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兰群儒

关键词:脑出血, 肺部感染, 预防, 护理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6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了引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结果 脑出血的老年患者是否会引发肺部感染受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原发疾病、基础疾病、意识状态、年龄、卧位、吸痰、吞咽、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 老年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理原因具有多样性,在医务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及时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正确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促进感染的控制和患者的康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血锌缺乏相关因素的分析与饮食指导

    目的 探讨沧州市区0~14岁儿童血锌缺乏情况,分析血清锌缺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具体原因进行饮食指导,为治疗、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院儿童保健中心因食欲不振就诊的儿童626例,通过测定血锌的含量,调查血锌缺乏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员,选出有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因素有:检验出369例1~14岁儿童血锌水平偏低,缺锌发生率为58.9%,家长或看护人员的相关因素占78.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视儿童锌缺乏,儿童血锌缺乏相关因素其中家长或看护人员大,因此通过各种方式的宣教改变家长或看护人员的观念,提高其水平,合理安排儿童饮食;通过提高血锌水平,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魏月琴;吴永利;郗瑞倩;李霞;高超;刘君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入住我院治疗的80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位体引流、合理给氧及胸背部叩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正常体温恢复时间、胸片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正常体温恢复时间及胸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小儿支气管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婷;田桂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诊治的5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5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98.2%,均经腹部超声检查,符合率64.8%.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早期确诊率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艾中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广州市番禺区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对番禺区2005~2010年学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番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番禺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其中传染病类46起;3~6月和9~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 番禺区学校突发事件中传染病类占居首位,事件的人群分布与学校人口的密集度,学生的防病意识等密切相关.

    作者:黎燕君;杨燕君;王凤梅;卫敏航;黄桂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例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患者住院时间、年龄、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等相关,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何云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开腹手术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比较开腹手术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直肠癌患者,将其视为观察组,该组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106例直肠癌患者作对照,该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疾病观察比较.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3项疗效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81%,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显著,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王超;王玉奎;王向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异位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临床不同治疗方法的护理措施.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我站收治80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结果 80例患者经认真地观察病情,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在治疗前后能克服各种的困扰,尽快康复.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的不同的治疗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对于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红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内分泌疾病相关性低血钾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内分泌疾病相关性低血钾症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发生低血钾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常规化验和常规实验室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中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患者低钾血症病因,并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低血钾症的病因有主到次依次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8.33%)、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11 67%)、库欣综合征(20%)、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21.67%)、嗜铬细胞瘤(8.33%)、甲亢性周期性麻痹(5%),另外3例(5%)患者原因不明.根据患者低血钾症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后,患者血钾水平得以良好恢复.结论 积极寻找内分泌疾病相关性低血钾症的病因,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汪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632例术前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及检验方法的评价

    目的 对患者手术前凝血效能的筛检情况,做总体探讨及评价.方法 使用CA1500型血凝仪检测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一旦发现APTT、PT不正常,进行筛检实验,深入检测凝血因子,帮助确诊是否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提升手术安全性.结果 632例术前患者,APTT、PT不正常患者共15例,异常率为2.37%.比较异常率前者显著大于后者,前后有明显差异(P< 0.005).结论 使用APTT、PT用来做术前患者凝血效能的筛查,可提升实验的敏感性、准确性.

    作者:柳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晚期癌痛的护理管理

    目的 总结我院肿瘤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2月2年内收治的156例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56例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管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痛;护士对癌痛评估管理;对疼痛治疗的护理管理;对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护理管理;对疼痛患者出院的健康宣教.结果 对156例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后每1例患者的疼痛均减轻或消除了,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患者家属及社会满意的效果.结论 护理人员积极更新知识,学习癌痛新观念,从而让癌痛患者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莲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目的 总结探究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的一系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06年2月~2012年9月之间治疗的3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方法.即气管插管;洗胃治疗;同时服用有效的解毒剂和复能剂帮助恢复;以及在后续治疗里其余的精心护理等.结果 在38例重度患者中终35例成功痊愈出院,另外3例死亡,治愈率为92.1%,死亡率为7.9%.结论 及时的气管插管加上彻底的洗胃等的系统性的综合治疗可以大大的提高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成功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同时对患者的细心观察,精心护理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之处.

