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忠;何静;陈方祥;罗梅;郭庆山
目的 探讨如何对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实施全程质控,以保证产品质量.方法 通过人员上岗资格确认、操作方法确认、材料的控制、过程的控制,以达到全程质控的目的.结果 通过随机抽检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产品,其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结论 只要保证全程质量控制,就能够保证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产品的质量[1].
作者:杨冬燕;樊小蓉;潘冀雅;朱静;海鸥;黎美君;王娟娟;余梅贵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量化管理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绩效评估的关键性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估要么重形式轻内容--使其流于形式而走过场;要么简单化--采用一些笼统、含糊而缺乏客观细化的量化指标.这样,出现了绩效评估的虚化现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引发多种弊端[1,2].
作者:黄文瑶;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例新生儿肺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釆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素每次7.5mg,每天2次静滴,连用7d.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P<0.05)、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盐酸氨溴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杨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MTT法探讨改良五黄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烧伤创面外用药物五黄油的改良目的之一--抑制瘢痕增生,寻求确切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0.10、0.15、0.20、0.25、0.30g/ml)改良五黄油作用下增殖状态下成纤维细胞72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主要指标,细胞形态,吸光度(A)值.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大小均匀,生长密集,改良五黄油实验组和五黄油对照组细胞生长及形态明显改变,增殖缓慢,生长差,贴壁能力减弱.MTT比色法结果表示:0.10~0.30g/ml浓度药物作用人成纤维细胞,其增殖抑制程度与改良五黄油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性;与五黄油相对照,改良五黄油增殖抑制率以0.30g/ml浓度显著(P<0.01).结论 体外抑制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改良五黄油比五黄油更有效.
作者:罗旭;林才;邱泽亮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国产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中硬-腰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5%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 60例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n=30).实验组用0.5%左旋布比卡因,对照组用0.5%布比卡因.观察两组产妇麻醉中心率(HR)、血压(NI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高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大运动阻滞程度.结果 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的HR、NI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高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大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效果优良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行硬-腰联合麻醉时可产生与0.5%布比卡因相似的麻醉效果,可安全的用于产科麻醉.
作者:谢红春;任永伦;杨丽佳;杨剑;黄超;王文婷;代冬梅;韩恩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创伤愈合是一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因素以及感染均能导致创面难以愈合;即使伤口愈合,所产生的瘢痕,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一定的困扰.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后,它使创伤愈合和组织修复这一传统的研究课题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李静;赵树铭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本站实验室质量控制效率及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的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0~2006年间ELISA实验室内质控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本站实验室实施的质量控制效果显著.结论 只要按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求进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深入开展室内质控和参加室间质评活动,才能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保证血液检验质量.
作者:张玲;杨茂;毛建军;王海英;张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对采供血机构使用第4代HIV检测试剂后出现的检测结果变化进行分析,探讨适合献血者HIV筛查的新策略.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规定的要求对本中心64 003名献血者进行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23例第3代和第4代试剂检测的阳性结果.结果 使用第4代试剂,献血者HIV初筛阳性人数有较大增加.经统计学检验其与第3代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造成了较多的血液报废和结果确认的困难.结论 有必要对现有的筛查策略进行调整,探索和建立适应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筛查策略.
作者:寸伟;杜霞;向往;段友斌;杨通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各种严重并发症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旨在对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进行临床监测和及早干预与预防.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共95例,占46.6%;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伴有并发症者中,早发型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伴有并发症者中,早发型组围生儿死亡率较晚发型组增高.结论 依据各项临床指标综合评价全身终末靶器官及胎儿胎盘功能,仍然是临床监测重度子痫前期各种严重并发症的重点.
作者:程亚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分析造成ABO血型定型中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对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样本进行不同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结果.结果 共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131例,其中冷自身抗体35例、亚型35例、抗体缺失及减弱33例、AB抗原性减弱14例、患者血液中血浆成分异常7例、因输血或妊娠发生同种抗体5例、输错血液或未按同型血液输注2例.结论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定型的血液样本,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手段正确鉴定ABO血型,以保证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毛伟;王芳;程磊;黄霞;李维;夏代全;黄红丽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作者在1例交叉配血不合试验中,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IgM并IgG性质抗-M抗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汉族,44岁,左股骨颈骨折,术前备血,发现配血不合,送本中心血型参比室检查.
