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期常见颅骨肿瘤的螺旋CT诊断

李萌

关键词:儿童, 颅骨肿瘤, 螺旋CT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期常见颅骨肿瘤的CT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儿童期颅骨肿瘤的螺旋CT表现,并结合终的病理结果分类研究.结果 30例病患中终确诊骨瘤8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5例、神经纤维瘤病5例;尤文氏肉瘤3例,结论儿童期常见颅骨肿瘤多有特征性的螺旋CT改变,螺旋CT诊断常见儿童期颅骨肿瘤有很高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推拿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376例

    肌筋膜炎又称肌纤维质炎,多与受风寒潮湿,和慢性损伤劳损有关.好发部位集中于白色纤维丰富的颈肩及腰部.多数病人发病后到骨科就诊,我科自2007年以来运用手法并穴位按摩治疗此类病人376例,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40例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新生儿感染的常见危重病,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见于腺病毒等感染等,多由于相关接触史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并发症重,病死率高[1].目前在治疗上,主要是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雾化和给氧,呼吸道通畅等,已经有很多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报道,但是对于新生儿尚未见报道,因此我科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观察毛细支气管炎40例,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代成;钟朝霞;张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对2007年1月~2010年9月间6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病人分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治疗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施行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手术并结合中医药应用的病人,在术前肿胀消退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手术创伤小、对骨折愈合环境干扰小、固定牢固、不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骨折愈合快、治愈率高、功能恢复程度好等优点.可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大限度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结论 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解生;易建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骨治疗新方法;方法应用新鲜胎儿骨钉经皮植骨,髋人字石膏外固定后,佐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之中药和少量性激素治疗.结果 随访3个月~1a,骨折愈合率95%,收到良好效果.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于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胆囊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及观察

    目的 探讨胆囊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1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前者给予传统护理方法,后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等.结果 观察组焦虑缓解率(91.5%)和患者满意度(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4.6%)(P<0.05).结论 术前做好充分评估,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对病情严密观察,并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冉小玲;杨绍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癫痫持续状态的紧急处理及护理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持续、频繁的癫痫发作,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癫痫状况,包括1次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连续好几次发作、间隙期意识不恢复者[1].不及时处理,可因生命功能衰竭而死亡或造成持久性脑损害,必须立即抢救,终止发作.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7~2009年收治的29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真真;黄圣明;孙耀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97例采用改良腹带固定T管前后的临床调查分析

    胆道手术后患者带管出院,因自我护理不当容易出现T管滑脱的现象,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而T管滑脱的常见原因是T管固定不当,因此本院对腹带进行改良,制成T管固定带固定T管,提高患者的带管满意度,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本文作者针对97例患者使用T管固定带前后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刘贤芬;刘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与比较

    目的 分析并比较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资料.方法 按孕周将8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2组,≤34周为早发组,36例;>34周的晚发组51例.比较两组孕妇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母儿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等.结果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定期正规孕检比例、学历层次比较、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血小板数量及新生儿死亡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年龄、血红蛋白数量、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较之晚发型发病早,病情重,母婴预后差,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方雯;赵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途径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作者:高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例三腔二囊管成功止血的护理分析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临床特点是出血量大、速度迅猛,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休克,且止血困难,并发症多[1].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是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大出血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自1950年推出以来一直为临床常用的止血法,止血率约为50~80%.它不仅能压迫止血,还可通过胃管观察胃内止血情况并向胃内注入止血药物[2].在此分享1例应用三腔二囊管成功止血的病例.

    作者:石金平;孙淑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本院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门诊健康检查的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结果 80例患儿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测定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付梅;唐龙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供精人工授精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在现阶段的供精人工授精护理过程中,对接受此项技术的女性的心理照顾日益彰显重要,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许多生殖中心来说是薄弱环节,本文就接受供精人工授精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干预措施稍作分析.

    作者:黎丽;曾亚荣;卢光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急腹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龄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院48例高龄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做出综合分析.结果 痊愈45例,死亡3例.结论 加强高龄急腹症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568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

    我院儿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病理新生儿568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患儿总数4698例的12.1%,其中足月儿412例,占72.5%,早产儿156例,占27.5%,死亡41例,占7.2%.入院日龄短10分钟,长为生后28天.为进一步了解我院住院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的构成比、病因、病死率及其主要死亡原因,从而做好新生儿的保健和护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从而进一步做好我院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将这些住院新生儿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詹志晖;黄楚君;陈泽彬;吴友国;江燕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人工破膜对产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工破膜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产科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间180例正常阴道分娩产妇中不同方式破膜,其对产程情况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在正常产程中及早施行人工破膜可缩短产程,促进分娩过程,减少滞产的发生.

    作者:任巧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儿科留观输液患儿及其家属中的应用

    儿科急诊由于其流动快、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留观时间的短暂性,护理工作应急性强等特点,对留观输液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一直以来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我院在2010年10月份在急诊室对留观输液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总结出适合急诊特点的健康教育方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定芝;刘花艳;曹敏;禹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过敏性腮腺炎两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12岁,腮腺反复肿胀、触痛15d,其母述孩子感觉腮部不适在3~5min内腮腺很快肿胀起来,触痛,有时一侧有时两侧,多以右侧为主,持续2~3h缓解,一天出现2-3次,或2天1次,吃酸食或甜食发作频繁,肿胀消退后无明显不适,无发热、头痛、呕吐,在当地卫生室按腮腺炎先后给予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炎琥宁、清开灵注射液等,治疗10天病情仍反复来诊入院.住院后查体体温正常,双侧腮腺肿胀,稍压痛,血WBC 7.8×109/L,N 46%,L 45%,嗜酸性粒细胞 0.75×109/L,按腮腺炎给予美洛西林钠、利巴韦林、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3d无效,患儿面部及四肢又出现散在暗红色班片状皮疹伴瘙痒,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滴注、扑尔敏口服后2d,腮腺肿胀消失,皮疹消退.遂确诊为过敏性腮腺炎,治疗7天治愈出院.

    作者:李义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脑卒中的预防和康复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死的严重疾病之一.

    作者:谭晶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66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临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探析

    目的 探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法 对66例住院GPP患者病例资料、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种因素可导致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感染和滥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诱因.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可能与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有关,抗生素、维甲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疗效确切.结论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宜选用非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

    作者:曾奇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火罐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由于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功能减弱,意识丧失,误吸,排痰能力丧失等而并发肺部感染.早期治疗各种颅内外并发症,防止各并发症相互叠加而加重病情,是提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此类病人经常给予翻身、叩背、及时去除痰液、注意背部保暖等背部护理措施,及抗菌素治疗,再有就是长期卧床反复感染造成对抗菌素不敏感.我们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又加入了背部火罐疗法.

    作者:徐娜;魏欣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