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对照试验的临床报告

梅自勤

关键词:Hp, 治疗方案, 根除率
摘要:目的观察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主的三联2周疗法与以H2受体拮抗剂为主的四联2周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胃镜和快速尿素酶证实HP阳性的180例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病人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治疗对比试验.治疗结束4周后行快速尿素酶检验,观察HP根除率.结果 A组HP根除率91.1%,B组HP根除率90%,两组无显著差异性.结论以H2受体拮抗剂为主的四联疗法是目前根除HP的一种有效且价廉的方案.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对纤溶系统的调节作用与临床意义的研究

    纤溶系统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与纤溶系统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互作用[1],RAS是纤溶功能强有力的调节者.近年来,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及其受体对纤溶系统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AngⅡⅠ型(AT1)受体拮抗剂对纤溶系统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就这方面的内容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周希;李法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把握医疗市场的需求创新综合性医院特色之路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需求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截止2003年底,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17 764所,其中综合性医院12 599所,所占比例为70.92%,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体和支撑.综合性医院在技术、实力、资源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但在当前形势下,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多种形式、多种体制的营利性医疗机构通过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和措施,已经占领了部分市场份额.因此,综合性医院如何针对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市场走出能推动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近年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现任的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进行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医院经过5年的探讨和尝试,现已走出一条创新综合性医院特色之路.

    作者:李庆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成人隐睾治疗体会

    隐睾症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在未成熟儿中占9.2%~30%,在成熟儿中占3.4%~5.8%.无论是单侧或双侧隐睾,由于在对日后生育和精神的影响,以及有恶变和扭转的可能,现大多数临床资料报道均认为应早期手术治疗(好在2岁以前);但在一些落后、偏远地区,其治疗往往被延误到婚后,对夫妻及家庭产生影响.作者自1983年以来,共收治7例成人隐睾患者,都是因为不能生育方来就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国;钱宝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3例临床分析

    对1994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产科急性DIC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对DIC的诊断及处理进行讨论.

    作者:陶国仙;张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损害8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发生率、与SLE活动的关系及其转归.方法明确诊断的237例SLE病例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LE导致的肝损害占28.7%,大部分出现于SLE活动期,但肝损害程度与SLE活动积分无相关性,免疫学异常与无肝损害病例无差异,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好.结论 SLE肝损害较为常见,其损害程度与SLE活动程度无关,积极治疗SLE有助于肝损害的恢复.

    作者:余月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的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对绝大部分上消化道疾患都能作出准确的诊断,但对一些微细病变,仍不易察觉,容易造成漏诊.放大内镜作为一种诊断用内镜,其放大倍数介于肉眼和显微镜之间,与实体显微镜所见相当,能发现黏膜的微细病变,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近年问世的新型放大内镜,由于放大倍数的增加、清晰度的提高和可操作性的增强,已开始进入临床.目前,有关放大内镜在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近年国外文献报道也逐渐开始增多,而国内仅见个别报道,本文收集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陈磊;杨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医院市场竞争策略与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我国绝大多数行业.医疗卫生行业也面临着体制改革,竞争对手多样性的冲击,使得同行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消费者欲望和竞争者地位为逻辑基础开展营销、宣传活动.医院在市场上也需攻守进退,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实力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针对医院当前存在的竞争威胁,有前瞻性地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综合运用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性优势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医疗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让医院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把医院做大做强.

    作者:赵麟丰;杨巧;李亚权;孙亮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35例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消化酶分泌少,胃肠动力不成熟,加之在病理状态下,如:窒息、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导致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上极易出现拒奶、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困难.目前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具有胃动素样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运动[1].我院2002年3月~2003年5月,对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各种因素所致的早产儿喂养困难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幸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氧氟沙星致精神症状1例报道

    氧氟沙星(ofloxacin)系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系、胆道及肠道感染等.静脉及局部用药偶见有精神症状[1]、心律失常[2]、听力下降[3].现将我们使用氧氟沙星致精神症状1例报道如下.

    作者:韩晓红;曹武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胸膜活检术联合胸膜刷检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胸膜活检和胸膜刷检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0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例行胸膜活检、胸膜刷检和胸水细胞学检查,比较各种方法和组合对肿瘤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单项检测阳性率以胸膜刷检高(77.5%),高于胸水细胞学检查(62.5%),但两者相差无显著性(χ2=2.14,P>0.05);高于胸膜活检(52.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 5.49,P<0.05).联合胸膜活检和胸膜刷检,阳性率提高为82.5%,与细胞学和胸膜活检相比有显著差异(χ2分别为4.01和8.21,P分别<0.05和0.01);与胸膜刷检相比阳性率虽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如3种方法联合应用,阳性率为90.0%.结论胸膜活检和胸膜刷检联合应用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绍修;项秀雯;安维哨;陈绍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目的评价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紫杉醇135~1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根据以往化疗用药选择顺铂30mg/d,静脉滴注,第2~5天(TP方案)同时水化利尿;或给予表阿霉素30mg/m2,第1~2天(TE方案)静脉注射.28d为一周期,治疗2~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3例CR 1例,PR 11例,SD5例,PD 6例,总有效率52.2%.TP方案有效率53.3%,TE方案有效率50.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疗效较高,耐受性好.

