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对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关键词: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自身抗体
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特发性T T 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浆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和vWF相关指标。结果(1)28例特发性 TTP患者中有3例患者vWF抗体阳性(vWF抗体阳性组),其余患者 vWF抗体阴性(vWF抗体阴性组)。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抗体均为阴性。(2) 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含量明显低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血浆AD‐AM TS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体阳性组血浆vWF抗体 A值明显高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例特发性TTP经过血浆置换(PE)后ADAMTS13抗原含量明显升高,vWF抗体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vWF抗体在特发性TTP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vWF抗体可能通过影响患者血浆ADAMTS13,促进vWF复合物形成,影响疾病发生。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五定”法则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及新医改政策,只有加快医院改革步伐。而目前医院管理的现状是医院制订了很多的工作任务、工作制度和职责,但是安排的任务时常出现任务不明确,或工作安排了却效率低下,布置下去的工作经常都会被遗漏或拖拉,结果不了了之[1]。为了进一步加快院务工作,推动医院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信息畅通,保证医院重大决策和各项工作能有效及时的落实。本医院于2012年1月开始对全院从副院级到员工的工作安排均实行“五定”工作法则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1年来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池祥波;张吉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EA 和CA19-9阳性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结果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3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术前CEA和CA19‐9的检测结果与其术后临床病理分期结果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中 CEA 总阳性率为51.5%(119/231),CA19‐9总阳性率为46.3%(107/231)。结直肠癌患者中 CEA 阳性率和CA19‐9阳性率均与肿瘤TNM分期和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A和CA19‐9的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前血清CEA和CA19‐9检测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辅助指标,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和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作者:尹江燕;陈道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基因表达谱缺失数据填补估计方法的研究进展与探讨

    基因芯片能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海量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下表达水平的变化[1‐2]。但是,由于基因表达谱的海量性、复杂性、噪声性和高维性特点,特别是缺失数据值的大量存在[3‐5],给后续的数据分析带来了较大困难,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观察到的数据与缺失数据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偏倚,严重影响后续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从而导致后续分析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健性降低,使得整个分析效率降低;另外,由于缺失数据的存在,经常得出难以解释的结果。因此,如何根据基因表达谱数据信息的特性进行有效的缺失值估计与填补是生物数据分析中重难点,并对后续基因表达谱的不同分析目的(如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基因功能聚类、肿瘤组织分类)将产生重要的生物学影响[6‐9]。本文针对基因表达谱缺失数据的特性,就当前国内外基因表达谱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在分析其各自优缺点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一种新的填补估计方法。

    作者:伍亚舟(综述);易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 VSD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

    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行Ⅰ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行Ⅰ期外固定架结合VSD负压引流术。分析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240 min ,平均(194±35.3)min ,术中输血量0~800 mL ,39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2.1)个月,2例出现骨髓炎;2例患者骨折不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是Ⅰ期治疗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华;何盛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抗脑垂体抗体测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垂体功能评价的作用

    目的:探讨抗脑垂体抗体(APAs)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垂体功能障碍诊断及脑损伤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受伤1年内出现垂体激素不同程度的下降。按照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垂体激素的水平和抗脑垂体抗体(APAs)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组病患的APAs检测水平为(364.7±128.3)ng/L ,远远高于B组(197.8±56.4)ng/L、C组(181.4±82.1) 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数据的垂体激素水平结果显示,A组各类垂体激素水平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s水平与GCS评分、垂体激素水平均呈负相关(r=-3.43,-4.27,P<0.05)。结论 APAs的产生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急性脑损伤的程度越严重,APAs的水平越高。APAs对生长激素(GH)等垂体激素的释放有抑制作用,与GH水平表现出负相关。因此,通过测定APAs水平可以对急性脑脑损伤后脑垂体功能的下降程度及预后做出正确评估。

