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天丸不良反应

王慧力;刘荣;李成建

关键词:止痛剂(中药)/副作用
摘要:正天丸由川芎、当归、红花、细辛等药物组成,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的作用.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冬虫夏草为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近年来,冬虫夏草对肺、肾疾病的治疗及调节免疫、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肯定,使市场需求量增加;由于资源短缺,产量有限,其价格上升较快.因此,药材市场出现混淆品及其伪品.为保证冬虫夏草临床用药准确,以达到使用安全、有效、稳定,我们认为应将其与混淆品及其伪品加以鉴别.

    作者:李泽民;王宇;胡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男,27岁.以阵发性头痛10 d入院.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头痛,头痛呈搏动性痛,以右颞侧明显,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不等,可以忍受,无放散,伴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未予重视,自服止痛药物无好转.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无发热,无复视,无肢体不灵及抽搐.

    作者:陈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方式选择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86-02~2002-12收治十二指肠损伤26例,男23例,女3例,年龄8~6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0 min~12 h.损伤部位:第1段4例,第2段13例,第3段7例,第4段2例.闭合性21例,开放性5例.合并胰腺损伤6例次、肠系膜上静脉损伤2例次、肝破裂5例次、脾破裂2例、胃破裂1例、肾破裂1例.

    作者:季节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男,5岁.因上腹部疼痛,腹胀无排气排便2 d伴有偶发性呕吐,于2003-05-05以急腹症收住入院,既往健康体质.自诉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发病第2天起全腹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伴有腹胀,偶有呕吐,无肛门排气排便.

    作者:布拉夏克;马克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卵巢卵黄囊瘤7例分析

    对我院1992-07~2004-06卵巢卵黄囊瘤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就诊时年龄9~38岁,平均年龄19.2岁.左侧3例,右侧4例.以盆腔包块性质待查收住妇科5例,以急性腹痛收住普外科(探查见卵巢肿瘤扭转破裂)行肿块及同侧输卵管切除2例,于术中见腹腔有淡红色积液4例.除2例急诊剖腹探查术前未行AFP检查,其余5例血AFP均高于300 μg/L(ELISA法).

    作者:郭翠兰;李兴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皮肤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在剖宫产术的应用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4-01~2004-12选择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患者252例,其中观察组120例,皮内缝合组72例,常规皮肤缝合组6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27.0岁、27.4岁、26.8岁,3组患者均无内外科合并症.皮肤切口全为下腹耻上纵切口,切口均长11~12 cm.切口处脂肪层厚度<3 cm者,观察组32例、皮内缝合组36例,常规组21例;切口处脂肪层厚3~5 cm者,观察组60例、皮内缝合组18例,常规组20例;切口处脂肪层厚度>5 cm者,观察组28例、皮内缝合组18例,常规组19例.手术指征:胎儿窘迫63例(25.0%),头盆不称55例(21.8%),巨大儿33例(13.1%),臀位25例(9.92%),产程停滞19例(7.54%),社会因素12例(4.76%),羊水过少10例(3.97%),瘢痕子宫6例(2.38%),脐带绕颈6例(2.38%),引产失败4例(1.59%),珍贵儿4例(1.59%),胎盘早剥4例(1.59%),其他11例(4.37%).3组孕妇间剖宫产指征比较无差别.

    作者:刘群英;高峰玉;吕秀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青霉素不良反应

    1 手足奇痒甘立红等[1]报道1例,男,8岁.因上感并左肺局限性肺炎予以5%葡萄糖+青霉素560万U静滴,1次/d,至3 d后,患儿自觉手足奇痒,自抓不停,未重视.次日输液中途患儿手足奇痒难忍,并有轻度红肿.停药2 h后症状逐渐缓解,次日症状消失.

    作者:刘长玉;李成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肾炎蛋白尿辨治五法

    肾炎蛋白尿属祖国医学尿浊、虚劳、水肿等病范畴,稽其病机不外湿、热、虚、瘀四端[1].其病之初,多责之风热毒邪侵袭咽喉,循经下行,伤及于肾.若病久不瘳,必致脾肾亏虚,瘀血内阻[2].是以此病之治,病初轻浅,其症多实,当以清热利咽、解毒祛邪为主;若病久缠绵,病深而重,其症多瘀、多虚,唯益气、健脾、补肾固精、活血化瘀诸法,其症可愈.今例证五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1例

    病例报告女,32岁.孕1产1,因停经54 d腹痛3 h,于2003-06-25T17:00入院,该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05-02,停经后无任何不适,于2003-06-25突感下腹疼痛,呈阵发性,伴有阴道流血,腹痛逐渐加重,以左下腹为主,伴肛门胀痛.

    作者:王桂春;张改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儿童先天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性上睑下垂1例

    1 病例报告男,5岁.因右眼睁大困难5 a入院,患者自幼右眼睁大困难,喜偏头视物,无明显朝轻暮重现象,未作治疗,5 a来病情无明显变化,近3 a有发作性意识障碍,3 a发作4次.既往史:孕1产1,足月自然分娩,催产素助产,有窒息史,其母早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查体:心肺腹无异常,四肢活动可,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视力不合作,右眼上睑下垂,遮盖至瞳孔下缘,眼位:映光L/R 15°,眼球运动,右眼球凹陷,右眼上转完全受限,余各自运动可,瞳孔与左侧等大.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入院后头部CT+MRI检查示:左侧小脑、顶叶、枕叶、右侧枕叶占位性病变.诊断:右眼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右上睑下垂,右上直肌麻痹);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左侧小脑、顶叶、枕叶、右侧枕叶占位性病变.

