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冉莉;万婧;张海英;陈诗慧;高燕翔;张乾勇;糜漫天

关键词:脂肪酸类, 非酯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气相色谱
摘要:目的:研究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西南医院通过B超检查诊断的105例NAFLD患者作为病例(NAFLD组),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等信息配比选择相应的健康对象110名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水平。结果血浆棕榈酸(C16:0)(OR=1.769)水平升高则增加N A FLD的发病风险,血浆亚油酸(C18:2 n‐6)(OR=0.855)和花生四烯酸(C20:4 n‐6)(OR=0.181)水平升高则降低 NAFLD 的发病风险。结论合理的膳食脂肪摄入可能降低NAFLD的患病风险。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于该院出生的早产儿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抚触、听、视、触觉刺激等一系列早期干预措施直至1岁,并定期进行体格和智力发育指导。比较两组早产儿6个月、1岁、18个月以及2岁时体格检测结果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结果随着时间的进展,两组早产儿的身长、体质量均明显增加,且同一时期内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期,对照组头围虽有所增加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围增加明显,1岁起观察组早产儿的头围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岁、2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1、2岁时的MDI和P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时,观察组早产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和适应性行为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海鹏;谭美珍;都萍;刘倩筠;郭乐琴;陈蓁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38例分析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该院治疗的76例MDS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沙立度胺和环抱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MDS ,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微,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党惠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人工胶体HES130/0.4联合速尿治疗继发性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H ES )130/0.4联合速尿治疗继发性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的30例体外循环术后继发急性肺损伤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婴幼患儿,予以人工胶体 HES 130/0.4联合速尿输液治疗,观察其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肾功能情况。结果(1)患儿初入 ICU 时PaO2和PaO2/FiO2较低,在治疗过程中均逐渐升高,并于72 h后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术后动脉PaCO2处于较高水平,经治疗后明显下降,术后72 h恢复至(38.79±5.32)mm Hg ,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 h患者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10.33±2.62)mm Hg 和(91.62±13.15)mm Hg。(3)患儿经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逐渐下降,治疗4 h和24 h后水平显著低于0 h(P<0.05),分别为(40.55±17.61)pg/mL和(23.58±8.69)pg/mL ,24 h后水平低。(4)术后24 h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继发急性肺损伤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婴幼患儿,人工胶体 H ES 130/0.4与速尿联用的疗效良好而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微循环,减轻炎性反应,对肾脏功能无损害。

