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换瓣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张大国;刘秀伦;范寿年;刘小斌;范永峰;龚启华;李旭;吴大庆;曾荣;谢贵华;范贵凤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单极射频消融, 双极射频消融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在瓣膜置换术中分别应用单极射频消融(RFA)、双极RFA治疗两组AF病例,探讨两者的优缺点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对12例患者应用国产单极RFA机按改良迷宫法行AF单极RFA治疗(A组);对70例患者应用进口双极RFA系统按改良迷宫方法行AF双极RFA治疗(B组).结果 A组随访22~30个月无死亡,10例(83%)恢复维持窦性心律,2例(17%)AF复发.B组随访10~50个月恢复维持窦性心律61例(87%),房扑心律3例4.2%,AF复发6例(8.5%).结论 双极RFA较单极RFA治疗RHD合并AF,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省时,有利于心肌保护,易于操作推广,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zrin介导骨肉瘤转移机制的相关研究

    骨肉瘤是一种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在骨肉瘤患者中肿瘤局限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0%,而发生了肿瘤转移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却只有20%~30%[1].超过90%的肿瘤患者的死亡都归因于肿瘤转移[2].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每一个过程都可以成为一个治疗的靶点.在过去的10年间,对于骨肉瘤的转移机制已经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而近来发现Ezrin与骨肉瘤转移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深入研究 Ezrin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机制对骨肉瘤的防治有重大意义.

    作者:邓文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70例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检测EGFR在70例NSCLC中和12例健康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70例NSCLC患者中,EGFR高表达率为72.9%,与健康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高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间无关(P>0.05),与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1) EGFR蛋白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EGFR蛋白过表达与NSCLC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说明其过表达与肺癌的进展、转移有关.

    作者:徐德华;张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通过使用先进的生理驱动技术,设计模拟临床情景病例,再现真实的临床环境,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贯穿整个(包括健康评估在内的)护理教学课程中[1].但在国内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道.本研究在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应用SimMan高仿真模拟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志岭;徐桂华;王丹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猪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猪心肌梗死不同区域细胞凋亡的分布.方法 滇南小耳猪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1)假手术组(S组),在X线的监控下,经右股动脉置入冠状动脉球囊导管至左前降支,不行冠脉封堵心肌缺血;(2) 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冠脉球囊扩张阻断冠脉血流60 min致心肌缺血,撤除球囊恢复冠脉灌注.再灌注72 h,行猪心肌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再灌注后72 h,S组未发生心肌梗死及心肌细胞凋亡,I/R组在心肌梗死区、边缘区、非梗死区的心肌组织均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梗死区和边缘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非梗死区,且相应区域的Bax蛋白表达及Bax/Bcl-2比值均较非梗死区增加(P<0.05).结论 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均存在心肌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主要分布在梗死区和边缘区.

    作者:孙海梅;郭涛;王雨平;唐睿珠;骆志玲;申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63例晚期NSCLC患者血浆KRAS基因突变

    目的 探讨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血浆KRAS基因突变的实用性,了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浆KRAS基因突变率和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63例晚期NSCLC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浆并提取DNA,采用巢式PCR结合焦磷酸测序分析KRAS基因12和13号密码子突变.结果 在63例晚期NSCLC患者中,3例存在血浆KRAS基因突变(4.76%),突变率较低,与亚裔组织KRAS突变率一致,低于西方人KRAS突变率,其突变类型均为单碱基替换突变.其中2例为12密码子突变,1例为13密码子突变.统计学分析未发现血浆KRAS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体力状况(PS)评分存在相关性.结论 焦磷酸测序技术操作简便,可以快速、高通量地进行外周血循环KRAS基因突变检测,可广泛用于筛选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NSCLC患者,更有利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孙洁;明华;孙建国;张晓晶;王欣欣;刘佳;陈正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铅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与突触囊泡蛋白相关

