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Fas/FasL系统表达的调节

郭晓鹤;张彩凤;夏永华;朱艳丽;秦咏梅;韩宇

关键词:结肠炎, 溃疡性, T淋巴细胞亚群, 四联活菌片, 芪倍合剂, Fas/FasL系统
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以下简称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 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并与四联活菌片及芪倍合剂单一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第一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四联活菌片单独治疗(第二组)(72.50%)( P<0.01)。各组治疗前外周血 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CD3+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CD4+/CD8+值升高( P<0.05),Fas表达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D3+、CD3+ CD4+、CD3+ 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CD4+/CD8+值降低(P<0.05),Fas明显下降(P<0.01)。结论四联活菌片可通过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系统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与中药芪倍合剂合用起协同作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胶体HES130/0.4联合速尿治疗继发性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H ES )130/0.4联合速尿治疗继发性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的30例体外循环术后继发急性肺损伤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婴幼患儿,予以人工胶体 HES 130/0.4联合速尿输液治疗,观察其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肾功能情况。结果(1)患儿初入 ICU 时PaO2和PaO2/FiO2较低,在治疗过程中均逐渐升高,并于72 h后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术后动脉PaCO2处于较高水平,经治疗后明显下降,术后72 h恢复至(38.79±5.32)mm Hg ,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 h患者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10.33±2.62)mm Hg 和(91.62±13.15)mm Hg。(3)患儿经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逐渐下降,治疗4 h和24 h后水平显著低于0 h(P<0.05),分别为(40.55±17.61)pg/mL和(23.58±8.69)pg/mL ,24 h后水平低。(4)术后24 h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继发急性肺损伤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婴幼患儿,人工胶体 H ES 130/0.4与速尿联用的疗效良好而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微循环,减轻炎性反应,对肾脏功能无损害。

    作者:蒋斌;叶宁;黄洪;邬少君;郑晓宇;吴文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对心肌、肾脏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在手术结束后24 h内观察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肌酐(SCr)、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清除率的水平,以及B型尿钠肽(BNP)、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径。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监护室观察时间等。结果体外循环组各项指标的水平要高于非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对患者的心肌及肾脏的损伤明显要小,比体外循环更具有优势,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廷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INF)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应用IN 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13例接受INF治疗的患者中,有38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有9例,其中6例桥本甲状腺炎、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有6例,其中3例Graves病,3例破坏性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8例。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696)、同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OR=3.675)、体内预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OR=2.008)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INF治疗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使用IN F治疗时,尤其是体内预存大量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要监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定期复查,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郁梅;黄明寿;赖绮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38例分析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该院治疗的76例MDS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沙立度胺和环抱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MDS ,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微,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党惠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海口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该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00例,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16株,检出率为38.7%。其中,肺炎链球菌36株(30.9%),流感嗜血杆菌25株(21.5%),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24.9%),肺炎克雷伯菌18株(15.9%),真菌8株(5.6%)。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91.7%)、四环素(94.4%)呈高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96.6%)呈高度耐药性,对红霉素(69.0%)、氨苄西林/舒巴坦(62.1%)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63.4%)、克拉霉素(69.4%)呈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39.7%)、头孢他啶(38.4%)、头孢噻肟(42.8%)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仍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多药耐药的特征,真菌的分离率较高。

    作者:徐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基因表达谱缺失数据填补估计方法的研究进展与探讨

    基因芯片能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海量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下表达水平的变化[1‐2]。但是,由于基因表达谱的海量性、复杂性、噪声性和高维性特点,特别是缺失数据值的大量存在[3‐5],给后续的数据分析带来了较大困难,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观察到的数据与缺失数据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偏倚,严重影响后续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从而导致后续分析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健性降低,使得整个分析效率降低;另外,由于缺失数据的存在,经常得出难以解释的结果。因此,如何根据基因表达谱数据信息的特性进行有效的缺失值估计与填补是生物数据分析中重难点,并对后续基因表达谱的不同分析目的(如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基因功能聚类、肿瘤组织分类)将产生重要的生物学影响[6‐9]。本文针对基因表达谱缺失数据的特性,就当前国内外基因表达谱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在分析其各自优缺点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一种新的填补估计方法。

    作者:伍亚舟(综述);易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ook导丝再通术后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在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ook导丝再通术后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在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基础上,辅以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另外选取2009~2010年间采用常规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的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插管成功率和输卵管再通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均有个别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症状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异位妊娠2例。结论在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基础上辅以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疗效显著,方法简便且安全性好。

