显示,急性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9%[4]。2011年Sissaoui等[5]对法国12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和2所康复中心的1063例患儿进行大样本的营养调查发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10.0%。2002~2003年陶晔璇等[6]对上海3家以儿科为主的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265例进行调查,发现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7.1%,低体质量5.5%,消瘦5.2%;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13.5%,低体质量16.8%,消瘦16.3%。严重创伤和烧伤对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严重,据统计其影响时间可长达2年[1]。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营养筛查工具,对每一位住院患儿进行入院时营养评估,及时发现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儿,以便早期对其进行营养干预,从而改善疾病预后,降低临床不良预后风险。
作者:高中敏(综述);李廷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探讨该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收的9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分布情况,以及前后循环血管系统累及数量。结果本次脑血管造影均成功完成,狭窄程度小于或等于50%的患者有20例(20.83%),狭窄程度为51%~70%的患者有24例(25.00%),狭窄程度为71%~99%的患者有24例(25.00%),完全闭塞的患者有28例(29.17%);累及前循环血管的比例(77.08%)显著高于累及后循环血管的比例(22.92%)( 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诊断,能掌握患者梗死病变的相关信息,为观察侧支代偿建立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成国;张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孕龄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发病时孕周将其分为28~31周组(33例)、32~34周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28~31周组终止妊娠时间(31.8±0.9)周、期待治疗时间(12.4±4.1)d、新生儿体质量增加量(493.5±20.3)g与32~34周组[(33.5±1.2)周、(8.1±3.9) d、(302.2±18.6)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8~31周组期待治疗时间大于或等于1周患者的围生儿结局明显好于期待治疗时间小于1周者( P<0.05);28~31周组围生儿病死率(27.3%)、新生儿监护病房(N IC U )入住率(36.4%)均明显高于32~34周组(8.1%、13.5%)( P<0.05);28~31周组并发症中肾功能异常(51.5%)、H EL L P综合征(6.1%)、胎盘功能不良(45.5%)的比例与32~34周组(21.6%、24.3%、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会导致围生儿病死率高,N IC U入住率高,容易发生并发症。
作者:刘伟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血清磷脂酶A2(PLA2)的变化及器官功能损害状况。方法该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重度烧伤患者57例,33例发生脓毒血症,其中19例并发多器官功障碍综合征(M ODS )。将其按照并发症状况分为脓毒血症组(S组)、脓毒血并发M ODS组(M组)及阴性组(N组),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IL-10、IL-6、TNF-α、PLA2等炎性相关介质浓度差异及变化趋势,器官功能障碍发病状况等。结果 S组和M 组患者的PLA2、TNF-α、IL-6值明显高于N组,且治疗后无明显下降;3组患者血清IL-1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脓毒血症或M ODS烧伤患者的烧伤面积较大、深度较深,器官衰竭及病死率显著高于一般烧伤患者,并以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为常见。结论严重烧伤患者的血浆PLA2、TNF-α、IL-6水平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其活性持续维持在高水平可能与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及M ODS密切相关,影响患者愈后。
作者:陈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miR-203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00例Ⅰ~Ⅳ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治疗前血清miR-203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血清miR-203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miR-203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2.73,较健康对照组组织明显升高(P=0.005),但是在宫颈癌不同分期中,随着肿瘤进展miR-20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6)。其中经手术确定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2.721,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数为5.440)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4 cm的患者其miR-203的相对表达量较之肿瘤直径小于4 cm的患者明显降低(P=0.003)。而年龄和病理学分级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03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曲线下面积为0.658±0.061,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62.5%,诊断准确性较低。结论 miR-203在宫颈癌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意义不大。
作者:赵珊;姚德生;陈军莹;丁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发结核病患者的各类临床特征,调查患者对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确诊的648例初诊和434例复诊肺结核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具体诊断信息、结核防治知晓度、用药状况等。结果结核患者以男性居多(60.2%),中青年仍是结核发病的主要人群(77.8%),发病地区以农村为主(61.6%),职业中以体力劳动者(65.4%)居多,结核类型中以继发性肺结核居多(72.8%),40.0%(52/130)的结核型胸膜炎合并有肺结核。结核常合并尘肺(8.0%)、糖尿病(3.6%)、哮喘(4.3%)等基础疾病。初诊结核患者对结核防治问题知晓情况差异较大,但普遍偏低。复诊结核患者比初诊患者拥有更多的结核防治知识(P<0.05)。初诊患者结核防治相关知识主要的来源为亲友告知(30.3%),而复诊患者结核防治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为医护教育(36.9%)。不清楚疗程(45.3%)、结核症状消失(30.8%)是患者不规律用药的主要原因。结论农村等经济条件较差地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中青年男性是结核的主要发病人群。初诊结核患者对结核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综合医院在复诊患者结核知识来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应就结核的传播方式、预防措施、治疗疗程、不良反应监测、免费药物发放、结核预后等目前知晓率低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关注。
作者:罗虎;祝冰晶;周向东;宫亮;胡建林;杨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股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的75例股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该组75例患者中股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高能量损伤(车祸+高处坠落伤72.0%,粉碎性骨折50.7%)、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钢板螺钉60.0%,髓内针25.3%,外固定支架6.7%)、感染(骨折不愈合合并骨髓炎17.3%)。结论治疗方法不当、感染和原始损伤是股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作者:蒋亮东;陶澄;何爱咏;王代荣;段润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67例IgA肾病患者的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和尿VEGF水平并分析三者在不同病理参数的分布情况,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尿蛋白与VEGF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尿蛋白和 VEGF组合的生化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1)IgA肾病组的尿和血VE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狼疮性肾炎组,肾组织VEGF表达高于狼疮性肾炎组(P<0.01);且IgA肾病组的VEGF水平在Lee氏分级、肾小管间质损伤和Katafuchi总积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理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2)IgA肾病不同程度尿蛋白患者的肾组织VEGF表达、尿和血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依据尿蛋白小于1.0g、1.0~3.0g和大于3.0g的顺序递增(P<0.05),尿蛋白水平与肾组织VEGF表达、尿和血VEGF呈正相关(r=0.59,P<0.01;r=0.46,P<0.01;r=0.37,P<0.05);(3)IgA 肾病同一尿蛋白水平不同的V EG F水平间的血清清蛋白、血Ig A、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β2-微球蛋白、尿渗透压、血尿素氮和治疗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的VEGF表达增强、血和尿VEGF水平升高,均与尿蛋白呈正相关,且不同尿蛋白和V EG F组合的病理指标和治疗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佩宏;李文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全球估计有20亿人口遭受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的感染,3.5亿以上人口患有慢性肝脏感染疾病[1]。HBV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肝炎,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到目前为止,尚无药物能够达到理想的抗病毒效果或彻底清除病毒。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抗 HBV的策略及方法。微小RNA(microRNAs ,miRNAs)在转录后对基因表达起到负性调控作用,进而影响到相关信号通路。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miRNAs作用非常广泛,在器官增殖分化、个体发育、物质代谢等生理过程,以及病毒感染、肿瘤发生等病理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基于 miRNAs对机体能够发挥广泛作用,以及目前HBV感染在临床治疗中的局限性,针对miRNAs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作用效应等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张技;李白雪;张传涛;张权生;陈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