    作者:陶宁;何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38例分析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该院治疗的76例MDS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沙立度胺和环抱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MDS ,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微,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党惠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外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CBL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1]。采用形象生动的临床事例把抽象而冰冷的知识呈现给学生[2],已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从使用的情况来看,若课前提供病例给学生预习,有些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过分钻研,耗费了大量精力,顾此失彼[3];如应用案例导入、讲授新课,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基础知识而教学效率降低。如何用好案例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师反复钻研的课题。作者在外科护理教学的不同环节引入典型案例,收到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正伟;刘丹丹;唐旖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拟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A 组(对照组)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 ,再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 ;B组(实验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0.006 mg/kg东莨菪碱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开始置入肠镜。进镜中发现患者有肢体运动及睫毛反射后视情况追加丙泊酚0.5~1.0 mg/kg。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停止给药。记录麻醉前(T1)、入镜后2 min (T2)、肠镜达回盲部(T3)、检查结束(T4)时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统计丙泊酚用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HR、SBP、DBP、SpO2在各时点均下降;给药后各时点组间比较,B组下降幅度较A组小,循环更为平稳(P<0.05)。B组术中肠腔视野暴露优于A组,肠镜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事件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中循环更为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镇痛方法。

    作者:钟惠;江英强;阚明威;彭良缘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及黄曲霉毒素暴露的肝细胞癌中β-catenin、PTEN的mRNA表达

    目的:研究β‐catenin、PTEN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及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下肝细胞癌(HCC)中mR‐NA表达,探讨在双暴露情况下β‐catenin、PTEN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HBV与AFB1的暴露情况,将108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HBV(+)/AFB1(+)48例;B组:HBV(+)/AFB1(-)27例;C组:HBV(-)/AFB1(+)19例;D组:HBV(-)/AFB1(-)14例。同时收集正常肝组织者20例,分别来自肝外伤、肝血管瘤、肝移植供体等手术切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β‐catenin基因与 PTEN 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分别对各组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RT‐PCR显示,β‐catenin基因mRNA的半定量平均灰度值A组(1.13±0.14)、C组(1.16±0.18)分别与D组(1.01±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A、B (1.06±0.18)、C、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TEN基因mRNA的半定量平均灰度值A组(0.54±0.13)、B组(0.59±0.16)分别与C组(0.97±0.16)及D组(0.92±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高表达率可能与AFB1高暴露有关,PTEN基因的失活与HBV高感染率有关。

    作者:陈德凤;齐鲁楠;彭涛;罗国容;黎乐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28例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过度手术和减小手术创伤。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1年10月,该院手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128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术式。结果1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8.3%。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是达到佳疗效并避免过度手术和减少手术创伤的关键。

    作者:刘道德;钟睿;付志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再生基因Ⅳ联合检验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 )与再生基因Ⅳ(RegⅣ)联合检验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胃部病变患者216例,分别检测血清PGⅠ、PGⅡ、RegⅣ、CEA和CA19‐9水平。结果216例胃部病变者经活检检查发现胃癌患者18例(胃癌组),良性胃病患者198例(胃病组)。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均显著低于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体检健康者100例),良性胃病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RegⅣ、CEA和CA19‐9均显著高于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PG联合RegⅣ检测胃癌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8.2%。血清CEA联合CA19‐9检测胃癌的敏感性为55.6%,特异性为59.1%。PG与RegⅣ联合检验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EA与CA19‐9联合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与RegⅣ联合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于胃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黄容旺;范文伟;李国斌;陈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6-姜酚降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6‐姜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病理衰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的VSMCs细胞,给予血管紧张素Ⅱ(A ng Ⅱ)刺激及6‐姜酚干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TOR蛋白表达及其底物P70‐S6K磷酸化水平。结果 Ang Ⅱ显著增加VSMCs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率、G0/G1期停滞、mTOR蛋白表达及P70‐S6K磷酸化,而6‐姜酚能显著干预上述 Ang Ⅱ诱导的细胞衰老表型及相关信号分子变化。结论6‐姜酚可能通过抑制mTOR/P70‐S6K降低Ang Ⅱ诱导的VSMCs衰老。

    作者:周艳芳;张国辉;王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Fas/FasL系统表达的调节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以下简称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 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并与四联活菌片及芪倍合剂单一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第一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四联活菌片单独治疗(第二组)(72.50%)( P<0.01)。各组治疗前外周血 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CD3+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CD4+/CD8+值升高( P<0.05),Fas表达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D3+、CD3+ CD4+、CD3+ 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CD4+/CD8+值降低(P<0.05),Fas明显下降(P<0.01)。结论四联活菌片可通过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系统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与中药芪倍合剂合用起协同作用。

