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目的:探讨碱化尿液在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并行MMC膀胱灌注治疗的表浅性膀胱癌(SBC)患者46例,分为碱化尿液组(n=25)和对照组(n=21)。两组患者均用MMC40mg灌注(浓度为0.80g/L),碱化尿液组患者在每次膀胱灌注前1h口服碳酸氢钠1g,术后每周灌注1次,8周后,改为每个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随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7.60个月。其中碱化尿液组随访期内1例复发,复发率为4.00%,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3.40个月;对照组随访期内3例复发,复发率为14.29%,平均复发时间为9.60个月。两组复发率及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MMC膀胱灌注联合尿液碱化能有效降低SBC的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宁;谢斌;黄仕泉;万滨;李可;陈雪松;刘世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MUF)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行瓣膜置换术的5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后行常规超滤和MUF,记录患者CPB前(T1)、CPB停机(T2)及CPB停机20min后(T3)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库血用量等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和T3时CI和CO均较T1时明显增加,观察组T3时CI和CO分别为(5.23±0.35)L/(min·m2)和(3.20±0.28)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UF后库血用量、术后24h尿量、Hct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418.69±28.63)mL、(2335.32±208.02)mL、(36.23±2.38)%和(16.18±2.13)h,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F用于CPB下瓣膜置换术中效果显著,可迅速排除体内多余水分,使血液浓缩,以减少库血的应用和输入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CAG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至少单支血管狭窄70%~90%的冠心病患者82例(147处病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共72处病变均应用压力导丝行心肌FFR测定,仅在FFR≤0.80的病变中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 ),术后FFR≤0.80患者给予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对照组42例患者75处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治疗(PCI)常规植入DES。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变个数、支架植入数目,住院费用以及手术6个月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M ACE)、心绞痛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支架植入数目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0.88±0.88)个 vs.(1.81±0.83)个,(4.72±2.30)万元 vs.(6.00±2.41)万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全因死亡,其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复发心绞痛分别为2.50% vs .0、2.50% vs .2.38%、5.00% vs .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结合心肌FFR测定,能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支架使用数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术后6个月内不增加M ACE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任凤波;刘俊明;梁岩;黄文军;谢伟;高霞;李科;王明建;赵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3例,TNM分期为T2N0M0~T4N3M0,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加游离皮瓣同期修复术,其中前臂皮瓣修复27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6例。前臂皮瓣面积小为3cm×4cm,大6cm×8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小4cm×6cm,大8cm×13cm。结果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2.59%(25/27),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96.15%(25/26),两种皮瓣总成活率为94.34%。术后随访2~24个月,50例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均良好。前臂皮瓣修复患者中有3例女性患者手臂供区瘢痕明显,2例男性患者供区手掌虎口感觉消失;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例女性患者大腿供区瘢痕明显,所有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均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由于前臂皮瓣血管恒定和管径大,易于吻合,更适合初学者采用,而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不需植皮,同时供区创口也比前臂皮瓣更隐蔽。
作者:陈丹;杨凯;陈睿;张福军;赵丹;张劲松;李雅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与成骨细胞力学敏感性的关系,并对其细胞水平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使用16,16-二甲基PGE2(dmPGE2)对成骨细胞株(MC3T3-E1)进行预处理,随后观察其对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调控作用;并采用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激活剂与阻滞剂检验PKA信号通路在此调控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结果相对于空白处理组,dmPGE2预处理显著提升了细胞中由水肿胀刺激引起的钙离子信号强度。该作用被 PK A信号通路的激活剂8-溴腺苷-3,5-环单磷酸钠(8br-cAMP)所模拟;且被PKA多肽阻滞剂(PKI)阻断。结论 dmPGE2通过激活PKA信号通路上调MC3T3-E1细胞中由水肿胀刺激引起的钙离子响应,为解释PGE2在骨组织中的促合成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基础。
作者:龚啸元;杨柳;潘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心脏介入诊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临床诊断、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的常用方法。虽然介入治疗损伤较小,但在围术期仍存在一些并发症,以迷走神经反射较为严重,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胸闷、四肢厥冷,以及血压下降、脉搏变缓,还可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甚至意识丧失等[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 )源于循证医学[2],是指慎重、准确的运用目前佳研究数据,根据个人经验和临床技能,分析可能引起疾病的原因和机制,制订完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3-4]。本科在心脏介入围术期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通过循证分析心脏介入围术期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可能机制及发生特点,为心脏介入围术期的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军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神经肽Y(NPY)、甘丙肽(GA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该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断的癫痫患儿68例(癫痫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56例(癫痫持续组),选取同期需要腰部麻醉的择期手术(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浆和CSF中NPY、GAL水平,两组患儿在惊厥发作过程中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痫组患儿24 h内及第7天时血浆N PY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24 h内及第7天时血浆NP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组患儿24 h内血浆GAL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24 h内血浆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第7天血浆G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患儿CSF中NPY、GAL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CSF中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浆中NPY、GAL水平均与CSF中NPY、GAL水平呈正相关(r=0.035、r=0.041,P<0.05)。结论 NPY、GAL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但是二者具体的作用机制不明,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
