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V16 E6E7与C3d3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郑秀惠;李力;郭建新;郑英如;李军果;林爽;陈竹钦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型, C3d3, DNA疫苗
摘要:目的 构建可作为DNA疫苗的包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与C3d3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体外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 采用PCR 技术扩增HPV16 E6E7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到pMDT-18载体中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G.SS.C3d3.YL和pSG.SS.YL,构建E6E7与C3d3 融合基因及E6E7表达质粒pSG.SS.E6E7.C3d3.YL和pSG.SS.E6E7.YL.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DNA 序列测定后,将重组质粒pSG.SS.E6E7.C3d3.YL、pSG.SS.E6E7.YL转染COS-7细胞,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表达.结果 经酶切、DNA测序及转染真核细胞后表达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构建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内正确表达,为其作为DNA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的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手术后胃瘫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9年1月4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40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生长抑素的使用及适时的胃镜检查等非手术治疗均缓解.结论 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胃镜和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等辅助检查.胃瘫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除常规治疗外,要重视减轻术后胃壁水肿的治疗及胃镜适时的使用.

    作者:向进见;田夫;李明忠;蒋雪峰;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注射肾上腺素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广基息肉19例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广基息肉的适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19例结肠巨大广基息肉患者,先采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再行高频电切除治疗息肉.结果 19例结肠息肉均完整切除.无1例肠穿孔,仅1例并发迟发性出血,出血量少,很快控制,出血率5.3%.结论 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广基息肉,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值得推广,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作者:马祖帅;别文华;卢秀英;彭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自动弹簧活检针对经B超、胃肠内窥镜和(或)消化道造影、CT和(或)MRI、各种生化和腹水细胞学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58例腹水患者行经皮腹腔穿刺腹膜活检.结果 58例患者均经一次穿刺(活检)成功,分别取出3~5块腹膜壁层组织,经病理证实腹膜转移癌30例,腹膜结核18例,腹膜间皮瘤4例,经活检明确腹水原因的诊断率为89.66%(52/58).结论 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特别是对腹膜肿瘤和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小银;田礼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过程中预测老年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程度.方法 40例年龄60~80岁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初血浆靶浓度设置在0.5μg/L,每隔5min 增加0.5μg /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评分为0后5min停止.试验中监测患者BI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 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MOAA/S评分、靶控输注系统预测血浆部位浓度值.结果 (1)BIS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在MOAA/S评分为0~1、1~2、3~4、4~5时BIS值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MOAA/S评分3~2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各级MOAA/S评分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IS、MAP、HR与MOAA/S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421、0.085.BIS、MAP、HR在区分不同MOAA/S评分时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分别为0.94、0.67、0.54.(3)BIS与异丙酚靶控输注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决定系数r2=0.833,P<0.01).结论 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平稳麻醉诱导状态下,BIS能够准确地区分清醒和麻醉后的不同意识水平,可靠地预测麻醉深度.

    作者:李安宝;余键;程震;郑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妇科肿瘤腹腔卡铂与顺铂化疗护理

    妇科肿瘤腹腔化疗,因解剖与病理的特性,腹腔化疗联合静脉水化应用较广.常用化疗方案中有卡铂加紫杉醇和顺铂加紫杉醇两种常用方案(即TP方案)顺铂有严重的肾不良反应,卡铂的骨髓抑制毒性明显,这些都是护理观察的重点.现将2004~2009年本科收治的102例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对照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有详尽、完整的手术及病理资料的梗阻性黄疸者132例.行常规MRI及MRCP,MRCP检查后48h内行ERCP检查.详细分析影像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MRCP结合MRI诊断准确率为93.9%,ERCP诊断准确率为86.4%.结论 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替代ERCP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李素平;杜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7例婴幼儿脑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分析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婴幼儿脑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87例婴幼儿脑瘫的BAEP,测量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eak latency,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interpeak latency,IPL);3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脑瘫患儿分为BAEP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头颅CT异常情况和脑瘫程度.结果 脑瘫组Ⅰ、Ⅲ、Ⅴ波的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IPL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的异常率为66.7%,多为中枢性听路损害,表现Ⅲ、Ⅴ波PL延长;脑瘫患儿BAEP异常组与BAEP正常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组头颅CT异常例数和中重度脑瘫例数高于BAE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脑瘫的BAEP异常率高,主要是中枢听觉传导功能障碍,提示BAEP可反映脑瘫儿脑功能损害.

    作者:冒青;杨冰竹;束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与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压力变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pure mitral stenosis,RMS)左心房压力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42例RMS成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资料,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窦性心律组(122例)与心房颤动组(120例),分别对两组病程、心功能状态、左心房内径、瓣口面积、左心房大压力、左心房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年龄大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明显长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亦明显差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大压力、左心房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均低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后左心房压力下降,左心房内径进一步扩大可能是主要原因.