    目的 探讨小鼠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与铅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铅染毒组,对照组饲以蒸馏水,铅染毒组饲以2.4 mmol/L的醋酸铅水溶液,在暴露后30 d,进行Morris 水迷宫实验以检测其逃逸潜伏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水平,并采用HE切片方法观察处理前后小鼠海马脑区病理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铅暴露后30 d可导致小鼠逃逸潜伏期延长(P<0.05),且暴露后30 d铅染毒组小鼠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但脑组织HE切片显示铅暴露30 d后并未引起脑组织海马脑区病理学改变.结论 慢性铅暴露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且这种损伤可能与其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赵奇;王艳;武红娟;陈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44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448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结果 448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55例(56.9%),无转移193例(43.1%);对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分子亚型、肿块大小、肿块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进行分析,P值分别为0.858、0.822、0.660、0.844、0.972、0.000、0.001.结论 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肿块大小、肿块部位相关(P<0.05),而与年龄、ER、PR、HER-2、分子亚型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作者:高云瀚;王灿;杨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94例手术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及100例无子宫肌瘤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组手术时间较单纯剖宫产术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产褥病率、切口并发症、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合理选择适应证,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娴熟的操作技术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张淳;张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肿瘤细胞生物治疗临床关注的几个问题

    随着生物医学的进步,肿瘤生物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的肿瘤治疗又一新方法.肿瘤生物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防御机制,调动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而发挥抗瘤作用的一大类疗法,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小分子化合物类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基因药物治疗等.

    作者:陈正堂;胡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甲状腺癌术中淋巴示踪剂应用对于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应用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时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价值.方法 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纳米炭组,比较两组中央区淋巴结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情况及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改变的情况.结果 80 例患者全部由同组手术者施行甲状腺全切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和改良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常规组误切甲状旁腺11枚,纳米炭组没有甲状旁腺误切.两组都没有永久性低钙血症及PTH降低.一过性低钙血症症状发生常规组为14例,纳米炭组为1例.PTH暂时性减低的发生常规组为18例,纳米炭组为3例.结论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淋巴引流无交通现象.纳米炭的应用有助于将甲状旁腺组织与甲状腺组织及淋巴脂肪组织区分开来,极大地降低了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作者:曾玉剑;钱军;程若川;马云海;刘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4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45例确诊为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IL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ILD的相关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大于60岁,男性,雷诺现象、肾损害,肺动脉高压,关节炎,神经损害,抗SSA、抗R0-52阳性者.Cox分析表明,发病年龄大于60岁(OR=3.051,95%可信区间1.185~7.855,P=0.003)、男性(OR=5.684,95%可信区间2.215~15.585,P=0.000)、肾损害(OR=2.635,95%可信区间1.031~6.737,P=0.042)、肺动脉高压(OR=7.091,95%可信区间2.631~18.087,P=0.000)、SSA(OR=3.765,95%可信区间1.193~11.878,P=0.024)是pSS患者发生ILD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60岁、男性、血清抗SSA阳性、合并肺动脉高压、肾损害等是pSS合并IL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石宇红;周润华;莫汉有;许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血浆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的影响.方法 经头颅CT及MRI检查诊断为DAI的5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治疗组及大剂量治疗组,分别为18、19、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按0.1、0.4 mg·kg-1·d-1的剂量给予纳洛酮治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APP浓度.结果 治疗后1、3、7 d,3组患者血清中β-APP含量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F=0.131,P=0.010).治疗后1 d,3组患者血清中β-APP含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70,P=0.612);治疗后3、7 d,3组患者血清中β-APP含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20,1.460;P=0.012,0.000).结论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可有效降低DAI患者血清中β-APP的表达.

