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 785例老年患者中段尿培养与药敏分析

王正良

关键词:尿路感染, 中段尿培养, 药敏
摘要:目的 2002~2006年本科对收治在本院的 1 785例老年患者的中段尿培养与药敏试验进行分析,观察所致尿路感染的菌株及耐药状况.方法 尿培养为入院后随即留取清洁中段尿或导尿采集标本,采用血平板、伊红、美蓝染色;药敏试验:按纸片扩散法进行试验.结果 1 785例患者,阳性1 454例,占81.5%,其中大肠杆菌792例,占阳性标本54.6%,金黄色葡萄球菌91例,占6.2%,不动杆菌171例占11.7%,铜绿假单孢菌127例,占8.7%,粪链球菌101例,占6.9%,变形杆菌61例,占4.2%,真菌111例,占7.6%.药敏:头孢菌素类(除真菌外)98%;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100%敏感,耐药:氨苄青霉素、占68%.结论 老年人普通中段尿或导尿作尿培养阳性结果高,头孢菌素类药敏感率较高,而氨苄青霉素耐药较高,故此对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肺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例新生儿肺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釆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素每次7.5mg,每天2次静滴,连用7d.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P<0.05)、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盐酸氨溴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杨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后高压氧早期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高血压脑出血161例,按术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0d)89例和晚期治疗组(对照组)(≥20d)72例.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前按GCS意识状态评分量化.治疗措施相同,随访12个月用GOS和KPS进行治疗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早期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良好率为65.16%,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高压氧治疗在3~5个疗程时疗效为显著.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次数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香菊;王强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2000~2006年乐山市中心血站ELISA实验室内质控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站实验室质量控制效率及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的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0~2006年间ELISA实验室内质控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本站实验室实施的质量控制效果显著.结论 只要按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求进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深入开展室内质控和参加室间质评活动,才能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保证血液检验质量.

    作者:张玲;杨茂;毛建军;王海英;张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人力资源管理下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绩效考评模式

    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大范畴,是指教师评价主体在正确的教育价值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被评价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和事实判断,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决策提供依据[1].教师评价作为管理手段,对学校的战略目标起着关键作用[2].

    作者:刘岭;易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细胞凋亡的活体成像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变革,20世纪的生物学充分地从分子途径认识生物系统,21世纪的医学正逐渐用分子手段诊断和治疗疾病.过去几十年在基因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学的重大突破,使得人们对疾病的分子基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其相关的分子过程.分子成像技术就是利用非侵入性的活体影像检测来提供疾病特异性的分子信息[1].

    作者:王卫东;陈正堂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IgM、IgG性质抗-M 1例阳性报道

    作者在1例交叉配血不合试验中,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IgM并IgG性质抗-M抗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汉族,44岁,左股骨颈骨折,术前备血,发现配血不合,送本中心血型参比室检查.

    作者:何跃;郭萍;王姗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12月~2007年4月收治的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产后出血17例,胎盘植入7例,子宫全切除4例,围产儿死亡3例(含双胎1例),新生儿窒息5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病因与多孕、多产及宫腔操作有关.B超是目前诊断中央性前置胎盘好的手段.期待疗法是中央性前置胎盘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央性前置胎盘只能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作者:任卫红;张家芬;陈欧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探讨以工时为指标实现对检验人员绩效的量化考核

    量化管理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绩效评估的关键性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估要么重形式轻内容--使其流于形式而走过场;要么简单化--采用一些笼统、含糊而缺乏客观细化的量化指标.这样,出现了绩效评估的虚化现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引发多种弊端[1,2].

    作者:黄文瑶;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Identifiler体系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运用AmpFlSTR Identifiler PCR 扩增试剂盒用于亲子鉴定126例,探索此试剂盒在亲子鉴定案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STR-PCR复合扩增、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应用ABI 310遗传分析仪对126例亲子鉴定的个体进行15个STR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 在126例亲子鉴定中,否定亲权的25个案例中均至少有3个位点不符;认定亲权的101例中,亲子关系指数(RCP)均>99.98%,在认定的亲子关系中,有3例出现1个位点的基因突变.结论 应用Identifiler 体系的15个STR位点的基因鉴定,能成功地开展亲子鉴定,并显著提高了亲子关系指数.

