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芳;张国辉;王好
目的:探讨microRNA‐219‐2‐3p(miR‐219‐2‐3p)与胃癌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RT PCR)检测82份配对的胃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样本中的 miR‐219‐2‐3p的表达水平。在胃癌细胞株 MGC803中过表达miR‐219‐2‐3p后,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并在细胞株和胃癌组织标本中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与肿瘤增殖相关的蛋白ERK1/2表达水平。结果 miR‐219‐2‐3p在晚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细胞株MGC803中过表达miR‐219‐2‐3p后细胞增殖受显著抑制(P<0.05)。过表达miR‐219‐2‐3p后,MGC803细胞中的ER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总ERK表达量不变。在组织标本中,胃癌组织的ERK磷酸化(p‐ERK )水平明显高于周围癌旁组织。结论 miR‐219‐2‐3p可能通过参与调控ERK1/2信号通路而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金锦莲;吴发明;周海燕;谢晓晶;王新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 H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16髋) DDH 患儿采用开放复位、关节囊紧缩、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加 Salter或加Dega截骨术式治疗。使用McKay′s及Severin′s分类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1年后出现股骨颈变宽、股骨头骨化核破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按McKay′s标准优良率87.5%,按Severin′s优良率81.25%,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坏死率18.75%。结论一期复位并截骨术治疗学步期DD H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姜华;吴璇昭;陈刚;童晓波;何坤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检测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 mRNA的表达,探讨联合检测NMP22和CK20 mRNA在膀胱肿瘤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和巢式RT‐PCR法检测 NM P22和CK20 mRNA在46例膀胱肿瘤复发患者(复发组)、66例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尿中的表达。结果健康对照组尿中NMP22和CK20 mRNA表达均为阴性,复发组尿中 NMP22和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78.3%(36/46)、80.4%(37/46))]与未复发组[6.1%(4/62)、6.1%(4/62)]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未复发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尿NMP22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随肿瘤数目的增多,CK20 mRN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检测膀胱肿瘤复发 NMP22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93.9%,CK20 mRNA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93.9%,联合检测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92.4%,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相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20 mR‐NA阳性提示复发可能为多发,尿中NMP22和CK20 mRNA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临床监测膀胱肿瘤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朱峰;张艳;李军;贾安奎;艾芳;刘沛;张会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该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00例,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16株,检出率为38.7%。其中,肺炎链球菌36株(30.9%),流感嗜血杆菌25株(21.5%),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24.9%),肺炎克雷伯菌18株(15.9%),真菌8株(5.6%)。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91.7%)、四环素(94.4%)呈高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96.6%)呈高度耐药性,对红霉素(69.0%)、氨苄西林/舒巴坦(62.1%)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63.4%)、克拉霉素(69.4%)呈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39.7%)、头孢他啶(38.4%)、头孢噻肟(42.8%)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仍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多药耐药的特征,真菌的分离率较高。
作者:徐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西南医院通过B超检查诊断的105例NAFLD患者作为病例(NAFLD组),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等信息配比选择相应的健康对象110名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水平。结果血浆棕榈酸(C16:0)(OR=1.769)水平升高则增加N A FLD的发病风险,血浆亚油酸(C18:2 n‐6)(OR=0.855)和花生四烯酸(C20:4 n‐6)(OR=0.181)水平升高则降低 NAFLD 的发病风险。结论合理的膳食脂肪摄入可能降低NAFLD的患病风险。
作者:冉莉;万婧;张海英;陈诗慧;高燕翔;张乾勇;糜漫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中电视胸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胸手术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于该院胸外科治疗的中老年食管癌,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胸组,记录病理诊断结果、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更少,与开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值得广泛研究和推广。
作者:金虎日;车成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327例,依据第1秒用力呼气量(FVC )预计值将其分为3组:A组(肺功能正常,FVC预计值大于70%),B组(轻度肺功能损伤,FVC预计值60%~70%),C组(中‐重度肺功能损伤,FVC预计值小于60%),随访至2013年1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肺功能损伤的生存率。结果(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患者有167例(51.1%),其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为96例(29.4%);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增大的心胸比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2)心功能Ⅲ~Ⅳ级、中‐重度肺功能损伤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肺功能损伤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比较常见,且中‐重度的肺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顺娟;向阳;曾珠;彭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近年885例遗传咨询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类别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遗传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324例因母亲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或出生后体检异常等原因进行遗传咨询的新生儿和561例因不良孕产史、智力/性发育迟缓等就诊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116例,异常率13.11%。其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40例,占异常率的34.48%。不同疾患者群中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比例不同。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是出生缺陷、智力发育迟缓、性分化异常患者中常见的病因;而不良孕产史患者中以多态性和结构异常常见。
作者:肖文珺;高振奎;李莉;李佳;张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术前间质化疗对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中Ki‐67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高分化OSCC 60例分为术前未化疗组(30例)、术前静脉化疗组(15例)、术前间质化疗组(15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Ki‐67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OSCC组织中Ki‐67蛋白标记指数在术前未化疗组、术前静脉化疗组、术前间质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黏膜中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表达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中术前间质化疗较静脉化疗相比更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金彬;玄云泽;李京旭;金光泽;吴润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由作者完成的1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日期的先后次序分为4组(A、B、C、D ),每组25例,对各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胸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变的性质、大小、类型和解剖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202.4±50.8) min和B组(177.3±53.7)min ,均显著长于C组(147.2±40.1) min和D组(134.0±42.9)min(P<0.05);术中出血量 A组(323.6±160.4)m L和B组(283.2±106.4)m L ,均显著高于C组(198.8±116.2)m L和D组(166.8±95.2)m L ( P<0.05);C、D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转开胸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有一定开胸肺叶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50例。
