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进展

潘圣洁

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梗死, 疾病危险因素, 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供血不足, 脑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 心律失常, 健康问题, 功能丧失, 高脂血症, 糖尿病, 高血压, 综述, 致死, 致残, 吸烟
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部分脑功能丧失的疾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脑梗死在全球性致残致死病因中位居第二[1].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问题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因素[2].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被认为可能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进展,被广泛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3].本文对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从香港护理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

    目的 了解我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并为如何完善护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对比,找出不足,尝试将部分可行的内容引入本科教学.结果 相比之下,香港护理人员培养模式趋于多元化,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结论 我们需尽快更新教学和管理理念,加快改革各个教学环节.

    作者:孙晓婷;宋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失眠状况的护理

    失眠是不易进入梦乡,睡不安稳,睡眠时间很短或整夜不能入睡.这种病症在精神病患者身上时有发生,它的好坏直接反应出了患者病情的好坏.所以对精神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可以及时观察疾病的进展并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蒋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显性脐带脱垂5例与母婴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脐带脱垂经过紧急抢救处理后母婴的结局.方法 对近年发生的5例脐带脱垂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因为经产妇明显减少,脐带脱垂发生率显著下降,从诊断脐带脱垂到终止分娩时间(the diagnosis-delivery interval DDI)长短、麻醉的选择等对产妇以及国产儿结局有直接影响,2例就地实施抢救的围产儿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提高一个产科团队整体的抢救能力并加以模拟训练能够改善脐带脱垂母婴预后.

    作者:陆继红;沈倩;杨宾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90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取同期脑血管造影的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脑血管狭窄,以多支脑血管病变及中重度狭窄发生率高.

    作者:杨开杰;黄载文;彭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方法 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应加强早期科研能力的基础培训和后期实践性培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合作学习和合作研究”理念.结论 此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具备护理研究的基本能力.

    作者:樊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妊高症产妇临床及回顾性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妊高症产妇的方法,确保产妇顺利分娩.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100例妊高症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妊高症产妇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护理效果良好.结果 我院收治的100例妊高症产妇均顺利分娩,无母婴死亡病例.结论 对妊高症产妇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进而确保妊高症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周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并研究采用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治疗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以让更多孕妇获益.方法 选取某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孕妇3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正常分娩后使用常规疗法预防产后出血,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宫颈注射缩宫素并且对子宫进行按摩,通过观察两组在产后的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观察,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55%)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9.33%),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的联合疗法具有高效、安全、简单快捷的特点,能够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余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粉尘作业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的关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方法 通过询问调查、测量血压、内科常规、X线胸片、肺功能、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常规体检项目,分析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结果 不同性别相比,在血压、肺功能和X线胸片异常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粉尘作业员工,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健康损害、职业禁忌证、职业病.

    作者:高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期妊娠尿潴留1例

    1临床资料患者32岁,停经3余月,B超发现盆腹腔巨大包块5d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LMP:2011年7月9日,停经后有早孕反应,未行产检.孕3月时腹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至孕5月大小.无腹痛腹胀,无胸闷气促,自诉大小便正常,未予特殊处理.后腹部进行性增大,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近1w感解大小便困难,尿频,至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提示盆腹腔巨大包块并宫内单活胎,来我院就诊.G2P1A1.查体:四测正常,心肺正常,腹部膨隆如孕6月大小,见巨大包块隆起,质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无压痛.会阴部水肿,双下肢水肿.专科检查:外阴水肿,阴道口见阴道后壁膨出,阴道仅容一指,宫颈未能暴露.双合诊:子宫大小扪及不清,腹部正中扪及巨大包块,如孕6月大小,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双附件扪及不清.辅助检查:血常规:Hb101g/L.大小便常规正常,肝功能、电解质、血糖正常,肾功能:尿素(3.81 mml/L,H),肌酐(284umol/L,H)尿酸(539umol/L,H).CEA、AFP正常,CA125:54.4U/ml.B超:子宫后位,形态失常,无法测量.宫内见119mm×62mm孕囊,内见一单活胎.盆腔内巨大包块,深处138mm,长度无法测量,两侧至髂前上嵴,上缘剑突下四指.包块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肝胆脾胰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中下段受压,双侧输尿管上段及双侧肾盂肾盏轻度积水.

