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萍
医疗设备档案具有凭证、参考的功能,甚至可以规避风险。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系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医疗设备建档管理现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有所借鉴。
作者:王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1年前因车祸致左锁骨中段骨折收入院。5d后在颈丛麻醉下行左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手术方式:患者仰卧位,患肩抬高,在颈丛麻醉下,常规消毒铺巾。以骨折断端为中心,延锁骨方向作一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暴露骨折,尽量避免剥离骨膜。术中见左锁骨中段骨折,远折端向近心端及后侧移位。用持骨钳提起骨折远折端,选用适当粗细的克氏针钻入骨折远折端髓腔,由肩峰附近穿出皮肤。复位骨折,再顺行将克氏针钻入骨折近折端髓腔,并穿出骨折近折端前缘骨皮质,于此处折弯外露针尾,剪除多余针尾,埋于皮下,剪除肩峰附近外露针尾,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d,前臂吊带外固定患肢。疼痛缓解后开始适当进行肩关节功能活动。术后7d折线。伤口痊愈出院。患者6个月后出现肩峰处针尾穿出皮肤导致疼痛。再次来到我院。在门诊手术室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剪除冒出的针尾约1cm。伤口未出现感染,数天后伤口愈合。后未再出现其它不适。1年后来我院作X片提示骨折骨性愈合。收入院后在颈丛麻下作锁骨内侧皮肤小切口,暴露部分锁骨,在锁骨骨折近折端原克氏针针尾处未找到折弯的针尾,发现锁骨前缘针尾附近形成一个直径约0.8cm的空腔直通髓腔。初以为是骨囊肿,经仔细检查分析才发现是骨皮质坏死形成的小洞,内侧针尾向外侧移动由此滑入了髓腔,以致术后半年出现肩峰处针尾顶出皮肤。在肩峰处切一小切口,找到外侧针尾,将克氏针向内侧顶推出髓腔并由内侧取出。术后7d伤口拆线痊愈出院。
作者:向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建设和谐医院是近年来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人事部门作为面向职工的窗口科室,如何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健康推进医院的发展建设、提升医院品牌形象愈显重要。本文在分析影响人事部门服务态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人事管理者如何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刘丽瑜;魏晓贤;任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耳道感染多为化脓性细菌入侵所致,一般是由于增殖体炎、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堵塞过久和变态反应而引起咽鼓管阻塞发炎,使其免疫防御力降低,细菌侵入大量繁殖、释放毒素损伤组织器官功能。因奴卡氏菌造成的化脓性耳道感染比较罕见,由于症状不典型,治疗困难,易漏诊,现将此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覃诗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本病常有明显家族史(约占1/3),目前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HCM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HOCM (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另外一种是HNCM(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还有一种是隐匿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而这三种疾病的划分就是根据,安静以及负荷状态的情况下,出现的左心室腔与主动脉瓣下的压力阶差。在近的几年,对于HCM方面的治疗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3]。
作者:解培顺;周长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如何将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实用型医学人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在外科临床见习中教学的改进,为其今后的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朱利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为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我部从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着手,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管理规范》、《医院废弃物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部实际,采取加强管理、提高意识、规范操作和监测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合我部感染控制管理的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国;赵景平;秘淑萍;宋文静;甘露;高东旗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保障中心,如何客观定量衡量其文献信息保障水平是业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以本院科研人员发表的 SCI论文所附的引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引文分析法,从引文数量,引文来源期刊刊种,本馆馆藏保障比例等方面定量衡量和客观评价图书馆外文期刊文献的保障水平,为图书馆未来的外文期刊资源的引入和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卢福昱;胡玫;董时军;张海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近年来,国际上已有许多人士对疼痛管理提出了指导和建议。在2005年,一项有关于英国14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在术后24h呢,60%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5及以上,以10分为总分(0=无痛;10=不能忍受或十分严重),在术后7d,39%的患者的疼痛评分达5分或更高,有8%的患者评分达8~10。本文的目的在于简短的回顾一些常用的止痛治疗以及着眼于术后疼痛管理所面临的一些持续的挑战。1术后疼痛慢性的术后疼痛比已了解的更常见,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类型的手术后。可预测有持续疼痛的因素包括术前疼痛,反复手术,手术时间长,严重的术后疼痛,手术路径有损伤神经的高风险,化疗或放疗以及一些心理上的抑郁的症状。一些成功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的止痛药可能会阻碍慢性疼痛的发生,但也很有可能当有症状出现时在进行早期干预更有益。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管理术后疼痛是很困难的。忙碌的医院病房,较少的人员数量,有限的时间,不正确的态度或关注其他需要以及不充分的知识都在阻碍佳的术后疼痛管理。
作者:兰凤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的核心部门,担负着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润滑、干燥、检查包装、灭菌与检测、发放、再供应等一系列任务[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灭菌不能代替清洗质量,器械的污迹、血迹等清除不彻底则直接影响灭菌质量。
作者:陈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临床路径管理的目的是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疗费用合理化、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影响口腔门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临床路径知识再教育和再培训,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能等针对性措施。
