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丽
1 基础知识1.1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要控制饮食合理地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控制基础、重要的环节.有部分病人经过单纯的饮食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正常人吃饭后血糖也增高,但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也随之增加,所以血糖总能维持在一定范围而不会升的很高,而糖尿病病人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如果像正常人那样进食,饭后血糖就会升得很高,而使病情加重.
作者:张金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肾脏穿刺术对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避免穿刺活检后发生出血,患者穿刺活检术后需要卧床24h,由于体位、术后腹带加压包扎、精神紧张以及环境因素等,使得部分患者不能卧床排尿,需要留置导尿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尿路感染的机会.为此,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肾穿活检后发生排尿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芝玉;徐梅华;卢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和预防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30例老年患者跌倒的个案,从年龄、疾病、用药、发生地点、时间、事件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疾病、设施和环境、心理因素、体位变化等影响跌倒事件的发生.结论 为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需要医护人员、护工和病人、病人家属增强预防意识,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改善住院环境,消除安全隐患,鼓励老年病人参加适量、规律的体育锻炼,加强护理防护措施.
作者:严余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40例中西医结合联合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采用西药芦丁片、葡萄糖酸钙、开瑞坦等基本的抗过敏治疗外联合中药治疗,伴有肾型紫癜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组40 例,痊愈37例,好转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5%,平均住院15d.结论 西药基本抗过敏联合中药治疗,阻断紫癜发病多个环节,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中,13例同时行肌瘤剔除术,12例行单纯剖宫产术.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合适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并没有增加手术风险,且避免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白汉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中药三金片+西药抗生素)治疗老年尿路感染6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60例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55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47例,无效13例.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尿路感染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谷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高,预后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生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从分子方向对其发生机制作以诠释.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基因的突变与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笔者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AD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作者:谭媛;潘一龙;李心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腹痛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800例以腹痛就诊于急诊科的患者分为基本检查+超声检查组(A组)与基本检查组(B组),将两组病例由住院医师完成的初步诊断与4至6周后由高年资医师的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A组失访17例,1例无后诊断;B组失访18例,2例无后诊断;A组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B组(64.7% 对 56.8%,P=0.027);A组中,超声检查对24.1%病例的诊断有帮组,对2.9%的病例有确诊意义,另外22.3%非特异性腹痛病例被确定为正常,但超声检查对10.2%病例的诊断起到了误导作用,同时对40.0%病例的诊断没有影响.结论作为腹痛诊断常规检查的补充检查,超声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急诊科等急救部门应考虑在腹痛的诊断中使用超声检查以帮助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诊断.
作者:杨勇;罗春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其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的健康教育以疾病知识为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行为干预.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状改善明显(p<0.001).结论 予以护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连丽丽;任淑琴;张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提升输液质量,减少由于护理差错发生或是引起护患之间沟通的不便,提升病人的满意率.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7月期间对我院输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由质控组的成员对其实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对患者输液前后,出现了诸如输液速度欠准确、穿刺处出现红肿渗液、药物配制不正确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对护士加强操作技能与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提升输液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赵华宇;程兰芳;孟金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的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成批依次出现皮疹.天花在全世界已消灭20多年,是对人类具危害的疾病之一.
作者:任晓波;徐彬;杨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覆盖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机能学科,又覆盖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形态学学科,同时又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就需要我们在仔细研究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实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刘嘉祺;林峰;梁启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现代激光美容祛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使用高能量脉冲激光的不同波长及剂量,针对治疗我科262例门诊祛痣患者,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及预后.结果 激光美容技术祛痣后效果,优163例,良81例,差18例,优良率达93.1%.结论 现代激光技术为美容祛痣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
作者:卞洪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在对出院病历首页进行ICD-10疾病编码的过程中,不时会发现出院诊断的书写、主要诊断的选择、临床疾病诊断与ICD-10编码中对应的疾病诊断方面有一些出入,希望能就典型例子的分析,减少出现的错误,做好ICD-10疾病编码的工作.方法 以主要诊断的选择规则结合ICD-10疾病编码规则及临床医学知识对有疑问的出院诊断通过审阅整本病历研究判断出院诊断的正确性.结果 发现了不同类型的存在错误或缺陷的出院诊断.结论 临床医生需加强出院诊断的相关技能训练,编码员需不断提高ICD-10编码技能及拓宽临床知识面,临床疾病诊断与对应的ICD-10编码中的疾病诊断好能统一.
作者:卓文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0 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 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4ARF的阳性表达率为41.43% ( P< 0.01) ;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其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其p14AR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口腔癌组织,其表达随T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抑癌基因p14AR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藤芳;王升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从首页信息分类与使用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提供主动信息服务的必要条件和注意事项.首先,病案管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主动的信息服务意识;其次,病案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病案管理软件的使用,掌握疾病手术分类技能与首页各项内容的含义与用途;后,我们应主动与用户进行沟通,运用专业的知识与经验帮助他们完善需求与检索条件,从而提高检全率与检准率.
作者:熊莺;罗文慧;梁伟;罗苑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笔者在基层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多年,盆腔炎是已婚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农村妇女因健康意识差或经济拮据等原因而导致病情延误,急性盆腔炎终形成炎性包块也很常见.
作者:尹利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59±10.67)岁,测定其RHR,并进行分组观察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RHR(80.95±5.14)次/m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0.83±7.31)次/min(P<0.05).结论 RHR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子.
作者:罗玉莲;周玲英;刘顺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为减少肿瘤病人化疗期间药物损伤的发生,探讨PICC的应用.方法 40例肿瘤病人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 经临床观察,穿刺成功率为94.5%,治疗过程中共发生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2例,导管堵塞3例,无1例出现皮下硬结.结论 PICC置管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同时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循环科的多发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近些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为了及时再灌注心肌,临床经常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它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相对于PCI治疗更快捷,但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成功却离不开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密切配合.现将我科2010年6月-12月间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4例心梗病人的护理经验做以下介绍:
作者:曹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