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鹏;谭美珍;都萍;刘倩筠;郭乐琴;陈蓁蓁
目的: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MSCs增殖、干细胞表面标志Oct‐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SCs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Ox‐LDL组,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5、10、20μg/mL)的ox‐LDL ;Ox‐LDL+NAC组,采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再加入ox‐LDL ;阴性对照组,在培养基中加入对应浓度的天然低密度脂蛋白(nLDL )。在不同培养时间点收集细胞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特异表面标记Oct‐4表达水平;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检测氧化活性产物(ROS)产量。结果 ox‐LDL抑制MSCs的增殖,浓度越大细胞增殖抑制越明显,当浓度大于5μg/mL时细胞出现凋亡,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减弱;ox‐LDL干预后Oct‐4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弱,且与干预浓度呈正相关;ox‐LDL干预后ROS的产量明显升高,而nLDL对ROS生成没有影响。结论 ox‐LDL抑制MSCs的体外增殖和Oct‐4表达,可能与ROS增加有关。
作者:吕铁伟;孙慧超;张蕾;刘玲娟;吴晓云;刘晓燕;朱静;刘振国;田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民营医院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产物。作为医疗卫生改革的新生事物,民营医院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并在医疗卫生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民营医院发展时间短,并且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院近乎处于垄断的局面,使民营医院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之中,不少民营医院发展步履维艰[1]。随着新医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民营医院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在医疗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然而,民营医院如何乘着新医改利好政策的强势劲头,奋力而上,成为构建和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满足人们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力量呢?民营医院在新医改政策下的发展策略又该做如何转变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严艳;雷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过度手术和减小手术创伤。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1年10月,该院手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128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术式。结果1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8.3%。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是达到佳疗效并避免过度手术和减少手术创伤的关键。
作者:刘道德;钟睿;付志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统计并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处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限定日剂量(DDD)为分析单位,计算累计DDDs ,以(DDDs ×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值。结果2012年住院患者平均AUD值为49.84,下半年相对上半年而言呈下降趋势,抽查处方合格率91.8%,抗菌药物使用趋于规范。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总体AUD值中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平稳趋势,抗菌药物管理初见成效,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规范。
作者:蒋立英;仇凡;熊存全;高红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β‐catenin、PTEN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及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下肝细胞癌(HCC)中mR‐NA表达,探讨在双暴露情况下β‐catenin、PTEN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HBV与AFB1的暴露情况,将108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HBV(+)/AFB1(+)48例;B组:HBV(+)/AFB1(-)27例;C组:HBV(-)/AFB1(+)19例;D组:HBV(-)/AFB1(-)14例。同时收集正常肝组织者20例,分别来自肝外伤、肝血管瘤、肝移植供体等手术切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β‐catenin基因与 PTEN 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分别对各组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RT‐PCR显示,β‐catenin基因mRNA的半定量平均灰度值A组(1.13±0.14)、C组(1.16±0.18)分别与D组(1.01±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A、B (1.06±0.18)、C、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TEN基因mRNA的半定量平均灰度值A组(0.54±0.13)、B组(0.59±0.16)分别与C组(0.97±0.16)及D组(0.92±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高表达率可能与AFB1高暴露有关,PTEN基因的失活与HBV高感染率有关。
作者:陈德凤;齐鲁楠;彭涛;罗国容;黎乐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胺(5‐H T )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采用番泻叶灌胃配合束缚应激造模。造模成功后,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浓度分别为1.5、2.5、4.0 g/mL(生药),得舒特组给药浓度3 mg/mL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周,另外两组为不经任何处理的正常组和造模成功的模型组。实验结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肠标本5‐H T水平的变化。结果 IBS‐D模型大鼠结肠组织5‐HT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除健脾化湿低剂量组外,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中5‐HT 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健脾化湿颗粒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与得舒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脾化湿颗粒可抑制IBS‐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5‐H T过高表达,明显改善IB S‐D模型大鼠胃肠功能。
作者:赵立波;王迎寒;刘玉玲;张晓峰;董岫岩;郭洪杰;赵淑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中电视胸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胸手术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于该院胸外科治疗的中老年食管癌,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胸组,记录病理诊断结果、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更少,与开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值得广泛研究和推广。
作者:金虎日;车成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ook导丝再通术后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在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基础上,辅以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另外选取2009~2010年间采用常规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的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插管成功率和输卵管再通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均有个别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症状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异位妊娠2例。结论在Cook导丝再通术治疗基础上辅以丹参灌注结合微波理疗治疗子宫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疗效显著,方法简便且安全性好。
作者:孙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研究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于该院出生的早产儿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抚触、听、视、触觉刺激等一系列早期干预措施直至1岁,并定期进行体格和智力发育指导。比较两组早产儿6个月、1岁、18个月以及2岁时体格检测结果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结果随着时间的进展,两组早产儿的身长、体质量均明显增加,且同一时期内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期,对照组头围虽有所增加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围增加明显,1岁起观察组早产儿的头围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岁、2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1、2岁时的MDI和P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时,观察组早产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和适应性行为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海鹏;谭美珍;都萍;刘倩筠;郭乐琴;陈蓁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病灶的大小、形状以不同的功率、时间对28名患者的28个病灶进行局麻下C 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采用肺部增强C T观察病灶局部影像学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完全缓解(C R )4例(14.3%),部分缓解(PR)21例(75.0%),无变化及进展3例(10.7%),有效率(CR率+PR率)为9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良好的肺癌综合治疗新方法。
