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3例

吕晓红;高全杰

关键词:药物治疗, 相关性, 出凝血障碍, 临床用药, 临床医生, 滥用药物, 本科, 报道
摘要: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增多,滥用药物屡见不鲜,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亦随之增多.现将本科收治的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3例报道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毒患者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提高急救危重病领域中毒患者各项信息数据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使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方法 应用Microsoft Office2000组件中的Access2000完成数据库的构建并进行中毒患者信息数据的录入、保存、检索查询和数理统计等工作.结果 成功构建中毒患者信息数据库并系统、规范地收集了急救部2007年173例各类中毒患者信息,在数据保存、检索查询和数据统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应用Access2000数据库开发的中毒患者信息数据库系统具有简便易用、安全可靠、维护方便、有较强的通用性和一定拓展移植性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应用Access2000建立数据管理系统是目前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适合医疗系统许多专科项目开发使用.

    作者:周坤;史忠;刘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全麻下椎体病灶清除术后发生反常呼吸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体重46kg,因胸背部疼痛6个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5d,以胸2-5椎体结核伴椎旁冷脓肿、第4胸椎病理性骨折、双下肢不全瘫、左下肺结核收入院.

    作者:赵宝生;陶国才;顾健腾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高压氧治疗162例急性有害气体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有害气体中毒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5年来收治的162例急性有害气体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急性有害气体中毒效果良好,不仅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而且还可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结论 对急性有害气体中毒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应积极提倡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

    作者:卢玉宝;李霞;尤在春;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CEACAM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家族成员之一,属于免疫超家族,其相对分子量为10.5×103.CEACAMl与BGP1(一种胆汁糖蛋白,与癌胚抗原的抗体有交叉反应)高度同源,初由Ocklind和Obrink在研究papainsolubilized质膜成分对细胞膜表面蛋白抗体细胞聚集抑制功能中和作用时发现[1].其基因长约1.48kb,共由9个外显子组成,其中第七外显子长53bp,位于CEACAM1胞内端,在选择性拼接中可被去除,从而产生两种变体,即CEACAM1L和CEACAM1S.CEACAM1L含外显子7,因此胞内端较长,而CEACAM1S胞内端比CEACAM1L少73个氨基酸[2].

    作者:龚宇;胡国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在骨科领域发展较快的技术,术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康复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科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成功地对82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代丽;王苹;易维君;曾燕琴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阿米替林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米替林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阿米替林中毒患者38例,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部分患者同时行血液灌流治疗,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于入院时及入院后3h测定血浆阿米替林浓度.结果 血液灌流后血浆阿米替林浓度与灌流前相比显著下降[由(0.75±0.21)μg/mL降至(0.32±0.14)μg/mL],中毒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灌流能显著加快血中阿米替林的清除.

    作者:何盛琴;李晓萍;熊建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依达拉奉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预防及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3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16例)和对照组(B组,14例).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来评定氧自由基水平及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血浆中MDA含量下降,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预防及治疗百革枯中毒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尤再春;史忠;高全杰;周坤;李霞;卢玉宝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膜稳定性的效应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66例,分为两组.A组33例,于透析结束后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100~150u/kg,每周2次;B组33例,于透析结束后rhEPO给药方法同A组,并静脉推注左卡尼汀1.0g,每周2次.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膜稳定性.结果 B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膜稳定性显著高于A组.结论 左卡尼汀能加强rhEPO纠正肾性贫血,有效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和膜稳定性是左卡尼汀改善肾性贫血的机制之一.

    作者:夏季平;袁发焕;冯兵;牟娇;叶自林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13例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又称Bournville病,是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脑、眼、肾、心、肺、骨骼等多个脏器系统[1、2].TSC临床表现多样,部分医务人员尤其基层医生对该病缺乏全面了解,易误诊、漏诊.现将作者诊治的13例TSC资料作一回顾分析,以利早期诊断.

