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中药注射液突变选择窗的测定

李虹;叶云;王国俊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 治疗指数, 耐药突变窗
摘要:目的 探讨双黄连粉针、喜炎平注射剂、大蒜素注射剂3种中药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抑菌作用,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在体外研究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双黄连粉针、喜炎平注射剂、大蒜素注射剂3种中药制剂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突变选择窗(MSW)并计算其选择指数(SI).结果 双黄连粉针的MSW为1.905~14.737 mg/mL,SI为7.736;喜炎平注射液的MSW未测得;大蒜素注射液的MSW为5.960~38.500 μg/mL,SI为6.460.结论 3种中药注射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弱为大蒜素注射液大于双黄连注射液大于喜炎平注射液.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腹泻型结肠炎中医分型论治研究

    目的 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原理,分析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病因病机,阐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疗法则及遣方用药.结果 脾气虚弱型是因脾气虚弱,湿浊内生所致,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异功散等加减化裁;脾胃虚寒型由脾胃虚寒所致,治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常用方剂为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加减化裁;脾肾阳虚型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治宜补肾暖脾,涩肠止泻,常用方剂为四神丸、真人养脏汤、桂附理中丸等加减化裁;脾虚肝旺型是因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所致,治宜补虚柔肝,祛湿止泻,常用方剂为痛泻要方等加减化裁.结论 中医对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萍;周滢;向阳红;吴玉梅;胡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前体物质--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CKD患者55例和对照组32例,检测并记录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酶连续循环比色法检测血清SAH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Hcy浓度,同时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结果 CKD患者血清Hcy及SAH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SAH升高程度更明显.有心血管并发症者血清SAH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AH血症是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两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CKD患者血清SAH水平较Hcy更敏感预测心血管并发症,血清SAH与Hcy水平均与患者的肌酐水平明显相关.

    作者:欧三桃;唐小平;李莹;刘琦;张帆;刘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147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口服多西环素连续治疗14 d停药,观察6周后复查病原体转阴性仍表现持续性宫颈炎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每周1次,连用8周,对照组仅随访观察,10周后评估转归结果.结果 (1)非淋菌性宫颈炎在接受多西环素治疗后,有47.62%患者病原体检测阴性但表现为持续性宫颈炎.(2)持续性宫颈炎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而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0、0、2和 33例,总有效率5.71%.(3)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过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持续性宫颈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作者:何叶;曾定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重庆永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年龄分布及多重感染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了解23种常见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重庆永川地区的亚型分布、多重感染及不同年龄段感染的比例.方法 运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然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 为常见高危型感染是HPV-16、58、52,低危型感染是HPV-43、11、6.多重感染占总感染的26.08%,其中HPV-16合并的二重感染常见.>30~40岁年龄段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占总感染的39.27%.结论 多重感染占有较大比例,提示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进程有一定关系,>30~40岁年龄段是HPV感染的高发阶段,需高度警惕.

    作者:代红莹;张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 了解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LDH患者85例,在全麻下行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常规随访.结果 85例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随访6~44个月(平均15个月),内固定稳定,其中78例影像学检查植骨已融合,7例患者植骨吸收,但无症状复发.结论 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LDH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临床随访效果良好.

    作者:杨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剂量氯胺酮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浆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20)和生理盐水组(n=20).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氯胺酮组手术前5 min内静脉滴注小剂量氯胺酮(0.5 mg/kg)盐水溶液5 mL;生理盐水组予以生理盐水5 mL.比较两组患者血浆IL-6水平等临床指标.结果 T2、T3时氯胺酮组IL-6水平较生理盐水组低(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能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IL-6水平,可能产生良好的减轻炎症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顶鸣;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种中药注射液突变选择窗的测定

    目的 探讨双黄连粉针、喜炎平注射剂、大蒜素注射剂3种中药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抑菌作用,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在体外研究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双黄连粉针、喜炎平注射剂、大蒜素注射剂3种中药制剂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突变选择窗(MSW)并计算其选择指数(SI).结果 双黄连粉针的MSW为1.905~14.737 mg/mL,SI为7.736;喜炎平注射液的MSW未测得;大蒜素注射液的MSW为5.960~38.500 μg/mL,SI为6.460.结论 3种中药注射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弱为大蒜素注射液大于双黄连注射液大于喜炎平注射液.

