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波;赵丽;顾国忠;郑东庆;孙启玉
我科1996-03~2005-02收治先天性无阴道20例,均采用阴式腹膜代阴道成形术.虽然手术效果好,但患者对于手术过程及预后心存疑虑,在围手术期出现一些异常心理反应.通过心理护理,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玲珍;亓民;张国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采血通常采用四肢浅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等.但头皮浅静脉采血量少,四肢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易穿破血管;颈外静脉穿刺固定困难,股静脉直刺法不易固定,穿刺范围小[1,2].我院2004-01~2005-04采用股静脉斜刺法则克服了以上弱点,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诊治提供了足够的血液 ,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总结如下.
作者:孙昌英;刘爱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院2002-01~2005-02收治60~90岁老年骨折85例,围术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英;贾会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随机引物PCR(AP-PCR )法基因分型.方法:以单一随机引物及优化的反应体系对临床分离的199株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进行AP-PCR分析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结果:199株临床分离K. pneumoniae共得1 58种AP-PCR型.结论:AP-PCR法可将K.pneumoniae分型158种.
作者:叶明亮;刁亚林;侯晓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报告l例海洋性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少见病例的诊治过程.方法: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结果:因烫伤感染入院的海洋性贫血女患者,先后发生严重黄疸、重度贫血、DIC、肾衰、酸中毒、严重低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虽发病时G6PD/6PGD正常,似不支持G6PD缺乏症诊断,但根据病史、相关治疗效果以及出院后45 d复查G6PD/6PGD低于正常,后确诊G6PD缺乏症.经成份输血、低分子肝素抗凝、大剂量速尿利尿、纠酸、超浓度补钾等抢救,病情稳定痊愈出院.结论:G6PD溶血虽然是自限性的 ,但当合并海洋性贫血时,往往病情严重,可致DIC、肾衰甚至多脏器衰竭.严重溶血时G6P D活性测定多数在正常范围,不排除有G6PD缺乏时,输血须配G6PD活性正常的同型血.做好婚检和产检的筛查工作是预防海洋性贫血、G6PD缺陷症及两病并患的根本措施.
作者:鞠文东;周巧云;伍建辉;施为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2-06~2005-02我科对上胸椎结核7例采取经颈胸联合入路行结核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后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陈淑贤;曾小芳;李晓莲;邹翘璇;黄飞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部队精简整纺,医院聘用护士成为军队搞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门部分.
作者:陈玉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罗红霉素杨滨海等[1]报道2例:例1:女,5岁.因发热伴流涕口服罗红霉素50 mg,2次/d ,2 d后出现尿频,24 h达20余次,无尿急、尿痛,用药前尿量1 000 ml/24 h,用药后尿量1 800 ml/24 h,停药观察,2 d后尿频症状消失.例2:男,11岁.因发热伴咳嗽口服罗红霉素100 mg,2次/d,1 d后出现尿频,每日达10余次,以夜间尤甚,用药前尿量 1 100 ml/24 h,用药后尿量1 700 ml/24 h,停药观察,3 d后尿频症状消失.
作者:刘丽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女,52岁.因咳嗽6 d、上腹部不适2 d入院.23 a前因产后大出血做子宫切除术,术后逐渐出现胸闷、气短、乏力,且畏寒、怕冷,易感冒、纳差,曾多次在当地住院,诊断为贫血、慢性胃炎,对症治疗后,症状能暂时缓解,但反复发作.6 d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再次加重 ,纳差、恶心、呕吐明显,以胃炎收住院.查体:t 36℃,P 60次/min,R 20次/min,BP 9 0/60 mm Hg,体重45 kg.发育正常,营养差,贫血貌,精神萎靡.皮肤干燥,腋毛及阴毛稀少,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不大,乳房萎缩,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下肢无水肿. ECG示:ST段低下,T波低平,心肌酶正常.查血常规:WBC 5.7×109/L,N 0.42,L 0.54 ,PLT 178×109/L,Hb 85 g/L.电解质:Na+106.2 mmol/L,Cl-70.1 mmol/L.查甲功四项:T3 0.72 ng/ml,T4 18.4 ng/ml,反T3 0.11 ng/ml,TSH正常.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急诊室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如何加强护士的言行修养、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使医疗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急救护理的安全,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者:张凤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对我院1990~2003年老年性结核性腹膜误诊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60~76岁,平均65.3岁.有结核病史者4例.临床表现腹痛腹胀8例 ,腹泻2例,消瘦乏力6例,发热4例,热型表现为弛张热.主要体征为腹水8例,腹部压痛1 0例,腹壁柔韧感3例,肝大2例,脾大1例,腹部包块1例.本组肿瘤标志物CA125检查升高(111~907 U/ml)6例,血沉加快5例,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致白/球比例倒置4 例,腹水为草绿色液体7例,血性1例,显示渗出液8例.腹水一般细菌培养呈阴性.本组均行腹腔B超或CT检查,提示腹腔内包块1例,提示腹腔内游离液体8例.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内陈旧性结核钙化6例.
