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控性护理差错的预防是误诊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尚娥

关键词:差错/预防和控制, 护理, 误诊
摘要:可控性护理差错,是指护理人员因违返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常规而引起的差错.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2-06~2005-01我科施行小切口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6 例,因加强了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曲桂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药物所致尿频

    1 罗红霉素杨滨海等[1]报道2例:例1:女,5岁.因发热伴流涕口服罗红霉素50 mg,2次/d ,2 d后出现尿频,24 h达20余次,无尿急、尿痛,用药前尿量1 000 ml/24 h,用药后尿量1 800 ml/24 h,停药观察,2 d后尿频症状消失.例2:男,11岁.因发热伴咳嗽口服罗红霉素100 mg,2次/d,1 d后出现尿频,每日达10余次,以夜间尤甚,用药前尿量 1 100 ml/24 h,用药后尿量1 700 ml/24 h,停药观察,3 d后尿频症状消失.

    作者:刘丽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载脂蛋白B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载脂蛋白(apo)是血浆脂蛋白的特有蛋白.它们在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载脂蛋白B(a poB)为人体主要的载脂蛋白,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构成成分,在脂类转运和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人体含两型apoB分子,B100参与VLDL的装配和分泌.在血液中,VLDL可代谢转化为富含胆固醇的LDL.每个LDL颗粒上仅含一分子apoB100,是唯一的蛋白成分.80%的LDL 以受体途径清除,其是介导LDL与受体结合必不可少的配体.apoB48为CM合成和分泌所必需 ,参与外源性脂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2].apoB已被锁定为促使动脉粥样硬化(A S)与冠心病(CAD)的危险因子,现综述如下.

    作者:孙婷;边红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巧溶药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巧溶粉针刺的方法,经临床操作证明,简便快捷,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雪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围手术期的护理

    1993~2004年我院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带血管蒂的髂骨瓣转移术1 020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于肖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肝脏炎性假瘤1例

    1 病例报告男,43岁.以上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加重伴发热2 d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t 38.5 ℃,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肝区叩击痛. 血WBC 11.3×109/L,N 0.80,肝功能正常,AFP 34 ng/ml(放射免疫法测定).B超示: 左肝内有1.3 cm×1.7 cm的低回声占位性病变,边界清,与前腹壁粘连,拟诊为肝细胞癌. 择期行左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肝脏无硬化,第Ⅲ肝段内扪及2 cm×2 cm大小的包块,质地硬,与前腹壁及膈肌粘连,行肝部分切除术.

    作者:葛茂宏;李然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的做法及效果评价

    2002-01~2004-12我科对肾病综合征40例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庄琼冬;叶燕璇;林琼宇;黄正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呼吸衰竭氧疗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手段,对纠正缺氧、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如氧疗方法不当,护理不周,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

    作者:段素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根治小儿慢性脓胸的护理

    2000~2004年我们采用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小儿慢性脓胸18例 ,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基础要及早确定病原学的诊断,这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1,2].

    作者:刘艳秋;唐利民;杨哲;尤君;李玫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1例

    1 病例报告女,36岁.以腰痛1个月余,头晕、心慌1 d于2004-12-14入院.查体:t37 .3℃,P 124次/min,BP 96/60 mm Hg.重度贫血貌,双侧颈部可触及3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 ,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3.1×109/L,Hb 68 g/L,PLT 8 ×109/L.外周血分类:原始淋巴细胞0.05,幼稚淋巴细胞0.56,成熟淋巴细胞0.38,中性分叶核细胞0.01.肝肾功能正常.ECG示窦性心动过速.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红系、巨核系明显受抑,原始淋巴细胞占0.025,幼稚淋巴细胞占0.945,该细胞胞体约10~12 n m,核染色质细微,核仁隐约可见,胞浆量少.组织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阴性 ,特异性酯酶染色(CE)阴性,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AE)阴性,糖原染色(PAS)阳性.流式细胞术活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检测,CD10+/CD19+ 0.90,CD20 /CD5 0.71,CD22 / CD3+ 0.89,CD7 /CD33 0.92,HLA-DR+/CD13 0.37,CD20+/CD5 0.24 .

    作者:周凡;刘丽梅;白颖;刘景华;朴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Bcl-2和Bax基因在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Bcl-2和Bax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原癌基因,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存活基因,通过阻断凋亡信号传递系统中的后共同通道而抑制细胞凋亡.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病理检查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组织的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奕生;刘慕嫦;张惠球;黄榕权;张绘宇;顾莹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我院近期抢救心脏骤停8~20 min(目击下)的患者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巴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采集血液标本应注意的护理要点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患者采集血液标本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临床检验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药物的监测、健康状况的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临床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正确的采血操作方法,还必需了解影响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若干因素[1] .

    作者:张保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与护理

    1 临床资料我院1996-08~2001-08共收治小儿重症肺炎59例,年龄在1日龄~5岁.有合并症27例,其中合并心衰17例,合并中毒性脑病5例,合并多器官衰竭(呼衰、肾衰、DIC)4例,合并脓胸1例.其中经积极抢救治疗痊愈出院57例,死亡2例.

    作者:李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肾盏颈切开术治疗复杂肾结石48例疗效观察

    1998-09~2003-06我们采用经肾实质行盏颈切开取石的方法治疗肾内型肾盂复杂肾结石合并上盏或(和)下盏重度积水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梁俊贤;陈汉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血管类药物所致死亡

    1 尼群地平男,66岁.因高血压病给予尼群地平片10 mg口服,3次/d,次日出现胸痛、腰痛,皮肤黄染 ,随之出现腹胀、酱油色尿等一系列症状,入院诊断为急性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心绞痛 .停药后经对症治疗,胸痛仍频繁发作,皮肤黄染加重,持续无尿,终因溶血进行性加重, 于80 h后死亡.本例溶血之特点:起病急,病前有小剂量同类药物服用史,有血管内溶血和酱油色尿.其溶血机制可能与复合体型免疫性溶血有关[1].

    作者:范存亮;李成建;王增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为了大限度的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手术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晋丽君;杨红伟;焦瑞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护理配合

    1 临床资料我院2002-11~2004-11院前复苏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10~95岁.根据是否有明确致呼吸、心跳骤停原因分为非猝死组和猝死组,猝死组52例,非猝死组46例.98例致病原因及构成比见表1.从呼救120到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长30 min,短5 min,平均(9.1±4. 2)min.98例中行气管插管61例,有52例进行紧急除颤,仅有3例即3%获Ⅰ期复苏成功,转院内抢救.这3例中其中2例均是在转运途中突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经采取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心电除颤等紧急救护措施,抢救成功;另外1例是呼吸、心跳骤停达10 min之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立即实施正确持续的复苏抢救措施终获救.其余为现场抢救无效者.

    作者:鲍晓玲;杨桂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118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对2001~2004年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病理科乳腺病例进行复查,按照WHO(2003)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1],选出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118例,其中普通性导管增生(UDH)53例,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EA) 30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 19例,导管原位癌(DCIS) 16例,乳腺浸润性癌(IDC)60例.原标本均经10%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

    作者:景红;吴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