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m iR-203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赵珊;姚德生;陈军莹;丁楠

关键词:宫颈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淋巴结, miR-203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miR-203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00例Ⅰ~Ⅳ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治疗前血清miR-203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血清miR-203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miR-203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2.73,较健康对照组组织明显升高(P=0.005),但是在宫颈癌不同分期中,随着肿瘤进展miR-20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6)。其中经手术确定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2.721,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数为5.440)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4 cm的患者其miR-203的相对表达量较之肿瘤直径小于4 cm的患者明显降低(P=0.003)。而年龄和病理学分级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03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曲线下面积为0.658±0.061,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62.5%,诊断准确性较低。结论 miR-203在宫颈癌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意义不大。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以呼吸道炎性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其主要特征,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哮喘黏液高分泌与气道重塑有关,是哮喘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黏膜下腺体肥大等病理生理变化的结果[1]。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和感染增加是严重哮喘发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尽管目前药物治疗对稳定性哮喘的临床管理有一定效果,但对于重症哮喘及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并无特异的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需要研究发现治疗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新的药物治疗靶点。目前哮喘黏液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炎性介质与相关的信号途径如何导致黏液高分泌,并研究是否能通过抑制这些炎性介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以减轻黏液高分泌的临床表现,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沄(综述);李国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ONF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科2010~2012年符合研究要求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分为ONFH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发生情况、骨折治疗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发生ONFH者17例,患病率为13.49%(17/12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移位程度分型、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复位质量、内固定螺钉位置、是否取出内固定是ONFH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与内固定是否取出、性别与受伤至手术间隔存在交互作用(F=5.768,P=0.018;F=5.542,P=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性别与受伤至手术间隔是ONFH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215、0.293、3.162、3.054。结论年龄较大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实施空心钉锁定板手术,解剖复位好,ONFH发生的可能性小。

    作者:王奉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眼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探讨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眼科住院且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信息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7%(122/4931),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为56.56%(69/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性检查、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是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眼科住院患者常合并医院感染,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龚晋;徐芹;王平;岳军;郑姣;赵婷;王军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该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PTE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住院管理;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住院管理。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住院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平均药品费用分别为(17.13±2.22) d、(16545.04±1557.44)元与(7050.83±372.74)元,均少于对照组的(19.77±3.41)d、(17709.45±1902.05)元与(7345.75±450.8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3.47±3.88)分与(90.90±5.30)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PTE临床路径的开展对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泉芳;邹小英;王威;陈一强;覃寿明;姚冬芳;巫艳彬;王可;石昌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6例咳嗽致腹壁血肿报道

    自发性腹壁血肿少见,老年人多发,临床表现为急腹诊,易导致漏诊、误诊[1]。该病早期不被重视,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而致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2]。现就本科收治的6例腹壁血肿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60~70岁,平均66.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4d,平均住院11d。6例中5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均无糖尿病、肝硬化病史;无口服抗凝药物病史,家族中无血液系统疾病史。

    作者:杨雪峰;贺新媛;王麦建;黄韩冬;陈正权;程家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

    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在传统的出版物中,书刊、磁带、光盘都有国际标准编号(ISBN、ISSN、ISCN)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的惟一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作者查找和利用。而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便无从追索。数字信息标注DOI如同出版物的条形码,是一个永久和惟一的标识号。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存储的物理位置),而DOI可让使用者直接由此链接到出版商的数据库、文献、摘要甚至是全文,识别码可以直接指引到出版物的本身,使国内外各种来源、不同物理地址的各种类型的学术信息实现互链互通。DOI是一个可供全球期刊快速链接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国际DOI基金会(IDF)进行全球分布式管理。随着DOI的普及,可以借助其进行相关的科研评价,分析高被引频次作者、单位和论文的相关信息,了解各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影响和趋势,以及研究者在本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及新研究成果。中文和外文资源,一次和二次文献,科技文献和数据通过DOI可实现动态的、开放式的知识链接,整体上提高中国精品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度和显示度,终推动并建立一个与世界接轨的、永久的、开放互动、成员主动参与、覆盖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的知识链接系统,推动数字期刊的发展和繁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 TNF-α、IL-6、IL-10、PLA2的变化及器官功能损害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血清磷脂酶A2(PLA2)的变化及器官功能损害状况。方法该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重度烧伤患者57例,33例发生脓毒血症,其中19例并发多器官功障碍综合征(M ODS )。将其按照并发症状况分为脓毒血症组(S组)、脓毒血并发M ODS组(M组)及阴性组(N组),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IL-10、IL-6、TNF-α、PLA2等炎性相关介质浓度差异及变化趋势,器官功能障碍发病状况等。结果 S组和M 组患者的PLA2、TNF-α、IL-6值明显高于N组,且治疗后无明显下降;3组患者血清IL-1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脓毒血症或M ODS烧伤患者的烧伤面积较大、深度较深,器官衰竭及病死率显著高于一般烧伤患者,并以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为常见。结论严重烧伤患者的血浆PLA2、TNF-α、IL-6水平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其活性持续维持在高水平可能与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及M ODS密切相关,影响患者愈后。

