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DF对小鼠树突细胞表型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婵玉;韩健;韩磊;黄威;朱书力;郑秀惠;郭建新;李力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树突细胞, 表型, 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细胞(BMDCs)表型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用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小鼠重组白细胞介素-4(rmIL-4)培养5 d后将其分为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50、100、200 ng/mL PEDF ,阳性对照中加1μg/mL脂多糖(LPS),阴性对照中加等量的RP-M I1640培养基(对照组),继续培养3 d。流式细胞术(FCM )分析DCs表面CD11c、CD80、CD86表达情况,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BMDCs对T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结果 PEDF处理后的BMDCs明显上调了CD11c、CD80和CD86的表达,并能明显增强 T 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分泌 IL-12。结论 PEDF可明显上调体外培养的小鼠BMDCs免疫标记分子的表达,并增强其免疫活性。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高危人群规范化筛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规范化筛查模式,应用于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与管理,并评价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该科成立脑卒中筛查管理小组,建立规范化脑卒中筛查模式,在门诊及社区人群中开展脑卒中筛查工作,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根据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指南实施为期1年的管控。结果共筛查高危人群9631例,筛查出高危患者1786例,高危患者率为18.55%。对高危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实施干预,干预前、后高危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肥胖指数、吸烟、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脑卒中规范化筛查模式,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专项管理是做好脑卒中筛查与管控工作的重要保障,可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代曲;蒋晓江;沈盈盈;唐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比较的 Meta分析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纳入分析,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14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1例,开放手术85例。结果表明,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WMD)=32.33,95%CI-25.70~90.36,P=0.27]、术中失血量(WMD=9.10,95%CI-76.03~94.23,P=0.83)、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WMD=0.77,95%CI-1.66~3.20,P=0.53)、阳性淋巴结数量(WMD=0.08,95%CI-0.23~0.40,P=0.6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WMD=-1.30,95%CI-6.40~3.80,P=0.62)、住院时间(WMD=-4.02,95%CI-10.19~2.15,P=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8,95%CI0.03~0.26,P<0.01)。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手术并发症较开放手术少。

    作者:姚自翔;王德林;杨帆;刘舜;刘文聪;张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起乌头碱食物中毒的调查

    2012年12月11日,重庆市渝北区某镇一农户家发生一起食物中毒,6例发病,其中2例死亡。重庆市渝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 )接到通知对该事件进行全方位调查,以查明其发病原因、食品安全风险等,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场标本采样、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材料、临床表现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1)调查对象:包括10名就餐者和2名未就餐者,其中就餐人员中有6例中毒患者。(2)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对就餐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对可疑餐次食物、就餐环境、厨房材料及饮水等方面进行调查。此外,对采样结果进行实验室分析。(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①发病情况。发病者均为上桌就餐人员,未上桌的2名未发病。10名就餐者中6例发病,罹患率为60.00%,其中男5例,女1例;发病大年龄58岁,小年龄21岁,平均38.40岁。2例死亡,病死率33.33%,均为男性。6例患者均在30 min内发病,其中短时间内出现2例死亡,属于急性发病,病情进展迅猛。②发病时间。短发病时间15 min ,长发病时间28 min ,平均发病时间23 min。据推测首发病例在餐后15 min发病,另外5例患者也在餐后30 min内相继发病,发病者潜伏期的中位数为24 min。③就餐情况调查。发病人员除12月11日中午在彭某家有共同就餐史外,其余无同源就餐史。12月11日中午彭某家聚餐菜品有:腊肉、白菜、南瓜汤,除食盐等调料外均未在外购买。中午所饮酒为彭某自家泡制的药酒(泡制药酒的原材料不详),约250 m L。6例发病者均饮食药酒,饮食少者为25 mL ,未饮酒者未发病。(4)现场卫生学调查:专业人员通过对可疑餐次现场彭某家的调查和对相关人员的询问发现,厨房在猪圈房和餐厅之间,厨房内调味品有豆瓣、味精、盐,饮水缸内无水,饮水是每天到附近井里挑来饮用。(5)临床表现情况:发病者主要以口、舌、四肢和全身麻木、头昏、呕吐、全身乏力、心慌等症状为主(表1)。全部患者经抗菌、补液、对症治疗后4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农村泡酒习惯,考虑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的可能。(6)实验室检验结果:通过对有关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临床表现的分析,此次食源性疾患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不大,故未对菜品、调味品等进行微生物培养,仅将所采集的可疑药酒送重庆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食用药酒中含有乌头碱,浓度为48μg/mL。而乌头碱中毒剂量为0.2 mg (相当于5 mL药酒中乌头碱的浓度),3~5 mg可致死(相当于60~100 m L药酒中乌头碱的浓度)。6例发病者的临床表现与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点相符,6例中毒者的病情进展与饮用药酒的量(250 m L )一致。