    作者:吴玉付;李醒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定量RT-PCR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15-脂氧合酶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建立检测15-脂氧合酶(15-Lipoxygenase,15-LOX)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15-LOX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15-LOX基因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MD18-T-15-LOX作为定量模板,建立以Taqman探针技术为基础的Real-time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中15-LOX mRNA的含量.结果 15-LOX mRNA在60例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范围为4.23×104~2.67×107copy/mL;40例健康对照的表达范围为6.15×103~5.25×106copy/mL,冠心病组15-LOX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43±3.81)×105 vs (4.79±1.76)×104;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15-LOX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单核细胞中15-脂氧合酶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中的15-LOX表达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侍杏华;周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汶川山区地震51例胸外伤伤情分析

    目的 总结5·12汶川山区地震胸外伤的类型和伤情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1例地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71例住院地震伤患者中,胸外伤51例,占4.01%;肋骨骨折和血气胸是主要的类型,发生率分别为84.3%和41.2%,两侧胸部损伤11例(21.6%),6例(13.9%)合并连枷胸,5例(9.8%)并发呼吸衰竭;死亡3例,均为高龄患者,病死率约5.56%.结论 肋骨骨折和血气胸是本次地震胸外伤主要的类型,重症患者比例偏大与山区地震特点有关;加强对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有可能降低重大灾害时胸外伤的病死率.

    作者:郑轶峰;姜建青;周凯;俞永康;杨列;高峰;吴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oflex固定治疗L4~5椎管狭窄及不稳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的疗效.方法 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Coflex固定收治了18例L4~5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或加髓核摘除术后行Coflex 固定.术后3、12个月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4~5及L3~4节段活动度、L4~5椎间隙后缘高度,选用JOA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72±14.6)min;出血量(56±25.4)mL;VAS评分和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12个月随访L4~5节段活动度(ROM)、L4~5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活动度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lex固定治疗L4~5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短期疗效良好,在稳定病变节段同时能减轻相邻运动节段应力防止其继发退变.

    作者:邱志杰;杨惠林;杨同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红细胞比积变化在监测100例脊柱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及其与隐性失血量的相互关系,以此指导脊柱术后临床输血.方法 自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脊柱前路手术50例;行脊柱后路手术50例.根据手术前后平均红细胞比积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失血量,从而得到隐性失血量,并根据术后Hct变化,确定异体血的输入量;术后补充体液以生理需要量为准.结果 脊柱前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较脊柱后路手术多,在脊柱前后路术后,Hct改变以前路明显.结论 Hct变化对于失血反应较灵敏,它可以用于临床脊柱术后输血的指导,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邓天琼;张怡五;蒲渝;王晓勇;陈果;高卫民;王青;任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血通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PAI-1及D-二聚体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变化并观察其心绞痛及心电图ST-T的改善.方法 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14d),对照组(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60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PAI-1下降(P<0.05),PT、APTT、INR延长(P<0.05),15例(25%)患者DD值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75%)患者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I-1、DD、PT、APTT、IN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ST-T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疏血通可安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PAI-1、DD,延长PT、APTT、INR,并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

    作者:张冬梅;陈明;张后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医院网络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

    本院目前运行军卫一号、校园网和军训网3套网络,联网信息点3 000余个,覆盖了院内所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办公场所及学员队、家属楼,为本院用户办公、学习、娱乐提供了方便和保障.但随着上网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故障发生越来越多,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本文结合近年来本院网络维护巡查工作实际,对其中常见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寻求佳解决方法.

    作者:曾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子宫切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40例,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药物均为国产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05%、0.075%、0.1%和0.125%,每组药物中含舒芬太尼0.75μg/mL.观察记录术后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总用量;记录镇静评分(Ramsay)以及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结果 Ⅰ组术后4、8、16、24hVAS评分及24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药物总用量与其他3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组患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镇痛,能增强罗哌卡因镇痛效果,降低其低有效浓度.

    作者:陈华军;薛涛;花弄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托吡卡胺眼液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LASIK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经托吡卡胺眼液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对行LASIK手术后58例屈光回退的患者给予托吡卡胺眼液点眼:睡前点1次,5min后再点1次,连续使用1个月.短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LASIK术后3~6个月、6~12个月出现屈光回退小于-1.00D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3%、80%.LASIK术后3~12个月出现回退-1.00~-2.00D的患者,有效率占25%.用药后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 LASIK 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可采用托吡卡胺眼液治疗,以放松眼部的过度调节,降低屈光度,达到提高裸眼远视力的目的 .其中,屈光回退较少的患者,通过其治疗可以得到显著的疗效,而对屈光回退较多的患者疗效不显著.

    作者:罗启惠;汪辉;任茜;胡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项目管理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医院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遇到涉及观念、认识、管理、协调等的一系列问题,许多医院不知从何着手,错误频频,造成时间、成本的浪费和质量指标的低下[1].如何科学、高效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吴宣树;陈巨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后脱痂期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宫颈物理治疗后脱痂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将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患者3 320例中创面脱痂期出血204例(6.14%,204/3 320)分为急性感染组,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史组,雌激素治疗组及其他组,行不同处理,分析出血原因,评价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 结果 急性感染组112例(54.90%,112/204),VVC史组49例(24.02%,49/204),雌激素治疗组31例(15.20%,31/204),其他组12例(5.88%,12/204),分别予以抗感染治疗、抗真菌治疗、补充雌激素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宫颈物理治疗后,应根据脱痂期出血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止血方案,应重视抗假丝酵母菌治疗及补充雌激素治疗.

    作者:周德平;顾华妍;杨君;柏策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44例妇科老年患者逆行输液的体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使药物渗出于组织间隙而局部发生肿胀,或因药物刺激使静脉发生条索状改变,致使护士采用常规顺行方法很难一次穿刺成功,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延误治疗;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受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启示,对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88例老年妇科患者,分别采用逆行方法和常规(顺行)方法静脉输液,通过对比分析,讨论逆行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邹丹;邱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6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产期缺氧所致颅脑损伤性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保护细胞膜功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神经节苷脂可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增强剂,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本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对新生儿HIE 患儿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