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维胜;张艮甫;黄赤兵;范明齐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作用.方法 (1)在取肾同时取供体脾脏,并制成脾细胞悬液.在术前及术后第4天分别抽取受者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出淋巴细胞.同时跟踪调查受者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2)以供者及无关者脾细胞为刺激细胞,受者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供者及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受者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在供体脾细胞、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及未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本组研究了35例能够获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供体脾细胞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10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5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8.6%.(2)术前及术后第4天时,供体及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受者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正常组淋巴细胞对供体脾细胞反应的刺激指数术后较术前的下降值明显高于排斥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和排斥组淋巴细胞对无关者脾细胞反应的刺激指数术后较术前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及术后4d,未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4d,无关者脾细胞对受者淋巴细胞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4d,供者脾细胞对受者淋巴细胞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术前、术后受者淋巴细胞对供体特异抗原及无关者抗原反应的刺激指数,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预测作用;而术后,受者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的刺激指数较术前的下降值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术前、术后在无关者抗原刺激及无抗原刺激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预测作用.(3)术前、术后在供体特异抗原刺激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明显预测作用.
作者:王书龙;张艮甫;黄赤兵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大鼠前列腺痛模型中L5~S2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NO合成酶(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30只SPF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设0、6、12d 3个时相,分为5组,每组6只),通过前列腺完全弗氏佐剂(CFA)和生理盐水注射制作大鼠前列腺痛模型和对照组,分别提取L5~S2脊髓背角组织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背角GFAP、TNF-α、iNOS的表达.结果 慢性前列腺痛大鼠中L5~S2脊髓背角中GFAP、TNF-α、iNOS表达在6d和12d组均明显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和0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AP 12d组高于6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的表达高峰在6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前列腺痛可以引起L5~S2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TNF-α分泌增多及iNOS活性增强,表明慢性前列腺痛可以导致L5~S2脊髓中枢继发性的炎性改变,可能与前列腺痛的持续和泛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恒;周占松;杨忠;刘丽梅;宋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消化系统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主要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
作者:曾燕;赵建农;谢微波;钟维佳;罗银灯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2004年1~12月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373例剖宫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骨盆狭窄、臀位、疤痕子宫等.结论 增加孕妇及家属自然分娩的信心,努力提高医护人员对剖宫产适应证的认识,并提供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黎少萍;陈银杏;陈彩儿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自1939年首次合成阿片类镇痛药哌替啶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阿片类镇痛药.主要以:(1)强效镇痛作用;(2)作用时间短;(3)降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开发为目标.先后于1960年合成芬太尼,1974年、1976年分别合成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但它们主要是经肝脏代谢,半衰期和时量半衰期均较长,不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盐酸瑞芬太尼 (remifentanil hydrochloride)是由G1axo~Wellcome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的超短时效的麻醉性镇痛药.化学名为3-[甲氧羰基]-4-(N-苯基丙酰胺基)-1-哌啶]丙酸甲酯盐酸盐(3-[4-(methoxycarbonyl)-4-(N-phenylpropanamido)piperidin-l-y1],于1996年8月首次在德国上市,其半衰期极短,持续静滴不产生蓄积作用,不良反应小,为一较理想的高效、速效、短效的麻醉性镇痛药[1].
作者:郝雪琴;陶国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静脉留置针用稀释肝素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试验1组用3ml肝素盐水(50u/ml)封管,试验2组用3ml肝素盐水(25u/ml)封管,对照组用3ml肝素盐水(125u/ml)封管,对堵管、局部渗漏的发生率、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比较.结果 3组肝素封管液堵管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间PT及TT值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局部渗漏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静脉留置针使用3ml肝素盐水(每毫升含肝素25u)封管较安全可靠.
作者:王安静;方利;田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发现盆块伴痛经7+年,加重6个月入院.入院妇查:宫颈重度糜烂、肥大,子宫增大,子宫左后方扪及囊性、质中包块,约6cm×7cm×6cm大小,边界清,欠活动;彩超提示:子宫前位53mm×64mm×75mm,回声欠均,见前后经0.4cm液性暗区,宫颈前后经32mm,子宫后方见49mm×86mm块影,边界清,可见包膜回声,内见密集点状回声;宫颈刮片: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入院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症,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于2005年3月8日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术中见:子宫均匀增大如2个月孕大小,子宫后方囊性包块约7cm×6cm×4cm,来自左侧输卵管近伞端约1cm处,有一短蒂相连,形态欠规则,内见脂肪、毛发,左卵巢囊性增大,约5cm×5cm×4cm,与子宫左侧后壁及宫骶韧带粘连,右附件未见异常.将左输卵管肿瘤切除送冰冻,报告结果:囊性畸胎瘤,上皮及神经组织分化尚成熟,局部有不典型增生及出血;行全子宫及左附件切除,术后患者恢复好,8d痊愈出院.术后病检:左输卵管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左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子宫肌腺症;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
作者:田峰;周允新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与宫颈湿疣阴道镜图像的差异.方法 通过对病理诊断为CIN(108例)和宫颈湿疣(226例)患者的阴道镜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用χ2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二者在醋酸白色上皮厚薄、消退快慢、边界及异型血管、镶嵌、芥末黄和病变形态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异型血管、镶嵌或芥末黄的出现多为CIN;而宫颈湿疣的醋酸白色上皮更厚、消退更慢、边界更清楚,且可在移行区外.同时,二者在形态学上亦有差异.结论 异型血管、镶嵌或芥末黄的出现应多考虑CIN,而宫颈湿疣应特别注意醋酸白色上皮的部位、厚薄、持久性、边界以及病变的形态.
