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77例结肠、直肠、肛周出血病因分析

江明万;刘辉;于双;王晴雷;李亮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 结直肠癌, 结肠息肉, 肛周疾病, 肠炎, 肠镜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肛周出血的病因及分布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下消化道出血就诊患者,经肠镜检查明确为结肠、直肠、肛周疾病的477例患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直肠出血的病因依次为结肠癌(33.9%),结肠息肉(26.4%),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18.6%),炎症性肠病(8.6%),结肠炎(6.7%).结、直肠癌在老年、中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年组肛周病变、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青年组中以息肉、炎症性肠病及肛周疾病为多见.结论 结直肠癌、结肠息肉、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等疾病是结、直肠出血的主要病因.年龄、性别与病因相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偏头痛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患病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女性偏头痛患病率为18%,男性为6%,大约23%家庭至少有一位偏头痛患者[1];亚洲偏头痛患病率(韩国及香港除外)女性为11.3%~14.4%,男性为3.6%~6.7% [2].

    作者:吕华燕;周冀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使用皮瓣、皮片治疗电击伤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电击伤创面用带蒂皮瓣、游离皮片修复的经验.方法 53例用带蒂皮瓣、游离皮片移植,12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全部治愈.结论 带蒂皮瓣、游离皮片移植是理想的选择.

    作者:顾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隆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乳房是女性形体美的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注重对形体美的追求,女性对隆乳术的接受程度也快速上升.而各种先天原因致乳房发育不良、或后天原因致乳腺萎缩,乳房体积变小,都会给受术者带来精神烦恼和心理失衡[1].

    作者:范小莉;张德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28例磨牙隐裂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磨牙隐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8例隐裂磨牙进行钢丝结扎固定,调,无牙髓病变的充填治疗,有牙髓病变的根管治疗后充填,所有患牙均以全冠修复.结果 经3个月至2年随访,成功92例(89.32%),好转6例(5.83%),失败5例(4.85%),总有效率95.15%.结论 由于磨牙隐裂为多种因素所致,因此早期发现、综合治疗、定期复查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l4复合因素造模,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赖氏法检测ALT、AST,TUNEL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bax、Cyt C、caspase-3表达.结果 造模5~8周时,模型组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向肝小叶内延伸分割肝小叶,造模8周可形成假小叶.与模型组比较,HGF治疗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较轻(P<0.01),ALT、AST水平下降(P<0.05),肝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高(P<0.05),bcl-2表达明显增多(P<0.01),同时bax、Cyt C、caspase-3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HGF通过调节线粒体途径抑制肝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增殖而发挥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伟;沈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637例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的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除少数保守治疗外,绝大多数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论 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中,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更方便、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更安全,更能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虞柯静;袁艺萍;陈波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程度、睡眠质量及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以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睡眠质量及排尿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睡眠质量情况及术后排尿情况评估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减少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严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于片段和标签的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基于口腔专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的需要,设计适合临床电子病历录入、管理的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促进口腔专科电子病历的推广应用.方法 在Windows 2000/XP平台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结合Html、XML、C#语言,利用自主开发的片段和标签设计,在DreamweaverMx 2004软件中,通过层叠样式表单(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完成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的设计.结果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该模板可实现电子病历快速录入、病案质量管理、临床诊疗信息保存、查询等功能,满足口腔专科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不但为建立口腔专科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和电子病历的共享、交换中心提供了信息载体,而且为今后建立完善统一的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库积累了经验.

    作者:高翔;宋锦璘;邓锋;卢礼;戴红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脂肪肝与血脂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血脂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8例脂肪肝和200例非脂肪肝患者血脂浓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血脂浓度对脂肪肝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脂肪肝组高血脂症患者142例,占75.53%(142/188),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23.50%(47/200)(P<0.01).血脂增高的脂肪肝患者以三酰甘油增高和混合型增高为主,脂肪肝的发生与血清三酰甘油浓度的升高关系较密切,脂肪肝分度与血脂浓度的关系不密切(P>0.08).结论 高血脂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明涛;刘增权;陈万宁;陈鸣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42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予3DCRT治疗,剂量为2Gy/次,5次/周,共35次,总剂量70Gy.治疗组21例,3DCRT治疗同时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至放疗结束后7d.均在放疗结束后60d评价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66.6%(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3DCRT治疗老年NSCLC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并能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云侠;郑淑梅;范惠民;何蓉;李钰;肖欣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14例子宫颈癌放疗后宫颈残留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子宫颈癌放疗后宫颈残留的治疗价值和不良反应.方法 4例子宫颈癌经足量放疗后宫颈刮片阳性的患者,改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全部转阴,有效率为100%.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足量放疗后宫颈残留肿瘤,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宫颈放疗后局部残存补救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杨飞月;李杭;周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8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18例颈动脉体瘤全部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明确诊断,其中10 例行血管外膜下剥离切除,5例行肿瘤并颈外动脉切除,3例行肿瘤并颈内、外动脉切除.结果 18例手术患者无1例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DSA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金标准,确诊后通过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式选择手术治疗能获得很好疗效.

