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张瑞;张静波;陈永文;周镜然;袁发焕

关键词: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小管间质纤维化, Ⅳ型胶原
摘要:目的 探讨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成分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纯化的C56及新鲜正常人血清(the normal human serum,NHS)作为C7~C9来源,体外组装sMAC建立HK-2亚溶破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AC刺激后的Ⅳ型胶原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MAC的沉积.结果 MAC刺激后的HK-2与对照组比较Ⅳ型胶原和合成增多(P<0.05).结论 亚溶破剂量的MAC能使HKC的Ⅳ型胶原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细胞外基质增多的原因之一.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情复杂而严重,痰菌阳性率高,病灶范围广泛,以干酪病灶为主,多伴空洞及支气管播散.结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两病并存时肺结核的疗效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为主要的一线抗痨药物,左氧氟沙星(来立信)、克拉霉素、免疫增强剂控制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病情及促使痰菌转阴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陶学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肾脏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肾脏疾病患者53例,按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对肾组织标本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5例、轻度损伤组18例、中度损伤组19例、重度损伤组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肾间质的TSP-1、VEGF、CD34、TGF-β1、α-SMA和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TSP-1无阳性表达;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偶见表达;α-SMA仅在血管壁表达;肾间质Ⅳ型胶原在肾小管基底膜、动脉管壁呈线状表达.而VE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足突细胞浆均可见表达,CD34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随着病变程度加重, TSP-1、TGF-β1、α-SMA和Ⅳ型胶原其表达量及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0.674,0.779,0.784).而VEGF及CD34表达量及面积则显著递减(P<0.01),与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715,-0.672).结论 随着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加重,TS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区表达增强,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VE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表达减弱,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TSP-1与VEGF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作用失衡,使肾小管周围毛细胞血管减少,加重肾组织缺氧,导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

    作者:张璟;周飞舟;邹贵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泊酚伍用曲马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伍用曲马多在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早孕妇女60例,丙泊酚伍用曲马多,观察SBP、DBP、HR、SpO2在术前、注药后和手术后的变化,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中术毕20min内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起效快、效果满意、苏醒迅速完全,对循环影响很小,无明显的呼吸抑制,满意率为100%.结论 在人工流产术中使用丙泊酚伍用曲马多,对呼吸循环干扰小,麻醉效果佳.

    作者:冉启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干细胞(MMSCs)体外诱导分化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后肾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特定诱导条件下观察细胞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其形态演变,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特定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后肾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上皮细胞分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化后的上皮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vimentin、fibronectin的表达则明显降低甚至无表达.结论 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有定向分化的能力,具有潜在分化为肾实质细胞的能力.

    作者:周剑锋;光丽霞;李娜;于军;袁发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组腺病毒AD-PTEN转染肾脏成纤维细胞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将携带有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观察其过度表达PTE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免疫组化的方法确定PTEN在成纤维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以Ad-PTEN转染成纤维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将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及正常对数生长期成纤维细胞消化,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均有PTEN的表达,在胞核中表达水平更高,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Ad-PTEN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外源性PTEN其标志物绿色荧光蛋白(GFP)在胞浆和胞核中均表达,其中胞核表达水平更高,流式细胞仪检测在成纤维细胞中病毒转染组G1/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Ad-PTEN转染组细胞存在明显的G1期细胞阻滞.结论 PTEN过度表达将引起肾脏成纤维细胞周期G1期阻滞,这一过程与PTEN在细胞核定位有关.

    作者:聂凌;杨惠标;祝善俊;徐颖;袁发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 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35岁,按照随机对照表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1ml加芬太尼25μg(0.5ml )加10%葡萄糖1ml (总量2.5ml ),舒芬太尼组(S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1ml加舒芬太尼2.5μg(0.5ml )、10%葡萄糖1ml(总量2.5ml),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给药后产妇的感觉阻滞时间的比较,术后有效镇痛时间,术后改良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 两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血压下降不明显,两组各有1例需用麻黄碱升压处理,两组心率下降均不明显,S组有1例心率低于55次/min需用阿托品纠正.两组的感觉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镇痛完全,且肌松良好,均未追加镇痛药物.术后S组有效镇痛持续时间较F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良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两组集中在2~3分,此外各有2例为4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完全,术后患者能及早运动,不良反应小,舒芬太尼复合组术后有效镇痛时间较长.