作者:王萍;梁焕友;袁佳;陈翠婷;张君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近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rtro fertilizationg-embryo transfer,IVF-ET)因其安全性较高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开展和应用,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其中,卵巢蒂扭转就是移植后交少见但很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诊疗不当不仅会导致珍贵胎儿的流产,甚至可以危及孕妇生命。故而早期诊断及早干预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2012年12月于IVF-ET术后发生的一例卵巢蒂扭转合并卵巢破裂病案,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胡豪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手术标本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手术标本是指在手术室内实施手术所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患者疾病有关的物体、异物等,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愈后有着重要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讲,还可以提供法律证据。为防止术后病理标本的混淆与丢失,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我院手术室近年来持续加强标本管理,进行多次完善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方案。
作者:耿静静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病案信息资源不仅是医院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法律证据文件。随着电子病历的推广应用,各医院规模的逐步发展,纸质病案存储管理易损毁、成本高、效率低、共享难等弊端愈发凸显。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结合医院现状,提出采用电子签名技术、第三方可信时间戳技术以及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病案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对实际研制系统提供参考。
作者:哈铁军;王晓盈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区,而当飞利肝宁胶囊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常用药物,且为药典收载品种。因此本文对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其临床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可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本综述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王国深;黄浩;银胜高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护生掌握骨科康复训练。方法对我院轮科实习8个月的大专、本科护生,每周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培训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结果课堂测试及时反馈,出科前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总成绩反映该教学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法,学生乐于接受。结论微格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及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护生综合能力。
作者:姚雅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脑梗死是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多年来,虽然人们在危险因素的防治及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发现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1]。从中医角度观察,该病多由气滞血瘀所致,故应用活血、行气、通络、化瘀的药物,可以改善症状。丹红注射液是把丹参、红花按科学配方提取的复方制剂,为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由于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2],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就其药理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张慧松;赵玉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在慢性炎症基础上又伴随气道的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后者即气道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加,纤维化和血管增生等,气道重构后使得气道可逆性降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道痉挛。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有1亿5千5百万人患有哮喘,我国成人发病率为0.7%~1.5%。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认识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并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而糖皮质激素吸入是目前消除气道炎症的有效药物[1]。
作者:边喜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诊断学基础,是阐述疾病诊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适用于所有的临床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医学生第一次接触患者的重要的理论指导。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系统掌握诊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利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获取临床资料,在熟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能完成规范的病历书写,为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
作者:魏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坠床是一种突发的护理安全事件。原因有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无论哪种因素的发生均可能会导致患者损伤、出血、骨折,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今年7月份收治1例患者,因情绪变化恶意坠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给医护人员敲响了警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2012年9月4日因车祸后致头部、胸腹部多发性损伤入院,诊断:脑挫裂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入院时患者情绪激动,予以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床档,告知家属注意事项。9月6日患者趁家属扔垃圾时翻越床档,跌至床下。经医生查体及检查后示无诱发损伤。护理人员及时改变护理方式,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患者情绪稳定,安全顺利出院。
作者:李琳燕;冯月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