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影响因子:1.79
  • 创刊:1972
  • 周期:旬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7
  • 全年订价:7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学杂志   2007年21期文献
  • 国产0.5%左旋布比卡因在硬-腰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国产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中硬-腰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5%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 60例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n=30).实验组用0.5%左旋布比卡因,对照组用0.5%布比卡因.观察两组产妇麻醉中心率(HR)、血压(NI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高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大运动阻滞程度.结果 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的HR、NI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高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大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效果优良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行硬-腰联合麻醉时可产生与0.5%布比卡因相似的麻醉效果,可安全的用于产科麻醉.

    作者:谢红春;任永伦;杨丽佳;杨剑;黄超;王文婷;代冬梅;韩恩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204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各种严重并发症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旨在对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进行临床监测和及早干预与预防.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共95例,占46.6%;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伴有并发症者中,早发型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伴有并发症者中,早发型组围生儿死亡率较晚发型组增高.结论 依据各项临床指标综合评价全身终末靶器官及胎儿胎盘功能,仍然是临床监测重度子痫前期各种严重并发症的重点.

    作者:程亚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尿失禁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临床诊断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测定、压力流率同步测定、漏尿点压测定(ALPP)结果.结果 在211例患者中,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急迫性尿失禁2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160例,伴低顺应性膀胱者26例,ALPP阴性23例.169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则低于正常参考值(PdetQmax).GSUI组ALPP值16~142cm H2O,与Stamey分级成直线负相关(r=-0.588,P<0.01)).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尿失禁分型及程度的评价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雪梅;杨景;方强;宋波;金锡御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后高压氧早期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高血压脑出血161例,按术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0d)89例和晚期治疗组(对照组)(≥20d)72例.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前按GCS意识状态评分量化.治疗措施相同,随访12个月用GOS和KPS进行治疗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早期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良好率为65.16%,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高压氧治疗在3~5个疗程时疗效为显著.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次数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香菊;王强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32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37个患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患肢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皮肤营养明显改善,37个肢体溃疡于2个月内愈合.溃疡愈合后随访6个月,4个患肢溃疡复发,针对病因再次手术后溃疡愈合,未再复发.结论 降低下肢静脉压力基础上阻断静脉穿通支倒流是治愈溃疡的关键,联合溃疡区植皮可加速溃疡的愈合.

    作者:李伟;史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12月~2007年4月收治的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产后出血17例,胎盘植入7例,子宫全切除4例,围产儿死亡3例(含双胎1例),新生儿窒息5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病因与多孕、多产及宫腔操作有关.B超是目前诊断中央性前置胎盘好的手段.期待疗法是中央性前置胎盘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央性前置胎盘只能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作者:任卫红;张家芬;陈欧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纳络酮吗啡伍用于腹部手术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观察

    目的 观察纳络酮与吗啡伍用于硬膜外术后持续给药PCEA方式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用硬膜外术后吗啡镇痛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M组(n=40)、MN组(n=40),在手术结束前30min两组分别给予负荷剂量均为吗啡2mg+0.375%布比卡因6ml,设置和控制参数以吗啡浓度为设置依据,即两组均为0.05mg/ml吗啡,其中MN组另含纳络酮2.5μg/ml.PCA剂量为2ml,持续剂量2ml/h,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48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VAS评分M组高于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A有效按压总次数以M组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瘙痒发生率M组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纳络酮与吗啡伍用于硬膜外持续给药模式PCEA,能增强吗啡镇痛效果,减少吗啡耗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赵刚;蔡建明;路牧;周维肖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 785例老年患者中段尿培养与药敏分析

    目的 2002~2006年本科对收治在本院的 1 785例老年患者的中段尿培养与药敏试验进行分析,观察所致尿路感染的菌株及耐药状况.方法 尿培养为入院后随即留取清洁中段尿或导尿采集标本,采用血平板、伊红、美蓝染色;药敏试验:按纸片扩散法进行试验.结果 1 785例患者,阳性1 454例,占81.5%,其中大肠杆菌792例,占阳性标本54.6%,金黄色葡萄球菌91例,占6.2%,不动杆菌171例占11.7%,铜绿假单孢菌127例,占8.7%,粪链球菌101例,占6.9%,变形杆菌61例,占4.2%,真菌111例,占7.6%.药敏:头孢菌素类(除真菌外)98%;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100%敏感,耐药:氨苄青霉素、占68%.结论 老年人普通中段尿或导尿作尿培养阳性结果高,头孢菌素类药敏感率较高,而氨苄青霉素耐药较高,故此对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王正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临床及超声表现

