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巧连
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新进人员培训工作模式,通过岗前教育、集中理论培训、自学与实践训练三阶段的培训,使新进人员能较全面地掌握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达到疾病预防控制岗位工作要求,提升新进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郭妤洁;顾华;陈慧萍;孙建中;高筱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报道患者,女,42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白色粘稠痰;咽痛、吞咽困难,咳嗽活动后气促2月余,HIV检测确认阳性2天于2010年1月16日入院.既往史:生活规律,无烟酒嗜好.
作者:杜红;汤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预防褥疮的发生、加强难免褥疮和院外褥疮的治疗及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所有入科患者进行皮肤状态评估,采用NORTON评分表和本院自制的皮肤问题评估申报表进行评估,并将病情危重患者、手术期强迫体位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的全身皮肤纳入质量管理重点监控范围;改进护理措施加强难免褥疮和院外褥疮的防治.结果 全年共收治1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褥疮护理管理的加强,杜绝了院内褥疮的发生,提高了院外褥疮的治愈率,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冯淑兰;董淑萍;李忠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股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股疝容易嵌顿,多为急诊手术,修补后复发并不少见.笔者应用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股疝,效果良好.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5例复发性股疝中的应用.结果 5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h,平均住院时间10d.5例患者均随诊1~5a未再复发.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应作为治疗复发性股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郑荆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方法 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引导患者进行心理调节.结果 经过护理治疗,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坚定信念,回归社会.结论 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提高患者治愈及好转率的保证.
作者:钱春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大限度减少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缺陷.方法 改进输液区设置,改善输液环境,设置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查对、巡视、责任心意识,加强护士的培训.结果 2003年1月~2004年1月除1例小差错外,无1例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结论 本方法不但能减少患儿输液的护理缺陷,而且能提高穿刺水平和患者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用于12~28周妊娠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米非司酮口服联合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与单纯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序贯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做对比分析.结果 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用于12~28周妊娠流产成功率100%,优于其他的流产方法.结论 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用于12~28周妊娠流产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雪清;邓芳;彭川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超声诊断在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患的医疗诊治方面的历史及国际国内的现状.阐述了超声的临床应用、技术优点、技术需求以及发展所面临的障碍.
作者:沈立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研究经皮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 行DSA检查58例中54例(93.1%)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47例(81.0%).狭窄在颅外段40例(69.0%),颅内段14例(24.1%).结论 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衡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和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子宫颈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PKB和PTE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p-PK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4.5%)明显高于CIN组(52.8%)和正常宫颈组织组(15%)(P<0.05),p-PKB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PTE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9.2%)明显低于CIN组(69.4%)和正常宫颈组织组(95.0%)(P<0.05),PTEN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下降(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子宫颈癌中p-PKB和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38,P<0.05).结论 p-PK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过表达,PTEN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降低,与p-PK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TEN表达缺失可能使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活化,活化的PKB即磷酸化PKB(p-PKB) 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使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从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文政芳;樊慧杰;张会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与单纯膝胸卧位矫正臀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臀位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对照组单纯应用膝胸卧位矫正臀位.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71%,对照组有效率52.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例均经手术或分娩后证实.结论 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矫正臀位是一种无痛苦、安全性高、经济方便、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结核不同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搜集多例已确诊结核病进行进一步检查以发现支气管结核.结果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结核的准确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佳方法
作者:曲静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例58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以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该项技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梁大全;许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干眼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提高轻中度患者干眼症的好转率,从而使患者对干眼症的预后能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方法 选取40例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好转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好转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干眼症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改善干眼症的预后情况.
作者:王新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50例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魏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脊髓损伤患者自主运动感觉障碍,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给予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能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王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纤维喉镜检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一种直视并具有可曲的镜身、良好的光学系统和高清晰度的纤维镜.其活动度大,视野清晰,照明好,利于检查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廉,使用方便且患者不良反应少,是目前鼻咽喉部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
作者:何述梅;李洪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80例需静脉输液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输液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非药物护理干预方法.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评分,观察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采用系列非药物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性疼痛、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过非药物护理干预方法减轻了儿童静脉输液的疼痛反应,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一针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徐慧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收治的 58 例误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58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肺结核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多,易造成漏诊、误诊.结论 临床医生对于老年肺结核要予以足够重视,降低误诊率,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作者:那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由于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功能减弱,意识丧失,误吸,排痰能力丧失等而并发肺部感染.早期治疗各种颅内外并发症,防止各并发症相互叠加而加重病情,是提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此类病人经常给予翻身、叩背、及时去除痰液、注意背部保暖等背部护理措施,及抗菌素治疗,再有就是长期卧床反复感染造成对抗菌素不敏感.我们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又加入了背部火罐疗法.
作者:徐娜;魏欣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