    作者:唐毅;薛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注射培氟沙星致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1例

    1例58岁男性患者,因肠道感染予以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4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输注约3min,患者突然出现全身瘙痒、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立即停用培氟沙星,给予吸氧、使用地塞米松、异丙嗪等抗过敏治疗,1h后症状缓解.

    作者:郭爱华;张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胎盘早剥孕产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

    目的 对150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护理管理经验,重视孕期保健及管理,早诊断早处理,以降低胎盘早剥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诊治的150例胎盘早剥孕产妇的孕周、出生体重与国产儿死亡率的关系及胎盘早剥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相关护理管理方法.结果 妊娠35w前发生胎盘早剥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35w以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结论 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及高危因素,做好孕期保健,积极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而防治胎盘早剥.

    作者:秦安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麦粒灸的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进展

    本文就近年来麦粒灸在临床疾病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做一综述,以便更深入了解麦粒灸对人体的重要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或临床研究皆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丽清;廖军;毛日剑;贾宁;许中源;王宝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妊娠期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尿路感染的诱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42例妊娠期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是常见致病菌(57.1%).其它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浅绿色群链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每种致病菌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非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高达100%,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达100%.结论 大肠埃希氏菌在妊娠期尿路感染中是常见的致病菌.对非产ESBLs,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低,且对胎儿低毒、安全,可作为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对耐药菌,碳青霉烯类可作为首选抗生素.建议妊娠期妇女行尿液检查作为常规筛查,妊娠期尿路感染妇女行尿培养以明确病原菌,以期早期治疗,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龚屠健;蔡莹;唐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克龄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克龄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床.方法 我科于2012年1月~12月对更年期门诊有围绝经期症状的70例患者给予克龄蒙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服药1~2w后症状均改善,服药后1个月左右明显改善且持续维持,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 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药物,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腰腹肥胖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腰腹肥胖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为腰腹肥胖116例,同时收集35例体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明确排除合并其他炎症反应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泌尿系感染等疾病.依据腰腹肥胖体重指数四分位数将所有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BMI关系.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腰腹肥胖者BMI、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发病率以及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以此同时,腰腹肥胖组,随着BMI的增大,其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发病率以及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也逐渐升高(P<0.05);②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腰腹肥胖者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B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4(P<0.05);以此同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 =0.846(P<0.05),r2=0.808(P<0.05)和r3=0.855(P<0.05).结论 腰腹肥胖随着BMI的增加,其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且腰腹肥胖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高脂血脂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检测腰腹肥胖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对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建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全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药学干预探讨

    目的 分析本院近5年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状况,探讨其药学干预的制定策略和实施效果,为中药注射剂的科学用药和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药学干预实施日期2010年为分界点,对本院2008~2012年间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DDC)、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其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结果 用药频度和费用: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DDDs和DDC在2008~2009及2009~2010年间均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实施药学干预后,DDDs和DDC开始下降,其中2011年下降幅度大,2012年与2011年基本持衡.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自2008~2010年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左右,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3%,2010年实施药学干预后,有效率呈上升趋势,达到90%左右,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至1%以下.结论 本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近年来得到广泛开展,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可为其用药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周爱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TNF-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TNF-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基因,为探讨TNF-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 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下载TNF-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利用String、KEGG、Panther等在线分析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60个差异表达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中,有29个蛋白与其他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作用过程涉及多种生物学通路,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相关.结论 TNF-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涉及多基因相互作用,与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关系密切.

    作者:李长征;周淑清;吕蔚然;马利;周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有效护理干预降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术后并发症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并评价有效护理干预后在其术后降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55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的有效护理,记录其具体护理措施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者28例,肩背部不适疼痛患者14例,腹部疼痛6例,穿刺孔出血0例,4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腹壁皮下瘀斑3例,高碳酸血症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全切的患者进行术后有效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

    随着医护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护理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探讨中医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及当前中医护理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分析了目前对中医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可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使中医护理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

    作者:李红梅;刘雷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