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宝;余键;程震;郑浩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9年1月4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40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生长抑素的使用及适时的胃镜检查等非手术治疗均缓解.结论 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胃镜和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等辅助检查.胃瘫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除常规治疗外,要重视减轻术后胃壁水肿的治疗及胃镜适时的使用.
作者:向进见;田夫;李明忠;蒋雪峰;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产期缺氧所致颅脑损伤性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保护细胞膜功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神经节苷脂可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增强剂,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本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对新生儿HIE 患儿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检测15-脂氧合酶(15-Lipoxygenase,15-LOX)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15-LOX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15-LOX基因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MD18-T-15-LOX作为定量模板,建立以Taqman探针技术为基础的Real-time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中15-LOX mRNA的含量.结果 15-LOX mRNA在60例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范围为4.23×104~2.67×107copy/mL;40例健康对照的表达范围为6.15×103~5.25×106copy/mL,冠心病组15-LOX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43±3.81)×105 vs (4.79±1.76)×104;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15-LOX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单核细胞中15-脂氧合酶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中的15-LOX表达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侍杏华;周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TACE)对中、晚期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分为A 、B组,A组23例先行TACE后再行HIFU治疗(治疗剂量20s,40s,8次,1次/周,总疗程3~4 周;B 组22例单纯行HIFU治疗,治疗剂量同A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 A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CR + PR 82.6%;B 组CR 0 例,PR13例,CR+PR 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3).肝脏急性不良反应A 组1 级3 例,2 级1 例,无3 、4 级不良反应.B 组1 级2 例,无2 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HIFU联合TACE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庄兴俊;欧娟娟;高云姝;高百春;顾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助产机构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2003~2008年产科质量调查资料、3个区县3 278份住院分娩病例和331例住院分娩孕产妇访谈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开展剖宫产术的助产机构逐年增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1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年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分娩孕周、首次产前检查孕周等.结论 剖宫产只是解决产科问题的手段之一,无限制地提高剖宫产率是错误的,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晓军;黄仕芬;熊鸿燕;林晓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院目前运行军卫一号、校园网和军训网3套网络,联网信息点3 000余个,覆盖了院内所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办公场所及学员队、家属楼,为本院用户办公、学习、娱乐提供了方便和保障.但随着上网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故障发生越来越多,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本文结合近年来本院网络维护巡查工作实际,对其中常见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寻求佳解决方法.
作者:曾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广基息肉的适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19例结肠巨大广基息肉患者,先采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再行高频电切除治疗息肉.结果 19例结肠息肉均完整切除.无1例肠穿孔,仅1例并发迟发性出血,出血量少,很快控制,出血率5.3%.结论 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广基息肉,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值得推广,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作者:马祖帅;别文华;卢秀英;彭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2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撑开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获得10~18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有3例无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凸Cobb角恢复正常.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行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黄志明;黄久莉;熊涛;王时东;罗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MLH)是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表达CD20恶性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有: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补体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CDC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化疗增敏作用.近年,随着对B淋巴细胞及其作用机制认识的深入,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范围已从B细胞恶性淋巴瘤扩展至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吴桂英;项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不可逆的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随着神经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通过细胞移植以增加脊髓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瘢痕和空洞形成已成为可能,因此,细胞移植将有望成为一种有效治疗SCI的新方法.现将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刘涛;付碧琼;姚志慧;张超;史春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可作为DNA疫苗的包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与C3d3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体外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 采用PCR 技术扩增HPV16 E6E7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到pMDT-18载体中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G.SS.C3d3.YL和pSG.SS.YL,构建E6E7与C3d3 融合基因及E6E7表达质粒pSG.SS.E6E7.C3d3.YL和pSG.SS.E6E7.YL.