    作者:白洪涛;尹勇;苗雨露;赵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方法 筛选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治疗接受初次肺部3DCRT的肺癌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放疗物理参数,随访期限至少6个月,RP根据影像学检查及RTOG标准明确,分析上述因素与大于或等于2级RP的关系.结果 入组122例患者中21例发生RP,其中9例发生于放疗中,12例发生于放疗后5个月内.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肿瘤部位(P=0.017)、合并慢性肺病(P=0.044)、放疗前阻塞性肺炎(P=0.000)、照射体积(P=0.000)、照射野的大直径(P=0.002)、照射野数目(P=0.014)、病侧肺组织平均肺受量(MLD)(P=0.049)及全肺MLD(P=0.05);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放疗前阻塞性肺炎和照射体积是RP发生的显著相关因素(P<0.05);放疗后有效率为87.7%,1 年生存率为88.52%.结论 RP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放疗前阻塞性肺炎和照射体积较大的患者应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晓晶;孙建国;孙洁;明华;崔天祥;陈正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电子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84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4例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治疗.结果 84例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共治疗103次,经组织病理学分类为:炎性肉芽肿18例,炎性息肉16例,纤维腺瘤15例,错构瘤7例,平滑肌瘤6例,软骨瘤6例,神经纤维瘤6例,脂肪瘤4例,良性唾液腺腺瘤2例,乳头状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血管瘤1例.所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在第1次治疗后即感呼吸困难减轻,所有患者在病灶完全电切7 d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等完全缓解.所有患者随访0.5~3年,其中有18例患者在术后1~3个月复查纤支镜时,发现原创口处长出1~2粒2~5 mm大小肉芽样病灶,经活检钳夹除后送病理检查,均为炎性肉芽组织.结论 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疗效好、安全,可替代部分外科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义局;朱辉;王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患者DC-CIK治疗的269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癌症的护理方案.方法 经血细胞分离机取269例癌症患者外周血,经实验室培养后回输给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护理.结果 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均顺利完成 DC-CIK细胞回输治疗.23例体温 37.5~38 ℃,2例体温38.1~39 ℃,持续4~9 h自然消退,个别病例使用退热药.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前充分的心理护理以及有效护理措施,对癌症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兰大华;谭文霞;王林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

    目的 通过对合并胸腔积液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KRAS基因的检测,建立非组织来源KRAS检测的替代方法,探讨KRAS突变情况及主要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30例NSCLC胸腔积液标本,用焦磷酸测序法和锁核酸探针-桑格测序法(LNA-PCR sanger)检测各标本中KRAS突变情况,统计分析KRAS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焦磷酸测序法检出3例突变,而LNA-PCR sanger 测序法则检出6例突变.6例突变中有4例位于第2外显子第12号密码子,2例位于第2外显子第14号密码子.统计学分析KRAS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理类型及体力状况(PS)评分无关.结论 LNA-PCR sanger测序和焦磷酸测序法均可用于胸腔积液标本KRAS突变检测,可为NSCLC基因检测提供良好的非组织标本替代方法.

    作者:明华;孙洁;孙建国;张晓晶;王欣欣;刘佳;陈正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谈新形势下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医患关系持续紧张,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年对26家医院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多的医院科室是产科和外科,风险大的是产科[1],加之母婴健康受到社会关注,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助产士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缓解和释放,将影响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影响助产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整个团队的质量和母婴安全.

    作者:王贤华;韩建;邱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56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56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抗感染、抗过敏、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另加免疫治疗,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及随访复发率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皮疹、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肾脏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及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免疫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减少复发,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许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温等离子刀微创治疗高龄复发性喉乳头状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6岁.声音嘶哑20年,气管切开7年入院.患者20年前开始出现声音嘶哑,7年前声嘶加重伴呼吸困难就诊,诊断为喉乳头状瘤,遂行气管切开及喉乳头状瘤摘除术.术后因反复复发,先后又行3次乳头状瘤摘除术,气管导管一直未能拔出.患者于2009年10月来本院就诊,门诊以喉乳头状瘤收入住院治疗.术前检查患者血压160/90 mm Hg,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胸部检查诊断肺气肿、慢性支气管肺炎.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

    作者:郑灵;潘明金;王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的持续质量改进探讨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施行检查、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是专业技术性、协作性及应急性很强的科室,因此手术室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特殊性,对临床护士要求不仅要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临床护理教学是培养和提高护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评判性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和过程[1].因此,临床带教方法对临床实习护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作者近几年来对手术室临床护生带教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依贵;王昀;李忠万;胡娅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