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穿心莲内酯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涂玉绮;唐维平

关键词:穿心莲内酯, 舌肿瘤, 细胞周期, 噻唑蓝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D)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周期和 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D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AD作用 Tca8113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AD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Bax、Bcl‐2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AD能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细胞半数致死值(IC50)为74.66μg/mL ,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镜下见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随着AD浓度的升高与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周期中 G0/G1期细胞比例由(39.45±0.65)%上升至(63.70±0.65)%,S期细胞比例由(56.55±0.64)%下降至(32.28±0.54)%,对细胞G0/G1期的阻滞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D作用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Bax mRNA表达量增加,Bcl‐2 mRNA表达量下调。结论 AD对人舌鳞癌 Tca811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为临床上舌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INF)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应用IN 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13例接受INF治疗的患者中,有38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有9例,其中6例桥本甲状腺炎、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有6例,其中3例Graves病,3例破坏性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8例。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696)、同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OR=3.675)、体内预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OR=2.008)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INF治疗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使用IN F治疗时,尤其是体内预存大量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要监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定期复查,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郁梅;黄明寿;赖绮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自发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夹层介入治疗1例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夹层,影响或阻断冠脉血流,其发病率约为0.2%~0.3%[1],成为年轻女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胥光热;林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肺癌多层螺旋CT 一站式检查技术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癌术前一站式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6例肺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16层螺旋C T胸部增强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行薄层重建后于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在现(V R )、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小密度投影(Min‐IP)等,重组内容包括:(1)肿瘤的位置及形态特征,重组方法以MPR为主;(2)有无肺内及淋巴结转移,重组方法以MPR、MIP为主;(3)气管、支气管整体形态及与肿瘤的关系,重组方法以 VR、MPR及Min‐IP为主;(4)肿瘤与邻近肺血管的关系,重组方法包括 VR、MPR及MIP ;(5)肿瘤的供血动脉,重组方法包括 VR、MPR及M IP。结果46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28例(60.87%),周围型肺癌18例(39.13%),所有肿瘤的位置及形态特征均显示良好;发生肺内转移者14例(30.43%),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者18例(39.13%);3例(6.52%)支气管受压、移位,5例(10.87%)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12例(20.09%)支气管呈锥状或鼠尾状狭窄,6例(13.04%)支气管中断、闭塞;15例(32.61%)肺动、静脉管壁受侵包绕;32例(69.57%)肿块可见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5例(10.87%)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所有供血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内径、数目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清晰显示。结论 M SC T肺癌术前一站式检查是一种复合技术,对肺癌术前定位、分期及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兴涛;杨艺;柳彬;刘历;梁秀梅;罗亚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28例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过度手术和减小手术创伤。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1年10月,该院手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128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术式。结果1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8.3%。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是达到佳疗效并避免过度手术和减少手术创伤的关键。

    作者:刘道德;钟睿;付志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相关性。方法 T2DM 患者82例,采用踝肱指数(ABI)作为判断有无LEAD的诊断标准分别命名为LEAD组和无LEAD组。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24 h尿微量清蛋白(MAU)等,采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EAD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2)LEAD组高尿酸血症比例显著高于无LEAD组(P<0.01);(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与LEAD密切相关(P<0.01)。结论 T2DM 患者SUA与下肢LEAD密切相关,是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叶颖;王晓春;陈华;李显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利多卡因胶浆引起胃肠道过敏症状1例

    局部麻醉药物(简称:局麻药)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但以恶心、腹痛等肠道为过敏表现者临床上较少见。近期本院内镜中心发生了1例由局麻药引起的胃肠道过敏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寿兰;甘晓琴;刘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 VSD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

    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行Ⅰ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行Ⅰ期外固定架结合VSD负压引流术。分析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240 min ,平均(194±35.3)min ,术中输血量0~800 mL ,39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2.1)个月,2例出现骨髓炎;2例患者骨折不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是Ⅰ期治疗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华;何盛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对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特发性T T 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浆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和vWF相关指标。结果(1)28例特发性 TTP患者中有3例患者vWF抗体阳性(vWF抗体阳性组),其余患者 vWF抗体阴性(vWF抗体阴性组)。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抗体均为阴性。(2) vWF抗体阳性组血浆 ADAM TS13含量明显低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血浆AD‐AM TS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体阳性组血浆vWF抗体 A值明显高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例特发性TTP经过血浆置换(PE)后ADAMTS13抗原含量明显升高,vWF抗体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vWF抗体在特发性TTP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vWF抗体可能通过影响患者血浆ADAMTS13,促进vWF复合物形成,影响疾病发生。

    作者: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健脾化湿颗粒对实验性IBS-D大鼠结肠黏膜5-HT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胺(5‐H T )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采用番泻叶灌胃配合束缚应激造模。造模成功后,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浓度分别为1.5、2.5、4.0 g/mL(生药),得舒特组给药浓度3 mg/mL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周,另外两组为不经任何处理的正常组和造模成功的模型组。实验结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肠标本5‐H T水平的变化。结果 IBS‐D模型大鼠结肠组织5‐HT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除健脾化湿低剂量组外,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中5‐HT 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健脾化湿颗粒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与得舒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脾化湿颗粒可抑制IBS‐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5‐H T过高表达,明显改善IB S‐D模型大鼠胃肠功能。

