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手法复位术中的应用

李红艳;张素亚

关键词:异丙酚, 芬太尼, 静脉麻醉
摘要:目的 30例因肩锁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病人观察异丙酚加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先静注芬太尼1μg/kg,接着静注异丙酚1.8mg/kg,注射速度4mg/s.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对循环功能影响较轻,但对呼吸功能扔有明显抑制.呼吸频率减慢的发生率为52.3%.SPO2下降发生率为59.6%,但在5min内均自行恢复.结论 异丙酚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手法复位简便易行,诱导迅速舒适,苏醒快而完全,但应注意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抑制.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工作初探

    社区护理工作是以维护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以社区为基本服务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病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服务重点,以包括预防、保健、治疗、咨询为服务内容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它是从医疗卫生行业中新开辟的一个十分重要并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新型服务事业.但从当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现状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要适应和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还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李春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89例急救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院急诊常见病,病情重,变化迅速,死亡率高.我院急救科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中存在的误区及易被忽视的问题认真加以改进取得满意效果.我科近两年来共抢救89例患者,抢救成功率95.5%,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下腹部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氯诺西康超前镇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分别术前30min和手术结束静注氯诺西康16mg和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24h镇痛效果和疼痛评分.结果 Ⅰ组术后1、6hVAS评分显著低于Ⅱ组(P<0.05),镇痛效果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术后24h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下腹部腹腔镜手术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郭素莲;严宇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延误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三家医院近15a来收治的2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起病隐匿,对其临床特点认识不足是导致易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充分掌握该疾病的早期发病特点,及时有效的合理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的根本措施.

    作者:李士辉;王立君;周连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就目前人们面临的就医现状提出了区域医疗的意义以及医疗信息化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郭明霞;黄刊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局部浸润麻醉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国内外已是一个普及手术[1].常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近来很多文献报道[2]可用局部麻醉,笔者从2007-2009年于桐乡是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患者使用局部麻醉下行这种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剑杰;翟昌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宫颈环形电切配合聚甲酚磺醛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 配合聚甲酚磺醛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收治的632例慢性宫颈炎行LEEP治疗,脱痂期予聚甲酚磺醛上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10 min,出血量0~20 ml.脱痂期出血时间5~15 d,随访3个月,一次性成功治愈620例,占98.1%;显效12例,占1.9%;总有效率100%,各术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长、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大的为宫颈锥切组,其次是宫颈环切组,再次为病灶电烫组.结论 LEEP配合聚甲酚磺醛治疗各种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降低了宫颈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叶良英;王丽英;蒋圆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ADL的影响.方法 对98例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ADL等进行调查并给予8 周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的ADL、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在干预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ADL.

    作者:殷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邳州市1997-2009年HIV /AIDS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邳州市HIV /AIDS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1997-2009年报告的HIV /AID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邳州市199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至2009年累计报告HIV /AIDS 63例,死亡20例.性途径传播24例,血液传播34例,母婴传播5例.结论 2002年以来,邳州市艾滋病疫情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全市24个镇中13个镇出现HIV /AIDS疫情,疫情覆盖率达54.17%,血液传播、性途径传播及母婴传播3种传播方式都有,分别占病例数的53.97%、38.1%和7.93%,性途径传播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出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当前要重点做好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温之花;胡统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0.7毫克,每周2次,连续治疗12周,同时口服左西替利嗪5毫克,每日1次,连续4周.对照组:单独口服左西替利嗪5毫克,每日1次,连续4周.结果 4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73.5%,对照组为51.0%(P<0.05),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5.5%,对照组为34.7%,两组比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作者: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Ajax技术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采用B/S架构的医院HIS系统,在药房工作站可以通过应用Ajax的自动刷新技术来获取新录入处方,相比手工检测处方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药房发药的工作效率.

    作者:王鲁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喉乳头状瘤与尖锐湿疣

    目的 探讨喉乳头状瘤患者中尖锐湿疣的发生,以利早期发现并综合治疗.方法 对2003-2008年57例喉乳头状瘤患者行乳头状瘤切除术,对其中5例证实为尖锐湿疣者行综合治疗.结果 5例喉尖锐湿疣治疗有效率为40%.结论 喉部乳头状瘤应及早行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确诊为喉尖锐湿疣的患者应及时行综合治疗,以尽量减少其复发.

    作者:马东;田志刚;王德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32例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镜下剔除手术观察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下剔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7月在我院行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下剔除术32例,术中将标本袋置于患侧卵巢下方,用单极电钩在卵巢表面厚薄交界处,呈点状电凝该处,用小剪刀剪开,轻轻分离包膜与瘤体,如发生瘤体破裂时,立即吸除溢出囊外的脂肪.结果 术中瘤体破裂6例,取出瘤体后盆腔冲洗发现有6例有少量油滴,无毛发和块状脂肪.结论 术中操作轻柔,尽量避免瘤体破裂,切下的成熟畸胎瘤装入标本袋中,可减少肿瘤内容物对腹腔的污染.

    作者:马振军;孔方方;赵玲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开胸手术后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

    在我科2010年开胸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有大部分的术后患者都会出现中、重度的睡眠障碍,我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失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疼痛、体位不适、担心预后等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敬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直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比较采用经直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直外侧入路组40名,后侧入路组40名,对两组之间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恢复率、外展肌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恢复率、外展肌力恢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直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选取术者熟悉的手术方式更能保证手术质量.

    作者:兰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例白血病伴直肠阴道瘘和截瘫患者的护理查房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因腰部疼痛十年,加重5月,阴道自缢大便5d于2010年8月26日收入妇科,拟行阴道修补术,9月3日经普外科会诊后转入普外科,拟行腹部造瘘术,均因手术风险患者拒绝手术,9月13日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转入血液科.转入后体温36.5℃,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4/55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贫血貌,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未见化脓,会阴部有少许分泌物及大便,双下肢无水肿,脐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

    作者:梁红;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于青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多种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如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引流管护理不当、不正确的脑室注药、切口脑脊液漏处理不当,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均为重要方面.结论 应严格的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严格掌握脑室外引流时间,尽可能减少颅脑术后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及留置时间等,可以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在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行鞘内或脑室内注药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培义;刘小刚;张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减少护患纠纷从护生抓起

    随着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护患纠纷发生率不断增加,本文结合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从责任意识、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术操作等方面阐述从护生教育方面减少护患纠纷的措施.

    作者: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面颊部肿瘤的美容切口

    口腔和面部肿瘤,除了考虑手术切除意外,我们还要考虑术后切口的隐蔽性,使美容效果大化.对不同位置的肿瘤,我们选择了不同切口的术式;口内法,耳屏前,眶下缘,前庭沟,三角型切口等术式,我们对10例患者的面部肿瘤给予手术,分别采用上述手术方式,手术顺利,效果满意.

    作者:高运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毒害作用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胶质细胞活化在PD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异常活化的胶质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补体、氧自由基,启动炎症等一系列反应,进一步加剧帕金森病神经元损伤及神经变性.本文就近年来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春香;吴静;陈国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