    作者:李虹;叶云;王国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两种方式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两种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肝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治疗临床资料,将19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内镜组及经皮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类型肝门胆管癌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成功率.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都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胆道出血及胆道感染方面两组差异显著(t=7.24,P=0.007;t=4.94,P=0.026),两组Ⅰ、Ⅱ、Ⅲ型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经皮组成功率较内镜组高(t=11.07,P=0.001).结论 两种方法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各有优缺点,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主要并发症是胆道感染,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主要为胆道出血.对于Ⅰ、Ⅱ、Ⅲ型肝门胆管癌患者应首选内镜途径,Ⅳ型建议选择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

    作者:丁国乾;秦鸣放;邹富胜;赵宏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Ra、cyclinD1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a亚型(ER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PTC 4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69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6例,甲状腺嗜酸细胞瘤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用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a、cyclinD1的表达.结果 (1) ERa在PTC中的阳性率(25%)高于在正常甲状腺组织(6.7%)和良性甲状腺病变(10.1%)中的阳性率(P<0.05),ERa表达在PTC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有无包膜侵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yclinD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PTC中(79.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阳性率(27.5%)(P<0.05),cyclinD1的高表达与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包膜侵犯有关(P<0.05).结论 (1)ERa在PTC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TC可能为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2)cyclinD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PTC中高表达,cyclinD1的高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包膜侵犯有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3)对ERa 和cyclinD1的检测,有助于预测PTC肿瘤的复发、转移风险,抗雌激素治疗和针对cyclinD1的治疗有可能成为PTC新的治疗途径之一.

    作者:司海燕;程晓明;孔凡立;曾峰;李哲远;杨华;刘华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周后,分别观察两组血压、硝酸甘油片用量、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降压及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31和11.5,P<0.05);治疗组血脂含量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玉霞;武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公立医院融资途径及其风险控制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需求在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公立医院能够提供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因而研究如何在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长期不足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聂露;钱矛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兔眼后发性白内障中视网膜的毒性观察

    目的 研究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兔眼后发性白内障后,兔眼视网膜的损伤情况.方法 32只兔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皮质吸出术,低、中、高剂量组术后前房内注入0.5 mL浓度分别为1.25、2.50、5.00 mg/mL的吲哚青绿,用810 nm的半导体激光对囊膜进行低能量(50 mW/cm)照射2 min.术后3个月时对兔眼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后取材行透射电镜观察兔眼视网膜有无损伤.结果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均有减轻,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前房内注入浓度为1.25 mg/mL吲哚青绿组兔眼视网膜电镜损伤相对较小,各实验组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哚青绿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可明显降低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程度,而同时吲哚青绿浓度为1.25 mg/mL治疗组对视网膜的损伤小.

    作者:梁毓琳;李兰;张远平;李云川;查旭;戴红梅;曹倩;李静华;杨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二尖瓣环舒张期位移参数评价2型糖尿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环舒张期位移参数对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比较组织速度显像(DVI)和组织追踪显像(TTI)对二尖瓣环运动的观察.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31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对象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传统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分别使用DVI和TTI测得二尖瓣环间隔侧的舒张期总位移(SZ),舒张早期、晚期的位移(SE、SA)及其占总位移的百分比(SE%、SA%)和舒张早期、晚期二尖瓣环运动的平均速度(VE、VA),计算SE/SA和VE/VA.结果 3组间二尖瓣环舒张期位移参数SZ、SE、SA、SE%、SA%、VE、VA、SE/SA、VE/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I比DVI所得的舒张期二尖瓣环位移参数标准差更小.结论 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环舒张期位移参数可以反映左心室的舒张功能,TTI对二尖瓣环运动的观察优于DVI.

    作者:吴俊;赵志军;赵改萍;胡玉藏;侯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胆结石患者血清CA19-9、CEA表达与胆管炎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在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 年12月106例胆结石患者和4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血清CA19-9、CE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水平在胆结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56例(52.8%)胆结石患者血清CA19-9、CEA表达水平正常,与腹股沟疝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胆囊结石48例(85.7%),胆总管结石8例(14.3%);50例(47.2%)胆结石患者血清CA19-9、CEA表达水平增高,并显著高于腹股沟疝患者(P<0.01),其中严重胆囊炎7例(14%),胆总管结石43例(86%),且显著增高患者合并有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或胰腺炎.血清CA19-9、CEA增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血清CA19-9和CEA在胆结石患者中可表达增高,可作为判断胆道炎症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天文;何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PA及IL-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HPA)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 将67例T2DM患者分为3组:NA组25例(初诊2型糖尿病组,UAER<30 mg/24 h),MA组22例(微量清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ODN组20例(大量清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选取糖耐量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PA及IL-2表达水平,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DN组的血清HPA、IL-2水平高,其次为MA组,再次为DM组,而NC组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血清HPA、IL-2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也许可作为预测及判断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在初诊T2DM患者及T2DM肾病患者中,血清HPA与IL-2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同趋势变化关系.

