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的调查

瞿丽

关键词:女大学生, 生殖, 健康知识, 态度, 行为,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的现状,为促进女大学生群体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各年级在校女大学生960名进行调查,并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低年级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正确率比高年级和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前性行为接受率为62.5%;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12.6%,每次性行为均采取避孕措施为71.2%;意外妊娠发生率为3.6%。希望从学校、医务人员、家庭获取生殖健康知识途径比实际情况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占92.7%,关注率50.0%以上的内容依次是生殖与避孕(76.4%)、性自我保护(74.5%)、安全性行为(73.2%)、性健康(70.8%)、性生理(61.2%)、性病预防(53.4%)。结论在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不全面,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迫切需求,高校应加强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重视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引导。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CBE模式的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理论课程设置的构架

    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07年《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2009年《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文件精神,为加强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建设,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运用能力本位教育(CBE)理念[1],结合前期研究的培养目标、培训需求及核心能力等,构建了基于 CBE 的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框架。经过两年的应用及改进,已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园园;何琼;雷丹;周静;权明桃;江智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健身舞对老年人免疫、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身舞对老年人免疫、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健身舞老年人作为锻炼组,100名不参与锻炼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 h,测定Ca2+浓度、Bcl-2基因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以及相关免疫参数。同时测定锻炼前、后老年人每搏输出血量、每分输出血量、射血分数、心率等心脏泵血功能指标,流入时间和波幅等阻抗血流图指标,肺活量、每分大通气量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锻炼组安静状态下Ca2+浓度显著降低,Bcl-2基因蛋白表达有所升高,淋巴细胞凋亡率降低。在锻炼组,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即刻CD3+、CD4+、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CD8+和CD16+56+降低;运动后2 h血液中的CD3+、CD4+、CD4+/CD8+继续升高,CD8+从低转高,CD16+56+持续下降;锻炼后,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较锻炼前显著增加,心率减慢,而流入时间明显缩短且波幅增大,肺活量及每分大通气显著增加。结论适度的老年健身舞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老年人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维持Ca2+浓度稳定状态,确保细胞生存状态有序化、稳定化、正常化,并且明显改善老年人呼吸和心脑血液的循环功能,对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洪魁;居会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3月,收集尼莫地平治疗tSA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用 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 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研究,合计1184例tSAH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尼莫地平在以下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OR=0.47,95%CI:0.32~0.69),不良预后发生率(OR=0.44,95%CI:0.32~0.59),脑血管痉挛发生率(OR=0.46,95%CI:0.28~0.78),脑梗死发生率(OR=0.33,95%CI:0.21~0.52),脑积水发生率(OR=0.36,95%CI:0.19~0.67);而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20~2.32,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降低 tSAH 患者的病死率、不良预后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再出血率和颅内压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哲英;唐勇;甄玲玲;安宏;马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逆行自体血预充对儿童体外循环术后血液成分和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逆行自体血预充(RAP)对儿童体外循环术后血液成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分为 RAP组(n=20)和常规预充组(CP组,n=20),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术前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RAP组较CP组的 RBC计数明显升高(P<0.05);在 T3时,RAP组较 CP组的 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在T2、T3时,RAP组较CP组的 Hb及血细胞比容(HCT)明显升高(P<0.05);与 CP组比较,RAP组围术期的用血量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的游离 Hb、纤维蛋白原(Fib)、PLT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CP组较 RAP 组的 IL-6和 IL-8明显升高(P<0.05),T4的炎症反应强烈;在 T2、T3、T4时, RAP组较CP组的动态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降低(P<0.05)。结论 RAP用于常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可减少预充量,降低血液稀释程度,减少临床血用量,同时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并能减轻对肺功能的损伤。

    作者:李牧;石泉;王玮;王洋;刘国华;郑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庆市基于疾病诊治的分层互补适宜卫生技术筛选研究

