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盏颈切开术治疗复杂肾结石48例疗效观察

梁俊贤;陈汉光

关键词:肾结石/外科学, 肾盏/外科学
摘要:1998-09~2003-06我们采用经肾实质行盏颈切开取石的方法治疗肾内型肾盂复杂肾结石合并上盏或(和)下盏重度积水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肺栓塞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女,36岁.入院10 a前在天津某院明确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于2 004-08-09入院.入院后给予环孢素A、康力龙及间断输血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间断出现发热、咳嗽、胸痛,伴有气短.多次查血常规,血小板进行性升高,高时达600×109/L.

    作者:刘长波;赵丽;顾国忠;郑东庆;孙启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外科手术诱发甲状腺危象1例

    1 病例报告男,40岁.因胆囊结石于2003-03-02行胆囊摘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当日t 39℃,P 120 次/min,次日t 40℃,P 160次/min,R 40次/min,BP 110/70 mm Hg,嗜睡、谵妄、大汗淋漓.

    作者:王伟敏;赵建华;王瑞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褥疮患者的综合护理

    我科2001-01~2004-12收治不同程度的褥疮患者18例,经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韩翠艳;靳杭红;周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干眼症误诊120例分析

    干眼症已成为目前一种流行性疾病,我国文献[1]显示此病的发病率为2.7%,然而对此病误诊却为数不少.现对我院1994-01~2004-12遇见的干眼症误诊120例分析如下.

    作者:蒋毅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2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35岁.因右侧腹痛4个月入院.患者疼痛局限,无放射,无恶心呕吐、腹胀,伴有反复发热(38~39℃),经抗炎治疗无明显改善.1周前出现右下肢肿胀,皮温升高,主动脉搏动正常.CT平扫示右肾上腺区见一11 cm×7 cm×6 cm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尚清,密度均匀,增强后肿块呈中等度不均强化,肿块向前生长推移,包绕下腔静脉,致其以下至右侧髂总静脉水平管腔内均见明显瘤栓形成,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术后巨检示:肿块切面呈灰白色,部分质韧.镜检示:肾上腺正常结构消失,被瘤细胞弥漫浸润,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示:LCA(+),L26(-),UCHL-1(+),CD15 部分(+),CD30(-),CKJ(-),CHG(-),AFP(-),CD68组织细胞(+).病理诊断 :(右肾上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弥漫型,T细胞性,大细胞型.

    作者:林琳;张淑伶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年轻人宫颈癌延误诊断35例分析

    对我院1990~2004年40岁以下宫颈癌3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经我院病理确诊,其临床分期均按2000年FIGO修正的临床分期标准判定.延误诊断标准:有症状后医院初诊到确诊超过3个月.均为本地人,本院首诊20例,院外首诊15例,35 例均有性生活,有尖锐湿疣3例.其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其中阴道出血时间超过3个月才来就诊28例,3个月之内就诊5例,无阴道出血2例.初诊为其他疾病22例.其中宫颈糜烂15例 ,功血2例,宫颈肿物2例,各种手术后3例(卵巢肿瘤手术后阴道大出血休克1例,子宫肌瘤子宫次全切除后1例,诊刮术后1例).临床分期:Ⅰ期18例,其中Ⅰa期2例,Ⅰb期16例; Ⅱ期17例,其中Ⅱa期11例,Ⅱb期6例.

    作者:贺全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随机引物PCR法基因分型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随机引物PCR(AP-PCR )法基因分型.方法:以单一随机引物及优化的反应体系对临床分离的199株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进行AP-PCR分析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结果:199株临床分离K. pneumoniae共得1 58种AP-PCR型.结论:AP-PCR法可将K.pneumoniae分型158种.

    作者:叶明亮;刁亚林;侯晓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误诊子宫体癌1例

    1 病例报告女,50岁.因阴道内肿物3 a,突然脱出于阴道外于2000-06-3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呈3 /30日型,量中.3 a前出现月经期延长6~10 d,月经量逐渐增多,伴血块且血块量亦渐增加,四肢无力,心慌气短,食少纳差,倦怠懒言,消疲显著.曾于某医院妇科就诊,查Hb 4 g/L,并可于阴道内触及手拳大小肿物,质地硬且脆,表面糜烂,有接触性出血,诊断为子宫体癌晚期.患者拒绝治疗.出院后阴道又不规则流血,贫血加重,呈恶病质状态,于当地以中药归脾汤加减内服维持.

    作者:梁秀程;邵国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哺乳期乳腺癌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女,24岁.于2004-03中旬哺乳时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内有一硬结,山杏核大,无痛,无红肿及不适感.在当地医院按乳腺炎消炎治疗,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肿物渐增大5个月后 ,肿物增大至全乳房,不能哺乳,靠健侧哺乳,并且发现左腋下肿物.遂于2004-08-20来我院肿瘤科诊治.查体:患者左乳房肿大,质硬实,乳头凹陷,乳房13 cm×12 cm×6 cm, 左腋下淋巴结肿大1 cm×1 cm×1 cm.胸透:心肺无异常.