    作者:戴晓波;张玲;张幸平;甘露;朱予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理影响因素与对策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把人当作社会人来看待,强调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重视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是心身疾病,不同的治疗方法与环境所致的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发展、演变、转归,治疗等.加强对病人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诊疗质量,是完善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

    作者:江淑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出血量为40~70ml,GCS评分<7分的急性脑出血50例随机分为A组( 肠内和肠外贯序营养方法),B组(肠外营养).从起病48h后开始给予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的住院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意识状态(GCS评分)、运动功能(FMA)和运动能力(MBI)的变化.结果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在病死率和意识程度改善、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上明显优于单纯肠外营养.结论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是根据机体代谢变化采用的阶段性合理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对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早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向鸣;胡常林;陈阳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脉压、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72例临床观察

    脉压(PP)增大是大动脉僵硬程度和心血管危险度增大的标志之一.它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良好预测因素,其预测作用大于舒张压(DBP),甚至超过收缩压(SBP)[1].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极不均一性的可靠指标,它预测心肌事件,尤其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估量价值[2].本文对高血压患者PP和QTd进行观察,旨在了解二者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何晓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6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血液灌流组及对照组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灌流组及对照组患者神志稳定时间分别为(12.00±3.66)h、(15.77±4.18)h(P<0.01),阿托品总用量分别为(293.73±101.12)mg、(393.17±284.15)mg(P<0.01),治愈率分别为93.30%(14)、66.70%(12) (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67%(4)、61.11%(11) (P<0.01),所需住院费用分别为(8 446.67±2 549.75)元,(5 788.89±1 490.91)元(P<0.01).结论灌流组患者在神志稳定时间、阿托品总用量、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它能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阿托品用量,因而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费用昂贵.

    作者:戴建平;刘晓青;米艳;周贤桂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胸腺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56岁,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02年12月17日用5%葡萄糖液250ml加入生脉注射液经2h 15min静脉滴注完无反应后,再用剩余的5%葡萄糖液250ml首次加胸腺肽60mg静脉滴注,静脉输入5min时突发全身不适,剧烈头痛,继而出现寒颤、心累、气紧,大小便失禁.HR140/min.

    作者:郑熙琳;杨雪涛;代宗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宫腔镜在难以取出的宫内节育器中的应用

    应用宫腔镜不仅能协助难以取出的IUD的诊断,亦可进行治疗[1].在此对我院宫腔镜下取出嵌顿、断裂及残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雷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适应新形势加强医院管理学研究

    医疗卫生事业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改革发展也倍受社会关注、百姓瞩目.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市场将逐步向全球开放,医疗体制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入.医院自身乃至医院的管理模式都要与国际接轨,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接轨,这给医院管理者们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它要求医院管理者必须从医疗市场竞争入手,不断探索医院的经营战略、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由此医院管理学的研究重要性日益显现.

    作者:李景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青少年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的观察

    目的观察青少年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转归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接受131I治疗后的160例青少年甲亢患者密切随访1年以上,观察早发甲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转归情况,并比较一过性甲低组与转变为永久性甲低组接受131I治疗前的相关资料,了解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160例青少年甲亢患者经131I治疗后发生早发甲低36例(占单病例数的22.5%),其中一过性甲低22例(占早发甲低病例的61.1%),转变为永久性甲低者14例(占38.9%).一过性甲低组与转变为永久性甲低组131I治疗前血清TT3、TT4水平,TGAb、TMAb水平,甲状腺大小、每克甲状腺组织给131I剂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一过性甲低组TRAb测定值明显高于转变为永久性甲低组.结论青少年甲亢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其中有大部分属一过性甲低,只有小部分终转变为永久性甲低.在早发甲低的转归中,TRAb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段东;罗加;李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医院后勤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科技发达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里,改革的洪流一浪接过一浪.为适应时代潮流,军队后勤改革已锐不可挡,势在必行.本院将绿化、物业、餐饮服务、门卫、幼儿园、油库、垃圾率先推向社会化.在实施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靠社会力量,深挖内部潜力,对社会化保障动手早、行动快、方法活、效果好,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医院建设实际,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保障路径.

    作者:崔建新;张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