    作者:马丹;刘敏;马小干;杨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双试剂溴甲酚绿法测定清蛋白的临床评价

    目的 对双试剂溴甲酚绿法测定清蛋白(ALB)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测定双试剂法的线性范围、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回收率及临床常见干扰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测定结果与单试剂法的差异.结果 双试剂法测定ALB线性范围可达13.2~84.7g/L,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0.53%和1.88%,平均回收率为98.3%,血红蛋白13.0g/L以下、三酰甘油19.6mmol/L以下无显著性干扰.双试剂法与单试剂法测ALB结果高度相关(Y=0.967 4X+0.450 4,r=0.997);测定高脂、黄疸、溶血标本 ALB,两种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双试剂溴甲酚绿法测定ALB的方法学性能良好,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可用于生化常规检测.

    作者:蒋兴亮;任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探讨

    目的 探索准确性更高的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方法 连续纳入本院分娩活产婴1 388例,统计分析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 pH<7.00、低 Apgar评分且脐动脉血pH<7.00的敏感度分别为100%、63.89%、55.56%,特异度分别为 98.91%、95.77%、99.93%;33例低 Apgar评分与窒息的符合率为54.55%,69例脐动脉血pH<7.00与窒息的符合率为17.39%,11例低 Apgar评分且脐动脉血pH<7.00与窒息的符合率为90.91%.结论 目前,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尚无准确的单一指标,为减少误诊,有必要对低 Apgar评分新生儿加做脐动脉血气分析.

    作者:龚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逆行胆道造影检查

    目的 比较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逆行胆道造影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80例ASAⅠ~Ⅲ 级行逆行胆道造影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MF组(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PF组(异丙酚+芬太尼),均为40例.各组在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前分别静脉注射:PMF组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1μg/kg;PF组芬太尼1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从口插入纤维胆道镜至十二指肠乳头处,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进行EST、ENSD、ERBD等介入治疗,在检查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从静脉注射异丙酚开始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检查完毕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正确回答)、术中是否知晓、术中不适(烦躁、肢动)、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恶心呕吐但异丙酚总用药量在PF组明显多于PMF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低HR及低SpO2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PF组中低HR及低SpO2明显低于PMF组(P<0.05).但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毕睁眼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不适(烦躁、肢动)的发生率PMF组(9%)明显少于PF组(35%)(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气管插管抢救现象.结论 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均安全、有效完成逆行胆道造检查.但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麻醉较异丙酚、芬太尼循环更稳定,麻醉效果更佳.

    作者:熊洪书;皮小波;王晓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细胞线粒体外膜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作用于胃癌细胞后VDAC1、VDAC2和VDAC3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HP通过线粒体途径致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HP分别作用于胃癌细胞,0、12、24、48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RT-PCR 检测各时相点VDAC1、VDAC2和VDAC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HP与胃癌细胞共培养12h后,VDAC1、VDAC2和VDAC3 mRNA的表达均增加,24、48h仍呈上升趋势.各时相点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可能通过上调VDAC 基因的表达,使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引发凋亡.

    作者:兰春慧;房殿春;陈东风;刘重阳;樊丽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卵巢囊肿蒂扭转45例的超声声像图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超声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符合率为86.7%,误诊率为13.3%.结论 超声检查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宗美;刘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组(A组)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B组),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术后并术发症.结果 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组(A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B组)相当,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开腹组(B组),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组(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B组),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组(A组) 的术后病率低于开腹组(B组),两组均无术后并术发症.结论 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副损伤小,术后膀胱直肠功能及盆底组织不受影响,可防止宫颈癌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邱春玲;陈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AQP9在大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差异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9(AQP9)在大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表达规律及差异性,旨在初步探讨AQP9与消化道各部生理功能的关系.方法 SD大鼠经灌注固定后取食管、前胃、腺胃、近端小肠、远端小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9的分布情况,并利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比较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AQP9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结肠柱状上皮、小肠和结肠腺及杯状细胞,腺胃壁细胞.图像及统计学分析表明:消化道不同部位AQP9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强到弱依次为近端小肠、远端小肠、近端结肠、腺胃及远端结肠、食管及前胃.结论 在大鼠消化道,AQP9在近端小肠、远端小肠、近端结肠呈高表达,AQP9分布及表达强度与各部位吸收分泌功能及水电解质转运活跃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秦佳敏;梅浙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MCS+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MCS+)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中的应用,对影响采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总结本院2004~2007年26例自/异体共48次PBSC采集,分析采集成功率、采集物的各项指标、参数设定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其中3例(11.5%)行肘静脉穿刺,23例(88.5%)股静脉插管.每次平均采集时间(342±43)min,处理全血量(10 128±1877)mL,平均循环数32±8,终产品(113±25)mL,单个核细胞数(MNC)(148.88±46.47)×109/L,MNC采集率(93.2±2.4)%,CD34+ 细胞数(7.91±3.48)×106/kg .26例患者中4例采集1次,22例连续采集2次,共48次采集,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采用MCS+ 采集PBSC,应根据不同患/供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各种采集参数、选择适当穿刺部位,经1~2次采集,均能收集到足够高质量的PBSC并安全用于移植,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作者:詹廷西;张国珍;谭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