    作者:孙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现况调查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増长趋势。据资料统计,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增加了5~6倍,估计现患糖尿病患者9240万,居世界第一[1]。临床上使用胰岛素进行糖尿病治疗已有80余年历史,其可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为制订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阎红;熊健;刘书文;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外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CBL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1]。采用形象生动的临床事例把抽象而冰冷的知识呈现给学生[2],已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从使用的情况来看,若课前提供病例给学生预习,有些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过分钻研,耗费了大量精力,顾此失彼[3];如应用案例导入、讲授新课,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基础知识而教学效率降低。如何用好案例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师反复钻研的课题。作者在外科护理教学的不同环节引入典型案例,收到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正伟;刘丹丹;唐旖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五定”法则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及新医改政策,只有加快医院改革步伐。而目前医院管理的现状是医院制订了很多的工作任务、工作制度和职责,但是安排的任务时常出现任务不明确,或工作安排了却效率低下,布置下去的工作经常都会被遗漏或拖拉,结果不了了之[1]。为了进一步加快院务工作,推动医院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信息畅通,保证医院重大决策和各项工作能有效及时的落实。本医院于2012年1月开始对全院从副院级到员工的工作安排均实行“五定”工作法则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1年来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池祥波;张吉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不仅影响着护理质量,同时容易引发医患纠纷[1]。风险管理是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预先评估、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管理程序。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2]。急诊剖宫产手术关系母子健康,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较高,对此类患者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尤为重要[3]。为了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院近3年来对急诊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惠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885例遗传咨询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通过对近年885例遗传咨询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类别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遗传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324例因母亲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或出生后体检异常等原因进行遗传咨询的新生儿和561例因不良孕产史、智力/性发育迟缓等就诊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116例,异常率13.11%。其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40例,占异常率的34.48%。不同疾患者群中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比例不同。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是出生缺陷、智力发育迟缓、性分化异常患者中常见的病因;而不良孕产史患者中以多态性和结构异常常见。

    作者:肖文珺;高振奎;李莉;李佳;张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50例毛母质瘤高频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毛母质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毛母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经高频超声检查且病理证实的50例(52个)毛母质瘤患者的声像图资料。总结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回声情况及血流状况等超声图像特征。结果50例(52个)毛母质瘤患者中,头颈部43个、躯干部1个、四肢8个;单发48例、多发2例,所有肿瘤均位于皮下;典型的毛母质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青少年患者,发生于头颈部皮下的弱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伴有钙化,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结论毛母质瘤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高频超声检查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作者:万晋州;张静漪;何英;蔡迪明;罗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耳鸣耳聋是耳科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耳部及全身疾病可能引起耳鸣耳聋;外耳、中耳、内耳疾病均可引起耳鸣耳聋[1]。耳鸣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观性的耳鸣是在外界一定声源或刺激的情况下使耳内产生声响的一种主观感受[2]。虽然耳鸣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听力下降或丧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少数患者还伴有头晕、失眠、焦虑、烦躁、精神疲乏等症状。近年来的临床调查表明,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10%,其中,因聋致残者近1亿。耳鸣症状轻微或短暂出现时,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耳鸣逐渐加重,甚至发展成耳鸣持续状态时,患者就会出现精神紧张、幻听多疑、烦躁、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者还会产生孤僻、恐惧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经临床分析发现,由于耳鸣耳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都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睡眠及工作效率。因此,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鸣耳聋患者的自觉症状、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3]。

    作者:陶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 VSD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

    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行Ⅰ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行Ⅰ期外固定架结合VSD负压引流术。分析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240 min ,平均(194±35.3)min ,术中输血量0~800 mL ,39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2.1)个月,2例出现骨髓炎;2例患者骨折不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是Ⅰ期治疗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华;何盛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T引导下冷循环微波治疗28例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病灶的大小、形状以不同的功率、时间对28名患者的28个病灶进行局麻下C 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采用肺部增强C T观察病灶局部影像学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完全缓解(C R )4例(14.3%),部分缓解(PR)21例(75.0%),无变化及进展3例(10.7%),有效率(CR率+PR率)为9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良好的肺癌综合治疗新方法。

    作者:胡亚军;余晶晶;许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术前间质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中 Ki-67、Caspase-3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间质化疗对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中Ki‐67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高分化OSCC 60例分为术前未化疗组(30例)、术前静脉化疗组(15例)、术前间质化疗组(15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Ki‐67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OSCC组织中Ki‐67蛋白标记指数在术前未化疗组、术前静脉化疗组、术前间质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黏膜中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表达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中术前间质化疗较静脉化疗相比更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金彬;玄云泽;李京旭;金光泽;吴润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米卡芬净治疗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75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评价米卡芬净治疗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诊治的小儿血液病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并发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75例,应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剂量为2.5~5.0mg·kg -1· d-1,每天1次静脉输注,2周1个疗程,治疗1~2疗程,同时高分辨率CT动态随访胸部及监测各脏器功能指标。结果痊愈5例,显效62例,进步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3%;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7%。本组患儿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尽早对拟诊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是成功的关键,米卡芬净在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显示了安全、有效的抗真菌作用。

    作者:苏庸春;管贤敏;温贤浩;于洁;宪莹;肖剑文;徐红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4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423例乳腺癌患者,比较青年组(≤35岁)与非青年组(>35岁)在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 N M分期、免疫组织化学等的指标差异。结果青年组乳腺癌浸润性癌比例较非青年组比例略高(82.2% vs .78.3%);两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MN分期、PR水平、p5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非青年组 ER表达阳性率(40.0% vs .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7, P=0.017),青年组与对照组 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73.3% vs .5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8,P=0.043),青年组与非青年组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68.9% vs .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4,P=0.001)。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侵袭性更强的病理特征,提示预后差。

    作者:钱立宇;钱军;马莉;陈邦领;岳喜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居家留置尿管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调查

    目的:调查居家留置尿管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帮助主要照顾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70名居家留置尿管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采用主要照顾者留置尿管认知问卷、留置尿管照顾行为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 ES E )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要照顾者留置尿管认知、一般自我效能是影响照顾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解释照顾行为总变异量的73.9%。结论居家留置尿管患者主要照顾者在尿管相关知识认知及照顾行为存在很大不足,专业人员可据此为主要照顾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赵秀娟;胡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