    作者:赵立波;王迎寒;刘玉玲;张晓峰;董岫岩;郭洪杰;赵淑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于该院出生的早产儿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抚触、听、视、触觉刺激等一系列早期干预措施直至1岁,并定期进行体格和智力发育指导。比较两组早产儿6个月、1岁、18个月以及2岁时体格检测结果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结果随着时间的进展,两组早产儿的身长、体质量均明显增加,且同一时期内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期,对照组头围虽有所增加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围增加明显,1岁起观察组早产儿的头围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岁、2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1、2岁时的MDI和P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时,观察组早产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和适应性行为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海鹏;谭美珍;都萍;刘倩筠;郭乐琴;陈蓁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327例,依据第1秒用力呼气量(FVC )预计值将其分为3组:A组(肺功能正常,FVC预计值大于70%),B组(轻度肺功能损伤,FVC预计值60%~70%),C组(中‐重度肺功能损伤,FVC预计值小于60%),随访至2013年1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肺功能损伤的生存率。结果(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功能损伤的患者有167例(51.1%),其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为96例(29.4%);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增大的心胸比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中‐重度肺功能损伤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2)心功能Ⅲ~Ⅳ级、中‐重度肺功能损伤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肺功能损伤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比较常见,且中‐重度的肺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顺娟;向阳;曾珠;彭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五定”法则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及新医改政策,只有加快医院改革步伐。而目前医院管理的现状是医院制订了很多的工作任务、工作制度和职责,但是安排的任务时常出现任务不明确,或工作安排了却效率低下,布置下去的工作经常都会被遗漏或拖拉,结果不了了之[1]。为了进一步加快院务工作,推动医院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信息畅通,保证医院重大决策和各项工作能有效及时的落实。本医院于2012年1月开始对全院从副院级到员工的工作安排均实行“五定”工作法则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1年来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池祥波;张吉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拟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A 组(对照组)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 ,再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 ;B组(实验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0.006 mg/kg东莨菪碱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开始置入肠镜。进镜中发现患者有肢体运动及睫毛反射后视情况追加丙泊酚0.5~1.0 mg/kg。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停止给药。记录麻醉前(T1)、入镜后2 min (T2)、肠镜达回盲部(T3)、检查结束(T4)时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统计丙泊酚用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HR、SBP、DBP、SpO2在各时点均下降;给药后各时点组间比较,B组下降幅度较A组小,循环更为平稳(P<0.05)。B组术中肠腔视野暴露优于A组,肠镜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事件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东莨菪碱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中循环更为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镇痛方法。

    作者:钟惠;江英强;阚明威;彭良缘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校院联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应用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是专科护理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校于2009年实施了校院联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教学改革,利用学校、医院双方的资源优势,培养具有一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护理人才。

    作者:吴正吉;张渝成;王炎峰;雷宁;刘春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T引导下冷循环微波治疗28例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病灶的大小、形状以不同的功率、时间对28名患者的28个病灶进行局麻下C 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采用肺部增强C T观察病灶局部影像学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完全缓解(C R )4例(14.3%),部分缓解(PR)21例(75.0%),无变化及进展3例(10.7%),有效率(CR率+PR率)为9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良好的肺癌综合治疗新方法。

    作者:胡亚军;余晶晶;许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外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CBL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1]。采用形象生动的临床事例把抽象而冰冷的知识呈现给学生[2],已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从使用的情况来看,若课前提供病例给学生预习,有些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过分钻研,耗费了大量精力,顾此失彼[3];如应用案例导入、讲授新课,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基础知识而教学效率降低。如何用好案例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师反复钻研的课题。作者在外科护理教学的不同环节引入典型案例,收到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正伟;刘丹丹;唐旖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耳鸣耳聋是耳科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耳部及全身疾病可能引起耳鸣耳聋;外耳、中耳、内耳疾病均可引起耳鸣耳聋[1]。耳鸣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观性的耳鸣是在外界一定声源或刺激的情况下使耳内产生声响的一种主观感受[2]。虽然耳鸣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听力下降或丧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少数患者还伴有头晕、失眠、焦虑、烦躁、精神疲乏等症状。近年来的临床调查表明,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10%,其中,因聋致残者近1亿。耳鸣症状轻微或短暂出现时,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耳鸣逐渐加重,甚至发展成耳鸣持续状态时,患者就会出现精神紧张、幻听多疑、烦躁、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者还会产生孤僻、恐惧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经临床分析发现,由于耳鸣耳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都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睡眠及工作效率。因此,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鸣耳聋患者的自觉症状、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3]。

    作者:陶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学习曲线的分析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由作者完成的1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日期的先后次序分为4组(A、B、C、D ),每组25例,对各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胸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变的性质、大小、类型和解剖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202.4±50.8) min和B组(177.3±53.7)min ,均显著长于C组(147.2±40.1) min和D组(134.0±42.9)min(P<0.05);术中出血量 A组(323.6±160.4)m L和B组(283.2±106.4)m L ,均显著高于C组(198.8±116.2)m L和D组(166.8±95.2)m L ( P<0.05);C、D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转开胸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有一定开胸肺叶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50例。

    作者:郑轶峰;姜建青;杨列;俞永康;李卫;郑秀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对酸性氧化电位水在粒细胞缺乏患者口腔护理中疗效的观察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常因粒细胞缺乏或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及黏膜屏障受损等导致口腔炎症、溃疡及感染的发生[1‐2]。鉴于此,加强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炎症、溃疡及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口腔护理液,与传统口腔护理液(0.9%氯化钠溶液)进行比较,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晖;李学荣;陈永平;申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高脂血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给予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实验室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常见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三酰甘油(TG)、血糖(GLU)、血清淀粉酶(LDH)与C反应蛋白(CRP)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血液滤过与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减少患者病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代辉;向毓明;张诗锐;谭庆丰;孟秋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