    作者:揭红;向施红;叶婴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水蛭致鼻腔大出血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男,60岁.2003-01-17开始右侧鼻腔出血,1~4次/d,量约50~100 ml,每次在当地卫生院就诊,仅仅采用对症处理,每次用棉球或嘱患者用卫生纸填塞后出血停止,未作任何检查.于2004-03-17T08左右,右侧鼻腔又出血,用卫生纸填塞无效,来我院附属医院就诊,门诊以鼻衄(右)收治.

    作者:陈喜珪;彭胜国;覃金红;罗金萍;陶维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4种术式对比分析

    我院1992~2004年采用4种方法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10例,对比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76例,女34例,年龄53~76岁,平均61.2岁.病程1~6个月,平均2.1个月.有明确头部外伤史91例,无明确头部外伤史19例.头疼79例,呕吐23例,智力迟钝51例,复视16例,失语8例,一侧肢体无力48例,视力减退20例,偏瘫35例.入院前头颅CT检查显示单侧颅骨内板下半月形混合密度占位阴影49例,稍低密度41例,双侧病变20例,中线结构移位88例,同时行核磁共振检查20例.

    作者:戴刚;曾旭东;温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胸椎结核早期误诊11例分析

    对我院1996~2004年胸椎结核早期误诊1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6例,年龄16~42岁,平均27岁,病程1~10个月.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背痛9例,其中背痛伴腰骶部疼痛4例(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脊椎骨关节病),背痛伴两肋疼痛2例(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背痛伴全身关节痛3例(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腰骶部疼痛2例(误诊为腰肌劳损).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盗汗、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首诊时均作X线片检查,胸椎间隙变窄3例,胸椎X线片未见异常8例,胸片肺部有结核钙化灶4例,血沉异常4例,升高范围30~85 mm/h,血、尿、便三大常规仅3例有轻度贫血.误诊时间短1个月,长8个月.误诊为肋间神经痛2例,风湿性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退行性脊椎骨关节病2例,腰肌劳损2例.本组确诊后均行病灶清除术,术后病理均诊断骨结核.本组经抗结核治疗均治愈.

    作者:杨军;任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8例分析

    对我院1996~2004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3~72岁,平均53.5岁.有胸闷症状者6例,心前区闷痛1例,无症状1例.X线检查:心脏扩大者2例.心尖部Ⅱ~Ⅲ/6级收缩期杂音3例.出现心功能不全2例.

    作者:刘巧玲;魏莉娜;贾利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新生儿咽下-倒灌血综合征2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4岁.1胎1产,孕38周,羊水污染带血性.Apgar评分:1 min 7分,3 min 8分,5 min 9分.在手术室内(约生后8 min),从肛门排出鲜红色粘稠物,带有血凝块约25 g,即以新生儿窒息、消化道出血转儿科.

    作者:许金合;张贤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关于温病的新感与伏邪的区别

    关于新感与伏邪的提法,在温病学领域内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现在我们抛开这些争论不说,反就二者的区别加以阐述.概言之,新感温病即是感受温热之邪立即发病者;伏邪则是感受温病之后没有立即发病的,而是潜藏在体内经过一定的时间再度发病的.新感温病的特点是由表入里而伏邪温病则是由里出表.故新感病势轻、病程短、变证较少,易于治疗.伏邪与之相反,开始便有较重的内热与伤阴现象,病程较长,变证多治疗较费周折.历来鉴别新感与伏邪均是以临床症状不同为立证依据的,下面我们也采用此法进行进一步阐述.

    作者:王世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肠梗阻治疗160例分析

    肠梗阻是肠内容物在肠道通过受阻所产生的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如发生绞窄,可致后果严重.我院2003-01~2005-05共收治各类肠梗阻患者16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波;李颖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美克尔憩室并发症诊治分析

    美克尔憩室为胚胎期卵黄管残留所致畸形,其发生率为1%~4%[1],多数人在无并发症情况下终生不表现出症状.约有20%美克尔憩室可并发炎症、穿孔、肠梗阻、出血、扭转,甚至肿瘤等[2],由于没有特征性表现,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急腹症,术中才得以明确诊断.现将我院近10 a来收治的有并发症的美克尔憩室15例作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赵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塞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男,42岁.因左上臂酸痛2 d,于2005-02-15就诊.自述酸痛多在夜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1~2 h后自行缓解,但无胸痛、胸闷及气短等症状,拟诊肩周炎.X线摄片示肩关节无异常,以肌肉酸痛予吲哚美辛,外贴伤湿止痛膏对症处置.

    作者:李杰;罗永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分段切除加缝合治疗环形痔684例分析

    本院师承于天津滨江肛肠医院方法,近年采用分段切除加缝合一次治疗环形痔68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94例,女190例,年龄24~76岁.病程5~41 a,住院7~15 d,治愈天数10~23 d.随访3~5 a,共随访490例(占71.6%),3 a内一次性治愈率100%,3~5 a一次性治愈率98.2%.

    作者:魏占平;李志新;陈令起;陈云珍;吕岩;程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