作者:黄月艳;潘红飞;李强;钟京梓;曾洁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 ,HLH),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第Ⅱ类,占巨噬细胞相关疾病的绝大部分,是一种由于机体组织器官中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疾病[1]。小儿 HL H是一种病死率高但可以治愈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虽然 HL H在各个阶段均有发生,但是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起病、确诊的病例十分罕见,国内外相关报道也很少。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低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为2000 g)HLH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早产儿HL H提供依据。
作者:万倩;徐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2009年教育部对硕士研究生招收进行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生源。“无德不为医”,培养医德高、医技精,“能看病、会看病”的综合性应用人才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终极目标,更是完善医疗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助推人人享有优良卫生保健的中国梦早日实现理念下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承载的主要社会职能[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强烈的职业指向性特点和招生数量的持续增长,注定了毕业生们将成为铸就和谐医患关系的风向标。为此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职业情感、医德规范、医学伦理、医德责任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为构建切合培养特点的医德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
作者:袁羽西;冯跃林;陈地龙;李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比较攀枝花地区多家三级医院双J管滞留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该地区8家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双J管滞留患者51例,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膀胱镜下直接拔出、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膀胱镜下取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后取出、输尿管切开取出及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取出。结果51例双J管滞留患者均成功取出,其中12例采用膀胱镜下直接拔出,23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膀胱镜下取出,9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后取出,5例采用输尿管切开取出,2例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取出。其中5例切开取出和2例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取出患者术后再次留置双J管,术后2周拔除。结论双J管滞留是少见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能够及时挽救肾脏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易正金;熊建国;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肝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HL-7702细胞体外常规培养,分别用0、50、100、200、500μmol/L Hcy刺激细胞,分别于刺激后6、12、24 h采用M T T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CyclinD1 mRNA的表达;采用微板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ALT和 AST 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 Hcy刺激肝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其中100、200、500μmol/L Hc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作用明显;不同浓度 Hcy刺激肝细胞24 h后, CyclinD1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 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Hcy可以抑制肝细胞增殖,并引起CyclinD1的mRNA表达下降,ALT和AST释放增多。
作者:蔡欣;杨晓玲;杨程;曹成建;王磊;田珏;张焱;姜怡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RNAi基因沉默对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SGC-7901细胞株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常规分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培养,转染组两株细胞株转染siRNA沉默Survivin 的表达,并给予顺铂药物5 mg/L共培养72 h。空白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培养,并给予转染组同剂量的顺铂共培养72 h。M T T法检测两组细胞株体外增殖速度并比较其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结果 siRNA沉默SGC-7901和EC109细胞株内Survivin的表达后,细胞对顺铂药物的敏感性提高, MTT结果提示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低于未沉默组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NAi基因沉默技术可以干扰Survivin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显著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邵军;余文静;肖斌;曾凡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拟行上腹部手术的46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潮气量,观察组采取小潮气量复合3 cm H2 O PEEP ,两组均采取间歇正压通气(IPPV )。于患者术前(T0)、麻醉插管后30 min(T1)及拔管后15 min(T2)时分别采集患者动脉血液行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中气道峰压(Ppeek)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T2时PaO2为(83.58±2.43)mm Hg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aDO2为(21.50±2.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时Ppeek为(11.27±1.22)cm H2 O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术后低氧血症,有利于其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星宇;刘艳秋;陈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总动脉弹性和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差异及其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该院就诊合并多重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89例,其中老年组47例,中青年组42例。收集性别、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及既往史等信息。引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顺应性等颈动脉弹性参数。同时测量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率(NMD),将NMD<4%定义为血管舒张功能(EID)受损。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弹性参数和EID受损发生率差异,以评价动脉弹性与EID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Ep、硬化度分别为(136.91±67.42)kPa、(11.92±3.73)m/s,高于中青年组(102.71±33.83)kPa、(8.14±2.32)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顺应性(0.83±0.33)mm2/kPa,低于中青年组(1.01±0.44)mm2/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EID受损为30例(63.83%),高于中青年组12例(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参数与年龄和NMD相关(P<0.05)。