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好发于四肢长管骨骨骺区,并可向干骺端扩张.其中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多见,次为股骨近端、肱骨近端、跟骨及坐骨等.一般有2次骨化中心的骨骺皆可发病[1].此病青少年多见,本文报道6例,结合临床及病理回顾分析其影像特征.
作者:卜庆丰;张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经腹贲门肌层切开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前、后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后进行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后恢复顺利,吞咽困难症状缓解,无并发症.13例术前末端食管括约肌压力为(36.25±12.91)mm Hg(1mm Hg=0.133kPa),术后为(19.05±5.04)mm Hg,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24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对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疗效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祥丽;蒋耀光;王如文;范士志;陈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病人的围手术期气道处理.方法回顾分析 87例甲状腺癌病人行甲状腺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气道处理体会.结果 87例病人中,1例胸骨后甲状腺癌病人术前气管严重狭窄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气管插管,手术顺利;术中发现21例病人气管受压移位,9例病人气管壁软化,3例病人气管狭窄.全部病人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76例病人拔管安返病房,8例病人带管回病房ICU,3例病人拔管,改气管造口.全部病人无气道梗阻发生.结论术前正确气道评估和准备,麻醉诱导期正确处理,术后正确维护气道,是减少甲状腺癌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古博;闵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60岁及以上患者实施胆囊良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剖腹胆囊切除术(OC)的经验,探讨高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行LC73例与同期行OC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4例患者中,LC中转开腹6例,65例(39.63%)合并其他疾病;11例(6.7%)出现不同情况的术后并发症,保守治疗痊愈.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结论老年人合并症多,慎重选择手术方式,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术中、术后监护,将会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降低老年人胆囊结石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忠;陈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6例鱼胆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消化道症状(100%)、少尿或无尿(67.9%)、尿检异常(85.7%)、肝功能异常(80.4%)为主要表现.轻、中度中毒治愈率100%.重度中毒治愈率93.3%.结论鱼胆中毒可致多脏器损害,其中以胃肠、肾、肝常见.轻、中度中毒经洗胃、激素等治疗全部治愈.重度中毒经血液透析等治疗效果亦佳.
作者:吴红华;马大庆;杜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ESA)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妊高征产妇,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CESA分娩镇痛,对照组20例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第2、3产程的血压心率变化、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第2、3产程心率、血压以及VR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CESA用于妊高征产妇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唐桂圣;沈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中毒心肌酶谱与心电图二者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及心电图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异常 17例(56.7%),心电图异常22例(73.3%),其中ST-T改变11例(36.7%),窦速10例(33.3%),期前收缩1例(3.3%).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改变与心电图异常不平行,酶谱的改变明显优于心电图,前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文玉明;曾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61岁,住院号382970,于2002年3月14日因面色苍白2个月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面色苍白,伴轻度双下肢浮肿,活动后心慌心累,在外多次查血常规Hb在66~75g/L之间,予以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至我院查骨髓(髓片号2002-222-M1),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细胞内铁(-),细胞外铁(+++),遂以缺铁性贫血收入我科.
作者:姚蔚瑜;荣小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39岁.2002年12月25日因车祸后双眼球脱出4h急诊入院.患者于当日晚上乘坐高速行驶的载重货车,不慎撞在一悬空的告示牌边缘,当时即感双眼疼痛,流血,无昏迷、恶心、呕吐.入院查体:神清,颜面部肿胀明显,双侧眉弓下可见一长约13cm的皮肤裂口,深达骨膜,内有新鲜血液渗出,鼻骨后退,鼻腔内有暗红色液体流出.双眼球脱出于睑裂外,右眼球位于右耳上方,左眼球脱臼于下睑下缘,仅有少量筋膜组织相连,视神经、血管及6条眼外肌均已离断.
作者:刘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恙虫病150例,其中7例以心肌损害为主要表现分别一度被误诊为其它疾病,为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本组7例报道如下.