    作者:郭晓鹤;张彩凤;夏永华;朱艳丽;秦咏梅;韩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现况调查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増长趋势。据资料统计,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增加了5~6倍,估计现患糖尿病患者9240万,居世界第一[1]。临床上使用胰岛素进行糖尿病治疗已有80余年历史,其可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为制订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阎红;熊健;刘书文;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居家留置尿管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调查

    目的:调查居家留置尿管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帮助主要照顾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70名居家留置尿管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采用主要照顾者留置尿管认知问卷、留置尿管照顾行为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 ES E )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要照顾者留置尿管认知、一般自我效能是影响照顾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解释照顾行为总变异量的73.9%。结论居家留置尿管患者主要照顾者在尿管相关知识认知及照顾行为存在很大不足,专业人员可据此为主要照顾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赵秀娟;胡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耳鸣耳聋是耳科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耳部及全身疾病可能引起耳鸣耳聋;外耳、中耳、内耳疾病均可引起耳鸣耳聋[1]。耳鸣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观性的耳鸣是在外界一定声源或刺激的情况下使耳内产生声响的一种主观感受[2]。虽然耳鸣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听力下降或丧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少数患者还伴有头晕、失眠、焦虑、烦躁、精神疲乏等症状。近年来的临床调查表明,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10%,其中,因聋致残者近1亿。耳鸣症状轻微或短暂出现时,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耳鸣逐渐加重,甚至发展成耳鸣持续状态时,患者就会出现精神紧张、幻听多疑、烦躁、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者还会产生孤僻、恐惧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经临床分析发现,由于耳鸣耳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都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睡眠及工作效率。因此,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鸣耳聋患者的自觉症状、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3]。

    作者:陶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方法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78例、正常血压者80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粥样斑块大小、回声强度,比较三者以上指标差异,并研究血压水平与斑块指标的相关关系。比较单纯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的积分、指数、IM T 及斑块大小。结果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IMT、粥样斑块大小、回声强度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P<0.05)。单纯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积分、指数、IMT较高(P<0.05),而斑块大小较小(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患者,而与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的发生不但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更与粥样斑块的脱落有联系。

    作者:冉莉;覃和平;梁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S HR大鼠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有/无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的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敏感性差异和意义。方法实验分3组,每组12只,LVH组为已出现明显高血压和LVH的16周龄SHR雄性大鼠,以出现血压升高但未发生LVH的8周龄SHR雄性大鼠作为非LVH对照组,并以16周龄的Wistar雄性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12只);应用Langendorff低钾液灌注3组大鼠离体心脏并全程记录心电图,比较各组心律失常诱发率和心律失常评分的差异;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胶原纤维三色染色法(Masson)染色观察左室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与非LVH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LVH组开始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更早;LVH组室性心动过速(VT)、短暂室颤(TVF)和持续性室颤(SVF)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和CVF改变均显著大于非LVH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心肌细胞明显肥大,细胞间质增多。结论伴有LVH的SHR大鼠VA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提示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黄颖;伍伟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对酸性氧化电位水在粒细胞缺乏患者口腔护理中疗效的观察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常因粒细胞缺乏或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及黏膜屏障受损等导致口腔炎症、溃疡及感染的发生[1‐2]。鉴于此,加强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炎症、溃疡及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口腔护理液,与传统口腔护理液(0.9%氯化钠溶液)进行比较,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晖;李学荣;陈永平;申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327例,依据第1秒用力呼气量(FVC )预计值将其分为3组:A组(肺功能正常,FVC预计值大于70%),B组(轻度肺功能损伤,FVC预计值60%~70%),C组(中‐重度肺功能损伤,FVC预计值小于60%),随访至2013年1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肺功能损伤的生存率。结果(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患者有167例(51.1%),其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为96例(29.4%);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增大的心胸比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2)心功能Ⅲ~Ⅳ级、中‐重度肺功能损伤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肺功能损伤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比较常见,且中‐重度的肺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顺娟;向阳;曾珠;彭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