    目的:筛选适合在重庆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的分层互补适宜卫生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分类的适宜卫生技术数据库,扩大适宜卫生技术储备。方法利用吕亚兰等[1]的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现场专家评分的方法对重庆市科委项目“基于疾病诊治的分层互补适宜技术研究、评价及集成示范”的适宜卫生技术群进行评价筛选[2]。结果各项技术的综合评分值均较高,低分达到94.61分,其中:舒利迭药物吸入技术98.24分、沙丁胺醇药物吸入技术98.56分、吸入药物控制哮喘技术97.08分、思力华(塞托溴铵)药物吸入技术97.97分、6分钟步行试验96.31分、肺通气功能检查技术95.61分、简易肺功能检测技术95.59分、儿童支气管早期筛查技术94.59分、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检测技术-C-AT(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估表96.94分。结论根据适宜卫生技术的入选标准,经过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专家评分,纳入初筛的9项适宜卫生技术全部高分被选中入库,结合各示范县乡的卫生资源和患病率情况,可以对这9项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徐飞龙;王润华;杨竹;吕亚兰;徐雨晨;刘晓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对该院老年科住院老年人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125例老年科住院老年患者,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量表)和一般个人情况调查表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25例住院老年患者中,抑郁的住院老年患者41例,占32.8%。疾病、婚姻状况、住院时间、自理能力、医疗费用、业余爱好等是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科住院老年人抑郁患病率较高,应引起医院老年科的重视。

    作者:傅朝晖;吴娟;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生姜醇提物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姜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进程中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SD雄性大鼠24只分为对照组(CON组,n=8)、肝纤维化模型组(HF组,n=8)及生姜醇提物干预组(ZGB组,n=8)。HF组及 ZGB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50% 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每周2次,共8周,首次剂量加倍。同时 ZGB 组大鼠给予生姜醇提物溶液灌胃(300 mg/kg),CON组、HF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8周后处死动物,采集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留取肝组织样本,测定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印迹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量;实时定量 PCR检测TNFα、IL-1及 IL-6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 HF组比较,ZGB组血清 ALT、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 Hyp水平降低(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ZGB组α-SMA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 HF组(P<0.05);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显示,ZGB组肝组织TNFα、IL-1b及IL-6的表达水平较 HF组下降(P<0.05)。光镜下ZGB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较 HF组明显减轻。结论生姜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生姜醇提物能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 b及 IL-6的释放,从而延缓或阻碍了肝纤维化进程。

    作者:秦燕;刘仁贵;苏娟;余树青;冯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SYB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AnnexinⅡmRN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检测人AnnexinⅡmRNA水平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其测定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 MCF-7中AnnexinⅡmRNA水平。方法根据人AnnexinⅡ mRN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人乳腺癌细胞总 RNA,并逆转录为cDNA,胶回收纯化PCR产物,并与pGM-T载体连接构建质粒标准品,进一步通过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中 Annexin ⅡmRNA水平。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的r2为0.997,融解曲线分析显示单个峰,pGM-T AnnexinⅡ质粒标准品高、低拷贝数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2%、7.8%(高拷贝)和9.1%、12.3%(低拷贝)。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乳腺癌细胞 MDA-MB-231中 AnnexinⅡmRNA水平显著高于 MCF-7细胞(P<0.01)。结论建立的检测人 AnnexinⅡmRNA水平的 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好,可用于人乳腺癌细胞中 AnnexinⅡ mRNA的定量检测。

    作者:郭变琴;黄学梅;吴立翔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术后镇痛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 I~Ⅱ级,年龄21~49岁,随机分为两组(n=30):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T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4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40 mL。两组术毕均给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监护病房内第一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手术结束的时间。分别于术后2、4、6、24 h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穿刺并发症及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T组所用芬太尼总量小于C组,术后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 C组(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静息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咳嗽 VAS评分C组各时点均明显高于T组(P<0.05)。各时点镇痛泵按压次数C组明显高于T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 TAP阻滞能显著缓解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疼痛,降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国湘;朱建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的变化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 )的电流变化,阐明糖尿病对肠系膜动脉的损伤及其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的对照组(n=19)和糖尿病组(n=11),利用单通道膜片钳及全细胞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两组患者肠系膜动脉 VSMCs BKCa电流的变化,并比较增加浴液中钙离子浓度[(Ca2+)i]至10-7 mol/L时两组BKCa单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在全细胞穿孔膜片钳下,测试电压范围内,膜电位分别为+50 mV和+60 mV时,对照组的电流密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前者为(20.85±2.66)pA/pF(Vm=+50 mV,n=10)和(27.49±2.71)pA/pF(Vm=+60 mV,n=10),后者为(12.38±1.58)pA/pF(Vm=+50 mV,n=6)和14.87±1.63 pA/pF(Vm=+60 mV,n=6)。在内面向外式膜片下(Vm=+40 mV,[Ca2+]free=0),对照组 BKCa单通道活性明显强于糖尿病组(P<0.05),对照组 Tc=(622.6±173.8)ms,NPo=0.021±0.006(n=8),糖尿病组 Tc=(1912.8±346.6)ms,NPo=0.005±0.001(n=8)。增加浴液中[Ca2+]i至10-7 mol/L时,对照组BKCa通道活性明显增强(P<0.05),Tc=(194.1±40.1)ms,NPo=0.058±0.014(n=7)。但糖尿病组BKCa单通道电流幅度,通道开放时间,关闭时间和通道平均开放概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患者人 VSMCs BKCa单通道开放概率减少和电流密度降低,且对Ca2+反应性降低,这可能是糖尿病肠系膜动脉功能损伤的原因。

