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

陈功;刘婧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破裂出血, CT诊断,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果.结果 经CT诊断,30例病例出血前均进行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检查与化验.30例病例中,2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2例入院2~4h死亡,病死率为6.7%.结论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多见于肝细胞肝癌,其临床特点不典型,易导致误诊.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者,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应迅速对患者进行CT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孚诺(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应用孚诺软膏,对照组应用凡士林进行换药.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愈合面积变化及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术后用药后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孚诺对肛周脓肿术后减轻创面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房栩丞;惠永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前诊断中应用彩色超声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和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028例孕中期、孕晚期孕妇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率为37.02%(1121/3028),其中包括脐带绕颈811例,胎儿畸形67例,胎位不正161例,羊水过多42例,羊水过少19例,前置胎盘15例,胎盘早剥3例,脐带囊肿2例,死胎1例,本组检查结果多数在院内分娩或引产后证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发现大多数胎儿的形态结构异常,从而尽早的对致命畸形胎儿终止妊娠,而非致死性的畸形胎儿也有了选择空间,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生育质量.

    作者:黄献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5例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35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药物和理疗等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配合必要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治愈28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结论 中医中药综合治疗颈椎病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并做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黄月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生物信息学在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生物信息学数据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水平检测就显得异常重要.本研究以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作为核酸序列信息的主要来源来源,以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所有应用程序基于visual basic 进行开发.实际操作中,可以对关键词、染色体图以及相关功能等进行搜索,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检测提供了较好的查询平台.

    作者:马长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观察中风防治验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中风防治验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80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防治验方;对照组4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等变化情况,进而对中风防治验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的积分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90%;对照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6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40例患者中医症候的临床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医症候的临床总有效率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 中风防治验方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中医症状、体征,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疗效肯定,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著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小板减少120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120例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选择120例TP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当中,有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患者72例(60.0%),有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16例(13.3%),有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29例(24.2%),所有患者当中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所占比率大,为58例(48.3%);造血系统良性疾病、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以及非造血系统疾病该三大疾病类型在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1.7±19.2)×109·L-1、(28.4±18.3)×109·L-1与(31.3±17.2)×109·L-1,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在治疗前其血小板数值的分布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准确诊断并避免误诊.

    作者:张子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提高X线胸片对肺癌的诊断能力的体会

    目的 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胸片误诊、漏诊的29例肺癌病例,探讨肺癌误、漏诊原因及改进方向,为提高肺癌诊断率作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2012年6月间我院及部分外院29例胸片误诊、漏诊的肺癌病例,记录误诊原因及结果,并作分析、改进.结果 经确诊的29例肺癌初诊情况分别为肺炎7例、肺结核4例、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3例、肺囊肿1例、尘肺1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漏诊2例、X线阴性4例.造成临床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有肺癌X线征象的复杂性表现和阅片医生对患者临床资料不够重视以及胸片本身的局限性等.结论 放射医师应注重胸片的摄片质量,培养良好的阅片习惯,加强对肺癌X线征象的认识和掌握,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郭大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病毒性脑炎患者S-100b蛋白浓度与临床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s-100b蛋白的浓度与患者疾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30例、偏头痛患者30例进行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检测患者s-100b蛋白,对比观察检测结果.同时观察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s-100b蛋白的检查结果.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者s-100b蛋白高于偏头痛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s-100b蛋白高于恢复期,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病毒性脑炎患者检查s-100b蛋白,有助于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并判断患者所处阶段,以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石帮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肝肾综合征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肝肾综合征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钾,钠,BUN,Cr,TBIL,ALB,ALT.结果 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血清钾,BUN,Cr,TBIL,ALT明显下降,血清钠,ALB上升.结论 该疗法可提高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作者:黎明娟;杨才萍;李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声誉机制的就医主体决策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声誉机制的就医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的决策规律.方法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就医主体的决策博弈模型构建,分析就医主体的行为规律.结果 医疗服务系统主体可以根据系统环境与条件制定自身行为规则和重复决策,主体行为之间广泛的、重复的博弈带动系统结构变迁.结论 本研究借助博弈论中的声誉激励机制模型,分析就医主体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为实现多主体交互行为的数学建模作一探讨.

    作者:卢杨;欧崇阳;石秀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及MRI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参考价值

    目的 探讨CT及MRI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42例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四肢软组织肿瘤检出率及影像特点.结果 42例患者良性29例,占总例数69.05%;恶性13例,占总例数30.95%,术前CT及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漏诊及误诊,CT确诊19例良性,占良性软组织肿瘤例数65.52%;MRI确诊24例,占总良性软组织肿瘤患者82.76%,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x2=2.25,P>0.05,CT检查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x2=12.08.P<0.05;MRI检查与病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x2=3.50,P>0.05.恶性术前CT检出9例,MRI检出11例,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x2=2.40,P>0.05;CT检查与病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x2=3.76,P>0.05; MRI检查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6.67,P<0.05.结论 CT及MRI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中仅可辅助辨别软组织肿瘤性质,明确肿瘤位置及大小,对于定性欠佳,仍以病理检测为主.

    作者:廖云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不同降压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间入院进行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应用洛活喜、代文、倍博特分别进行抗压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一月后,A、B、C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6.7%和96.7%,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个月后,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A、B、C三组患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6.7%和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倍博特对比洛活喜和代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幅度较大,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作者:刘铁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50 mg/d,1次/d,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高压氧治疗,4w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协同治疗作用,两者合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关亚芬;陈立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来我科就诊的132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6例(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66例(西医治疗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并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疗效较好,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士给药错误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给药错误在医院不良事件中发生比例较高,通过对我院发生的66例给药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与查对不严、交接班不清、带教不严、“三基知识”缺乏、惯性思维等有关.加强查对、严格交接班、严格带教、加强“三基”培训、鼓励上报不良事件是减少临床给药错误的关键,为护士给药错误的管理提供依据,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

    作者:徐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的护理现状及展望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心脏、肾脏、眼、血管等组织损害[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成为世界上四大慢病之一[2].社区内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以老年人、2型糖尿病为主,这种现象给我们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做好社区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不仅是社区护士的一项义务,也是对社区护理提出的一种挑战.为此本文就社区老年糖尿病护理现作一综述,以期给这项工作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孟亚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PowerBuilder的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设计与实现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医院里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作者:崔明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医患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是医患共同战胜疾病、促使病员康复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胡建华;于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TGF-β1及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术检测102例胃癌患者病变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GF-β11及HIF-1α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GF-β1及HIF-1α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生成、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但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TGF-β1及HIF-1α可作为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薇;刘义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地方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模式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外科手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对2012年1月~11月该院创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9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术后联合用药率为64.2%;治疗性用药为73.2%;术后用药<72h者仅为10.2%;麻醉诱导期给药为0.结论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未执行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制定一系列管理对策,加强督导检查,从而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单病种治疗费用,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向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