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成福;毛英
食管痛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只有14%左右[1].导致食管癌顶后较差的主要原因是食管癌具有高度外侵特性,在早期即可发生转移或是侵犯周围器官[2].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涉及多种基因及蛋白表达和功能的异常,但其确贩切机制目前还远未阐明.
作者:郭伟;蒋耀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膀胱镜直视下膀胱穿刺造瘘微创取石治疗膀胱结石的方法及体会.方法 经尿道置入膀胱镜并连接影像系统,常规膀胱镜检见结石后,在膀胱镜直视引导下经耻骨上小切口膀胱穿刺造瘘置入腹腔镜10mm trocar,以胆囊取石钳直接取石,较大结石夹碎后取出,术后尿道内留置气囊导尿管7~10d.结果 57例均一次性取净结石.手术时间25~50min,平均30mira术中出血量5~10mL.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膀胱镜直视下膀胱穿刺造瘘微创取石治疗膀胱结石损伤小、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作者:王细生;林伟平;杨轶凡;叶家新;彭乃雄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急性痢疾的流行菌株分布及耐药特点,探索对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210例经细菌学证实的小儿急性菌痢前后两个5年的(1998~2002年和2003~2007年)痢疾杆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进行分析.结果 前后两个5年均以福氏所占比例大(62.6%和87.39%),显示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其次为宋氏.后5年氯霉素敏感率较前段显著上升(P<0.01),而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氟哌酸则略有下降(P>0.05),多重耐药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3年后福氏痢疾杆菌已成为主要流行菌群,临床上应合理、交替选用敏感性高的药物,头孢三代较为理想.
作者:熊维;李宁;郑培榆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交替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确诊的3例交替发生的甲亢和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诊断为Graves病伴桥本甲状腺炎;另1例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滤泡细胞癌.均先后交替出现甲亢和甲减.分别通过手术、131Ⅰ、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交替发生甲亢和甲减时应重视并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作者:谢扬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为提高对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肝脓肿患者2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后动态扫描.结果 典型肝脓肿12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影,6例病灶中心有分隔,2例小气泡或气-液平面征.增强后12例均边缘强化呈环征.不典型肝脓肿10例,CT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低密度肿块.增强CT可见:(1)肿块缩小征;(2)边缘强化征;(3)簇状征或花辫征;(4)延时强化征.结论 CT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俞腾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蛋白质,它是一种富含金属和巯基的非酶蛋白.
作者:李峥;董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发现各种下肢动脉疾病115例.结果 115例病例中动脉硬化9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例,急性动脉栓塞6例,结节性多动脉炎2例,假性动脉瘤1例,先天性动静脉瘘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史.
作者:王众;金蓉;窦晓冬;李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反复乏力3年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2年前,曾因乏力到外院就诊,当时查血常规:白细胞2.1×10,9/L,血红蛋白71g/L,血小板181×10,9/L,予以胃镜、骨穿刺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予以补充造血物质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好转.发病过程中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无肝炎、结核病史.入院体检:重度贫血貌,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作者:夏乐敏;王运律;刘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下套扎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54例积极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6.4%,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套扎治疗,创伤小,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爱民;张鸣青;张华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髓、脊神经,其次足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这些病来势比较凶猛,病情恢复缓慢,根据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使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损伤,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效果不甚理想,常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病死率较高.本科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对收治的3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高压氧治疗,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申艳;旷水红;黄怀;沈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0例幕上占位性病变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A组)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各15例.A组于切皮前选择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以0.7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B组术后行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术后48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因镇痛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高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
作者:刘聪霞;孟庆友;李华平;徐鹏;邴海龙;王亚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中国38起高压氧舱事故的基本情况,探讨氧舱安全规范管理的措施.方法 采用检索相关文献、查阅相关专著及期刊、网络搜索、咨询或实地考察4种形式收集事故资料,以上2种或2种以上完全符合者,纳入统计范围.通过分析事故单位的事故舱舱型、性质、主要原因、伤亡人数,并与国外比较,进一步探讨中国氧舱管理的缺陷,从而总结安全管理的措施.结果 中国氧舱发生事故共38起,其中火灾伤亡事故36起,事故总发生率为1.00%左右,共造成77人死亡,8人受伤,36起火灾事故中,由设备问题引起的占17.39%,因违章失职造成的达82.61%,氧气加压舱占77.78%,空气加压舱占22.22%.结论 中国氧舱事故多发,氧气加压舱占大多数,安全形势严峻.必须从落实、完善有关制度及安全运行、搞好学科建设、合理治疗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来保障安全.
作者:黄怀;李宁;翁其彪;陈宇珂;古菁;谢秋幼;张延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脑外伤可以定义为外力所致的脑损伤,当今中国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病因以交通事故多,其次是高处落下、暴力、劳动损伤和运动损伤等.幸存者很多留有严重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早期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使各种功能得到大限度地恢复.
作者:古菁;黄怀;虞容豪;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原位膀胱术后患者排尿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 训练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术后2~3周)进行代膀胱贮尿功能训练,使患者逐渐形成对新膀胱的充盈感觉.第2阶段(手术3周后)进行排尿功能训练.包括尿意习惯训练,腹压排尿和盆底肌训练.结果 3~6个月后,本组原位代膀胱的贮尿功能接近正常.6~12个月后,本组病例原住代膀胱能基本自控排尿.结论 及时与正确的排尿功能训练能使代膀胱达到或接近生理状态.
作者:万华平;但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Auerbach神经节数量减少或萎缩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食管蠕动减弱,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增高,松弛率降低,从而导致食管扩张所引发[1].
作者:刘春雨;于凌燕;李春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前,氧舱是否进行严格消毒与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n=183)分成两组,其中100例为实验组,在高压氧治疗前对舱内的物体表面、舱内空气和吸氧管道进行严格消毒,83例为未消毒的对照组.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吸氧螺纹管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舱内空气细菌菌落数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螺纹管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舱内空气细菌菌落数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舱内严格消毒有利于预防气管切开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古菁;黄怀;虞容豪;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对Graves'病患者血清rT3浓度变化研究的临床评价.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Graves'病初发组、部分控制组、控制组、复发组和正常人的甲状腺激素(T3、T4、rT3)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Graves'病初发组、复发组和部分控制组rT3均升高,且较T3、T4明显;Graves'病控制组rT3下降较慢较迟.结论 血清rT3是判断Graves'病初发和复发的敏感指标;在Graves'病治疗随访过程中,对监测药物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华;邓红;李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7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和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永久性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共8例,均为术后并发症,其中囊袋内积血1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心外肌肉收缩1例,起搏综合征4例.结论 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卒.
作者:付世全;代永红;黄如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恶性肿瘤常发生骨转移,其原发肿瘤多见于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1].骨转移一般是不可治愈的,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骨转移机制的研究将有利于引入新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韩萍;张幸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口义齿再次修复时颌位关系复制(转移)的效果.方法 利用旧义齿做托盘取模、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结果 采用复制法制作的21例全口义齿,有19例非常满意或满意,满意率90.5%,与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患者满意率差异显著.结论 复制颌住关系正确的全口义齿,患者适应性强,不复诊或复诊次数少,满意率高,医生工作量减少,临床实用性强.
作者:印晓玲;周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