结论年龄是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ET的弹性参数能够敏感的反映出外周动脉的硬化程度,且与EID的一致性较好,可作为筛查老年动脉病变的常规手段。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进行改进,实现直接对外周血样本进行痛风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方法针对乙二胺四乙酸(EDT A )、肝素钠和枸橼酸钠等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以rs1165205位点为靶位点,配制适用于全血扩增的“YW”缓冲液,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实现SNP分型检测。选取4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和40例痛风患者,对其进行SNP基因型检测。结果改进后的三引物等位基因扩增法对 rs1165205位点分型结果与Sanger测序检测一致。80个样本中rs1165205位点各基因型在发病人群和未发病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5)。结论改进后的三引物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可以直接对临床常用抗凝处理的外周血样品痛风SNP位点进行快速分型研究。
作者:郑晨娜;王清瑶;黄玉香;叶桂华;许超尘;杨会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蛋白样3型蛋白(FM NL3)基因转染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 T )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 FMNL3表达质粒pEGFP-N1/FMNL3转染至SW480细胞中(以未转染质粒的SW480细胞作正常对照,转染空载质粒的SW480细胞为阴性对照),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转染前、后细胞FMN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MNL3转染前、后SW480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SW480细胞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变化;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FMNL3基因转染对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FMNL3转染48 h后SW480细胞中FMNL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1);FMNL3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转染 FMNL3基因后SW480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典型的圆形、多边形变成梭形并伸出多个细长突起的间充质样,呈现典型的EMT形态学改变;转染FMNL3基因后,SW480细胞中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上调;转染FMNL3基因后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结论 FMNL3基因可能通过促进结直肠癌细胞EMT而促进其侵袭。
作者:曾元凤;肖移生;罗小江;胡国柱;路名芝;吴晓牧;辛洪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规范化筛查模式,应用于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与管理,并评价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该科成立脑卒中筛查管理小组,建立规范化脑卒中筛查模式,在门诊及社区人群中开展脑卒中筛查工作,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根据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指南实施为期1年的管控。结果共筛查高危人群9631例,筛查出高危患者1786例,高危患者率为18.55%。对高危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实施干预,干预前、后高危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肥胖指数、吸烟、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脑卒中规范化筛查模式,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专项管理是做好脑卒中筛查与管控工作的重要保障,可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代曲;蒋晓江;沈盈盈;唐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希美钠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攀钢总医院肿瘤科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脑转移瘤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给予脑部放疗,单个脑转移瘤者予以三维适形放疗(3D-CRT )DT 56~68 Gy/28~34 d ,脑转移瘤数小于或等于2个者,予以全脑放疗(WBRT )DT 38~40 Gy/19~20 d ,转移灶予以3D-CRT加量至DT 56~68 Gy/28~34 d ,脑转移瘤数大于2个者,予以WBRT DT 38~44 Gy/19~22 d ,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希美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放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5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希美钠治疗脑转移瘤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郑连喜;杨科;邓超;何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 HEK293细胞中扩增制备重组腺病毒。方法将PCR获取的GDF-5基因插入到质粒pMD19-T中,基因测序鉴定后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 V ,Hind Ⅲ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经 PmeⅠ酶切使之线性化并去磷酸化处理,电转化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J5183,使其在细菌内发生同源重组,卡那霉素筛选,Hind Ⅲ酶切鉴定阳性克隆,扩增重组腺病毒质粒,并转染 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Ad-GDF-5,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CID50法对Ad-GDF-5进行蛋白鉴定和滴度测定。结果经PCR扩增得到的GDF-5大小约为1.7 kb ,基因测序结果证实该基因与GENBANK中人GDF-5基因序列相同。pShuttle-CM V-GDF-5、pShuttle-CM V-GDF-5-AdEasy-1经 Hind Ⅲ酶切后均得到大小约为1.7 kb的片段,与GDF-5大小相符。Western blot证实Ad-GDF-5感染HEK293细胞后大量表达成熟GDF-5蛋白。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携带人GDF-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5.6×109 PFU/mL的重组腺病毒。结论利用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成功构建了携带人GDF-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值的重组腺病毒Ad-GDF-5,为进一步研究GDF-5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罗栩伟;刘康;陈竹;赵明;韩小伟;白亦光;冯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使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和脊柱转移瘤(VM T )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该院102例OVCF患者(OVCF组)、16例VM T患者(VM T组)行PVP治疗,术中采用局部麻醉,经椎弓根入路于双侧椎弓根穿刺,每个椎体注射高黏度骨水泥3~6 mL进行治疗。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进行麦克吉尔疼痛调查表评分(MPQ),并对手术前、后MPQ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6~1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与术前比较,OVCF组及VM T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的MPQ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CT扫描显示,OVCF组、VMT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1.76%、6.25%,但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具有黏度高、可控注射性强、骨水泥遗漏率低、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老年OVCF和VM T等的治疗。
作者:陈黔;王大寿;潘奇;蔡封俊;张亮;淦勇;段彬武;吴黔鸣;孟菲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