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何盛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对心肌、肾脏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在手术结束后24 h内观察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肌酐(SCr)、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清除率的水平,以及B型尿钠肽(BNP)、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径。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监护室观察时间等。结果体外循环组各项指标的水平要高于非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对患者的心肌及肾脏的损伤明显要小,比体外循环更具有优势,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廷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夹层,影响或阻断冠脉血流,其发病率约为0.2%~0.3%[1],成为年轻女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胥光热;林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民营医院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产物。作为医疗卫生改革的新生事物,民营医院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并在医疗卫生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民营医院发展时间短,并且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院近乎处于垄断的局面,使民营医院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之中,不少民营医院发展步履维艰[1]。随着新医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民营医院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在医疗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然而,民营医院如何乘着新医改利好政策的强势劲头,奋力而上,成为构建和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满足人们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力量呢?民营医院在新医改政策下的发展策略又该做如何转变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严艳;雷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高脂血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给予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实验室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常见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三酰甘油(TG)、血糖(GLU)、血清淀粉酶(LDH)与C反应蛋白(CRP)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减少患者病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代辉;向毓明;张诗锐;谭庆丰;孟秋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胺(5‐H T )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采用番泻叶灌胃配合束缚应激造模。造模成功后,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浓度分别为1.5、2.5、4.0 g/mL(生药),得舒特组给药浓度3 mg/mL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周,另外两组为不经任何处理的正常组和造模成功的模型组。实验结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肠标本5‐H T水平的变化。结果 IBS‐D模型大鼠结肠组织5‐HT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除健脾化湿低剂量组外,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中5‐HT 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健脾化湿颗粒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与得舒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脾化湿颗粒可抑制IBS‐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5‐H T过高表达,明显改善IB S‐D模型大鼠胃肠功能。
作者:赵立波;王迎寒;刘玉玲;张晓峰;董岫岩;郭洪杰;赵淑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癌术前一站式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6例肺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16层螺旋C T胸部增强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行薄层重建后于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在现(V R )、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小密度投影(Min‐IP)等,重组内容包括:(1)肿瘤的位置及形态特征,重组方法以MPR为主;(2)有无肺内及淋巴结转移,重组方法以MPR、MIP为主;(3)气管、支气管整体形态及与肿瘤的关系,重组方法以 VR、MPR及Min‐IP为主;(4)肿瘤与邻近肺血管的关系,重组方法包括 VR、MPR及MIP ;(5)肿瘤的供血动脉,重组方法包括 VR、MPR及M IP。结果46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28例(60.87%),周围型肺癌18例(39.13%),所有肿瘤的位置及形态特征均显示良好;发生肺内转移者14例(30.43%),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者18例(39.13%);3例(6.52%)支气管受压、移位,5例(10.87%)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12例(20.09%)支气管呈锥状或鼠尾状狭窄,6例(13.04%)支气管中断、闭塞;15例(32.61%)肺动、静脉管壁受侵包绕;32例(69.57%)肿块可见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5例(10.87%)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所有供血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内径、数目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清晰显示。结论 M SC T肺癌术前一站式检查是一种复合技术,对肺癌术前定位、分期及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兴涛;杨艺;柳彬;刘历;梁秀梅;罗亚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评价米卡芬净治疗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诊治的小儿血液病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并发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75例,应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剂量为2.5~5.0mg·kg -1· d-1,每天1次静脉输注,2周1个疗程,治疗1~2疗程,同时高分辨率CT动态随访胸部及监测各脏器功能指标。结果痊愈5例,显效62例,进步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3%;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7%。本组患儿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尽早对拟诊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是成功的关键,米卡芬净在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显示了安全、有效的抗真菌作用。
作者:苏庸春;管贤敏;温贤浩;于洁;宪莹;肖剑文;徐红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耳鸣耳聋是耳科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耳部及全身疾病可能引起耳鸣耳聋;外耳、中耳、内耳疾病均可引起耳鸣耳聋[1]。耳鸣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观性的耳鸣是在外界一定声源或刺激的情况下使耳内产生声响的一种主观感受[2]。虽然耳鸣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听力下降或丧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少数患者还伴有头晕、失眠、焦虑、烦躁、精神疲乏等症状。近年来的临床调查表明,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10%,其中,因聋致残者近1亿。耳鸣症状轻微或短暂出现时,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耳鸣逐渐加重,甚至发展成耳鸣持续状态时,患者就会出现精神紧张、幻听多疑、烦躁、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者还会产生孤僻、恐惧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经临床分析发现,由于耳鸣耳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都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睡眠及工作效率。因此,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鸣耳聋患者的自觉症状、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3]。
作者:陶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结果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3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术前CEA和CA19‐9的检测结果与其术后临床病理分期结果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中 CEA 总阳性率为51.5%(119/231),CA19‐9总阳性率为46.3%(107/231)。结直肠癌患者中 CEA 阳性率和CA19‐9阳性率均与肿瘤TNM分期和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A和CA19‐9的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前血清CEA和CA19‐9检测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辅助指标,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和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作者:尹江燕;陈道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以下简称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 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并与四联活菌片及芪倍合剂单一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第一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四联活菌片单独治疗(第二组)(72.50%)( P<0.01)。各组治疗前外周血 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CD3+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CD4+/CD8+值升高( P<0.05),Fas表达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D3+、CD3+ CD4+、CD3+ 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CD4+/CD8+值降低(P<0.05),Fas明显下降(P<0.01)。结论四联活菌片可通过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系统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与中药芪倍合剂合用起协同作用。