    作者:蒋斌;叶宁;黄洪;邬少君;郑晓宇;吴文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microRNA-219-2-3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microRNA‐219‐2‐3p(miR‐219‐2‐3p)与胃癌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RT PCR)检测82份配对的胃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样本中的 miR‐219‐2‐3p的表达水平。在胃癌细胞株 MGC803中过表达miR‐219‐2‐3p后,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并在细胞株和胃癌组织标本中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与肿瘤增殖相关的蛋白ERK1/2表达水平。结果 miR‐219‐2‐3p在晚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细胞株MGC803中过表达miR‐219‐2‐3p后细胞增殖受显著抑制(P<0.05)。过表达miR‐219‐2‐3p后,MGC803细胞中的ER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总ERK表达量不变。在组织标本中,胃癌组织的ERK磷酸化(p‐ERK )水平明显高于周围癌旁组织。结论 miR‐219‐2‐3p可能通过参与调控ERK1/2信号通路而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金锦莲;吴发明;周海燕;谢晓晶;王新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现况调查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増长趋势。据资料统计,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增加了5~6倍,估计现患糖尿病患者9240万,居世界第一[1]。临床上使用胰岛素进行糖尿病治疗已有80余年历史,其可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为制订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阎红;熊健;刘书文;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一期复位并截骨术治疗学步期TonnisⅢ~Ⅵ度DDH的早期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 H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16髋) DDH 患儿采用开放复位、关节囊紧缩、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加 Salter或加Dega截骨术式治疗。使用McKay′s及Severin′s分类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1年后出现股骨颈变宽、股骨头骨化核破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按McKay′s标准优良率87.5%,按Severin′s优良率81.25%,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坏死率18.75%。结论一期复位并截骨术治疗学步期DD H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姜华;吴璇昭;陈刚;童晓波;何坤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尿核基质蛋白22和细胞角蛋白20 mRNA 联合监测在膀胱肿瘤复发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 mRNA的表达,探讨联合检测NMP22和CK20 mRNA在膀胱肿瘤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和巢式RT‐PCR法检测 NM P22和CK20 mRNA在46例膀胱肿瘤复发患者(复发组)、66例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尿中的表达。结果健康对照组尿中NMP22和CK20 mRNA表达均为阴性,复发组尿中 NMP22和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78.3%(36/46)、80.4%(37/46))]与未复发组[6.1%(4/62)、6.1%(4/62)]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未复发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尿NMP22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随肿瘤数目的增多,CK20 mRN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检测膀胱肿瘤复发 NMP22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93.9%,CK20 mRNA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93.9%,联合检测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92.4%,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相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20 mR‐NA阳性提示复发可能为多发,尿中NMP22和CK20 mRNA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临床监测膀胱肿瘤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朱峰;张艳;李军;贾安奎;艾芳;刘沛;张会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相关性。方法 T2DM 患者82例,采用踝肱指数(ABI)作为判断有无LEAD的诊断标准分别命名为LEAD组和无LEAD组。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24 h尿微量清蛋白(MAU)等,采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EAD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2)LEAD组高尿酸血症比例显著高于无LEAD组(P<0.01);(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与LEAD密切相关(P<0.01)。结论 T2DM 患者SUA与下肢LEAD密切相关,是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叶颖;王晓春;陈华;李显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学习曲线的分析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由作者完成的1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日期的先后次序分为4组(A、B、C、D ),每组25例,对各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胸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变的性质、大小、类型和解剖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202.4±50.8) min和B组(177.3±53.7)min ,均显著长于C组(147.2±40.1) min和D组(134.0±42.9)min(P<0.05);术中出血量 A组(323.6±160.4)m L和B组(283.2±106.4)m L ,均显著高于C组(198.8±116.2)m L和D组(166.8±95.2)m L ( P<0.05);C、D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转开胸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有一定开胸肺叶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50例。

    作者:郑轶峰;姜建青;杨列;俞永康;李卫;郑秀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米卡芬净治疗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75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评价米卡芬净治疗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诊治的小儿血液病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并发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75例,应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剂量为2.5~5.0mg·kg -1· d-1,每天1次静脉输注,2周1个疗程,治疗1~2疗程,同时高分辨率CT动态随访胸部及监测各脏器功能指标。结果痊愈5例,显效62例,进步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3%;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7%。本组患儿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尽早对拟诊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是成功的关键,米卡芬净在儿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显示了安全、有效的抗真菌作用。

    作者:苏庸春;管贤敏;温贤浩;于洁;宪莹;肖剑文;徐红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对酸性氧化电位水在粒细胞缺乏患者口腔护理中疗效的观察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常因粒细胞缺乏或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及黏膜屏障受损等导致口腔炎症、溃疡及感染的发生[1‐2]。鉴于此,加强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炎症、溃疡及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口腔护理液,与传统口腔护理液(0.9%氯化钠溶液)进行比较,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晖;李学荣;陈永平;申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海口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该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00例,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16株,检出率为38.7%。其中,肺炎链球菌36株(30.9%),流感嗜血杆菌25株(21.5%),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24.9%),肺炎克雷伯菌18株(15.9%),真菌8株(5.6%)。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91.7%)、四环素(94.4%)呈高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96.6%)呈高度耐药性,对红霉素(69.0%)、氨苄西林/舒巴坦(62.1%)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63.4%)、克拉霉素(69.4%)呈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39.7%)、头孢他啶(38.4%)、头孢噻肟(42.8%)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仍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多药耐药的特征,真菌的分离率较高。

    作者:徐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对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特发性T T 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浆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和vWF相关指标。结果(1)28例特发性 TTP患者中有3例患者vWF抗体阳性(vWF抗体阳性组),其余患者 vWF抗体阴性(vWF抗体阴性组)。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抗体均为阴性。(2) 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含量明显低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血浆AD‐AM TS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体阳性组血浆vWF抗体 A值明显高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例特发性TTP经过血浆置换(PE)后ADAMTS13抗原含量明显升高,vWF抗体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vWF抗体在特发性TTP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vWF抗体可能通过影响患者血浆ADAMTS13,促进vWF复合物形成,影响疾病发生。