    作者:文静;程俊;李鹏云;李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全面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需要医院制定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常用的方法是采用SWOT分析。SWOT 分析就是对优势(Strengths )、劣势(Weaknesses )、机遇(Opportunities )与威胁(Threats )的分析[1]。通过调查和列举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要素,并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各种因素进行匹配性分析,从而得出正确决策结论并用于科学指导实践的分析方法[2]。本文以重庆市中医院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及其对策。

    作者:陈治宇;王守富;李延萍;段绪坤;王中;左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利用9R-GFP-PHD检测细胞膜上PIP2的动态变化

    目的:通过原核细胞表达和纯化9R-GFP-PHD重组蛋白,并利用纯化后的9R-GFP-PHD蛋白来检测与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和 IP3的结合能力以及细胞膜上 PIP2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磷脂酶 C-δ1的普列克同源域(PHD)、荧光蛋白 GFP及细胞穿膜多肽9R融合以构建相应蛋白表达载体。利用原核表达体系 BL21大肠埃希菌和镍柱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其中 GFP和9R-GFP为9R-GFP-PHD的对照蛋白。获取重组蛋白后,通过同位素实验和液体闪烁计数器,分别检测和比较 GFP、9R-GFP和9R-GFP-PHD与[3H]标记的 PIP2和 IP3的结合能力以及之间的竞争性抑制。另外,利用MDCK细胞检测和比较孵育的 GFP、9R-GFP和9R-GFP-PHD后,3种重组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通过图片相减处理和荧光实时定量分析 MDCK细胞膜上的9R-GFP-PHD在 ATP刺激后分布的动态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细胞膜上 PIP2的水解变化。结果通过原核表达和镍柱纯化体系顺利获得了GFP、9R-GFP和9R-GFP-PHD重组蛋白。体外结合实验证实9R-GFP-PHD与PIP2和IP3均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而且IP3能竞争性抑制9R-GFP-PHD与PIP2的结合。在孵育了3种荧光融合蛋白后,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9R-GFP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而9R-GFP-PHD特异性分布于细胞膜上。荧光实时定量分析显示,ATP刺激通过P2y受体激活磷脂酶C以水解 PIP2,从而使 MDCK细胞膜上的9R-GFP-PHD减少20%左右。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9R-GFP-PHD利用了细胞穿膜多肽、PHD与 PIP2和 IP3结合特性及 GFP 的荧光可视和定量分析特性,有效地检测细胞膜上PIP2的动态变化,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细胞内钙动员提供新的工具蛋白。

    作者:韩小建;万玉英;危永芳;杨章坚;张剑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10例骨髓坏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0例BMN患者的原发病诊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4例为非霍杰金淋巴瘤,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为骨髓增殖性疾病,3例为骨髓转移癌。骨痛、发热、血细胞减少、乳酸脱氢酶(LPH)和碱性磷酸酶(ALP)增高,BMN样改变为常见临床及实验室特点;10例患者中,9例死亡,1例原发病缓解后存活。结论 BMN主要见于恶性肿瘤,预后差,原发病治疗是关键因素。

    作者:周旭;李响;李郑;刘瑜;糜公仆;王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基于岗位需求重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课程体系的探索

    专科妇幼保健专业是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而逐渐诞生的一个新兴专业[1],起步较晚,内涵建设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特色,特别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仍然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目前的课程设置基本是沿用本科学科系统模式[2],即为“本科压缩饼干”,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突出[3],社区问题涉及较少,尤其是与基层社区开展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4]的服务模式不相适应。为此,本课题组以学校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通过调查基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任务,深入分析妇幼保健岗位的能力需求,重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课程体系。