    作者:王阜光;王莉;李景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手术室内的有害因素及防护

    现代医院的手术室工作繁忙,节奏紧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对工作人员的身心素质要求很高.同时手术室内多种有害因素集中并存.因此,要认清有害因素的不良影响,加强日常防护措施,把危害降到低程度,以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确保手术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兰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理指导对服毒自杀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2001-10~2004-12收治服毒自杀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指导组32例, 男8例,女24例,平均(28.4±6.3)岁;服毒种类:农药26例,医用药物4例,其他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8例,初中以下14例,文盲10例.对照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27.2 ±6.9)岁;服毒种类:农药25例,医用药物4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9例,初中以下15例,文盲8例.两组性别、年龄、服毒种类、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俊环;曹瑾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118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对2001~2004年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病理科乳腺病例进行复查,按照WHO(2003)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1],选出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118例,其中普通性导管增生(UDH)53例,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EA) 30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 19例,导管原位癌(DCIS) 16例,乳腺浸润性癌(IDC)60例.原标本均经10%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

    作者:景红;吴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肝脏炎性假瘤1例

    1 病例报告男,43岁.以上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加重伴发热2 d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t 38.5 ℃,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肝区叩击痛. 血WBC 11.3×109/L,N 0.80,肝功能正常,AFP 34 ng/ml(放射免疫法测定).B超示: 左肝内有1.3 cm×1.7 cm的低回声占位性病变,边界清,与前腹壁粘连,拟诊为肝细胞癌. 择期行左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肝脏无硬化,第Ⅲ肝段内扪及2 cm×2 cm大小的包块,质地硬,与前腹壁及膈肌粘连,行肝部分切除术.

    作者:葛茂宏;李然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胸部肿瘤术后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1 临床资料1992-01~2002-12我科行开胸手术的胸部肿瘤患者2 001例,术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1 7例,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小腿肌静脉丛3例,胫前静脉2例),血栓性浅静脉炎12例; 年龄48~60岁,平均69.12岁;体重58.5~79 kg,平均65.32 kg,其中体重超重7例;肺癌9例 ,食管癌5例,贲门癌3例;术前输血1例,术中输血15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4例 ;左下肢13例,右下肢4例;术后第1周发病13例,术后第2周发病4例.临床表现:下肢弥漫性肿胀、疼痛,感觉迟钝,皮肤肿硬,皮温升高,肢体周径增大,t37.3~37.8℃,全身症状不明显.

    作者:郭晓峰;李变红;王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误诊3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7岁.2周前出现眼睑水肿,逐渐波及双下肢,尿常规示蛋白(++) ,红细胞(++),门诊以急性肾炎收入院.查体:BP 110/75 mm Hg,神志清,呼吸平稳 ,双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心音有力,节律整齐,HR 98次/min,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肋下2 cm,质中等硬,脾肋下2 cm,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水肿,神经反射未见异常.查:白蛋白25 g/L,球蛋白30 g/L,总蛋白55 g/L,白球比例倒置 ,余正常.

    作者:李美荣;孙朝红;郑晓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护理配合

    1 临床资料我院2002-11~2004-11院前复苏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10~95岁.根据是否有明确致呼吸、心跳骤停原因分为非猝死组和猝死组,猝死组52例,非猝死组46例.98例致病原因及构成比见表1.从呼救120到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长30 min,短5 min,平均(9.1±4. 2)min.98例中行气管插管61例,有52例进行紧急除颤,仅有3例即3%获Ⅰ期复苏成功,转院内抢救.这3例中其中2例均是在转运途中突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经采取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心电除颤等紧急救护措施,抢救成功;另外1例是呼吸、心跳骤停达10 min之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立即实施正确持续的复苏抢救措施终获救.其余为现场抢救无效者.

    作者:鲍晓玲;杨桂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人工髓核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科2003~2004年应用人工骨髓核(PDN)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近期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刘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2000~2003年我科使用奥曲肽替代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6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景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血压性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后的护理

    我科2002-03~2003-03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18例,效果满意.但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成功的主要问题.因此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使病程缩短,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患者早期治愈和康复.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蔺梅;王静波;高咏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股静脉斜刺采血方法的改进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采血通常采用四肢浅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等.但头皮浅静脉采血量少,四肢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易穿破血管;颈外静脉穿刺固定困难,股静脉直刺法不易固定,穿刺范围小[1,2].我院2004-01~2005-04采用股静脉斜刺法则克服了以上弱点,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诊治提供了足够的血液 ,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总结如下.

    作者:孙昌英;刘爱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