    目的 探索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回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并将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15个病灶),低回声病灶2例(3个病灶),中等回声10例,强回声病灶1例,稍强回声病灶1例.2例(14%)为Ⅱ~Ⅲ级血流,12例(13个病灶,85.7%)为Ⅰ级血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生殖系统腺瘤样瘤肿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小玲;郑元义;卢岷;贺雪梅;谢昭鹏;张欲晓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综合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10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03年6月~2005年8月治疗的107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5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结果.结果 根据患儿的病情,分别采取5种治疗方法,按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86.9%.结论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通过病史、症状、前鼻镜检查、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则根据病情及伴随的相关疾病采取相应的药物疗法或手术疗法,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作者:陈玲;黎业生;唐林卡;徐兆水;赵可;龚建卿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MTT法探讨改良五黄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MTT法探讨改良五黄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烧伤创面外用药物五黄油的改良目的之一--抑制瘢痕增生,寻求确切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0.10、0.15、0.20、0.25、0.30g/ml)改良五黄油作用下增殖状态下成纤维细胞72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主要指标,细胞形态,吸光度(A)值.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大小均匀,生长密集,改良五黄油实验组和五黄油对照组细胞生长及形态明显改变,增殖缓慢,生长差,贴壁能力减弱.MTT比色法结果表示:0.10~0.30g/ml浓度药物作用人成纤维细胞,其增殖抑制程度与改良五黄油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性;与五黄油相对照,改良五黄油增殖抑制率以0.30g/ml浓度显著(P<0.01).结论 体外抑制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改良五黄油比五黄油更有效.

    作者:罗旭;林才;邱泽亮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MRI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初步评价MRI心肌延迟强化在诊断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2005~2006年对本院9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8例疑诊患者进行MRI多技术扫描.结果 9例确诊患者MRI延迟增强扫描心肌都有不同程度强化.8例疑诊患者中2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例心肌缺血,1例肥厚型心肌病伴多灶性心肌坏死,1例广泛心肌损害,2例心肌显示正常.结论 MRI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对冠心病急慢性心肌梗死坏死心肌诊断是准确和可靠的.

    作者:曾平;史若飞;舒楠;黎凤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ATM在肿瘤放射增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基因紊乱遗传病,其特点有:(1)对射线及其类似物的杀伤作用异常敏感,易发生细胞凋亡;(2)易患恶性肿瘤,主要以白血病和淋巴瘤、乳腺癌为多见;(3)端粒缩短、基因组、染色体不稳定性.现就ATM与肿瘤发生及放射增敏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高峰;陈龙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脑血管沉淀物、颗粒空泡变性为特征.

    作者:蔡志友;晏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细胞凋亡的活体成像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变革,20世纪的生物学充分地从分子途径认识生物系统,21世纪的医学正逐渐用分子手段诊断和治疗疾病.过去几十年在基因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学的重大突破,使得人们对疾病的分子基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其相关的分子过程.分子成像技术就是利用非侵入性的活体影像检测来提供疾病特异性的分子信息[1].

    作者:王卫东;陈正堂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MMP1/PAR1通路在肿瘤转移及侵袭中的研究现状

    MMP1/PAR1通路是由Nelken等1992年首次提出,发现其在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又有人提出其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及各种急性心脏事件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其具体作用机制作了详细的阐述[1].令人感兴趣的是,近年来有实验证实MMP1/PAR1通路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现就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陆信仰;周洪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BRMS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每年以0.2%~8%的幅度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肿瘤局限在乳腺中时,其治愈率超过90%,而当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后,其5年生存率低于20%.

    作者:杨小琼;张幸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超声造影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慢性肝病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是一个可逆过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逆转病变过程,相反,若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就会发展为不可逆病变.由于目前尚缺乏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无创性的早期诊断方法,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存在困难.

