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进门诊药房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马衣拉·买买提

关键词:门诊药房管理, 药品质量, 医院药学工作, 医院门诊药房, 药物相互作用, 改革的精神, 药学服务, 药品供应, 学术水平, 社会反映, 人才培养, 热点问题, 配伍禁忌, 经济效益, 工作作风, 更新知识, 调剂工作, 处方质量, 不良反应, 合理性
摘要: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阶段医院门诊药房的任务十分艰巨,既要认真完成各项医药任务,又要以改革的精神针对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改进工作作风,使药学服务提高到更高的层次。1加强人才培养与建设门诊药房是药学工作的前沿,了解用药和处方质量情况以及临床需要,它又是传递和反馈药品质量,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供应及经济效益等信息环节,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给调剂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要是不再停留在处方的调配,审查药名,药品的用法,用量等常规内容,更进一步对药物特别是新药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的合理性,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及时给予,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药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提高学术水平。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工学结合在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中推行现状的思考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中,要顺利地推行工学结合,却存在不小的障碍,需要认真的思考。

    作者:吴海华;费丹华;杨颖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2例临床分析

    Wernicke脑病是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我科在2000年1月~2013年1年的13年中,共收治2例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的患者。现将这2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治过程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32岁,G4P1,农民。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6月20日。因停经85d,恶心呕吐2月余,嗜睡2d。入院。自停经37d开始出现恶心、呕吐,逐渐加重,2005年8月23日开始不能进食,当地医院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治疗,效果不佳。9月13日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未予特殊处理,9月15日送入我院.既往无特殊,无烟酒嗜好。入院查:体温36.8℃,呼吸24次/min,脉搏120次/min,血压126/84mmHg,一般情况差,嗜睡,皮肤黏膜未见出血、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球水平方向轻微震颤,双眼凝视困难。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心肺腹查体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妇科检查:未做。实验室检查:尿酮体(+++),血红蛋白107g/L,白细胞9.4×109/L,颗粒60%,血小板199×109/L,红细胞比积34.7%。血肝肾功能:钾2.9mmol/L,肌酐104umol/L,尿素氮7.6umol/L,血糖6.54mmol/L, ALT 181U/L,TBIL 20umol/L,DBIL 7.20umol/L.超声:肝、胆、胰、脾、双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宫内早孕,如孕11+w。入院诊断:孕11+w,G4P1,妊娠剧吐;Wernicke脑病?入院后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500mg/d诊断性治疗、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其他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5d后眼球震颤消失,嗜睡消失,10d后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好转,维生素B1剂量改为100mg/d,14d给予出院,出院时已能进足够食物,未继续口服维生素B1维持,后定期产检无异常,孕39+3w分娩1活男婴,产妇、新生儿无异常。

    作者:邢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医学遗传学教学如何给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遗传病的发病率相对增加并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此,医学遗传学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使学生形成会诊断、会分析、会解决遗传性疾病的临床工作能力。

    作者:杨晓晖;李荣耀;刘颖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及其与胃癌发病机制的关系

    DNA复制过程中形成的错配碱基进行修复,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保持遗传稳定、调节生物多样化的基本功能,它保证了DNA复制和转录的准确性。为了保持基因组稳定性,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一些高度保守的途径,以修复DNA损伤或复制错误,即DNA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 MMR gene),属于复制后DNA修复系统,DNA修复系统是防癌第一道屏障。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是人体内一组高度保守的管家基因,具有修复DNA碱基错配、增强DNA复制忠实性、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降低自发性突变的功能[1,2]。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在癌症发生的分子病理途径中占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进行了较多有关错配修复基因与胃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对阐明急胃癌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就此内容进行以下综述。

    作者:徐芹芹;刘丽萍;阚瑛;本巴吉;刘翔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现对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行FFA检查提示双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患者3人(6眼)进行报告。年龄:10岁1人,29岁1人,30岁各1人,男,2人,女,1人,患者均无早产史及低出生体重史,否认家族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无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主诉:双眼无痛性视力下降,无夜盲,双眼视力HM/10CM---0.25,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直径约3mm,晶体透明,眼底表现:10岁患儿1眼全周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结构不清,对侧眼视网膜血管终止于赤道部,视网膜周边无灌注区;成年男患表现为双眼视盘边界清晰,颜色红,视盘颞侧发出一条索样皱襞,终止与周边视网膜,牵引黄斑区结构变性,但未见视网膜脱离,周围视网膜可见血管分支增多、变直,有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见图1);成年女患眼底双眼视乳头边界清楚,视网膜血管终止于赤道部,视网膜周边无灌注区,血管终止处见异常血管嵴样隆起,异常高荧光,小血管异常可累积黄斑区毛细血管(见图2)。对周边部视网膜存在毛细血管无血管区,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告知家属一并行眼底及常规FFA检查,并追踪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而有并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终视功能恢复较差。

    作者:李红;潘乐;蒋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通过1例CT漏诊探讨彩超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探讨彩超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通过1例胰腺癌平扫CT漏诊分析,探讨彩超对胰腺癌的超声显像。超声及CT对胰腺癌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因其费用相对较低,在基层尤为适合,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需病理检查。

    作者:谭小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指由于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的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1]。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40%~60%)和致残率高(占生存者的50%-85%)等特点[2]。早期手术既可直接解决血肿占位效应,又可清除血肿及因血肿代谢、介导等释放的各种化学因子[3]。外科手术治疗可使急性期病死率降至10%~22%[4]。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5]。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再出血,有效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病死率、重残率有着重要作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肖艳林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电子病案数据融合平台的应用研究

