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润;陈永标;林华
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现象,稳定人才、减少损失是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经营理念、疏通人才流动渠道、经营管理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作者:王大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层流手术室近年来在我国医院手术室所占比例迅速增加,洁净手术室的使用对于减少外源性手术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空气洁净度检测是洁净手术室日常检查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亚玲;孙静;唐棠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现役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 将入组新兵在入伍时随机分成两组,入组前对两组新兵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当场交卷.要求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采用<士兵心理卫生指南>和<士兵教育心理学>为教材集中授课和训练,系统学习3个月,该组新兵遇有心理应激随时给予心理干预;B组只进行常规的军事训练和必要的文娱活动以及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指导;新兵连3个月结束后A、B两组再次进行SCL-90测评,对照分析.之后在服役期间的2年中跟踪随访A组,将A组随机分成al和A2两组各45人,al组继续心理干预,A2组脱落,2年后对al和A2两组再次进行SCI,90测评.用心理CT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结果 A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比干预前降低,P<0.05;B组训练后分数上升,P>0.05;各因子分随之降低或升高.A1和A2两组服役2年后SCL-90总均分分别降低和升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兵时期心理干预至关重要,经过心理干预的新兵,整体心理素质提高,说明积极的心理教育很必要.
作者:郭红;王成喜;赵东;马成满;李凤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总结15例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麻醉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5例患者,特别是对术前的诊断和准备,全身麻醉插管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术后的管理进行探讨.结果 15例患者经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呼吸困难等状况迅速得到改善,麻醉也较平稳,未遇到较大困难,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气管、支气管断裂往往急诊入院,准确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对一些体征不明显者的诊断更为重要;适当的麻醉处理是患者痊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陈杰;李永旺;陶军;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及其与老年患者的区别.方法 对83例住院的中青年(年龄小于45岁)、96例老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有早吸烟史、家族史、高体质量指数、精神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血脂异常、吸烟指数、高血压、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两组情况相似.结论 早吸烟史、家族史阳性、高体质量指数、精神抑郁是导致中青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金平;吴贞云;殷晓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是指心脏手术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1].
作者:陶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全髋置换手术下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特点,为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42例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记录切皮前、扩髓时、骨水泥灌注后、术毕动脉压(SBP、DB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各时点血气参数.结果 扩髓时各组CVP比切皮前显著增加(P<0.01),硬膜外组与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相比pH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升高(P<0.05).骨水泥灌注后各组SBP、DBP与其他时相点相比显著降低(P<0.01),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SBP、DBP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组.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可有效抑制老年人全髋置换术操作中骨水泥灌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能避免扩髓时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
作者:黄河;吴悦维;杨天德;李洪;陶军;李永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平衡功能是人们完成各项日常生活、动作的保证,平衡功能障碍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康复科收治的患者中大多数都有程度不等的平衡功能障碍.
作者:杨志金;舒彬;尹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所完成的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其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21例,其中困难LC患者48例.包括有1次腹部手术史10例,2次以上手术史2例,术前B超提示胆囊萎缩36例.结果 LC成功41例,中转7例,手术时间短60min,长240min.术后并发胆漏2例,2例均置引流后治愈.重度皮下气肿1例,肺炎2例,肠麻痹3例,均保守治愈.无手术死亡患者,均未造成严重并发症.结论 只要充分暴露、细致解剖、认真止血,大多数困难的腹腔镜胆囊手术是能够安全完成的.