作者:郑轶峰;姜建青;杨列;俞永康;李卫;郑秀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 eta分析方法,对国内10年间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并以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对中西药联合治疗与西药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进行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同质,且中西药联合组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现有资料证明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但需进一步规范中药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指标等。
作者:王婷;吕钢;甘霖;曾真;王亚冬;廖登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病灶的大小、形状以不同的功率、时间对28名患者的28个病灶进行局麻下C 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采用肺部增强C T观察病灶局部影像学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完全缓解(C R )4例(14.3%),部分缓解(PR)21例(75.0%),无变化及进展3例(10.7%),有效率(CR率+PR率)为9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良好的肺癌综合治疗新方法。
作者:胡亚军;余晶晶;许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相关性。方法 T2DM 患者82例,采用踝肱指数(ABI)作为判断有无LEAD的诊断标准分别命名为LEAD组和无LEAD组。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24 h尿微量清蛋白(MAU)等,采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EAD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2)LEAD组高尿酸血症比例显著高于无LEAD组(P<0.01);(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与LEAD密切相关(P<0.01)。结论 T2DM 患者SUA与下肢LEAD密切相关,是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叶颖;王晓春;陈华;李显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评价米卡芬净治疗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诊治的小儿血液病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并发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75例,应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剂量为2.5~5.0mg·kg -1· d-1,每天1次静脉输注,2周1个疗程,治疗1~2疗程,同时高分辨率CT动态随访胸部及监测各脏器功能指标。结果痊愈5例,显效62例,进步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3%;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7%。本组患儿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尽早对拟诊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是成功的关键,米卡芬净在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显示了安全、有效的抗真菌作用。
作者:苏庸春;管贤敏;温贤浩;于洁;宪莹;肖剑文;徐红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局部麻醉药物(简称:局麻药)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但以恶心、腹痛等肠道为过敏表现者临床上较少见。近期本院内镜中心发生了1例由局麻药引起的胃肠道过敏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寿兰;甘晓琴;刘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行Ⅰ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行Ⅰ期外固定架结合VSD负压引流术。分析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240 min ,平均(194±35.3)min ,术中输血量0~800 mL ,39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2.1)个月,2例出现骨髓炎;2例患者骨折不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是Ⅰ期治疗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华;何盛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β‐catenin、PTEN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及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下肝细胞癌(HCC)中mR‐NA表达,探讨在双暴露情况下β‐catenin、PTEN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HBV与AFB1的暴露情况,将108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HBV(+)/AFB1(+)48例;B组:HBV(+)/AFB1(-)27例;C组:HBV(-)/AFB1(+)19例;D组:HBV(-)/AFB1(-)14例。同时收集正常肝组织者20例,分别来自肝外伤、肝血管瘤、肝移植供体等手术切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β‐catenin基因与 PTEN 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分别对各组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RT‐PCR显示,β‐catenin基因mRNA的半定量平均灰度值A组(1.13±0.14)、C组(1.16±0.18)分别与D组(1.01±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A、B (1.06±0.18)、C、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TEN基因mRNA的半定量平均灰度值A组(0.54±0.13)、B组(0.59±0.16)分别与C组(0.97±0.16)及D组(0.92±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高表达率可能与AFB1高暴露有关,PTEN基因的失活与HBV高感染率有关。
作者:陈德凤;齐鲁楠;彭涛;罗国容;黎乐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of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重庆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研究中国新生儿VAP危险因素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终纳入20篇文献,病例1145例,对照2610例。影响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MV)≥3d、原发性肺部疾病、头部仰卧位、鼻胃管、早产、重插管、低体质量、血制品应用、剖宫产及肠外营养。结论临床上应针对中国新生儿VA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谭斌;张帆;黄娅铃;张弦;杨世亚;李迎丽;邱景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耳鸣耳聋是耳科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耳部及全身疾病可能引起耳鸣耳聋;外耳、中耳、内耳疾病均可引起耳鸣耳聋[1]。耳鸣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观性的耳鸣是在外界一定声源或刺激的情况下使耳内产生声响的一种主观感受[2]。虽然耳鸣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听力下降或丧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少数患者还伴有头晕、失眠、焦虑、烦躁、精神疲乏等症状。近年来的临床调查表明,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10%,其中,因聋致残者近1亿。耳鸣症状轻微或短暂出现时,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耳鸣逐渐加重,甚至发展成耳鸣持续状态时,患者就会出现精神紧张、幻听多疑、烦躁、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者还会产生孤僻、恐惧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经临床分析发现,由于耳鸣耳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都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睡眠及工作效率。因此,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鸣耳聋患者的自觉症状、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3]。
作者:陶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不仅影响着护理质量,同时容易引发医患纠纷[1]。风险管理是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预先评估、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管理程序。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2]。急诊剖宫产手术关系母子健康,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较高,对此类患者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尤为重要[3]。为了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院近3年来对急诊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惠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