    作者:施杨;徐金锋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微波治疗子宫颈糜烂120例疗效观察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形式,是妇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本院从2003年11月~2005年11月对120例子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南京庆海微波电子研究所生产的MTC-3.SUN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进行治疗,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琼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加致康胶囊外敷手术伤口疗效观察

    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中山市中医院住院行腹部手术的妇科及产科妇女:腹部用可吸收4-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通过观察其腹部伤口在住院期间,经过致康胶囊粉外敷,通过量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说明此两种方法结合处理伤口既可美容减少疤痕又可减少伤口感染,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马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下颌冠周炎致颌面部皮瘘12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皮肤瘘管主要是牙源性感染的并发症,如果不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各项检查,易导致误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此病已日趋少见.作者对12例冠周炎所致颌面部皮肤瘘管进行牙体牙髓牙周治疗加病灶根治术,疗效确切,现临床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辰或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肿瘤学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体系的思考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心血管等其他疾病治疗手段与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21世纪以前肿瘤学的教学内容分布于医学基础、桥梁学科与临床的各学科中;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医学生在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进入临床各个专科工作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仍感困难;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放化疗、生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具体应用,特别是综合治疗的合理安排,感到无从下手.

    作者:李启明;陈正堂;胡义德;刘彦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人力资源管理下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绩效考评模式

    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大范畴,是指教师评价主体在正确的教育价值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被评价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和事实判断,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决策提供依据[1].教师评价作为管理手段,对学校的战略目标起着关键作用[2].

    作者:刘岭;易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艾迪注射液配合诱导化疗治疗39例晚期鼻咽癌分析

    目的 比较艾迪注射液配合诱导化疗与单纯诱导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化疗同时加用艾迪注射液50~80ml注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4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8~10d.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为PF方案,即顺铂(DDP)联合5-氟脲嘧啶(5-FU), 4周为1个周期.诱导化疗2个周期.结果 治疗组鼻咽部原发灶有效率为38.5%,对照组为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颈部淋巴结有效率为64.1%,对照组为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鼻咽原发灶病变进展率、血液、胃肠道反应、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配合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可提高颈部淋巴结治疗疗效,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246例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对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 对246例伴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予盐酸吗啡缓释片(商品名:美菲康,由太极集团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起始剂量10~30mg/,q12h,按疼痛程度滴定盐酸吗啡缓释片剂量.结果 总有效率为85.4%,完全缓解59.3%(146/246),部分缓解26.0%(64/246),以腹腔疼痛缓解为明显,有效率95.1%(98/103),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及便秘,偶见尿潴留,无成瘾性.结论 盐酸吗啡缓释片用于控制晚期癌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龚建益;段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肺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例新生儿肺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釆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素每次7.5mg,每天2次静滴,连用7d.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P<0.05)、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盐酸氨溴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杨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800例护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多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因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微创手术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青睐.本院于1998年3月~2006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 80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积极推行医院科主任选拔任用新机制

    积极推行医院科主任选拔任用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1].为进一步选好配强科主任队伍,促进医院建设科学发展,本院按照军区推行通过考核与考试相结合选拔营连主官的要求,在上级机关指导下,推行了科主任任期试点.医院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核、考试和答辩,从51名竞选人中选拔22名科主任,初步走开了科主任能上能下的路子,增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2].

    作者:崔建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探讨以工时为指标实现对检验人员绩效的量化考核

    量化管理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绩效评估的关键性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估要么重形式轻内容--使其流于形式而走过场;要么简单化--采用一些笼统、含糊而缺乏客观细化的量化指标.这样,出现了绩效评估的虚化现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引发多种弊端[1,2].

    作者:黄文瑶;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用理性的妥协构建医患共同体

    近年来,医患双方通过良好的沟通,避免、减少和缓解了不少的医患冲突,实施医患沟通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然而,要深化、完善该制度并使其在协调医患关系中更具实效,在当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予以指导.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即社会巨大的变革和转型期间出现了社会价值的多元与对立,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其间的利益悬殊自然会引发博弈并形成了当前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而医患冲突仅仅是诸多社会矛盾中的一个,双方亦必然存在着利益纷争.