    作者:成文珀;马勋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重庆市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危险因素、肿瘤类别及顺位情况,为制定肿瘤防治研究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整理重庆市近9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登记数据,采用国际编码ICD-10进行登记,统计、分析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1999~2007年恶性肿瘤平均新发病率为122.37/10万,肺癌排第一,占34.44/10万;前三位职业分别为工人/农民、干部及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35~85岁为肿瘤发病高峰期,45~50岁、65~75岁为肿瘤发病高峰年龄段;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14.51/10万,2006年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6.8%.结论 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高发地区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开展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是提高生存率及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

    作者:邱惠;周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对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对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效果的影响及优缺点,以供临床合理选用.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122例分别应用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各类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研究导管留置时间、相关并发症、血液净化时大血流量、净化效果及患者耐受性等.结果 颈内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P<0.05),患者耐受性较好,且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均较低(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中毒患者血液净化首选血管通路.

    作者:刘波;周坤;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成功救治重度乳酸性酸中毒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意识障碍伴呼吸困难6h由本院急救车接入.在急救车上行经口气管插管术,呼吸机控制通气.患者近5d因感冒、腹泻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糖尿病史1年,一直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检查:BP75/50ram Hg(1mm Hg=0.133kPa),P110次/分,R18次/分(无自主呼吸,呼吸机控制通气).中度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4.0mm,对光反射迟钝,自主呼吸消失,心率11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李霞;尤在春;卢玉宝;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和治疗进展

    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对草快、克无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畜具有较强毒性,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3种途径进入体内,产生多系统毒性,尤其对肺组织有较强亲和力,对局部可产生明显刺激和腐蚀作用.人口服致死量为30~40mg/kg,有害浓度大于0.1 mg/m3,由于目前尚缺乏特效解毒剂及明确有效治疗措施,急性中毒死亡率仍高达50%~80%[1].

    作者:陈国柱;史忠;高全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腹腔镜下胃癌全胃切除术79例护理体会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同时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生活质量好等诸多优点[1].而关于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尤其是进展期胃痛行全胃切除者目前报道较少.作者自2004年6月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共行7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程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树脂吸附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0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16例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比较两组间衡量有机磷中毒疗效的主要指标差异和树脂吸附血液灌流的不良反应.结果 树脂吸附血液灌流组较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昏迷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用量减少,病死率下降,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减少.血液灌流后未发生灌流致热反应,灌流前后血色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无明显减少现象.结论 应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高全杰;史忠;李霞;周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3例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增多,滥用药物屡见不鲜,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亦随之增多.现将本科收治的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3例报道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吕晓红;高全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护士长临床管理初步经验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护士长工作责任重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既繁琐又具体.作为护士长不仅要具有不断创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能力,并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明显超出了传统观念,而护士长作为医院管理者之一,要想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护理管理者,则既要注意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权力,学会运用一定的领导技巧;又要善于转变管理观念,使用管理策略.

    作者:邓艳;袁吉钊;谭小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急性中毒202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中毒情况,为防治急性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对急救部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02例急性中毒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202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中毒年龄以20~39岁居多.主要毒物为乙醇中毒,其次为农药、镇静催眠药.自杀为主要中毒原因.中毒患者以农民、民工及低收入人群居多.中毒事件以第三季度高发.治愈181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12例.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急诊医师对急性中毒的认识及救治水平,加强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关注弱势群体及构建和谐社会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作者:邓小飞;史忠;高全杰;程绩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急性中毒救治的时效性

    急性中毒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中毒患者,中毒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差异,以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居多.近年,我国中毒事件发生呈上升趋势,急性中毒占综合性医院同期急诊患者1.2%~3.39%,在一些城市医院已上升到急诊总数6%~8%,在农村和基层医疗单位所占比例更高.据卫生部2005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在造成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中毒居第5位,死亡率为44.7/10万,实际上自杀性中毒患者在短时间内有更高死亡率.

    作者: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小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NSE含量.结果 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NSE水平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正相关.在梗死发生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现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吴丹岭;顾平;许国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