作者:郭晓鹤;张彩凤;夏永华;朱艳丽;秦咏梅;韩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关键词途径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和万方以及Pubmed、Springlink和 Highwire等外文数据库收录有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DCVS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检索,经严格筛选后对后纳入的文献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经检验所有数据均均衡,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Meta分析。高血压病史、Fisher分级(>2级)、年龄(>50岁)、动脉瘤位置(后循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男性)、吸烟史、手术方式(夹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漏斗图分析对称,提示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有高血压病史、Fisher分级(>2级)、年龄(<50岁)、动脉瘤位置(后循环)的患者更易发生DCVS ,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监测与管理。
作者:吴政俊;蒋永祥;程远;马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中电视胸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胸手术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于该院胸外科治疗的中老年食管癌,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胸组,记录病理诊断结果、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更少,与开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值得广泛研究和推广。
作者:金虎日;车成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实施腹腔镜二级脾蒂解剖法保脾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适应证、安全性、优势及疗效。方法对该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7例行腹腔镜二级脾蒂解剖法保脾治疗的Ⅰ~Ⅲ级创伤性脾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均完成保脾手术,手术时间100~180 min ,平均127 min ,出血量50~580 mL ,平均220 mL。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二级脾蒂解剖法保脾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具备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和保脾术的功能优势,能让患者大限度获益,值得推广。
作者:冉文华;张敬;何建峰;唐勇;向德森;李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抗脑垂体抗体(APAs)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垂体功能障碍诊断及脑损伤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受伤1年内出现垂体激素不同程度的下降。按照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垂体激素的水平和抗脑垂体抗体(APAs)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组病患的APAs检测水平为(364.7±128.3)ng/L ,远远高于B组(197.8±56.4)ng/L、C组(181.4±82.1) 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数据的垂体激素水平结果显示,A组各类垂体激素水平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s水平与GCS评分、垂体激素水平均呈负相关(r=-3.43,-4.27,P<0.05)。结论 APAs的产生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急性脑损伤的程度越严重,APAs的水平越高。APAs对生长激素(GH)等垂体激素的释放有抑制作用,与GH水平表现出负相关。因此,通过测定APAs水平可以对急性脑脑损伤后脑垂体功能的下降程度及预后做出正确评估。
作者:陶宁;何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过度手术和减小手术创伤。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1年10月,该院手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128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术式。结果1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8.3%。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是达到佳疗效并避免过度手术和减少手术创伤的关键。
作者:刘道德;钟睿;付志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浆检测microRNA‐125a‐3p(miR‐125a‐3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中的价值,研究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方法及2‐△△CT分析法检测20例健康者、73例 NSCLC患者血浆中 miR‐125a‐3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检测血浆中IGF‐2水平。结果Ⅲ/Ⅵ期 miR‐125a‐3p水平较Ⅰ/Ⅱ期、健康组低(P=0.001、P=0.005);Ⅰ/Ⅱ期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miR‐125a‐3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呈低表达( P=0.003)。Ⅰ/Ⅱ期、Ⅲ/Ⅳ期 IG F‐2水平较健康组高表达( P=0.036、P=0.011);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51);IG F‐2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呈高表达( P=0.037)。血浆中miR‐125a‐3p水平与IGF‐2水平呈负相关(r=-0.280,P=0.007)。结论血浆中miR‐125a‐3p低表达、IGF‐2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侵袭转移相关,miR‐125a‐3p可能对IGF‐2起负调控作用。
作者:张洪川;徐艳梅;周璞;孙建国;陈正堂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特发性T T 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浆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和vWF相关指标。结果(1)28例特发性 TTP患者中有3例患者vWF抗体阳性(vWF抗体阳性组),其余患者 vWF抗体阴性(vWF抗体阴性组)。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抗体均为阴性。(2) 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含量明显低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血浆AD‐AM TS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体阳性组血浆vWF抗体 A值明显高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例特发性TTP经过血浆置换(PE)后ADAMTS13抗原含量明显升高,vWF抗体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vWF抗体在特发性TTP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vWF抗体可能通过影响患者血浆ADAMTS13,促进vWF复合物形成,影响疾病发生。
作者: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近年885例遗传咨询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类别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遗传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324例因母亲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或出生后体检异常等原因进行遗传咨询的新生儿和561例因不良孕产史、智力/性发育迟缓等就诊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116例,异常率13.11%。其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40例,占异常率的34.48%。不同疾患者群中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比例不同。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是出生缺陷、智力发育迟缓、性分化异常患者中常见的病因;而不良孕产史患者中以多态性和结构异常常见。
作者:肖文珺;高振奎;李莉;李佳;张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西南医院通过B超检查诊断的105例NAFLD患者作为病例(NAFLD组),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等信息配比选择相应的健康对象110名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水平。结果血浆棕榈酸(C16:0)(OR=1.769)水平升高则增加N A FLD的发病风险,血浆亚油酸(C18:2 n‐6)(OR=0.855)和花生四烯酸(C20:4 n‐6)(OR=0.181)水平升高则降低 NAFLD 的发病风险。结论合理的膳食脂肪摄入可能降低NAFLD的患病风险。
作者:冉莉;万婧;张海英;陈诗慧;高燕翔;张乾勇;糜漫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术前间质化疗对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中Ki‐67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高分化OSCC 60例分为术前未化疗组(30例)、术前静脉化疗组(15例)、术前间质化疗组(15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Ki‐67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OSCC组织中Ki‐67蛋白标记指数在术前未化疗组、术前静脉化疗组、术前间质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黏膜中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表达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中术前间质化疗较静脉化疗相比更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金彬;玄云泽;李京旭;金光泽;吴润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