    作者:甘华侠;熊琪辉;刘建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血管成像在诊断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先行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回顾性分析5例经CTA确诊的头皮巨大血管畸形的影像资料,使用常规CTA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成像(MPR)后处理技术观察图像.结果 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3例,合并动静脉瘘1例,合并头皮-颅骨-脑膜动静脉瘘1例.CT平扫示头皮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厚,CTA可见条状或蚯蚓状迂曲强化的血管影,有粗大的供血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等)及引流静脉(颈外静脉及其分支等).1例除显示头皮畸形血管外,在窦汇区见颅骨内增多扭曲血管与窦汇相连,双侧小脑幕窦显示,直窦顶部与上矢状窦间见细小大脑镰状静脉影相连.1例存左侧横窦发育细小的变异.结论 CTA三维重组对于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形态及程度可提供更详尽的资料.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3种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及与颅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在头皮动静脉畸形的筛查、诊断方面可替代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作者:肖云华;杨艺;吕富荣;包长斌;盛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当前研究降钙素原(PCT)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文献质量,PCT作为SAP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制定检索策略及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检索MEDLINE、Pub Med、the Cochrane clinical trials register数据库收集潜在的文献,并根据诊断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2篇.PCT预测SAP的合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和86%;诊断优势比(DOR)为14.9(95%CI=5.6~39.8),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结论 目前研究表明PCT对SAP进展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朱喜丹;田刚;刘靳波;黄远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国中、小学生救护知识普及与培训现状的文献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评价我国中、小学生救护知识的掌握、培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中、小学生救护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其内容主要涉及救护教育的现状研究、救护能力培训及效果评价两方面,分别占55.56%和44.44%.前者关注救护知识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以及探讨如何进行救护教育,后者涉及救护能力的现状分析、培训方式和效果评价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结论 亟待普及中、小学生的救护知识,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生救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制订不同于成年人的救护培训方案开展培训.

    作者:楼婷;柏晓玲;江智霞;肖政;周静;李昌秀;郭晶;周家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肾大出血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的价值(附15例报道)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插管栓塞对肾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15例外伤性或医源性肾大出血进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对出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后以弹簧钢圈实施栓塞,术后3 d内观察止血情况,1、3、6、12个月行超声、CT等检查评价残肾功能.结果 15例经肾动脉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假性动脉瘤11例、同时伴动-静脉瘘4例,靶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成功率100%(15/15),术后24~48 h及72 h停止出血分别为80%(12/15)、20%(3/15),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率100%(15/15).术后1年残肾功能良好100%(15/15).结论 动脉造影可迅速、准确诊断肾大出血原因及出血动脉,靶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止血效果肯定,并能有效保全非病变肾动脉,应作为肾大出血的首选诊疗方法.

    作者:李豪胜;廖长梅;王寿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92例青壮年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92例青壮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情况.方法 对青壮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分型、就诊主诉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2例患者中,初诊共70例(76.1%);其中42例体检或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就诊时发现血糖高(45.7%).2型糖尿病(T2DM)共78例(84.8%).在入院时血糖甚高和糖化血红蛋白较高,部分已有眼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T2DM合并高血压15例,男9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33例(35.9%),男21例;T2DM肥胖患者24例(26.1%),男18例.T2DM糖尿病家族史占31.5%.1型糖尿病(T1DM)患者C肽平均水平处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破坏水平,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率占77.8%;T1DM、GDM、糖尿病合并妊娠使用胰岛素治疗,对超重的T2DM和IGT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片或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治疗控制体质量指数(BMI),其他T2DM患者仍使用胰岛素或(和)联合口服降糖药者51例(55.4%).结论 青壮年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为初诊患者,而且相当高的比例无糖尿病症状,故应普及糖尿病知识教育,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青壮年尤其对男性青壮年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及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陶文玉;李奕平;徐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