    病案信息资源不仅是医院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法律证据文件。随着电子病历的推广应用,各医院规模的逐步发展,纸质病案存储管理易损毁、成本高、效率低、共享难等弊端愈发凸显。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结合医院现状,提出采用电子签名技术、第三方可信时间戳技术以及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病案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对实际研制系统提供参考。

    作者:哈铁军;王晓盈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药理学作用机制

    脑梗死是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多年来,虽然人们在危险因素的防治及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发现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1]。从中医角度观察,该病多由气滞血瘀所致,故应用活血、行气、通络、化瘀的药物,可以改善症状。丹红注射液是把丹参、红花按科学配方提取的复方制剂,为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由于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2],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就其药理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张慧松;赵玉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浅谈电子病案的发展

    电子病案是所有电子病历的总和,是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的医疗卫生科技档案。目前电子病案的应用价值较为局限,不能有力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和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但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子病案是现代医院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它预示着未来病案发展的方向。

    作者:王秀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职外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探讨

    如何将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实用型医学人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在外科临床见习中教学的改进,为其今后的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朱利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1例孕产妇死亡的分析、探讨及应对策略

    每天,约有1000名妇女死于与妊娠和分娩有关的可预防疾病。所有孕产妇死亡有9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农村地区及贫困和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中,产妇死亡率较高。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1]。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当前妇幼保健的重要任务[2]。有的是可预见可避免,有的无可避免。1死亡孕产妇基本情况1.1黄ⅹⅹ,35岁,本科,经济收入3000元/年,居住山区,第一胎生育时间2010年8月24日,本次怀孕末次月经2011年11月27日,属于计划外怀孕,分娩时间2012年8月26日,自从怀孕后一直在外躲避,孕情监测情况不详。孕妇与2012年8月22日转回家中,2012年8月26日分娩在家由其家人(丈夫、婆婆)接生,第一个接下女孩,第二个有会阴自剪现象,第二个男孩接下后,出现窒息,产妇出现大流血,此时家人拨打120,到本地区县级医院,男孩已经死亡,产妇病情严重,立即送往省级医院,产妇在省级医院抢救无效,于2012年8月28日死亡。

    作者:王秀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目前已被证实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是心脑血管、周围血管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疾病进展越严重,患者的Hcy水平越高,因此,患者的Hcy水平能够反映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类型及病变严重程度。 Hcy可通过氧化应激毒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细胞凋亡、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免疫反应、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的平衡、影响脂质代谢,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等多种机制损害人体心脑血管系统,维生素B族在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VitB6、VitB12以及叶酸的补充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而人体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吸收不良,易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目前,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近10年来,国内外对于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不断,多个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Hcy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浆Hcy升高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可以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2]。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死率极高,在各种死亡原因中占据第二位,1969年Mc Cul y首次意外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之后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成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备受关注。

    作者:刘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医院经济建设

    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基础,也是为医院经济建设提供有效服务的前提。

    作者:房世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及健康需求研究进展

    目前结核病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耐多药结核病是指痰结核病菌阳性患者,对异烟肼(H)、利福平(R)两药以及其他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通常为肺结核患者)[1]。2007年,估计全球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为50万例[2]。MDR-TB疗程长,故调动结核病患者积极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也显得必不可少。1耐多药结核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需求1.1自我护理能力(self-care agency)自我护理能力是Orem自我护理理论系统中的概念之一,国外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此方面的研究,self-care agency在我国被译成自我护理能力[3]。它是满足自身需要,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保持个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促进个体完满状态的能力,是一种后天学习而得并受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身心状况所影响的能力[4]。Kearny和Fleischer [5]采用意见达成一致的方法在毕业大学生中来确定自我护理能力的特征,得出4个次要结构,即对自身处境、动机、基本知识和自我价值的主动和被动反应。据此,根据个体执行自我护理活动的特征,认为自我护理能力由3个特征组成,即基本特征、可行特征和实施特征。

    作者:黄亚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浅析医院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现代医院必然是信息化的医院。医院档案的现代化就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管理。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作者:李子怡;杨晓静;黄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乡镇医院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结乡镇医院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护士人力不足、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差、激励机制不完善、培训欠缺、领导不重视。认为护理管理者如何通过自身的护理管理水平,利用现有的护理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力,稳定护理队伍,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何金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小面积烧烫伤门诊创面处理与护理进展

    小面积烧烫伤在门诊治疗与护理中,创面处理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烧伤创面处理与护理方法不断更新、改进,本文综述了常用创面处理与护理方法,如传统换药法、民间中医用药法及新型制剂与敷料应用法。各种换药方法用药效果各有所长,目前以烧伤膏类湿润包扎应用广泛,新型制剂及敷料的不断研发和应用是当今及今后烧伤创面处理的主流。

    作者:曾雪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浅析城市社区常见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

    慢性病具有控制率与知晓率低但死亡率与致残率高特点,直接挑战着人类的健康,不仅降低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持久地消耗了卫生资源,增长了医疗费用。鉴于此,加强对常见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慢性病管理网络的构建以及社区慢性病的支持环境建设两方面,分析社区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作者:俞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1例恶意坠床患者的护理体会

    坠床是一种突发的护理安全事件。原因有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无论哪种因素的发生均可能会导致患者损伤、出血、骨折,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今年7月份收治1例患者,因情绪变化恶意坠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给医护人员敲响了警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2012年9月4日因车祸后致头部、胸腹部多发性损伤入院,诊断:脑挫裂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入院时患者情绪激动,予以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床档,告知家属注意事项。9月6日患者趁家属扔垃圾时翻越床档,跌至床下。经医生查体及检查后示无诱发损伤。护理人员及时改变护理方式,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患者情绪稳定,安全顺利出院。

    作者:李琳燕;冯月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