作者:刘宏晶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肛门直肠是具有复杂而又特殊的生理功能的器官,其具有血管纵横、淋巴密集、神经十分丰富的特点,其痛觉、感觉、温觉比较敏锐[1],也很容易感染[2].往往手术成功,却忽视了伤口的敷料更换,手术也常易失败[3] .因此,肛肠疾病手术后的正确处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影响创面正常愈合的重要一环,寻找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感染率低、创面愈合快的换药方法是我们肛肠科医生所关心的问题,现结合临床谈谈我的换药体会.
作者:黄从永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2~2003年,笔者对心肌梗塞并发泵衰竭,发病不足24 h,在应用吸氧、心电监护、心理治疗、速尿、硝酸甘油20 靏/min静点治疗等措施的同时,采用小剂量吗啡分次静脉注射的方法,疗效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福秀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0~2003年我们对报批的慢性病职工患病率进行调查如下.
作者:卢广锋;王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四种传染性疾病通过母婴传播概率很高,影响优生优育.为此,我们对8 260例孕妇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螺旋体的检测分析,以了解4种传染性疾病在孕妇中的感染情况.
作者:陈雪红;李艳丽;赵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我科2000~2004年共收治经临床诊断为重症哮喘48例,其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1~89岁,病程8个月~60 a.入科后观察患者精神差,均有呼吸困难,R>30次/min,HR>102次/min.部分患者不能平卧、讲话不连贯及烦躁不安、出汗;部分患者出现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呈反向运动 ,哮鸣音从明显变为消失,伴紫绀.
作者:贺娟;张玉;武亚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干眼症已成为目前一种流行性疾病,我国文献[1]显示此病的发病率为2.7%,然而对此病误诊却为数不少.现对我院1994-01~2004-12遇见的干眼症误诊120例分析如下.
作者:蒋毅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女,50岁.因阴道内肿物3 a,突然脱出于阴道外于2000-06-3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呈3 /30日型,量中.3 a前出现月经期延长6~10 d,月经量逐渐增多,伴血块且血块量亦渐增加,四肢无力,心慌气短,食少纳差,倦怠懒言,消疲显著.曾于某医院妇科就诊,查Hb 4 g/L,并可于阴道内触及手拳大小肿物,质地硬且脆,表面糜烂,有接触性出血,诊断为子宫体癌晚期.患者拒绝治疗.出院后阴道又不规则流血,贫血加重,呈恶病质状态,于当地以中药归脾汤加减内服维持.
作者:梁秀程;邵国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女,36岁.以腰痛1个月余,头晕、心慌1 d于2004-12-14入院.查体:t37 .3℃,P 124次/min,BP 96/60 mm Hg.重度贫血貌,双侧颈部可触及3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 ,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3.1×109/L,Hb 68 g/L,PLT 8 ×109/L.外周血分类:原始淋巴细胞0.05,幼稚淋巴细胞0.56,成熟淋巴细胞0.38,中性分叶核细胞0.01.肝肾功能正常.ECG示窦性心动过速.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红系、巨核系明显受抑,原始淋巴细胞占0.025,幼稚淋巴细胞占0.945,该细胞胞体约10~12 n m,核染色质细微,核仁隐约可见,胞浆量少.组织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阴性 ,特异性酯酶染色(CE)阴性,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AE)阴性,糖原染色(PAS)阳性.流式细胞术活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检测,CD10+/CD19+ 0.90,CD20 /CD5 0.71,CD22 / CD3+ 0.89,CD7 /CD33 0.92,HLA-DR+/CD13 0.37,CD20+/CD5 0.24 .
作者:周凡;刘丽梅;白颖;刘景华;朴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手术及术后抗生殖道支原体(uu)药物治疗精索静脉性不育症,术后6个月~2 a随访54例,单纯手术组术后6个月~2 a随访32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喜;李岩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