    作者:赵万英;孙萍;向燕卿;肖智勇;何建平;骆世琼;陶倩;刘江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MRI对比剂在细胞示踪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并展现了极好的前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病、肿瘤等领域。移植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分布、增殖及分化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治疗能否成功,因此,非侵入性的细胞示踪技术成为焦点。目前常用的体内细胞示踪技术包括核素成像、光学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素成像技术通过核素(如18 F、99m Tc、111 IN等)标记细胞,用 PET/SPECT方法可以进行动态监测,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但具有空间分辨率低、标记物存在辐射、半衰期短等缺点。光学成像技术则是通过生物发光剂和内源性荧光报告基因或是外源性探针来检测分子和生化进程的无创技术,具有高敏感性、无电离辐射、可量化及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但是空间分辨率低、光源在生物体内易发生散射、有背景光干扰。核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e,MRI)技术是利用体内固有的原子核(氢质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将获得的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诊断技术,由于空间分辨率高、敏感度强,无电离辐射、广泛应用于临床等特点,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现将 MRI对比剂在细胞示踪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侯军霞(综述);曾维政(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淋巴细胞中Foxp3和NFAT1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活化的 T细胞核因子1(NFAT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血液科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再障组)65例,另取同期该院保健中心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Foxp3或 NFAT1阳性CD4+ T淋巴细胞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对照组 Foxp3+ CD4+T细胞比例为(8.14±1.36)%,显著高于再障组贫血患儿的(4.52±0.75)%(P<0.01)。再障组贫血患儿治疗后Foxp3+ CD4+T细胞比例升高为(7.27±1.04)%,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NFAT1+CD4+T细胞的比例为(7.28±1.32)%,显著高于再障组贫血患儿的(4.16±0.61)%(P<0.01)。再障组贫血患儿治疗后NFAT1+ CD4+T细胞比例升高为(6.04±0.85)%,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oxp3和 NFAT1表达显著减低,这些变化可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向金峰;王刚;夏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肝脏手术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肝脏手术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腹肝脏手术患者141例,随机选择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研究组,n=72)或常规逐层缝合(常规组,n=69),比较缝合时间、术后近期及远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中研究组关腹缝合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近期愈合情况,研究组较常规组在住院时间、脂肪液化发生率、对合欠佳发生率、换药次数、镇痛次数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远期愈合情况研究组切口愈合呈一条平整细线。而常规组切口愈合后呈一条“蜈蚣脚”样隆起伤疤。结论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可减少缝合时间,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术后切口美观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腹部切口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琦;黄盛鑫;赵荫农;吴飞翔;陈祖舜;向邦德;张志明;黄山;邬国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与顺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56例SCLC患者,均为一线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失败且在3~6个月内出现进展的患者,分为洛铂组(洛铂联合伊立替康,n=30)和顺铂组(顺铂联合伊立替康,n=26)。洛铂组:洛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伊立替康6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组: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2、3、4天;伊立替康6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两组均21 d为1周期,化疗2周期以上者评价疗效,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比较,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TTP)、生存期(OS)。结果洛铂组30例,总有效率(RR)36.7%,疾病控制率(DCR)66.7%;顺铂组26例,RR 34.6%,DCR 65.4%,两组 RR、D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和顺铂组中位TTP分别为4.5个月、4.3个月,中位 OS分别为8.5个月、8.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顺铂组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洛铂组血小板减少Ⅲ~Ⅳ度较顺铂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Ⅲ~Ⅳ度发生率顺铂组明显高于洛铂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SCLC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耐受;与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相比,疗效相似,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汪晓洁;寿涛;李丽华;缪堃;陈庆;陈雪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循证护理实践探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又称“实证护理”,是伴随“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1]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方法学,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新、好的科学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并根据护理人员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和实际情况,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准确地实施,从而使患者获得佳的护理。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3],其国外发生率为3.0%~16.0%[4];国内发生率为5.4%~15.5%[5]。UEX的发生率是反映重症医学科(ICU)医疗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6]。国内外文献报道,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引人注目,已经广泛应用于护理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较好效果[7-9]。本院 ICU在2013年1~6月期间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学应用于UEX的预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传来;刘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58例,分为对照组(C组,n=22)、右美托咪定Ⅰ组(D1组,n=18)、右美托咪定Ⅱ组(D2组,n=18)。3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相同。D1、D2组患儿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0.75mg/kg,C组患儿于相同时间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手术结束后,C组、D1组术后镇痛配方如下:舒芬太尼2μg/kg,曲马多5mg/kg,地塞米松0.5mg,恩丹西酮2mg。D2组术后镇痛配方中舒芬太尼减低为1μg/kg,其余不变。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采用相同型号一次性镇痛泵给予,速率为2mL/h。于下述时刻观察并记录患儿血压和心率: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5、10、15、20min(T2~T5),手术结束时(T6);术毕停药后记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术后6h内每小时观察记录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镇静、镇痛评分。结果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期内,3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镇静、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不影响麻醉后苏醒质量,具有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邓微菲;王颖;张洲;王寿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