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观察

李梅;马晓元;李建华

关键词:利培酮, 奋乃静, 血管性痴呆, 精神症状
摘要:目的 观察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01月~2012 年06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86例血管性痴呆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奋乃静组,每组各43 例,使用PANSS量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利培酮组的有效率为86.0%,奋乃静组的有效率为88.3%,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PANSS 量表的评分均明显减少,但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TESS 量表不良反应对比分析显示,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奋乃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本研究得出了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而且经济实惠,适合中国的国情,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行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

    目的 探讨有效的胃肠减压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选择适宜的胃管,插入深度为45~65cm.结果 有效的胃肠减压,减轻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 有效的胃肠减压是评价护理工作的一个标准.

    作者:谢冬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使用安全套引起失败原因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使用安全套失败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上门随访和门诊咨询,对本乡镇3a来使用安全套失败发生非意愿妊娠的(76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调查询问.结果 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不每次性生活使用,其次为没有全程使用或不规范使用而使得安全套破裂,少数不能有效获得而不能坚持使用.结论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事后补救措施,重视日常咨询和随访服务,提高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是提高已婚育龄妇女安全套使用有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何冬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桡侧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桡侧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6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闭合复位+桡侧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65例,随访1~3a,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闭合复位+桡侧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很好达到治疗目的,疗效显著,还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欧清彬;林哲辉;庄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脑血管介入术致迷走神经反射X例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介入术致迷走神经反射临床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经心脑血管介入术致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患者均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药物进行急救.结果 经过抢救治疗仅有1例患者血压、心率未回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不仅心率、血压恢复,且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临床上减少牵拉、压迫、空腔器脏刺激,及时补充血容量并给与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抢救的成功效率.

    作者:郭艳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的治疗,并探讨其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脊柱骨科在2010年7月~2012年3月期间收入院的27例经X线摄片与CT扫描确诊为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均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分析其疗效,以植骨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植骨均成活,达到骨性愈合,植骨成活率为100%;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器材断裂、骨折脱位再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0;神经功能显著改善8例,有效改善17例,改善不明显2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2.6%.结论 对于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选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脊柱骨科推广.

    作者:唐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孕首次超声检查子宫内未见孕囊的诊断及追踪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早孕时首次超声检查子宫内未见确切孕囊的临床观察分析.方法 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对125例早孕时首次超声检查子宫内未见确切孕囊的患者进行检查,判断受孕部位,对首次检查未能做出明确判断的患者行隔期复查、追踪并分析判断结果.结果 125例首次超声检查时子宫内未见确切孕囊的患者,首次超声检查诊断为宫外孕的患者58例,占46.4%.隔期复查超声49例患者受孕部位得到了确定,占39.2%,其中宫内孕33例,宫外孕16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诊断早期宫外孕、宫内孕以及隔期追踪检查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永莲;李素波;安亚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将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6例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方法对比研究3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5例,中药治疗组(治疗组)21例,治疗组辩证给予中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结论干燥综合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会阴侧切口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综述

    近年来,由于孕妇营养过剩致胎儿过大以及病理产科,产妇除剖产率高外,阴道分娩的产妇为了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以及防止自然分娩和手术产所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因此为了避免会阴有撕裂伤,减轻产妇在产程中及产后创口的痛苦,减少产后出血和利于产后康复,正确处理产程,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预防产程延长,预防伤口感染,减少肿胀和疼痛,及时行会阴后-侧切开[1].

    作者:李桂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胎盘早剥60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胎盘早剥发生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胎盘早剥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胎盘早剥发生率1.20%.流动人口41例(68.3%),其中无产检或未定期产检者27例,占65.9%,本地户籍人口19例(31.7%).有明确发病诱因者30例,以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外伤性因素为主.临床表现为胎死宫内、血性羊水更易确诊胎盘早剥(P<0.05);自发早产症状更易误诊(P>0.05).轻型胎盘早剥42例,重型胎盘早剥18例,子宫胎盘卒中1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剖宫产35例(58.3%),阴道分娩25(41.7%),行子宫动脉结扎术1例,无子宫切除病例,无孕产妇死亡病例.胎死宫内7例.重型胎盘早剥更容易发生胎死宫内及新生儿窒息,且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轻型胎盘早剥(P<0.05).结论 流动人口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人口.从发病到临床处理时间是影响胎盘早剥轻重程度的重要因素;胎盘早剥轻型易与先兆临产、临产及胎儿窘迫相混淆,注意鉴别诊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刘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患病调查