    作者:卢仲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降低输血风险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的安全性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任何一种治疗措施都是有风险的,临床输血亦不例外.输血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二是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输血可引起个别受血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输血反应,也可能将某些疾病经输血传播.因此,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医师和输血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研究课题.

    作者:余梅贵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IgM、IgG性质抗-M 1例阳性报道

    作者在1例交叉配血不合试验中,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IgM并IgG性质抗-M抗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汉族,44岁,左股骨颈骨折,术前备血,发现配血不合,送本中心血型参比室检查.

    作者:何跃;郭萍;王姗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ELISA法检测抗-HIV微弱显色样本再处理的探讨

    目的 为了保证抗-HIV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大限度地防止漏检.有效预防HIV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ELISA法检测抗-HIV时出现微弱显色,OD值在CO值的70%以内,且明显高于所有受检样本OD值均值的样本,进行再检测或间隔1~2d后重抽标本复查.结果 在656例再检测样本中,重抽标本复查后,需送HIV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试验的样本31例,其中有2例间隔2d后重抽标本进行复查时,OD值明显增高并超过CO值(S/CO>1).31例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29%(9/31)为抗-HIV可疑.间隔3个月后复查,有4例复查结果转为阴性;2例复查结果转为阳性,再确证试验结果也为阳性;1例复查和确证结果仍为可疑;2例因无法联络到患者,所以没有进行复查.结论 为了提高抗-HIV的检出率,大限度地防止漏检,有效预防HIV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ELISA法检测抗-HIV时出现微弱显色的样本进行再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段惠玲;李忠俊;张艳;滕本秀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2000~2006年乐山市中心血站ELISA实验室内质控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站实验室质量控制效率及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的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0~2006年间ELISA实验室内质控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本站实验室实施的质量控制效果显著.结论 只要按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求进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深入开展室内质控和参加室间质评活动,才能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保证血液检验质量.

    作者:张玲;杨茂;毛建军;王海英;张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Sysmex KX-21N自动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Sysmex KX-21N自动血液分析仪是由日本生产的在临床检查室使用的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器.该仪器具有1h 60个标本的处理能力,并将所测量标本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粒度分布曲线和19个项目的测量数据作为测量结果显示在LCD画面上.具有方便、快速、准确、所需标本量少(50μl)的优点.通过实践,作者总结了该仪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作者:任君慧;庞众多;张丽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采供血机构HIV筛查方法和策略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 对采供血机构使用第4代HIV检测试剂后出现的检测结果变化进行分析,探讨适合献血者HIV筛查的新策略.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规定的要求对本中心64 003名献血者进行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23例第3代和第4代试剂检测的阳性结果.结果 使用第4代试剂,献血者HIV初筛阳性人数有较大增加.经统计学检验其与第3代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造成了较多的血液报废和结果确认的困难.结论 有必要对现有的筛查策略进行调整,探索和建立适应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筛查策略.

    作者:寸伟;杜霞;向往;段友斌;杨通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在脊柱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减少输库存血量和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 用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70例接受脊柱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 70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平均为620.50ml,术后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减少脊柱前路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库存血的使用.

    作者:刘建忠;何静;陈方祥;罗梅;郭庆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控制体会

    任何血液制品都有可能被细菌污染,20世纪80年代,在室温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报道日渐增多,尽管改善了无菌采血技术,但污染的血液成分造成的菌血症仍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并且时有致死的病例发生[1].因此,必须加强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感染控制,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

    作者:周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安顺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的分析

    为了解安顺市无偿献血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加强献血者的筛选和HIV抗体检测,有效地预防输血后艾滋病的传播,作者对1998年10月~2006年9月60 387名无偿献血者中147例HIV抗体 ELISA法初筛阳性, HIV抗体确认实验室免疫印迹法(WB)确认为阳性的7例HIV感染者进行初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秋凤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输血服务与营销理论的探讨