作者:曾建华;钟玲;林明杰;杨帮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电灼、膀胱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 26例获访23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均获愈.结论 经尿道电灼加膀胱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赵剑锋;孙先禹;张尧;曾定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 对1995~2005年我院收治的37例<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35岁宫颈癌106例做对照研究.结果 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比例高于年长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接触性出血、白带异常,而年长者主要为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结论 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比例高,临床表现多样化,应定期筛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作者:华媛媛;熊正爱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与被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慢性全身内分泌代谢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病以原发性占极大多数.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为胰岛素依赖型.病情较成人重,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作者:孙岚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激活负性共刺激信号PD1-PDL1对延长移植肾存活的效能.方法 以PDL1Ig基因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PDL1Ig基因转入BN大鼠树突状细胞(DC)细胞同时输注受体,以Lewis大鼠为受体,行同种肾移植为转染组,并以未转染DC输注为对照组;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和术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转染组移植肾存活(41±7.6)d,较对照组移植肾存活时间(8.6±1.2)d明显延长;移植组术后血清肌酐较同期对照组明显为低.结论 PDL1基因修饰的DC可以明显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作者:冯嘉瑜;张艮甫;黄赤兵;王平贤;范明齐;肖亚;方针强 刊期: 2006年第16期
Semm式腹腔镜下标准鞘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我院从2002年开始开展该术式.因部分手术步骤较繁杂,故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对其进行改进,形成了改进CISH术式,至今已完成28例,并将该术式与同期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了对比和随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谢珊莉;张英;刘贵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survivin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表达变化与肿瘤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Ⅰ级16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临床分期表浅型24例,浸润型20例;另取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做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定位和半定量检测,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biotin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进行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浅型和浸润型survivin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细胞凋亡指数及增殖指数随肿瘤恶性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 survivin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膀胱癌组织的增殖及凋亡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姜果;张建华;姜荣建;陈仲达 刊期: 2006年第16期
通过对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案例分析,揭示出农村宴席存在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也为卫生监督机构如何搞好农村地区卫生监督工作提出新课题.
作者:余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2005年10月~2006年1月,我们对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施行了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明;周灵飞;马双慰;周智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合成肽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大鼠移植肾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工标准固相合成法新型肽,3H-TdR掺入法观察其在体外对人外周单核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建立原位大鼠异基因肾移植模型32例,设合成肽加CsA治疗组、合成肽治疗组、CsA治疗组以及对照组4组,每组8例,观察大鼠移植肾脏存活时间及移植肾功能.结果 合成肽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MLR的增殖反应;围手术期应用合成肽结合小剂量CsA,能显著延长同种大鼠移植肾脏的存活时间(54d),并维持较低的血清肌酐水平[(47.40±11.2)mmol/L].结论 合成肽能显著抑制人外周单核细胞经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引起的增殖反应,围手术期应用新型合成肽结合小剂量CsA,能显著延长异基因移植物存活时间及功能,表明合成肽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器官移植免疫调节药物.
作者:易善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我国现有各种精神病患者1 600多万人,精神病患病率达13.4‰,精神疾病已成为中国疾病总负担第1位的疾病.为此,2003年12月,我们对石坪桥地区6个居委会进行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琼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是一种C-C型(具有相邻的半胱氨酸)化学趋化因子.MCP-1被认为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细胞因子.MCP-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多个阶段均有重要作用,包括诱导脂条纹开始形成,引起斑块不稳定和促进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本文现将MCP-1对心室重塑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胥雪莲;覃数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我国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部分地区的高危人群中,一般人群的HIV感染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流行模式下,高危人群仍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及干预的重点.而高危人群基数是AIDS流行形势分析和预测的核心变量,对于估计存活的HIV感染者人数不可或缺,是制定AIDS防治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开展高危人群基数估计工作对艾滋病防治政策及计划的制定、卫生资源的分配、感染者人数的估计、干预项目的计划制定与督导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1,2].直接法包括普查法、枚举法、人群调查法等,通过调查直接获得各类高危人群规模(数量),或通过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对高危人群规模(数量)进行统计学推断.间接法包括:乘数法、提名法和捕获-标记-再捕获等方法.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以弥补各自不足.本文主要介绍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中常用的乘数法(multiplier methods)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优缺点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李南;吕繁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