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冠周炎致颌面部皮瘘12例临床分析

李辰或

关键词:下颌, 冠周炎, 颌面部, 皮瘘, 皮肤瘘管, 牙源性感染, 医疗条件, 牙周治疗, 生活水平, 临床回顾, 疗效确切, 根治术, 并发症, 牙体, 牙髓, 误诊, 检查, 病灶
摘要:颌面部皮肤瘘管主要是牙源性感染的并发症,如果不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各项检查,易导致误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此病已日趋少见.作者对12例冠周炎所致颌面部皮肤瘘管进行牙体牙髓牙周治疗加病灶根治术,疗效确切,现临床回顾分析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后高压氧早期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高血压脑出血161例,按术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0d)89例和晚期治疗组(对照组)(≥20d)72例.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前按GCS意识状态评分量化.治疗措施相同,随访12个月用GOS和KPS进行治疗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早期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良好率为65.16%,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高压氧治疗在3~5个疗程时疗效为显著.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次数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香菊;王强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临床及超声表现

    目的 探索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回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并将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15个病灶),低回声病灶2例(3个病灶),中等回声10例,强回声病灶1例,稍强回声病灶1例.2例(14%)为Ⅱ~Ⅲ级血流,12例(13个病灶,85.7%)为Ⅰ级血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生殖系统腺瘤样瘤肿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小玲;郑元义;卢岷;贺雪梅;谢昭鹏;张欲晓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积极推行医院科主任选拔任用新机制

    积极推行医院科主任选拔任用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1].为进一步选好配强科主任队伍,促进医院建设科学发展,本院按照军区推行通过考核与考试相结合选拔营连主官的要求,在上级机关指导下,推行了科主任任期试点.医院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核、考试和答辩,从51名竞选人中选拔22名科主任,初步走开了科主任能上能下的路子,增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2].

    作者:崔建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微波治疗子宫颈糜烂120例疗效观察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形式,是妇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本院从2003年11月~2005年11月对120例子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南京庆海微波电子研究所生产的MTC-3.SUN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进行治疗,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琼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细胞凋亡的活体成像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变革,20世纪的生物学充分地从分子途径认识生物系统,21世纪的医学正逐渐用分子手段诊断和治疗疾病.过去几十年在基因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学的重大突破,使得人们对疾病的分子基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其相关的分子过程.分子成像技术就是利用非侵入性的活体影像检测来提供疾病特异性的分子信息[1].

    作者:王卫东;陈正堂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MMP1/PAR1通路在肿瘤转移及侵袭中的研究现状

    MMP1/PAR1通路是由Nelken等1992年首次提出,发现其在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又有人提出其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及各种急性心脏事件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其具体作用机制作了详细的阐述[1].令人感兴趣的是,近年来有实验证实MMP1/PAR1通路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现就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陆信仰;周洪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脑血管沉淀物、颗粒空泡变性为特征.

    作者:蔡志友;晏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ELISA法检测抗-HIV微弱显色样本再处理的探讨

    目的 为了保证抗-HIV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大限度地防止漏检.有效预防HIV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ELISA法检测抗-HIV时出现微弱显色,OD值在CO值的70%以内,且明显高于所有受检样本OD值均值的样本,进行再检测或间隔1~2d后重抽标本复查.结果 在656例再检测样本中,重抽标本复查后,需送HIV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试验的样本31例,其中有2例间隔2d后重抽标本进行复查时,OD值明显增高并超过CO值(S/CO>1).31例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29%(9/31)为抗-HIV可疑.间隔3个月后复查,有4例复查结果转为阴性;2例复查结果转为阳性,再确证试验结果也为阳性;1例复查和确证结果仍为可疑;2例因无法联络到患者,所以没有进行复查.结论 为了提高抗-HIV的检出率,大限度地防止漏检,有效预防HIV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ELISA法检测抗-HIV时出现微弱显色的样本进行再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段惠玲;李忠俊;张艳;滕本秀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IgM、IgG性质抗-M 1例阳性报道

    作者在1例交叉配血不合试验中,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IgM并IgG性质抗-M抗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汉族,44岁,左股骨颈骨折,术前备血,发现配血不合,送本中心血型参比室检查.