    目的 调查本院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病资料,为防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经过培训的专人登记我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中毒诱因、引起中毒的农药、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和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4例,年龄12~81岁,平均(41.85±20.11)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1.7,21~50岁患者占69.53%;夏季中毒患者为40.32%;农民占81.45%,其中因夫妻吵架或其他家庭问题自杀者占78.23%,住院时间为1~22d,死亡率10.48%.结论 本地区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率女性于高于男性,21~50岁是女性中毒高发年龄;夏季是发病高峰季节;中毒原因主要为自杀,多因家庭纠纷引起;农民为主要中毒职业分布;中毒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死亡率高.

    作者:周邦克;匡建华;毛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室护士死亡态度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死亡态度水平和工作倦怠状况,分析该人群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探讨死亡态度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工作倦怠感量表与护士死亡态度量表对某综合医院的110名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重症监护室护士死亡态度中的自然接受维度得分高,其次为死亡恐惧与焦虑维度得分,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维度得分低;工作倦怠感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得分分别21.48±8.60、8.48±5.75,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28.34±9.09,为高度倦怠;死亡态度各维度与工作倦怠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重症监护室护士对死亡的态度存在矛盾心理,虽然能接受死亡现实,但同时对死亡持有恐惧与回避的态度,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死亡教育,帮助其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树立科学的死亡观,从而减轻工作倦怠水平.

    作者:刘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接诊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氨茶碱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均能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多索茶碱相对氨茶碱具有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临床不良反应,可以作为首选药物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杨文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脑出血后高钠高氯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高钠高氯血症的临床病发原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入院的374例脑出血患者按其血电解质平衡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组由高钠高氯血症患者组成,对照组由非高钠高氯血症患者组成,对两组患者的病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差,病死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出血情况以丘脑出血居多,且明显多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钠高氯血症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钠高氯血症患者,其发病原因较多,出血部位、昏迷状况及临床并发症状对其预后均有明显影响.故当临床上发现发现相应指证出现变化时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旭;郑小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探讨产程中心理护理

    决定分娩过程中产力和产道可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精神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分娩.如何给予产妇安定情绪,精力充沛地完成分娩,作为一名妇产科护士,必须深刻地了解产妇的心理,取得产妇对我们的信赖和配合,顺利结束分娩.这就要求产科护士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产妇顺利分娩的关键,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体力充足,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LP)的临床分析.方法 我院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进行诊治的16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LP患者血尿淀粉酶可在正常范围或者仅轻度增高,血糖水平多有升高,这样的患者易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而且易多次发作.结论 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其发病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HLP具有和急性胰腺炎(AP)相似的特征,但其又具有独特的特征.

    作者:樊和明;张海三;杨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病案借阅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病历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各种诊疗过程中所有的医疗文书资料,是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是评价医疗质量、衡量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法律和社会保险的重要依据.规范病案借阅行为,防止病案丢失是开发利用病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前提条件,随着病案利用面的不断拓宽,借阅病案的人越来越多,成分越来越复杂.不规范的借阅行为也随之增多,,如不加强管理,将严重地影响病案室工作的正常运转.

    作者:王秀茹;王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总结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ABO-HDN)疗效.方法 将47例ABO溶血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0g/(kg·d)静脉滴注,监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黄疸减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减少住院天数.结论 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换血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珊珊;颜振兴;毛月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4月本院妇科门诊收入的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患者6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进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外用复方维甲酸霜、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组在常规基础用药的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黄褐斑色泽、面积及月经状态,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色泽及斑块面积观察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且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能显著改善患者黄褐斑色泽,使得斑点面积变小,月经周期明显好转,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娇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隐匿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自1978年首次报道隐匿性乙型病毒性肝炎(OBI)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但在临床工作中仍然易被忽视.病毒在肝内长时间存在可激发一个轻微但是持续的坏死性炎症,此炎症(如果同时存在导致肝脏损伤的其他原因)会加速肝脏损伤甚至肝硬化,此外,OBI是肝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保持了癌基因的隐形感染的状态.

    作者:白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