    作者:熊娟;魏科;杨森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艾滋病知信行和知识获取的差异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艾滋病(A ID S )知识、态度、行为和知识获取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差异,为高校制订合理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运用AIDS知识、态度、行为、知识获取调查问卷对4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各220名,运用SPSS19.0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AIDS知识问卷和态度问卷方面的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概率为3.96%,非医学生为7.62%。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获得AIDS知识的主要途径均为报纸、杂志,电视、电影,愿意获得AIDS知识的途径为电视、电影。结论高校应联合家庭,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AIDS教育,重点加强非医学生在非传播途径知识、对AIDS患者/感染者的态度、预防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作者:奚蒙蒙;谷利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肝细胞增殖及CyclinD1、ALT和AST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肝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HL-7702细胞体外常规培养,分别用0、50、100、200、500μmol/L Hcy刺激细胞,分别于刺激后6、12、24 h采用M T T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CyclinD1 mRNA的表达;采用微板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ALT和 AST 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 Hcy刺激肝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其中100、200、500μmol/L Hc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作用明显;不同浓度 Hcy刺激肝细胞24 h后, CyclinD1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 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Hcy可以抑制肝细胞增殖,并引起CyclinD1的mRNA表达下降,ALT和AST释放增多。

    作者:蔡欣;杨晓玲;杨程;曹成建;王磊;田珏;张焱;姜怡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量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3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非早期康复和早期康复3组,3组患者均常规使用内科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非早期康复组分别于第2天和第14天进行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治疗后 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常规治疗组、非早期康复组明显增高(P<0.01),血清中EPCs和VEGF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循环EPCs和VEGF增加有关。

    作者:林敏;邹少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与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治疗早期 NSCLC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SP-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VAM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科收治的286例早期NSCLC患者分为SP-VATS组(150例)和VAMT组(13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病例。SP-VATS组与VAMT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放置天数和术后疼痛(术后第1~3天)评分小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VATS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较VAMT创伤小,恢复快。SP-VATS肺叶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早期NSCLC的推荐手术方式。

    作者:袁源;谭群友;王如文;周景海;邓波;康珀铭;李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9例脑卒中高危患者外周动脉弹性与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总动脉弹性和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差异及其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该院就诊合并多重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89例,其中老年组47例,中青年组42例。收集性别、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及既往史等信息。引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顺应性等颈动脉弹性参数。同时测量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率(NMD),将NMD<4%定义为血管舒张功能(EID)受损。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弹性参数和EID受损发生率差异,以评价动脉弹性与EID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Ep、硬化度分别为(136.91±67.42)kPa、(11.92±3.73)m/s,高于中青年组(102.71±33.83)kPa、(8.14±2.32)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顺应性(0.83±0.33)mm2/kPa,低于中青年组(1.01±0.44)mm2/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EID受损为30例(63.83%),高于中青年组12例(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参数与年龄和NMD相关(P<0.05)。结论年龄是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ET的弹性参数能够敏感的反映出外周动脉的硬化程度,且与EID的一致性较好,可作为筛查老年动脉病变的常规手段。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采用改进的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对痛风相关SN P位点的分型研究