    作者:何跃;郭萍;王姗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输血服务与营销理论的探讨

    目的 为了做好临床输血服务,引进市场营销理念促进输血服务的良性发展.方法 应用社会营销和服务营销理论,结合临床输血的实际情况,通过营销方式与临床输血服务部门沟通,促进成分输血的发展.结果 改变了临床成分输血的理念,使成分输血的比率大幅度提升,促进成分输血品种的开发和临床推广应用.从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方面提升临床输血服务的质量.结论 社会营销和服务营销适合在临床输血服务过程中应用,对临床输血服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陈兴智;李聚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ATM在肿瘤放射增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基因紊乱遗传病,其特点有:(1)对射线及其类似物的杀伤作用异常敏感,易发生细胞凋亡;(2)易患恶性肿瘤,主要以白血病和淋巴瘤、乳腺癌为多见;(3)端粒缩短、基因组、染色体不稳定性.现就ATM与肿瘤发生及放射增敏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高峰;陈龙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加致康胶囊外敷手术伤口疗效观察

    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中山市中医院住院行腹部手术的妇科及产科妇女:腹部用可吸收4-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通过观察其腹部伤口在住院期间,经过致康胶囊粉外敷,通过量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说明此两种方法结合处理伤口既可美容减少疤痕又可减少伤口感染,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马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BRMS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每年以0.2%~8%的幅度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肿瘤局限在乳腺中时,其治愈率超过90%,而当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后,其5年生存率低于20%.

    作者:杨小琼;张幸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2000~2006年乐山市中心血站ELISA实验室内质控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站实验室质量控制效率及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的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0~2006年间ELISA实验室内质控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本站实验室实施的质量控制效果显著.结论 只要按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求进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深入开展室内质控和参加室间质评活动,才能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保证血液检验质量.

    作者:张玲;杨茂;毛建军;王海英;张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在脊柱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减少输库存血量和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 用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70例接受脊柱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 70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平均为620.50ml,术后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减少脊柱前路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库存血的使用.

    作者:刘建忠;何静;陈方祥;罗梅;郭庆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12月~2007年4月收治的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产后出血17例,胎盘植入7例,子宫全切除4例,围产儿死亡3例(含双胎1例),新生儿窒息5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病因与多孕、多产及宫腔操作有关.B超是目前诊断中央性前置胎盘好的手段.期待疗法是中央性前置胎盘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央性前置胎盘只能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作者:任卫红;张家芬;陈欧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探讨以工时为指标实现对检验人员绩效的量化考核

    量化管理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绩效评估的关键性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估要么重形式轻内容--使其流于形式而走过场;要么简单化--采用一些笼统、含糊而缺乏客观细化的量化指标.这样,出现了绩效评估的虚化现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引发多种弊端[1,2].

    作者:黄文瑶;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用理性的妥协构建医患共同体

    近年来,医患双方通过良好的沟通,避免、减少和缓解了不少的医患冲突,实施医患沟通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然而,要深化、完善该制度并使其在协调医患关系中更具实效,在当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予以指导.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即社会巨大的变革和转型期间出现了社会价值的多元与对立,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其间的利益悬殊自然会引发博弈并形成了当前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而医患冲突仅仅是诸多社会矛盾中的一个,双方亦必然存在着利益纷争.

    作者:卢仲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艾迪注射液配合诱导化疗治疗39例晚期鼻咽癌分析

    目的 比较艾迪注射液配合诱导化疗与单纯诱导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化疗同时加用艾迪注射液50~80ml注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4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8~10d.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为PF方案,即顺铂(DDP)联合5-氟脲嘧啶(5-FU), 4周为1个周期.诱导化疗2个周期.结果 治疗组鼻咽部原发灶有效率为38.5%,对照组为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颈部淋巴结有效率为64.1%,对照组为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鼻咽原发灶病变进展率、血液、胃肠道反应、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配合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可提高颈部淋巴结治疗疗效,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MTT法探讨改良五黄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MTT法探讨改良五黄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烧伤创面外用药物五黄油的改良目的之一--抑制瘢痕增生,寻求确切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0.10、0.15、0.20、0.25、0.30g/ml)改良五黄油作用下增殖状态下成纤维细胞72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主要指标,细胞形态,吸光度(A)值.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大小均匀,生长密集,改良五黄油实验组和五黄油对照组细胞生长及形态明显改变,增殖缓慢,生长差,贴壁能力减弱.MTT比色法结果表示:0.10~0.30g/ml浓度药物作用人成纤维细胞,其增殖抑制程度与改良五黄油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性;与五黄油相对照,改良五黄油增殖抑制率以0.30g/ml浓度显著(P<0.01).结论 体外抑制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改良五黄油比五黄油更有效.

    作者:罗旭;林才;邱泽亮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