作者:王强;游海波;张涛;余和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Ca2+是细胞内重要的第2信使,对细胞的存活、增殖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Ca2+通过与特异性的Ca2+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其功能.目前已发现与Ca2+结合的蛋白大概有100多种,而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作者:顾香;陈阳美;张杰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鞘内预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factor,CRH/CRF)以及联合芬太尼对足底注射甲醛诱导的大鼠脊髓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醛炎性反应性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甲醛刺激前10min鞘内预注:生理盐水20μL;CRH 0.5μg;芬太尼0.25μg;CRH 0.5μg+芬太尼0.25μg;提前1h腹腔内注射CP-154526(10mg/kg)后鞘内给予CRH 0.5μg.各组分别在15、30、60、120min共4个时相点检测热辐射刺激甩尾反射潜伏期即痛阈的变化,并于2h后检测脊髓后角原癌基因e-fos的表达产物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鞘内预注CRH 0.5μg抑制痛阈的下降,同时可以抑制脊髓后角浅层Fos蛋白的表达效应,并显著增强芬太尼的作用.提前1h腹腔内注射CP-154526可抵消这种抑制效应.结论 在脊髓水平给予CRH可抑制脊髓痛觉敏化,并加强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作者:王伍超;葛衡江;刘宿;周继红;陈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安定-氯胺酮麻醉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70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烧伤组、烧伤后麻醉组,20%~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作为烧伤模型,烧伤后麻醉组在小鼠严重烧伤后立即肌肉注射安定0.4mg/kg、氯胺酮10mg/kg进行麻醉.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严重烧伤后30min,小鼠肺组织中GR蛋白表达水平就已经开始降低,12h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严重烧伤可引起小鼠肺组织GR表达水平的早期下降,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能显著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结果提示安定-氯胺酮麻醉可能部分改善严重烧伤诱发的应激状态,这可能与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作者:钟河江;杨天德;陶军;粟永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幼儿癫痫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顽固性癫痫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15)和对照组(B组,n=15),A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维持,靶控血药浓度分别为2.5ng/mL和2.5μg/mL.B组吸入1%~2%异氟烷和输注异丙酚2mg·kg-1·h-1维持.监测术中生命体征,记录可检测到皮层脑电图(ECoG)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至能呼之睁眼的时间,现察术后恶心、呕吐和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B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切皮后2min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清醒时MAP和HR均较切皮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CoG可检测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毕清醒时间均较B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组低.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的静脉麻醉是幼儿癫痫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能做到术中麻醉平稳,快速的ECoG栓测,术后清醒完全迅速.若患儿清醒后需要保留气管导管,应考虑给予适当的镇静和镇痛.
作者:李洪;吴悦维;黄河;陶军;陈杰;包晓航;方平;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福建省长乐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 首发症状中黑便15例(其中3例伴呕血);上腹疼痛、不适伴恶心、泛酸8例;腹胀、纳差4例.14例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肿物(性质待查);5例胃镜活检为胃平滑肌瘤;3例胃镜活检为胃神经纤维瘤;2例胃镜活检为胃息肉;3例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间质瘤.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19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中4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加幽门成形术,1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多发肿瘤行全胃切除术,7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术后均存活,随访6个月至3年.结论 胃间质瘤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李斯润;陈永标;林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外分泌腺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唾液腺及泪腺受损导致口眼干燥,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熊福水;曹铭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水样胆汁的临床特点及适宜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47例因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水样胆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结石性梗阻9例,肿瘤性梗阻38例.结果 随梗阻解除,33例术中即可见大量淡黄稀薄水样胆汁流出,14例仅少量稀薄胆汁溢出.术后水样胆汁引流逐渐增多,于3~7d达高峰并维持1~2周.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者,约1500~3 000mL/d;仅置腹腔引流管者,约150~400mL/d.除6例死亡外,围手术期出院41例,平均住院时间(42.5±15.8)d.结论 尽量避免胆汁外引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增强胆汁的浓缩功能,减少水样胆汁丢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代鸿;黄秀川;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对水胶体敷料治疗导管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水胶体敷料贴于导管性静脉炎处,与常规方法进行对照.结果 水胶体敷料治疗导管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常规方法.结论 水胶体敷料治疗导管性静脉炎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江晓林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1(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早期肝脏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 以SRC-1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及烧伤后1、6、12h肝脏总蛋白NF-κB表达及伤后核转位的变化,同时提取致伤前、致伤后1、6h血清标本,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后肝脏总蛋白NF-κB出水平有所增加,而野生型小鼠有所下降.从核转位的情况来看,SRC-1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NF-κB的入核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小鼠,6h差别大.两组致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均升高,但SRC-1基因敲除小鼠升高更为显著.结论 SRC-1蛋白对严重烧伤具应激性保护作用,缺失SRC-1蛋白使NF-κB功能增强更显著,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更大量产生,使整体伤情征象更重.
作者:杜智勇;粟永萍;杨天德;陶军;吴悦维;唐棠;冉新泽;王峰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众所周知,AD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近年来大量研究也发现 AD 发病和老龄代谢综合症候群密切相关『1,2],老龄化代谢异常与 AD 发病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作者:吴芳;蔡志友;晏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由于移植工作的开展与完善,使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获得了新生.颈内静脉插管是移植过程中各种药物输入患者体内的重要通道.
作者:张颖;张曦;陈幸华;孙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