    目的:对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进行改进,实现直接对外周血样本进行痛风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方法针对乙二胺四乙酸(EDT A )、肝素钠和枸橼酸钠等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以rs1165205位点为靶位点,配制适用于全血扩增的“YW”缓冲液,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实现SNP分型检测。选取4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和40例痛风患者,对其进行SNP基因型检测。结果改进后的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对 rs1165205位点分型结果与Sanger测序检测一致。80个样本中rs1165205位点各基因型在发病人群和未发病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5)。结论改进后的三引物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可以直接对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痛风SNP位点进行快速分型研究。

    作者:郑晨娜;王清瑶;黄玉香;叶桂华;许超尘;杨会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3例,TNM分期为T2N0M0~T4N3M0,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加游离皮瓣同期修复术,其中前臂皮瓣修复27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6例。前臂皮瓣面积小为3cm×4cm,大6cm×8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小4cm×6cm,大8cm×13cm。结果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2.59%(25/27),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96.15%(25/26),两种皮瓣总成活率为94.34%。术后随访2~24个月,50例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均良好。前臂皮瓣修复患者中有3例女性患者手臂供区瘢痕明显,2例男性患者供区手掌虎口感觉消失;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例女性患者大腿供区瘢痕明显,所有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均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由于前臂皮瓣血管恒定和管径大,易于吻合,更适合初学者采用,而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不需植皮,同时供区创口也比前臂皮瓣更隐蔽。

    作者:陈丹;杨凯;陈睿;张福军;赵丹;张劲松;李雅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腺癌组织微RNA表达谱及在CD133+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微RNA(miRNA)的表达谱以及在CD133+ A549中的表达。方法取肺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 miRNA 表达芯片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术(FCM )分选并培养 CD133+ A549细胞2周,检测CD133+、CD44+表达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892b和miRNA-4686在CD133+ A54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有27个miRNA表达较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上调(P<0.05),6个miRNA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下调(P<0.05)。CD133+ A549细胞CD133+、CD44+双阳性表达率为75.0%。CD133+ A549细胞中miRNA-892b和miRNA-4686的表达显著高于A549细胞(P<0.01)。结论肺腺癌组织中 miRNA存在异常表达谱,miRNA-892b和miRNA-4686可能在维持CD133+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欣春;徐建军;喻东亮;彭金华;魏益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停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氯吡格雷停用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CD41+ CD62P+表达的变化。方法对52例已服用氯吡格雷12个月但即将停药的PCI患者,比较氯吡格雷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停药前1周(T2)、停药后1周(T3)及停药后1个月(T4)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CD41+CD62P+阳性率。结果与T0比较,T1血小板聚集率及CD41+CD62P+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仍维持较低水平;T3血小板聚集率及CD41+ CD62P+表达升高,T4血小板聚集率及CD41+ CD62P+恢复至 T0水平,T0、T1、T2、T3、T4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4.20±18.36)%、(25.38±12.10)%、(23.74±8.15)%、(51.79±10.55)%、(45.97±16.42)%,血小板CD41+ CD62P+阳性率分别为(12.96±11.48)%、(3.93±3.33)%、(4.72±3.14)%、(13.90±10.38)%、(10.84±8.13)%。结论 PCI术后已服用氯吡格雷12个月者,停用氯吡格雷后1周时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CD41+CD62P+阳性率轻度增加,在停药后1个月时逐渐恢复至停药前水平。

    作者:杨帆;谭保平;何柳平;王红;吴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四川泸州地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四川泸州地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α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比,探讨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方法结合DNA芯片杂交技术,对116例可疑α地贫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分析。结果116例可疑α地贫患者中,39例检出α地贫基因,检出率为33.62%。共检出7种突变基因型,其中--αSEA/αα缺失型占41.03%,-α3.7/αα缺失型占25.64%。结论四川泸州地区α-地贫基因突变以--αSEA/αα缺失型为主;基因诊断是确诊α-地贫的重要标准。

    作者:陈红英;刘春艳;邹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童长程脑电图监测电极固定方法的改良