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DNA 序列测定后,将重组质粒pSG.SS.E6E7.C3d3.YL、pSG.SS.E6E7.YL转染COS-7细胞,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表达.结果 经酶切、DNA测序及转染真核细胞后表达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构建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内正确表达,为其作为DNA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的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作者:郑秀惠;李力;郭建新;郑英如;李军果;林爽;陈竹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1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T36.8℃,P86次/分,R21次/分,Bp110/60mm Hg.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肝脾肋下未满意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B超示: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4cm,毛糙,内见一枚1.5cm大小强回声伴声影,胆总管不扩张;血常规:凝血分析,肝肾功能检测及心肺功能术前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华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择期二次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36例)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组(34例),观察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合并症、对孕妇血流动力学和对新生儿的影响,手术者对麻醉方法和产妇术后镇痛的评价.结果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具有用药量少、起效时间快、镇痛完善和腹部肌肉松弛好等优点,手术者对麻醉效果和产妇对术后镇痛都满意.结论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持续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对于二次剖宫产手术仍能达到很满意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周洪贵;李佳平;黄锦;陈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的疗效.方法 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Coflex固定收治了18例L4~5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或加髓核摘除术后行Coflex 固定.术后3、12个月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4~5及L3~4节段活动度、L4~5椎间隙后缘高度,选用JOA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72±14.6)min;出血量(56±25.4)mL;VAS评分和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12个月随访L4~5节段活动度(ROM)、L4~5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活动度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lex固定治疗L4~5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短期疗效良好,在稳定病变节段同时能减轻相邻运动节段应力防止其继发退变.
作者:邱志杰;杨惠林;杨同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结果 共有38例患者参加,1例由于不符合入组条件而被剔除,其余均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两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相比P值分别为0.3471和0.4737,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观察组42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天,比索洛尔1.25mg,1次/天,如无不良反应,每1~2周剂量倍增;对照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天.两组疗程均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CHF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厄贝沙坦,且耐受性好.
作者:何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方川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复方川芎胶囊3粒/次,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用量的影响,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临床疗效为86.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依次为70.0%和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为(0.29±0.18)片/天,对照组为(0.42±0.63)片/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川芎胶囊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作者:王华平;卢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照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有详尽、完整的手术及病理资料的梗阻性黄疸者132例.行常规MRI及MRCP,MRCP检查后48h内行ERCP检查.详细分析影像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MRCP结合MRI诊断准确率为93.9%,ERCP诊断准确率为86.4%.结论 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替代ERCP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李素平;杜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过去的45年(1950~1995年)里自杀率增加了60%,2002年全世界估计有877 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是成功自杀者的40倍.每3秒就有1个人企图自杀,每40秒就有1个人自杀身亡,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4%,预计到2020年可增加到2.4%.自杀是 15~34岁人群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可见,自杀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本文对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霞;彭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的作用是否存在缺陷及药物(地塞米松、小剂量氨茶碱)对其作用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哮喘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及CD4+CD25-T淋巴细胞并培养,设CD4+CD25+T调节细胞组、CD4+CD25-T淋巴细胞组及CD4+CD25+T调节细胞联合 CD4+CD25-T淋巴细胞组,第3组又分为氨茶碱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72h后取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FN-γ、IL-5、IL-13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可抑制IFN-γ、IL-5及IL-13的生成(P<0.01),哮喘患者仅抑制IFN-γ、IL-5的生成(P<0.01);地塞米松预处理CD4+CD25+T调节细胞后,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IFN-γ(P<0.05)、IL-5(P<0.01)、IL-13(P<0.01)生成能力增强,哮喘患者抑制IL-5、IL-13生成能力增强(P<0.01);采用氨茶碱预处理后,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IL-5(P<0.01)、IL-13(P<0.05)生成能力增强,哮喘者抑制IL-5的能力增强(P<0.01).结论 哮喘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在抑制Th2型细胞因子产生方面存在部分功能缺陷;地塞米松可增强健康者和哮喘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氨茶碱可增强健康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部分增强哮喘者CD4+CD25+T调节细胞的该抑制能力.
作者:张妍;周文英;邬伟明;黄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