作者:曹力生;李宏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 077例行直肠超声前列腺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的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诊断明确.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明显优于经腹途经及经会阴部检查前列腺,可为诊断及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韩小容;熊艳;吕毕;杜庭莲;赵小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血浆心钠素与右心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把50例肺切除患者分为全肺切除组(12例)、肺叶切除组(28例)及肺楔形切除组(10例),通过多普勒肺血流频谱测定患者术前、术后3~5d、术后8~10d的右心功能指标,并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时点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结果肺楔形切除术后右心功能及ANP无明显改变.肺叶及全肺切除组在术后3~5d右心功能及ANP均发生改变,表现为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血管阻力(PVR)及ANP均升高,这些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肺切除组比肺叶切除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而肺叶切除组在术后8~10d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全肺切除组在术后8~10d上述指标的改变持续存在.肺切除术后ANP的改变与PAMP及PVR呈正相关.而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PAMP、PVR及ANP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后右心功能发生改变,全肺切除术右心功能改变持续更久.同时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后ANP显著升高.
作者:张云嵩;陈建明;范士志;蒋耀光;李陶;熊秀琴;李志平;牛会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40岁,初中文化,农民,已婚.因失眠、易疲劳、全身麻木2年余,发作性神志不清20多天于2002年4月22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失眠,渐感四肢、脑部及躯干麻木不适,尤以局部受压后明显,感纳差,易疲劳,头昏,头胀,在县人民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1年前到某大型医院住院7d,做头颅CT、ECG、肝功、EEG等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焦虑症,但上述症状一直迁延不愈.入院前20多天,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猝倒、四肢强直,以后反复发作4次,每次发作均无精神刺激因素,夜间及白天均有发生,发作持续时间数秒及数十分钟不等,伴有面色苍白,唇色发绀,牙关紧闭,曾将舌咬伤、牙齿跌落,发作后意识自行恢复,不能回忆发作中的情况,曾到当地诊所诊为癫痫.为明确诊治,门诊以:
作者:李清均;肖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从1985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甲状腺癌5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恩典;吕俊忠;王守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分析我科手术治疗9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并全部进行随访. 结果完整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组织4例,部分切除3例,活检2例.结论胸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易发生外侵,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薛志强;王如文;蒋耀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肺气肿是一种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不可逆气流受限,病理学上表现为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的疾病[1].
作者:龚太乾;谭群友;蒋耀光;王如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试验观察是否能用胶体金早早孕纸条定性或半定量地检测血HCG,给临床急诊及时提供辅助诊断指标.方法先用胶体金早早孕纸条检测血清或血浆HCG,再用美国雅培AXSYM全自动免疫发光仪复检,观察二者的吻合性.结果胶体金早早孕纸条与AXSYM免疫发光仪检测血HC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可以用早早孕纸条检测血HCG,配合临床急诊诊断.
作者:王厚照;马莉;田丰丰;陈云;周友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常见胸外科疾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4年4月~2003年9月施行VATS诊治胸部疾病277例,其中自发性气胸、血气胸187例,孤立性肺结节51例,胸腔积液4例,局限性胸膜间皮瘤、脓胸及凝固性血胸各3例,中段食管癌5例,重症肌无力2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得以明确诊断或完成治疗.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危象发生.手术时间15~140min,平均54.7min,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69.3ml;住院1~20d,平均9.2d.结论 VATS选择性诊治胸外科疾病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作者: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龚太乾;周景海;马铮;林一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75例DCM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结果 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5例)QTd为(82.3±21.57)ms、QTcd为(98.9±24.86)ms,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40例)QTd为(61.5±18.33)ms、QTcd为(72.5±20.93)ms,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QTd增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P< 0.01).结论 QTd或QTcd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冯胜红;周刚;郭勇;陈凡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前胸壁畸形,约占小儿胸壁畸形的90%以上[1].日本和田寿郎统计其发病率为0.1%~0.3%[2],但也有作者报道高可达0.79%[3].目前对其病因、手术年龄、手术方式、心肺功能的影响等认识还不完全统一,现结合文献对该病心肺功能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潘征夏;杨杰先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