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晓霞;吴亚丽;李林艳
对我院1990~2005年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手术处理1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65~69岁57例,70~74岁49例,75~79岁16例,80岁以上的10例,年龄大91岁,平均72.31岁.
作者:陆旭 刊期: 2005年第16期
作者:张春峰;王文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我院2003-01~2005-06对未破裂宫外孕56例采取介入治疗,配合密切的观察与细致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年龄18~38岁(平均27)岁.首次妊娠5例,其余51例均有流产或生育史.其中曾有宫外孕病史9例,有宫内节育器12例,有药物流产史21例,有人工流产史33例,停经35~68 d.部分患者有腹痛,阴道少许流血及恶心、纳差、乏力等早孕反应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血β-HCG测定范围为300~3 200 IU/L(正常血β-HCG<30 IU/L),彩超检查排除宫内妊娠,提示附件混合性包块直径2~5 cm,子宫直肠窝积液≤3 cm.
作者:张丽珊;陈丽香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试纸条快速筛查HBsAg具有简便、快速、可单份操作的优点,尤其为无偿献血者现场采血前检测HBsAg提供了便利条件,减少了大量的血液报废,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在利用试纸条快速筛查HBsAg的过程中,仍会出现HBsAg阳性漏检,因此,作者对试纸条快速筛查无偿献血者HBsAg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燕;王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心房纤颤(Af)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有报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Af的发生率为7%~18%.我院心内科2001年以来收治了2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有61例并发Af,回顾性分析5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Af后的药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霞;张杰;刘少奎;王筱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对我院10 a来经头CT确定的原发性脑室出血误诊为SAH及其他疾病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21~60岁,其中35岁以下4例,50岁以上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例,眩晕病史2例,坐骨神经痛病史1例.临床表现:头痛5例,呕吐4例,眩晕3例,意识障碍1例.脑膜刺激征4例,垂直注视麻痹3例,眼震2例.BP>200/130 mm Hg 2例,8例腰穿均为血性脑脊液.头颅CT检查8例,均为部分性原发性脑室出血.其中单侧脑室积血4例,三、四脑室积血2例,侧脑室、三脑室积血1例,双侧脑室积血1例.幕上脑室扩大3例.8例经保守治疗30~40 d均痊愈出院.
作者:孙贻飞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护理工作常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发各种护理纠纷,给治疗和护理效果带来负面效应,同时也给整个护理管理工作造成被动局面.为了拓宽知识,完善护理工作,结合本院实际,对护理纠纷的发生与防范,探讨如下.
作者:卢汝虹;陈琨红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前老年痴呆患病率逐年增多,预防、治疗的医疗效果不显著,此病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为严重的疾病[1].因此,早期发现和开展积极的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1 病例报告女,26岁.因停经36周、规律性下腹阵痛6 h于2005-02-02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05-03,预产期为2005-02-10.停经40 d余,有恶心、间断晨起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5个月,停经4.5个月时自觉胎动至分娩.此时宫高高于单胎,腹围也较单胎宽,孕中期无腹痛、阴道流血、头昏、眼花等症状,双下肢无水肿,因产程发动请当地卫生员接生.
作者:程雅玲;李雅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我科2004-12~2005-07收治结核性胸膜炎13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好转治愈117例,并发胸膜肥厚、粘连、胸廓塌陷10例,手术治疗3例.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6例,女34例,年龄12~74岁,以青壮年男性多见.
作者:王秀玲;孙淑贞;韩晓会 刊期: 2005年第16期
1 主要症状脊髓损伤由于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体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迟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1].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腰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痪,因肋间肌瘫,胸式呼吸丧失,只依赖腹式呼吸,肺活量减小,呼吸运动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
作者:陈英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1病例报告男,55岁.因左侧胸闷、呼吸困难5个月入院.病史中无胸痛,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曾抗炎、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病情无好转.查体:左脸廓塌陷,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作者:杨兴;郭伟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在于比较术中晶体输液方案和限制晶体输液方案,以期能对术中合理输液有一定帮助.方法:非体外循环择期手术成年患者20例,分晶体输液组(A组,n=10)及限制晶体输液组(B组,n=10).两组均在入室后至切皮前静脉输入5%葡萄糖1 ml/(kg·h)(时间从术前午夜0:00至切皮),补充术前损失体液.手术开始后,A组按8~14 ml/(kg·h)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LR);B组切皮后按LR:5%葡萄糖=1:1的比例第1小时以10~12 ml/(kg·h)输给,以后为5~6 ml/(kg·h),并配合适量的706代血浆.两组在出血超过全血容量的15%时输入等量全血.结果:(1)血容量、中心静脉压、平均桡动脉压:A组切皮后3 h及术毕升高较麻醉前有显著差异(P<0.05),B组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2)术中每个患者尿量均数:A组(4.15±1.51) ml/(kg·h),B组(1.65±1.12)ml/(kg·h);(3)A组尿钠排出量明显增多;(4)B组血钠值切皮后3 h及术毕低于正常值;(5)B组pH值较A组低,BE负值较A组大.结论:两组输液方案在术中均能维持好血容量、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但晶体输液组有钠水负荷过量倾向,应注意由此引起的组织水肿;限制晶体输液方案在维持血钠、改善代谢性酸中毒方面不如晶体输液组.
作者:杨利荣;况铣;莫治祥;吴洪翔 刊期: 2005年第16期
作者:杨柳;毛灵瑞 刊期: 2005年第16期
1 病例报告女,69岁.因阵发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个月加重2 d入院,无高血压病史.患者从1个月前起于劳力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经休息后10 min自行缓解,每日约2~3次,有时伴心悸,无胸痛、胸闷,曾于发作时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近2 d发作频繁,2 h前活动后出现反复发作的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心悸、烦躁、出虚汗而急诊入院.
作者:刘锐锋;李克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为探索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我们对住院儿童支原体(MP)感染调查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2002-12~2005-05住院的58例诊断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发病前或发病同时均伴有呼吸道感染.其中12例为初次发病病程迁延(病程2~6个月),7例为多次复发病例(复发≥2次)作为病程迁延及复发病例组.另外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病程相对较短的初次发病组.同期门诊按就诊顺序随机选择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年龄3~14岁,各组之间无性别差异.
作者:贾宇涛;李旭芳;李小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护士要想献身护理事业,在长期的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加强自我保护,保证自己身心健康.本人体会如下.1 自我心理调适(1)注意学习:除专业知识外,学习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多读知识性、哲理性强的书籍,增加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开阔胸襟,养成开朗、乐观、通达的性格;增强自己抵御挫折的能力.
作者:商晓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2003-01~2005-06我科实施肝癌手术切除420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7例.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5例,年龄24~73(平均51)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肝硬化.
作者:江永军;周敏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布-加综合征(B-CS)患者(Ⅲ型),下腔静脉(IVC)长节段梗阻,又伴有肝静脉(MHV)闭塞,肝内侧支循环形成少,缺乏第三肝门部肝静脉代偿,多伴有大量腹水、脾脏肿大、低蛋白血症等[1].自1994-08~2005-05我们采用脾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手术治疗29例,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观测其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孔中宇;程飞;尚俐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1 病例报告男,45岁.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于2004-12入院.查体:除右侧大隐静脉曲张外,余均正常,无手术禁忌证.入院后行右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时,患者突然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护示BP 80/40 mm Hg,HR 50次/min,血氧饱和度75%,R 40次/min,口唇发绀,听诊双肺底湿性罗音,结核病史、体征,诊断为急性肺栓塞.
作者:张洪征;刘景会 刊期: 200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