    作者:陈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无痛消化内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项诊疗技术已得到众多医者及患者的认可,但即便是“无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内镜本身的局部刺激和机体生理反应等,仍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感或不适感。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对该类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舒适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该模式正是“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完美体现,以达到大限度降低医源性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心理、生理痛苦的目的[1-3]。本研究旨在探讨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小红;王霞;何淑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治疗的6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分型分为浆液组和黏液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6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以浆液性(n=22,36.7%)和黏液性(n=34,56.6%)为主,共占93.3%。浆液组和黏液组肿瘤大小、双侧卵巢累及率、肿瘤具多房性、呈乳头状、癌抗原(CA)125与CA1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8%和94.2%。对5年无瘤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是否绝经、手术方式、术后化疗、CA125、CA19-9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无关;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低的患者预后更好(OR=0.348,P<0.05),而微浸润(OR=8.458, P<0.05)、腹膜种植(OR=7.109,P<0.0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轻,预后良好,且浆液性与黏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具有一定的不同点。肿瘤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可影响预后,对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长期随访。

    作者:梁茹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及其应用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护理学会将营养不良定义为能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量的一种营养状态。近10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疾病状态下住院患儿的营养不良问题日趋严重,它不仅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也增加临床不良预后风险,如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费用支出等[1-2],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Sermet-Gaudelus等[3]对法国某医院内的296例住院患儿营养调查发现,64.5%的儿童住院期间丢失体质量。2005年土耳其某医院对528例住院患儿调查结果显示,急性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9%[4]。2011年Sissaoui等[5]对法国12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和2所康复中心的1063例患儿进行大样本的营养调查发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10.0%。2002~2003年陶晔璇等[6]对上海3家以儿科为主的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265例进行调查,发现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7.1%,低体质量5.5%,消瘦5.2%;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13.5%,低体质量16.8%,消瘦16.3%。严重创伤和烧伤对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严重,据统计其影响时间可长达2年[1]。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营养筛查工具,对每一位住院患儿进行入院时营养评估,及时发现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儿,以便早期对其进行营养干预,从而改善疾病预后,降低临床不良预后风险。

    作者:高中敏(综述);李廷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判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收治的39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PHI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比、受伤到首次CT时间、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平均动脉压、合并颅骨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伤、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量大于10mL、首次CT血肿量、首次复查CT血肿量、两次CT血肿量差、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住院总CT数、总住院天数为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伤到首次CT时间、GCS<12分、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量大于10mL、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D-二聚体水平为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对GCS<12分、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度大于10mL、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和D-二聚体水平异常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尽早定时复查头颅CT。

    作者:李雪元;马林;王新军;寿记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6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石中心医院普爱院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的9例确诊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影像表现,运用后处理技术如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均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破裂口位置、夹层累计的范围及是否合并血栓、分支血管受累等病变。结论运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及邻近血管病变,对筛选和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意义重大。

    作者:王勇;孟亚辉;任伯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乐山市临床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四川省乐山市13家二、三级医院的473名在职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分为(2.63士0.49)分,低于军人护士的(2.69±0.58)分( P<0.05);(2)调查对象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因护士的人事关系、行政职务、婚姻状况、护龄、技术职称等情况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感耗竭得分和工作冷漠感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乐山市临床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呈中等水平;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临床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来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作者:余菊芬;马智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术后感染治疗多年来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常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皮瓣、肌皮瓣、邻位皮瓣转移及游离植皮一直是修复各种创面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逐渐显露,如治疗周期长、长期换药、相对医疗费用高、手术风险和难度大及皮瓣供血管支配的范围有时难以达到所需的面积、植皮难以存活等[1-6]。本研究病例来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作者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科学习期间,该科共收治的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术后感染患者14例,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秋铭;陈天健;乔俊;黄小俊;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ETO 阳性 AML-M2缓解后病情急剧进展并发CNSL 死亡1例

