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红;熊健;刘书文;刘丽娟
案例教学法(CBL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1]。采用形象生动的临床事例把抽象而冰冷的知识呈现给学生[2],已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从使用的情况来看,若课前提供病例给学生预习,有些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过分钻研,耗费了大量精力,顾此失彼[3];如应用案例导入、讲授新课,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基础知识而教学效率降低。如何用好案例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师反复钻研的课题。作者在外科护理教学的不同环节引入典型案例,收到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正伟;刘丹丹;唐旖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 H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16髋) DDH 患儿采用开放复位、关节囊紧缩、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加 Salter或加Dega截骨术式治疗。使用McKay′s及Severin′s分类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1年后出现股骨颈变宽、股骨头骨化核破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按McKay′s标准优良率87.5%,按Severin′s优良率81.25%,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坏死率18.75%。结论一期复位并截骨术治疗学步期DD H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姜华;吴璇昭;陈刚;童晓波;何坤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该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00例,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16株,检出率为38.7%。其中,肺炎链球菌36株(30.9%),流感嗜血杆菌25株(21.5%),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24.9%),肺炎克雷伯菌18株(15.9%),真菌8株(5.6%)。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91.7%)、四环素(94.4%)呈高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96.6%)呈高度耐药性,对红霉素(69.0%)、氨苄西林/舒巴坦(62.1%)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63.4%)、克拉霉素(69.4%)呈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39.7%)、头孢他啶(38.4%)、头孢噻肟(42.8%)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仍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多药耐药的特征,真菌的分离率较高。
作者:徐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以下简称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 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并与四联活菌片及芪倍合剂单一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第一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四联活菌片单独治疗(第二组)(72.50%)( P<0.01)。各组治疗前外周血 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CD3+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CD4+/CD8+值升高( P<0.05),Fas表达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D3+、CD3+ CD4+、CD3+ 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CD4+/CD8+值降低(P<0.05),Fas明显下降(P<0.01)。结论四联活菌片可通过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系统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与中药芪倍合剂合用起协同作用。
作者:郭晓鹤;张彩凤;夏永华;朱艳丽;秦咏梅;韩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 eta分析方法,对国内10年间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并以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对中西药联合治疗与西药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进行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同质,且中西药联合组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现有资料证明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但需进一步规范中药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指标等。
作者:王婷;吕钢;甘霖;曾真;王亚冬;廖登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癌术前一站式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6例肺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16层螺旋C T胸部增强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行薄层重建后于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在现(V R )、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小密度投影(Min‐IP)等,重组内容包括:(1)肿瘤的位置及形态特征,重组方法以MPR为主;(2)有无肺内及淋巴结转移,重组方法以MPR、MIP为主;(3)气管、支气管整体形态及与肿瘤的关系,重组方法以 VR、MPR及Min‐IP为主;(4)肿瘤与邻近肺血管的关系,重组方法包括 VR、MPR及MIP ;(5)肿瘤的供血动脉,重组方法包括 VR、MPR及M IP。结果46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28例(60.87%),周围型肺癌18例(39.13%),所有肿瘤的位置及形态特征均显示良好;发生肺内转移者14例(30.43%),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者18例(39.13%);3例(6.52%)支气管受压、移位,5例(10.87%)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12例(20.09%)支气管呈锥状或鼠尾状狭窄,6例(13.04%)支气管中断、闭塞;15例(32.61%)肺动、静脉管壁受侵包绕;32例(69.57%)肿块可见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5例(10.87%)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所有供血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内径、数目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清晰显示。结论 M SC T肺癌术前一站式检查是一种复合技术,对肺癌术前定位、分期及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兴涛;杨艺;柳彬;刘历;梁秀梅;罗亚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行Ⅰ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行Ⅰ期外固定架结合VSD负压引流术。分析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240 min ,平均(194±35.3)min ,术中输血量0~800 mL ,39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2.1)个月,2例出现骨髓炎;2例患者骨折不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是Ⅰ期治疗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华;何盛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评价米卡芬净治疗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诊治的小儿血液病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并发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75例,应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剂量为2.5~5.0mg·kg -1· d-1,每天1次静脉输注,2周1个疗程,治疗1~2疗程,同时高分辨率CT动态随访胸部及监测各脏器功能指标。结果痊愈5例,显效62例,进步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3%;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7%。本组患儿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尽早对拟诊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是成功的关键,米卡芬净在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显示了安全、有效的抗真菌作用。
作者:苏庸春;管贤敏;温贤浩;于洁;宪莹;肖剑文;徐红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局部麻醉药物(简称:局麻药)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但以恶心、腹痛等肠道为过敏表现者临床上较少见。近期本院内镜中心发生了1例由局麻药引起的胃肠道过敏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寿兰;甘晓琴;刘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MSCs增殖、干细胞表面标志Oct‐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SCs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Ox‐LDL组,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5、10、20μg/mL)的ox‐LDL ;Ox‐LDL+NAC组,采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再加入ox‐LDL ;阴性对照组,在培养基中加入对应浓度的天然低密度脂蛋白(nLDL )。在不同培养时间点收集细胞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特异表面标记Oct‐4表达水平;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检测氧化活性产物(ROS)产量。结果 ox‐LDL抑制MSCs的增殖,浓度越大细胞增殖抑制越明显,当浓度大于5μg/mL时细胞出现凋亡,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减弱;ox‐LDL干预后Oct‐4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弱,且与干预浓度呈正相关;ox‐LDL干预后ROS的产量明显升高,而nLDL对ROS生成没有影响。结论 ox‐LDL抑制MSCs的体外增殖和Oct‐4表达,可能与ROS增加有关。