作者:何跃;郭萍;王姗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回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并将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15个病灶),低回声病灶2例(3个病灶),中等回声10例,强回声病灶1例,稍强回声病灶1例.2例(14%)为Ⅱ~Ⅲ级血流,12例(13个病灶,85.7%)为Ⅰ级血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生殖系统腺瘤样瘤肿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小玲;郑元义;卢岷;贺雪梅;谢昭鹏;张欲晓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颌面部皮肤瘘管主要是牙源性感染的并发症,如果不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各项检查,易导致误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此病已日趋少见.作者对12例冠周炎所致颌面部皮肤瘘管进行牙体牙髓牙周治疗加病灶根治术,疗效确切,现临床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辰或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03年6月~2005年8月治疗的107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5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结果.结果 根据患儿的病情,分别采取5种治疗方法,按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86.9%.结论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通过病史、症状、前鼻镜检查、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则根据病情及伴随的相关疾病采取相应的药物疗法或手术疗法,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作者:陈玲;黎业生;唐林卡;徐兆水;赵可;龚建卿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为了保证抗-HIV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大限度地防止漏检.有效预防HIV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ELISA法检测抗-HIV时出现微弱显色,OD值在CO值的70%以内,且明显高于所有受检样本OD值均值的样本,进行再检测或间隔1~2d后重抽标本复查.结果 在656例再检测样本中,重抽标本复查后,需送HIV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试验的样本31例,其中有2例间隔2d后重抽标本进行复查时,OD值明显增高并超过CO值(S/CO>1).31例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29%(9/31)为抗-HIV可疑.间隔3个月后复查,有4例复查结果转为阴性;2例复查结果转为阳性,再确证试验结果也为阳性;1例复查和确证结果仍为可疑;2例因无法联络到患者,所以没有进行复查.结论 为了提高抗-HIV的检出率,大限度地防止漏检,有效预防HIV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ELISA法检测抗-HIV时出现微弱显色的样本进行再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段惠玲;李忠俊;张艳;滕本秀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无偿献血者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为制订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并对血清学阳性和随机选取的200份血清学阴性血样进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云南省无偿献血者IgM阳性率为1.32%,IgM与FQ-PCR显著相关.结论 云南省无偿献血者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学者所报道相近,存在经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安全隐患,在考虑成本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巨细胞病毒IgM检测的方法对献血者进行选择性筛查.
作者:朱祥明;杨通汉;姚富柱;赵杨;涂源泉;何跃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37个患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患肢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皮肤营养明显改善,37个肢体溃疡于2个月内愈合.溃疡愈合后随访6个月,4个患肢溃疡复发,针对病因再次手术后溃疡愈合,未再复发.结论 降低下肢静脉压力基础上阻断静脉穿通支倒流是治愈溃疡的关键,联合溃疡区植皮可加速溃疡的愈合.
作者:李伟;史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近年来,医患双方通过良好的沟通,避免、减少和缓解了不少的医患冲突,实施医患沟通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然而,要深化、完善该制度并使其在协调医患关系中更具实效,在当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予以指导.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即社会巨大的变革和转型期间出现了社会价值的多元与对立,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其间的利益悬殊自然会引发博弈并形成了当前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而医患冲突仅仅是诸多社会矛盾中的一个,双方亦必然存在着利益纷争.
作者:卢仲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纳络酮与吗啡伍用于硬膜外术后持续给药PCEA方式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用硬膜外术后吗啡镇痛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M组(n=40)、MN组(n=40),在手术结束前30min两组分别给予负荷剂量均为吗啡2mg+0.375%布比卡因6ml,设置和控制参数以吗啡浓度为设置依据,即两组均为0.05mg/ml吗啡,其中MN组另含纳络酮2.5μg/ml.PCA剂量为2ml,持续剂量2ml/h,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48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VAS评分M组高于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A有效按压总次数以M组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瘙痒发生率M组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纳络酮与吗啡伍用于硬膜外持续给药模式PCEA,能增强吗啡镇痛效果,减少吗啡耗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赵刚;蔡建明;路牧;周维肖 刊期: 2007年第21期
MMP1/PAR1通路是由Nelken等1992年首次提出,发现其在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又有人提出其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及各种急性心脏事件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其具体作用机制作了详细的阐述[1].令人感兴趣的是,近年来有实验证实MMP1/PAR1通路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现就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陆信仰;周洪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