    目的 为了做好临床输血服务,引进市场营销理念促进输血服务的良性发展.方法 应用社会营销和服务营销理论,结合临床输血的实际情况,通过营销方式与临床输血服务部门沟通,促进成分输血的发展.结果 改变了临床成分输血的理念,使成分输血的比率大幅度提升,促进成分输血品种的开发和临床推广应用.从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方面提升临床输血服务的质量.结论 社会营销和服务营销适合在临床输血服务过程中应用,对临床输血服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陈兴智;李聚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与组织皮肤创伤愈合的关系

    创伤愈合是一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因素以及感染均能导致创面难以愈合;即使伤口愈合,所产生的瘢痕,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一定的困扰.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后,它使创伤愈合和组织修复这一传统的研究课题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李静;赵树铭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2002~2006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02~2006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感染状况,以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用赖氏法检测血液ALT,ELISA法检测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共检测349 398人次,不合格13 012人次,总不合格率为3.72%;HBsAg、梅毒、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16%、0.99%、0.56%和0.012%,ALT异常率为1.00%;各年检测总不合格率在3.36%~4.11%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中,引起血液不合格以HBsAg比例高(1.16%),其次为ALT和梅毒,不合格率均在1.0%左右;无偿献血人群也有一定比例感染HCV和HIV.应不断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保障血液安全.

    作者:秦伟斐;王珍贤;李小红;韩继姝;陈鹏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临床输血并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为5%~25%[1],占输血反应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仅次于ABO血型不合和肝炎[2].所有异体血液制品均有可能导致TRALI,包括全血、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粒细胞、冷沉淀、异体骨髓、丙种球蛋白等.

    作者:李维;余梅贵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云南省无偿献血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的研究

    目的 了解云南省无偿献血者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为制订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并对血清学阳性和随机选取的200份血清学阴性血样进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云南省无偿献血者IgM阳性率为1.32%,IgM与FQ-PCR显著相关.结论 云南省无偿献血者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学者所报道相近,存在经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安全隐患,在考虑成本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巨细胞病毒IgM检测的方法对献血者进行选择性筛查.

    作者:朱祥明;杨通汉;姚富柱;赵杨;涂源泉;何跃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流式细胞仪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对处在液流中的细胞或其他生物微粒(如细菌)逐个进行多参数的快速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流式细胞仪是测量染色细胞标记物荧光强度的细胞分析仪,是在单个细胞分析和分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细胞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大小、内部结构、DNA、RNA、蛋白质、抗原等进行快速测量并可分类收集的高技术,FCM 以其快速、灵敏和定量的特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各个方面,包括细胞生物学、肿瘤学、血液学、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及临床检验学等,在各学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本文重点介绍流式细胞术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雪;吕文彬;李健;周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如何对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实施全程质控,以保证产品质量.方法 通过人员上岗资格确认、操作方法确认、材料的控制、过程的控制,以达到全程质控的目的.结果 通过随机抽检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产品,其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结论 只要保证全程质量控制,就能够保证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产品的质量[1].

    作者:杨冬燕;樊小蓉;潘冀雅;朱静;海鸥;黎美君;王娟娟;余梅贵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

    目的 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分析造成ABO血型定型中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对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样本进行不同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结果.结果 共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131例,其中冷自身抗体35例、亚型35例、抗体缺失及减弱33例、AB抗原性减弱14例、患者血液中血浆成分异常7例、因输血或妊娠发生同种抗体5例、输错血液或未按同型血液输注2例.结论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定型的血液样本,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手段正确鉴定ABO血型,以保证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毛伟;王芳;程磊;黄霞;李维;夏代全;黄红丽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Identifiler体系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运用AmpFlSTR Identifiler PCR 扩增试剂盒用于亲子鉴定126例,探索此试剂盒在亲子鉴定案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STR-PCR复合扩增、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应用ABI 310遗传分析仪对126例亲子鉴定的个体进行15个STR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 在126例亲子鉴定中,否定亲权的25个案例中均至少有3个位点不符;认定亲权的101例中,亲子关系指数(RCP)均>99.98%,在认定的亲子关系中,有3例出现1个位点的基因突变.结论 应用Identifiler 体系的15个STR位点的基因鉴定,能成功地开展亲子鉴定,并显著提高了亲子关系指数.

    作者:黄霞;王跃华;王蓉感;王芳;毛伟;余梅贵 刊期: 200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