    作者:段礼平;唐延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儿童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儿童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在构成和药物敏感性上发生的变化,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集542例下呼吸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测定.结果 共分离出菌株242株,其中G-杆菌占76.9%,占前4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19.8%)、肺炎克雷白菌(17.4%)、大肠埃希菌(7.4%)和阴沟肠杆菌(6.6%).念珠菌属占17.4%.几种主要致病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喹诺酮类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常用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近年来,儿童ICU下呼吸道感染耐药菌株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对常用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趋势.而且念珠菌属感染也有升高趋势.故临床上应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水平,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赵荣香;李艳;杜继宇;蒋文强;何加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谷氨酰胺颗粒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的影响.方法 30例烧伤总面积(60.7±10.0)%,深Ⅱ度、Ⅲ度烧伤面积(32.0±4.5)%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1周,实验组同时给予谷氨酰胺粉0.5g·kg-1·d-1,对照组服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甘氨酸),疗程为7d,检测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血中谷氨酰胺浓度,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CD4/CD8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7d后,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及IL-2、 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服用谷氨酰胺颗粒能显著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谷氨酰胺浓度,促进机体蛋白合成,影响CD4/CD8水平,可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徐建军;林才;王婷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与尿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及其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肾活检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形态计量,对病变肾小管肾间质进行半定量积分,分为轻度损害组、中度损害组和重度损害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肾组织CB的表达情况,并检测24h尿蛋白和NAG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结果 CB在近曲小管表达高,在其他部位表达较少.中度损害组和重度损害组CB的表达明显低于轻度损害组(P<0.01).24h尿蛋白定量和NAG随肾小管损害程度加重逐渐升高,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表达与肾小管肾间质损害积分、24h尿蛋白量和NAG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9、-0.23和-0.75,P均<0.01).结论 CB主要在肾近曲小管表达,可能参与了肾小管中尿蛋白的降解.其表达减少,将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蛋白的堆积,加重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作者:张耀全;郭丽萍;袁发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羊水过少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总结和寻找处理羊水过少较好的方法.方法 对羊水过少1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产儿的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羊水过少确诊后要联合电子胎心监护及OCT以正确了解胎儿宫内缺氧状况,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以剖宫产为宜.

    作者:陶俊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案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单纯规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HD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CAPD、HDF/HD两组.CAPD组每天腹透液总量8 000ml,晚上留腹2 000ml;HDF/HD组每周采用2次血液透析加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BUN及Cr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水平、BUN与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PD组与HDF/HD组相比,平均动脉压水平亦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N与Cr水平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HDF/HD与CAPD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CAPD效果更佳.

    作者:陈枫;黄云剑;李玉英;梁莉;袁发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颈椎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总结27例颈椎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本组27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根据颈椎病情和气管插管困难程度选择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结果 10例高位截瘫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在颅骨牵引下4例经鼻盲插,6例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均保持自主呼吸.其余患者均在静脉快速诱导下经口气管插管.结论 术前充分的气道评估、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是保证麻醉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作者:董小枫;房秀生;曾朝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成分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纯化的C56及新鲜正常人血清(the normal human serum,NHS)作为C7~C9来源,体外组装sMAC建立HK-2亚溶破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AC刺激后的Ⅳ型胶原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MAC的沉积.结果 MAC刺激后的HK-2与对照组比较Ⅳ型胶原和合成增多(P<0.05).结论 亚溶破剂量的MAC能使HKC的Ⅳ型胶原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细胞外基质增多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瑞;张静波;陈永文;周镜然;袁发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亚溶破模型