作者:胡亚军;余晶晶;许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H ES )130/0.4联合速尿治疗继发性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的30例体外循环术后继发急性肺损伤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婴幼患儿,予以人工胶体 HES 130/0.4联合速尿输液治疗,观察其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肾功能情况。结果(1)患儿初入 ICU 时PaO2和PaO2/FiO2较低,在治疗过程中均逐渐升高,并于72 h后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术后动脉PaCO2处于较高水平,经治疗后明显下降,术后72 h恢复至(38.79±5.32)mm Hg ,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 h患者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10.33±2.62)mm Hg 和(91.62±13.15)mm Hg。(3)患儿经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逐渐下降,治疗4 h和24 h后水平显著低于0 h(P<0.05),分别为(40.55±17.61)pg/mL和(23.58±8.69)pg/mL ,24 h后水平低。(4)术后24 h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继发急性肺损伤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婴幼患儿,人工胶体 H ES 130/0.4与速尿联用的疗效良好而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微循环,减轻炎性反应,对肾脏功能无损害。
作者:蒋斌;叶宁;黄洪;邬少君;郑晓宇;吴文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案例教学法(CBL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1]。采用形象生动的临床事例把抽象而冰冷的知识呈现给学生[2],已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从使用的情况来看,若课前提供病例给学生预习,有些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过分钻研,耗费了大量精力,顾此失彼[3];如应用案例导入、讲授新课,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基础知识而教学效率降低。如何用好案例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师反复钻研的课题。作者在外科护理教学的不同环节引入典型案例,收到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正伟;刘丹丹;唐旖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术前间质化疗对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中Ki‐67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高分化OSCC 60例分为术前未化疗组(30例)、术前静脉化疗组(15例)、术前间质化疗组(15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Ki‐67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OSCC组织中Ki‐67蛋白标记指数在术前未化疗组、术前静脉化疗组、术前间质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黏膜中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表达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中术前间质化疗较静脉化疗相比更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金彬;玄云泽;李京旭;金光泽;吴润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D)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周期和 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D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AD作用 Tca8113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AD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Bax、Bcl‐2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AD能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细胞半数致死值(IC50)为74.66μg/mL ,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镜下见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随着AD浓度的升高与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周期中 G0/G1期细胞比例由(39.45±0.65)%上升至(63.70±0.65)%,S期细胞比例由(56.55±0.64)%下降至(32.28±0.54)%,对细胞G0/G1期的阻滞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D作用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Bax mRNA表达量增加,Bcl‐2 mRNA表达量下调。结论 AD对人舌鳞癌 Tca811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为临床上舌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涂玉绮;唐维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该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00例,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16株,检出率为38.7%。其中,肺炎链球菌36株(30.9%),流感嗜血杆菌25株(21.5%),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24.9%),肺炎克雷伯菌18株(15.9%),真菌8株(5.6%)。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91.7%)、四环素(94.4%)呈高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96.6%)呈高度耐药性,对红霉素(69.0%)、氨苄西林/舒巴坦(62.1%)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63.4%)、克拉霉素(69.4%)呈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39.7%)、头孢他啶(38.4%)、头孢噻肟(42.8%)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仍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多药耐药的特征,真菌的分离率较高。
作者:徐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西南医院通过B超检查诊断的105例NAFLD患者作为病例(NAFLD组),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等信息配比选择相应的健康对象110名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水平。结果血浆棕榈酸(C16:0)(OR=1.769)水平升高则增加N A FLD的发病风险,血浆亚油酸(C18:2 n‐6)(OR=0.855)和花生四烯酸(C20:4 n‐6)(OR=0.181)水平升高则降低 NAFLD 的发病风险。结论合理的膳食脂肪摄入可能降低NAFLD的患病风险。
作者:冉莉;万婧;张海英;陈诗慧;高燕翔;张乾勇;糜漫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高脂血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给予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实验室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常见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三酰甘油(TG)、血糖(GLU)、血清淀粉酶(LDH)与C反应蛋白(CRP)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减少患者病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代辉;向毓明;张诗锐;谭庆丰;孟秋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局部麻醉药物(简称:局麻药)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但以恶心、腹痛等肠道为过敏表现者临床上较少见。近期本院内镜中心发生了1例由局麻药引起的胃肠道过敏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寿兰;甘晓琴;刘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7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和总数、术后引流时间及总量和住院时间),手术切除和并发症情况;远期随访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1、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及中位无瘤生存期(DFS ),并回顾分析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的手术时间为(207.3±72.5)min ,术中出血量为(235.0±104.8)mL ,淋巴结清扫站数为(4.6±1.2)个,淋巴结清扫总数为(12.5±3.9)枚,术后引流时间为(7.4±3.5)d ,术后引流总量为(1887.4±432.6)m L ,住院时间为(10.3±3.7)d;87例患者中9例有轻微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改善;共随访4~52个月,中位随访23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间(2013年3月),53例患者仍存活,术后56例出现术后复发,局部复发39例,远处转移17例;1、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4%和66.2%,1、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5%和36.8%,中位DFS为18.7个月(95% CI:9.2~28.5)。影响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预后的因素有病理分期、分化水平、辅助放化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站数和淋巴结清扫总数。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较好,同时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
作者:滕洪生;张志伟;杨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行Ⅰ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行Ⅰ期外固定架结合VSD负压引流术。分析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240 min ,平均(194±35.3)min ,术中输血量0~800 mL ,39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2.1)个月,2例出现骨髓炎;2例患者骨折不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是Ⅰ期治疗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华;何盛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