    作者:黄霞;王跃华;王蓉感;王芳;毛伟;余梅贵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控制体会

    任何血液制品都有可能被细菌污染,20世纪80年代,在室温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报道日渐增多,尽管改善了无菌采血技术,但污染的血液成分造成的菌血症仍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并且时有致死的病例发生[1].因此,必须加强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感染控制,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

    作者:周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与组织皮肤创伤愈合的关系

    创伤愈合是一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因素以及感染均能导致创面难以愈合;即使伤口愈合,所产生的瘢痕,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一定的困扰.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后,它使创伤愈合和组织修复这一传统的研究课题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李静;赵树铭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微波治疗子宫颈糜烂120例疗效观察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形式,是妇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本院从2003年11月~2005年11月对120例子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南京庆海微波电子研究所生产的MTC-3.SUN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进行治疗,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琼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BRMS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每年以0.2%~8%的幅度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肿瘤局限在乳腺中时,其治愈率超过90%,而当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后,其5年生存率低于20%.

    作者:杨小琼;张幸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尿失禁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临床诊断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测定、压力流率同步测定、漏尿点压测定(ALPP)结果.结果 在211例患者中,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急迫性尿失禁2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160例,伴低顺应性膀胱者26例,ALPP阴性23例.169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则低于正常参考值(PdetQmax).GSUI组ALPP值16~142cm H2O,与Stamey分级成直线负相关(r=-0.588,P<0.01)).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尿失禁分型及程度的评价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雪梅;杨景;方强;宋波;金锡御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肿瘤学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体系的思考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心血管等其他疾病治疗手段与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21世纪以前肿瘤学的教学内容分布于医学基础、桥梁学科与临床的各学科中;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医学生在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进入临床各个专科工作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仍感困难;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放化疗、生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具体应用,特别是综合治疗的合理安排,感到无从下手.

    作者:李启明;陈正堂;胡义德;刘彦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

    目的 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分析造成ABO血型定型中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对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样本进行不同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结果.结果 共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131例,其中冷自身抗体35例、亚型35例、抗体缺失及减弱33例、AB抗原性减弱14例、患者血液中血浆成分异常7例、因输血或妊娠发生同种抗体5例、输错血液或未按同型血液输注2例.结论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定型的血液样本,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手段正确鉴定ABO血型,以保证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毛伟;王芳;程磊;黄霞;李维;夏代全;黄红丽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ELISA法检测抗-HIV微弱显色样本再处理的探讨

    目的 为了保证抗-HIV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大限度地防止漏检.有效预防HIV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ELISA法检测抗-HIV时出现微弱显色,OD值在CO值的70%以内,且明显高于所有受检样本OD值均值的样本,进行再检测或间隔1~2d后重抽标本复查.结果 在656例再检测样本中,重抽标本复查后,需送HIV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试验的样本31例,其中有2例间隔2d后重抽标本进行复查时,OD值明显增高并超过CO值(S/CO>1).31例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29%(9/31)为抗-HIV可疑.间隔3个月后复查,有4例复查结果转为阴性;2例复查结果转为阳性,再确证试验结果也为阳性;1例复查和确证结果仍为可疑;2例因无法联络到患者,所以没有进行复查.结论 为了提高抗-HIV的检出率,大限度地防止漏检,有效预防HIV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ELISA法检测抗-HIV时出现微弱显色的样本进行再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段惠玲;李忠俊;张艳;滕本秀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MRI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初步评价MRI心肌延迟强化在诊断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2005~2006年对本院9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8例疑诊患者进行MRI多技术扫描.结果 9例确诊患者MRI延迟增强扫描心肌都有不同程度强化.8例疑诊患者中2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例心肌缺血,1例肥厚型心肌病伴多灶性心肌坏死,1例广泛心肌损害,2例心肌显示正常.结论 MRI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对冠心病急慢性心肌梗死坏死心肌诊断是准确和可靠的.

    作者:曾平;史若飞;舒楠;黎凤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积极推行医院科主任选拔任用新机制

    积极推行医院科主任选拔任用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1].为进一步选好配强科主任队伍,促进医院建设科学发展,本院按照军区推行通过考核与考试相结合选拔营连主官的要求,在上级机关指导下,推行了科主任任期试点.医院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核、考试和答辩,从51名竞选人中选拔22名科主任,初步走开了科主任能上能下的路子,增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2].

    作者:崔建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MTT法探讨改良五黄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MTT法探讨改良五黄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烧伤创面外用药物五黄油的改良目的之一--抑制瘢痕增生,寻求确切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0.10、0.15、0.20、0.25、0.30g/ml)改良五黄油作用下增殖状态下成纤维细胞72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主要指标,细胞形态,吸光度(A)值.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大小均匀,生长密集,改良五黄油实验组和五黄油对照组细胞生长及形态明显改变,增殖缓慢,生长差,贴壁能力减弱.MTT比色法结果表示:0.10~0.30g/ml浓度药物作用人成纤维细胞,其增殖抑制程度与改良五黄油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性;与五黄油相对照,改良五黄油增殖抑制率以0.30g/ml浓度显著(P<0.01).结论 体外抑制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改良五黄油比五黄油更有效.

    作者:罗旭;林才;邱泽亮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