    ETO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预后较好,本中心近收治1例 ETO 基因阳性AML-M2缓解后病情急剧进展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CNSL )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全身乏力1个月余,加重4 d于2012年9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2.80×109/L ,红细胞计数1.74×109/L ,血红蛋白( H b )54 g/L ,血小板(PL T )6×109/L ,中性粒细胞为0,淋巴细胞1.2×109/L。骨髓细胞学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异常增生,以原始粒细胞(Ⅰ+Ⅱ)为主,占52.5%,可见 A u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抗体中髓过氧化物酶、CD68、CD34、HLA-DR、CD3、CD5呈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提示ETO阳性,诊断为AML-M2伴ETO阳性。入院后予以米托蒽醌与阿糖胞苷联合化学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后又予以同样方案巩固治疗,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2012年1月18日给予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强化治疗,同时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00×108/kg ,CD34+0.5×106/L ,拟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12年3月24日再次行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并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3.37×108/kg ,CD 34+0.74×106/L。但2012年6月7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32.8×109/L ,H b 115 g/L ,PL T 12×109/L ,骨髓穿刺提示A M L-M 2复发,又给予米托蒽醌与阿糖胞苷联合化学治疗,未缓解。2012年8月2日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入院后出现胡言乱语,发作性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双眼向上凝视,双侧瞳孔散大0.5cm,光反射欠佳,颈阻抗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肢体抽搐,脱水处理后于2012年8月8日行腰穿穿刺针获明显落空感见脑脊液向外喷出,考虑AML复发并发CNSL(高颅压型)。于2012年8月10日再次腰穿脑脊液压力为300 m m H2 O ,并给与化学治疗药物推注。虽经积极治疗然患者仍死亡。

    作者:钱峰华;范文霞;张佩;陈婷婷;魏霞;符刚;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9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探讨该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收的9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分布情况,以及前后循环血管系统累及数量。结果本次脑血管造影均成功完成,狭窄程度小于或等于50%的患者有20例(20.83%),狭窄程度为51%~70%的患者有24例(25.00%),狭窄程度为71%~99%的患者有24例(25.00%),完全闭塞的患者有28例(29.17%);累及前循环血管的比例(77.08%)显著高于累及后循环血管的比例(22.92%)( 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诊断,能掌握患者梗死病变的相关信息,为观察侧支代偿建立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成国;张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实施外科护理教学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贯彻“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方针,其学习对象是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任务、内容和所需的能力等,这一属性和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应该打破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1],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由专业课程来实现,课程设计应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外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课程设计应对外科护士岗位职业能力作全面分析,根据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本课程所应涵盖的工作任务,以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改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教学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生在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之前,只能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高仿真训练、临床见习等。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实施外科护理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职业教育贯彻“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方针,其学习对象是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任务、内容和所需的能力等,这一属性和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应该打破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1],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由专业课程来实现,课程设计应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外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课程设计应对外科护士岗位职业能力作全面分析,根据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本课程所应涵盖的工作任务,以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改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教学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生在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之前,只能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高仿真训练、临床见习等。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实施外科护理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正伟;钟琪;刘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清m iR-203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miR-203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00例Ⅰ~Ⅳ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治疗前血清miR-203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血清miR-203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miR-203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2.73,较健康对照组组织明显升高(P=0.005),但是在宫颈癌不同分期中,随着肿瘤进展miR-20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6)。其中经手术确定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2.721,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数为5.440)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4 cm的患者其miR-203的相对表达量较之肿瘤直径小于4 cm的患者明显降低(P=0.003)。而年龄和病理学分级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03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曲线下面积为0.658±0.061,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62.5%,诊断准确性较低。结论 miR-203在宫颈癌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意义不大。

    作者:赵珊;姚德生;陈军莹;丁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4年本刊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贵州省某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贵州省某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自行设计健康素养问卷,于2012年11月随机抽取某职业教育中心高一至高三3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为78.3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晓率为39.57%,基本技能素养的知晓率为66.61%,3个调查项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51.710,P<0.01)。就总体健康素养而言,来自较高家庭收入的学生健康商数分数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户口和性别对学生健康商数的影响不大;随着学龄的增加,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57,P<0.05)。结论该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在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健康素养较差,应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健康习惯,对于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应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其健康素养。

    作者:吴永亮;杨増俊;伍亚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