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目的 探讨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TACE)对中、晚期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分为A 、B组,A组23例先行TACE后再行HIFU治疗(治疗剂量20s,40s,8次,1次/周,总疗程3~4 周;B 组22例单纯行HIFU治疗,治疗剂量同A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 A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CR + PR 82.6%;B 组CR 0 例,PR13例,CR+PR 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3).肝脏急性不良反应A 组1 级3 例,2 级1 例,无3 、4 级不良反应.B 组1 级2 例,无2 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HIFU联合TACE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庄兴俊;欧娟娟;高云姝;高百春;顾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婴幼儿脑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87例婴幼儿脑瘫的BAEP,测量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eak latency,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interpeak latency,IPL);3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脑瘫患儿分为BAEP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头颅CT异常情况和脑瘫程度.结果 脑瘫组Ⅰ、Ⅲ、Ⅴ波的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IPL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的异常率为66.7%,多为中枢性听路损害,表现Ⅲ、Ⅴ波PL延长;脑瘫患儿BAEP异常组与BAEP正常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组头颅CT异常例数和中重度脑瘫例数高于BAE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脑瘫的BAEP异常率高,主要是中枢听觉传导功能障碍,提示BAEP可反映脑瘫儿脑功能损害.
作者:冒青;杨冰竹;束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不可逆的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随着神经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通过细胞移植以增加脊髓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瘢痕和空洞形成已成为可能,因此,细胞移植将有望成为一种有效治疗SCI的新方法.现将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刘涛;付碧琼;姚志慧;张超;史春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结论 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的作用是否存在缺陷及药物(地塞米松、小剂量氨茶碱)对其作用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哮喘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及CD4+CD25-T淋巴细胞并培养,设CD4+CD25+T调节细胞组、CD4+CD25-T淋巴细胞组及CD4+CD25+T调节细胞联合 CD4+CD25-T淋巴细胞组,第3组又分为氨茶碱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72h后取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FN-γ、IL-5、IL-13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可抑制IFN-γ、IL-5及IL-13的生成(P<0.01),哮喘患者仅抑制IFN-γ、IL-5的生成(P<0.01);地塞米松预处理CD4+CD25+T调节细胞后,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IFN-γ(P<0.05)、IL-5(P<0.01)、IL-13(P<0.01)生成能力增强,哮喘患者抑制IL-5、IL-13生成能力增强(P<0.01);采用氨茶碱预处理后,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IL-5(P<0.01)、IL-13(P<0.05)生成能力增强,哮喘者抑制IL-5的能力增强(P<0.01).结论 哮喘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在抑制Th2型细胞因子产生方面存在部分功能缺陷;地塞米松可增强健康者和哮喘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氨茶碱可增强健康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部分增强哮喘者CD4+CD25+T调节细胞的该抑制能力.
作者:张妍;周文英;邬伟明;黄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广基息肉的适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19例结肠巨大广基息肉患者,先采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再行高频电切除治疗息肉.结果 19例结肠息肉均完整切除.无1例肠穿孔,仅1例并发迟发性出血,出血量少,很快控制,出血率5.3%.结论 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广基息肉,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值得推广,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作者:马祖帅;别文华;卢秀英;彭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助产机构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2003~2008年产科质量调查资料、3个区县3 278份住院分娩病例和331例住院分娩孕产妇访谈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开展剖宫产术的助产机构逐年增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1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年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分娩孕周、首次产前检查孕周等.结论 剖宫产只是解决产科问题的手段之一,无限制地提高剖宫产率是错误的,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晓军;黄仕芬;熊鸿燕;林晓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丹红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1、2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1组予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牛磺酸,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牛磺酸,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CPK、AST、LDH、CK-M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谭华清;龚尧峰;杨紧根;杨致远;梁志忠;孙学雄;欧阳卫;朱郁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pure mitral stenosis,RMS)左心房压力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42例RMS成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资料,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窦性心律组(122例)与心房颤动组(120例),分别对两组病程、心功能状态、左心房内径、瓣口面积、左心房大压力、左心房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年龄大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明显长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亦明显差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大压力、左心房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均低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后左心房压力下降,左心房内径进一步扩大可能是主要原因.