    作者: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 VSD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

    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行Ⅰ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行Ⅰ期外固定架结合VSD负压引流术。分析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240 min ,平均(194±35.3)min ,术中输血量0~800 mL ,39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2.1)个月,2例出现骨髓炎;2例患者骨折不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是Ⅰ期治疗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华;何盛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EA 和CA19-9阳性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结果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3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术前CEA和CA19‐9的检测结果与其术后临床病理分期结果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中 CEA 总阳性率为51.5%(119/231),CA19‐9总阳性率为46.3%(107/231)。结直肠癌患者中 CEA 阳性率和CA19‐9阳性率均与肿瘤TNM分期和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A和CA19‐9的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前血清CEA和CA19‐9检测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辅助指标,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和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作者:尹江燕;陈道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对心肌、肾脏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在手术结束后24 h内观察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肌酐(SCr)、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清除率的水平,以及B型尿钠肽(BNP)、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径。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监护室观察时间等。结果体外循环组各项指标的水平要高于非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对患者的心肌及肾脏的损伤明显要小,比体外循环更具有优势,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廷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术前间质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中 Ki-67、Caspase-3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间质化疗对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中Ki‐67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高分化OSCC 60例分为术前未化疗组(30例)、术前静脉化疗组(15例)、术前间质化疗组(15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Ki‐67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OSCC组织中Ki‐67蛋白标记指数在术前未化疗组、术前静脉化疗组、术前间质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黏膜中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表达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中术前间质化疗较静脉化疗相比更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金彬;玄云泽;李京旭;金光泽;吴润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50例毛母质瘤高频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毛母质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毛母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经高频超声检查且病理证实的50例(52个)毛母质瘤患者的声像图资料。总结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回声情况及血流状况等超声图像特征。结果50例(52个)毛母质瘤患者中,头颈部43个、躯干部1个、四肢8个;单发48例、多发2例,所有肿瘤均位于皮下;典型的毛母质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青少年患者,发生于头颈部皮下的弱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伴有钙化,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结论毛母质瘤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高频超声检查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作者:万晋州;张静漪;何英;蔡迪明;罗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拟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A 组(对照组)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 ,再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 ;B组(实验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0.006 mg/kg东莨菪碱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开始置入肠镜。进镜中发现患者有肢体运动及睫毛反射后视情况追加丙泊酚0.5~1.0 mg/kg。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停止给药。记录麻醉前(T1)、入镜后2 min (T2)、肠镜达回盲部(T3)、检查结束(T4)时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统计丙泊酚用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HR、SBP、DBP、SpO2在各时点均下降;给药后各时点组间比较,B组下降幅度较A组小,循环更为平稳(P<0.05)。B组术中肠腔视野暴露优于A组,肠镜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事件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中循环更为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镇痛方法。

    作者:钟惠;江英强;阚明威;彭良缘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浆检测microRNA-125a-3p、IGF-2在监测NSCLC侵袭转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检测microRNA‐125a‐3p(miR‐125a‐3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中的价值,研究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方法及2‐△△CT分析法检测20例健康者、73例 NSCLC患者血浆中 miR‐125a‐3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检测血浆中IGF‐2水平。结果Ⅲ/Ⅵ期 miR‐125a‐3p水平较Ⅰ/Ⅱ期、健康组低(P=0.001、P=0.005);Ⅰ/Ⅱ期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miR‐125a‐3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呈低表达( P=0.003)。Ⅰ/Ⅱ期、Ⅲ/Ⅳ期 IG F‐2水平较健康组高表达( P=0.036、P=0.011);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51);IG F‐2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呈高表达( P=0.037)。血浆中miR‐125a‐3p水平与IGF‐2水平呈负相关(r=-0.280,P=0.007)。结论血浆中miR‐125a‐3p低表达、IGF‐2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侵袭转移相关,miR‐125a‐3p可能对IGF‐2起负调控作用。

    作者:张洪川;徐艳梅;周璞;孙建国;陈正堂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