    作者:姚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出院指导.结果 15例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成功,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 介入栓塞术的护理重点是术前预防动脉瘤的破裂,术后严密观察,加强穿刺处部位及并发症的观察,因此,及时、正确、积极、综合的护理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极其重要.

    作者:任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诊治

    患者女性,55岁,主因“面部水肿2年余,反复呕血、黑便1年余”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贫血貌,肝病面容,面部水肿,颜面部及胸前可见散在蜘蛛痣,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脏于肋下未触及,脾脏于左肋下5cm可触及,质稍硬,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午无水肿.

    作者:李渺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胸腔积液腺苷脱氨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积液中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索一种快速,便宜又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用于鉴别胸腔积液良恶性的检验方法,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本科进行胸腔积液检验的167例疑似肺结核或肺癌患者的检验结果以及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表明,确诊结核病患者ADA浓度大多明显增高,CEA多数正常,而肺癌患者ADA多数不高,CEA明显增高.结论 利用ADA+CEA联合检测可以在癌性还是结核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中,特别是在排除肺癌的鉴别诊断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特别适合在基层结核病门诊使用.

    作者:温红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产后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及性和谐满意度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共166例(阴道助产除外),分成阴道分娩组128例,剖宫产组32例.随机分为生物反馈治疗组80例,kegal法训练组80例,产后42~50d回院进行盆底肌功能的测试.生物反馈治疗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al法训练法治疗,对照组行kegal法训练盆底肌,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尿失禁的日平均频率、盆底Ⅰ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平均肌力(较治疗前有显改善(P<0.05),且生物反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有显著疗效,可以明显改善盆底肌功能.

    作者:李仲均;禤文婷;黄丽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法及护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疗法及护理的办法.方法 根据SLE的临床特点,对53例患者进行评估.通过对53例SLE患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疗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53例患者病情中45例病情有所好转,8例无变化.结论 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疾病的好转及康复.

    作者:李亮亮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 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以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和药物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出血情况均得到治愈,月经量和周期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董玉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肺弥散功能测定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肺弥散量(DL)是肺功能的一个敏感指标,分为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现已证明年龄、身高、性别、体位、运动、吸烟、血红蛋白、胸腔压力、高原等对DLco及其成分均有影响.DLco与身高呈正相关,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相同年龄组,男性DLco较女性为大;DLco与体位的关系是:卧位大于坐位,坐位大于立位,主要与Vc增加有关.运动时DLco增加,是由于Vc增加所致.吸烟、胸腔压力增高(气胸、胸腔积液)使DLco减少,而红细胞增多症、高原使DLco增加,与Dm和Vc增加均有关系.DL、Dm、Vc随年龄增加而下降.COPD患者早期弥散功能正常,随着病情的加重,功能性肺泡逐渐减少,肺毛细血1管损害较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弥散面积减少,弥散功能下降.Dm和Vc检测可以帮助判定DLco下降的原因,有助于了解肺弥散功能障碍的环节,能为SARS患者早期肺功能受累的程度判断提供依据.SLE患者早期弥散功能主要由Dm异常所致.气胸时肺的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受到损害.慢性心力衰竭时,DLco下降主要由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所致,同时Vc增加,Dm下降.

    作者:孟祥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三联疗法加以中药,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0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给予三联疗法+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疗法加以中药治疗,值得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姜广兵;薛雷;张大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嵌顿疝患者使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经过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手术治疗的时间为50~120min,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患者占12例,留置导尿后能够自行排尿,阴囊出现轻度血肿患者占10例,给予理疗后得到缓解,术后患者住院的时间在7~10d之间,没有出现切口感染例数,通过随访没有发现复发例数.结论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陈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