    目的:探讨儿童长程脑电图监测电极的固定方法,结合儿科特点通过临床实践加以改良。方法对儿科受检者给予适当的安装前准备,采用双层弹力绷带联合胶布固定方法进行电极固定。结果新方法被受检儿童普遍接受,安装及卸下方便,无毒无残留,记录图形质量优良。结论改良后的脑电图电极固定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简单快捷、安全稳定、人性化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郭艺;蒋莉;杨祖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RN Ai基因沉默对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RNAi基因沉默对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SGC-7901细胞株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常规分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培养,转染组两株细胞株转染siRNA沉默Survivin 的表达,并给予顺铂药物5 mg/L共培养72 h。空白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培养,并给予转染组同剂量的顺铂共培养72 h。M T T法检测两组细胞株体外增殖速度并比较其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结果 siRNA沉默SGC-7901和EC109细胞株内Survivin的表达后,细胞对顺铂药物的敏感性提高, MTT结果提示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低于未沉默组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NAi基因沉默技术可以干扰Survivin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显著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邵军;余文静;肖斌;曾凡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 NPY、GAL 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神经肽Y(NPY)、甘丙肽(GA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该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断的癫痫患儿68例(癫痫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56例(癫痫持续组),选取同期需要腰部麻醉的择期手术(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浆和CSF中NPY、GAL水平,两组患儿在惊厥发作过程中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痫组患儿24 h内及第7天时血浆N PY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24 h内及第7天时血浆NP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组患儿24 h内血浆GAL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24 h内血浆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第7天血浆G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患儿CSF中NPY、GAL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CSF中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浆中NPY、GAL水平均与CSF中NPY、GAL水平呈正相关(r=0.035、r=0.041,P<0.05)。结论 NPY、GAL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但是二者具体的作用机制不明,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

    作者:黄月艳;潘红飞;李强;钟京梓;曾洁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产儿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 ,HLH),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第Ⅱ类,占巨噬细胞相关疾病的绝大部分,是一种由于机体组织器官中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疾病[1]。小儿 HL H是一种病死率高但可以治愈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虽然 HL H在各个阶段均有发生,但是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起病、确诊的病例十分罕见,国内外相关报道也很少。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低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为2000 g)HLH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早产儿HL H提供依据。

    作者:万倩;徐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ESWL与URS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作用和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ver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ESWL与URS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0进行数据分析,Stata 11.0检测发表偏倚。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两种术式治疗后结石排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19,95% CI 0.88~5.43,P=0.09),而URSL较 ESWL能更好地提高上段输尿管结石的首次碎石成功率(OR=0.54,95% CI 0.35~0.82,P=0.00);URSL较ESWL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OR=6.27,95% CI 3.41~11.53,P<0.01),而二者在发热和血尿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ESWL较URSL更能引起患者肾绞痛的发生(OR=7.16,95% CI 2.75~18.67,P<0.01)。结论 URS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较ESWL有更高的首次碎石成功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星;李涛;辛文虎;杨雄;岳中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住院医生规避医疗纠纷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即市场化的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加深了医患矛盾。2012年3月发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位年轻医生被杀之后,网上竟然有60%的人高兴。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3月28日《新闻1+1》栏目中表示震惊。人们不禁要问:这社会是怎么了?在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度提供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中,通过对100名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不到70%。2009年度“医师执业风险与医患维权高层研讨会”中的数据显示,国内平均每家医院每年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护人员事件5起,平均每起赔付额人民币10多万元[1]。患者对医生不信任,医生同样对患者也不信任。据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表明:约75%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1]。医患双方丧失了基本的相互信任。医患矛盾不断加深,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需亟待解决。

    作者:覃佳强;温晟;王忠良;南国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嵌体修复活髓隐裂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以复合树脂充填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为对照,研究钴铬合金高嵌体治疗活髓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例患者201颗隐裂牙按照临床症状分为3组:轻微咬合不适组(A组)、轻微咬合痛伴一过性冷热刺激痛组(B组)、咬合痛伴延缓性冷热刺激痛组(C组)。每组患牙分别采用复合树脂充填、钴铬合金高嵌体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随访2年,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A组、B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合金高嵌体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复合树脂充填(P<0.05)。结论对于轻微咬合不适和轻微咬合痛伴一过性冷热刺激痛的患牙,钴铬合金高嵌体是有效的修复方法。

    作者:常志明;高维诺;吴婧玮;王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