    目的 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亚溶破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小管间质的免疫性损伤效应奠定基础.方法 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NHS)作为C7~C9来源,体外组装sMAC建立HK-2亚溶破模型,LDH检测评价细胞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鉴定sMAC沉积,流式细胞仪检测sMAC对HK-2表面HLA-DR 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确定C561:80,NHS 1:0为HK-2适亚溶破量;LSCM显示sMAC沉积于HK-2细胞表面;不同时相观察sMAC刺激后HK-2细胞HLA-DR表达量逐渐升高,HLA-DR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膜攻击复合物亚溶破模型,补体活化可能导致TEC本身参与了免疫炎症效应.

    作者:张静波;陈永文;周镜然;张瑞;李景怡;姜曼;黎万玲;袁发焕;吴玉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作为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已拯救了成千上万的慢性肾衰终末期(ESRD)患者的生命.

    作者:何静;张俐;袁发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可达29.3%~100% [1,2].抑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有关抑郁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也发现,抑郁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3].

    作者:何静;张俐;袁发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50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分娩的方法选择

    脐带是联系母亲与胎儿的桥梁,脐带的安全长度需超过胎盘附着处至母体外阴的距离,晚期妊娠胎儿脐带绕颈是常见的脐带异常之一,约占分娩总数的20%.本文150例脐带绕颈在分娩前经B超诊断,我们对这些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以达到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的目的.

    作者:杨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TGFβ1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影响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line, HKCs)表达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的HKCs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无血清培养基(free serum medium, FSM)培养; Ta组、Tb组和Tc组:用含不同浓度TGFβ1(Ta组:ng/ml,Tb组:0ng/ml,Tc组:0ng/ml)的FSM培养.12h后,分别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HKCs GSK-3β的mRNA、总蛋白表达量以及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1)GSK-3β mRNA和总蛋白在各组间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C组相比各T组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2)Tb组与Tc组相比,GSK-3β磷酸化水平更高(P<0.01);(3)Tb组与Tc组相比,GSK-3β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虽不影响HKCs的GSK-3β mRNA和总蛋白表达量,但能提高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后者可能参与TGFβ1诱导的 HKCs转分化过程.

    作者:郑颖;张璟;卓文磊;敖绪军;韩敬;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房颤动患者Korotkoff法测压与主动脉内直接血压的比较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用Korotkoff法测量血压与主动脉内直接血压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86例房颤患者根据脉搏短绌程度分为3个亚组:F1组(脉搏短绌<10次/min)、AF2组(10次/min≤脉搏短绌<20次/min)、AF3组(脉搏短绌≥20/min),比较同步测量主动脉内直接血压与Korotkoff法测量血压.同法测量90例窦性心律患者血压.结果 Korotkoff法测出AF患者血压(121.3±19.8)/(70.3±10.1)mm Hg(1mm Hg=0.133kPa),其中AF1组血压(128.8±23.60)/(73.8±10.9)mm Hg,AF2组血压(120.7±19.7)/(70.6±10.2)mm Hg,AF3组血压(110.9±12.3)/(68.1±9.9)mm Hg,均明显低于主动脉内血压(142.5±27.4)/(78.2±13.1)mm Hg(P<0.01); AF3组血压<AF2组血压<AF1组血压(P<0.01).窦性心律者Korotkoff法测血压(128.1±7.21)/(68.8±6.2)mm Hg,与主动脉内血压(129.8±7.5)/(70.2±6.3)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患者Korotkoff法测量血压明显低于实际血压;脉搏短绌越大,血压越偏低.

    作者:庞伦祥;梁永华;何劲松;莫云秋;黄绍湘;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尿方治疗43例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尿方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肾小球性血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用血尿方治疗,对照组38例用西药治疗,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25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对照组10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结论 血尿方治疗肾小球性血尿有较好疗效.

    作者:夏庆红;蒋先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