作者:吴玉付;李醒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10例小细胞肺癌(SCLC),5例炎性假瘤,16例远端正常组织中APRI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APRIL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中APRIL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7.5%(63/72),SCLC表达阳性率为10%(1/10),5例炎性假瘤和16例正常组织APRIL全为阴性表达.NSCLC中APRIL表达阳性率分别与SCLC、炎性假瘤和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LC中APRIL表达阳性率与炎性假瘤和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CLC中APRIL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5)、肿瘤病理分级(P=0.000)和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 APRIL在肺癌尤其在NSCLC中高表达并与NSCLC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作者:孙宝兰;朱俐;王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产期缺氧所致颅脑损伤性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保护细胞膜功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神经节苷脂可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增强剂,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本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对新生儿HIE 患儿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2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撑开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获得10~18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有3例无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凸Cobb角恢复正常.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行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黄志明;黄久莉;熊涛;王时东;罗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过程中预测老年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程度.方法 40例年龄60~80岁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初血浆靶浓度设置在0.5μg/L,每隔5min 增加0.5μg /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评分为0后5min停止.试验中监测患者BI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 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MOAA/S评分、靶控输注系统预测血浆部位浓度值.结果 (1)BIS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在MOAA/S评分为0~1、1~2、3~4、4~5时BIS值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MOAA/S评分3~2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各级MOAA/S评分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IS、MAP、HR与MOAA/S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421、0.085.BIS、MAP、HR在区分不同MOAA/S评分时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分别为0.94、0.67、0.54.(3)BIS与异丙酚靶控输注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决定系数r2=0.833,P<0.01).结论 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平稳麻醉诱导状态下,BIS能够准确地区分清醒和麻醉后的不同意识水平,可靠地预测麻醉深度.
作者:李安宝;余键;程震;郑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1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T36.8℃,P86次/分,R21次/分,Bp110/60mm Hg.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肝脾肋下未满意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B超示: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4cm,毛糙,内见一枚1.5cm大小强回声伴声影,胆总管不扩张;血常规:凝血分析,肝肾功能检测及心肺功能术前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华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过去的45年(1950~1995年)里自杀率增加了60%,2002年全世界估计有877 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是成功自杀者的40倍.每3秒就有1个人企图自杀,每40秒就有1个人自杀身亡,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4%,预计到2020年可增加到2.4%.自杀是 15~34岁人群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可见,自杀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本文对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霞;彭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检测15-脂氧合酶(15-Lipoxygenase,15-LOX)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15-LOX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15-LOX基因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MD18-T-15-LOX作为定量模板,建立以Taqman探针技术为基础的Real-time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中15-LOX mRNA的含量.结果 15-LOX mRNA在60例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范围为4.23×104~2.67×107copy/mL;40例健康对照的表达范围为6.15×103~5.25×106copy/mL,冠心病组15-LOX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43±3.81)×105 vs (4.79±1.76)×104;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15-LOX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单核细胞中15-脂氧合酶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中的15-LOX表达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侍杏华;周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妇科肿瘤腹腔化疗,因解剖与病理的特性,腹腔化疗联合静脉水化应用较广.常用化疗方案中有卡铂加紫杉醇和顺铂加紫杉醇两种常用方案(即TP方案)顺铂有严重的肾不良反应,卡铂的骨髓抑制毒性明显,这些都是护理观察的重点.现将2004~2009年本科收治的102例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9年1月4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40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生长抑素的使用及适时的胃镜检查等非手术治疗均缓解.结论 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胃镜和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等辅助检查.胃瘫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除常规治疗外,要重视减轻术后胃壁水肿的治疗及胃镜适时的使用.
作者:向进见;田夫;李明忠;蒋雪峰;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观察组42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天,比索洛尔1.25mg,1次/天,如无不良反应,每1~2周剂量倍增;对照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天.两组疗程均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CHF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厄贝沙坦,且耐受性好.
作者:何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结果 共有38例患者参加,1例由于不符合入组条件而被剔除,其余均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两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相比P值分别为0.3471和0.4737,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