作者:吕铁伟;孙慧超;张蕾;刘玲娟;吴晓云;刘晓燕;朱静;刘振国;田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特发性T T 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浆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和vWF相关指标。结果(1)28例特发性 TTP患者中有3例患者vWF抗体阳性(vWF抗体阳性组),其余患者 vWF抗体阴性(vWF抗体阴性组)。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抗体均为阴性。(2) 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含量明显低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血浆AD‐AM TS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体阳性组血浆vWF抗体 A值明显高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例特发性TTP经过血浆置换(PE)后ADAMTS13抗原含量明显升高,vWF抗体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vWF抗体在特发性TTP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vWF抗体可能通过影响患者血浆ADAMTS13,促进vWF复合物形成,影响疾病发生。
作者: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423例乳腺癌患者,比较青年组(≤35岁)与非青年组(>35岁)在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 N M分期、免疫组织化学等的指标差异。结果青年组乳腺癌浸润性癌比例较非青年组比例略高(82.2% vs .78.3%);两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MN分期、PR水平、p5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非青年组 ER表达阳性率(40.0% vs .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7, P=0.017),青年组与对照组 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73.3% vs .5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8,P=0.043),青年组与非青年组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68.9% vs .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4,P=0.001)。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侵袭性更强的病理特征,提示预后差。
作者:钱立宇;钱军;马莉;陈邦领;岳喜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拟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A 组(对照组)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 ,再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 ;B组(实验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0.006 mg/kg东莨菪碱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开始置入肠镜。进镜中发现患者有肢体运动及睫毛反射后视情况追加丙泊酚0.5~1.0 mg/kg。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停止给药。记录麻醉前(T1)、入镜后2 min (T2)、肠镜达回盲部(T3)、检查结束(T4)时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统计丙泊酚用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HR、SBP、DBP、SpO2在各时点均下降;给药后各时点组间比较,B组下降幅度较A组小,循环更为平稳(P<0.05)。B组术中肠腔视野暴露优于A组,肠镜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事件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中循环更为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镇痛方法。
作者:钟惠;江英强;阚明威;彭良缘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是专科护理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校于2009年实施了校院联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教学改革,利用学校、医院双方的资源优势,培养具有一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护理人才。
作者:吴正吉;张渝成;王炎峰;雷宁;刘春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病灶的大小、形状以不同的功率、时间对28名患者的28个病灶进行局麻下C 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采用肺部增强C T观察病灶局部影像学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完全缓解(C R )4例(14.3%),部分缓解(PR)21例(75.0%),无变化及进展3例(10.7%),有效率(CR率+PR率)为9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良好的肺癌综合治疗新方法。
作者:胡亚军;余晶晶;许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中电视胸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胸手术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于该院胸外科治疗的中老年食管癌,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胸组,记录病理诊断结果、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更少,与开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值得广泛研究和推广。
作者:金虎日;车成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ook导丝再通术后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在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基础上,辅以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另外选取2009~2010年间采用常规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的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插管成功率和输卵管再通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均有个别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症状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异位妊娠2例。结论在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基础上辅以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疗效显著,方法简便且安全性好。
作者:孙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近年885例遗传咨询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类别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遗传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324例因母亲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或出生后体检异常等原因进行遗传咨询的新生儿和561例因不良孕产史、智力/性发育迟缓等就诊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116例,异常率13.11%。其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40例,占异常率的34.48%。不同疾患者群中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比例不同。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是出生缺陷、智力发育迟缓、性分化异常患者中常见的病因;而不良孕产史患者中以多态性和结构异常常见。
作者:肖文珺;高振奎;李莉;李佳;张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327例,依据第1秒用力呼气量(FVC )预计值将其分为3组:A组(肺功能正常,FVC预计值大于70%),B组(轻度肺功能损伤,FVC预计值60%~70%),C组(中‐重度肺功能损伤,FVC预计值小于60%),随访至2013年1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肺功能损伤的生存率。结果(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患者有167例(51.1%),其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为96例(29.4%);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增大的心胸比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2)心功能Ⅲ~Ⅳ级、中‐重度肺功能损伤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肺功能损伤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比较常见,且中‐重度的肺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顺娟;向阳;曾珠;彭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INF)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应用IN 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13例接受INF治疗的患者中,有38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有9例,其中6例桥本甲状腺炎、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有6例,其中3例Graves病,3例破坏性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8例。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696)、同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OR=3.675)、体内预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OR=2.008)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INF治疗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使用IN F治疗时,尤其是体内预存大量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要监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定期复查,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郁梅;黄明寿;赖绮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