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骨瓣减压治疗额颞叶对冲伤临床疗效观察

曹金宝;赵林

关键词:颅脑损伤, 额颞叶对冲伤, 大骨瓣减压
摘要: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治疗额颞叶对冲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确诊额颞叶对冲伤的患者137例,按是否采取大骨瓣减压手术分成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组75例,标准开颅手术组62例.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及挫伤脑组织,标准开颅手术组采用传统额颞部马蹄形切口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及挫伤脑组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组与标准开颅手术组比较能明显减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程度(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治疗额颞叶对冲伤疗效确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抗生素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倍受关注.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微生物,由于结构特殊,因此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为特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但人类感染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后,可导致患者出现泌尿感染或出现生殖道疾病,从而影响患者生殖健康.本文将通过综述的方式归纳总结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用药治疗情况,从而为泌尿系统支原体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作者:伍灿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联合喹诺酮类、气管解痉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查肺功能指标,并评价综合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水平均明显上升,但治疗组上升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抗菌药物平均疗程为(11.05±2.11)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3.12±1.51)d,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能显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作者:蒙光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由一对异极磁体所组成.一极固定在义齿基托组织面内,称为固位体,另一极则固定在牙根内,称之为衔铁.当义齿出入口腔内时,两极相互吸引产生磁引力,从而达到固位作用.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有利于改善义齿的固位力,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从而使修复义齿更加美观、舒适,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朱雪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的治疗,并探讨其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脊柱骨科在2010年7月~2012年3月期间收入院的27例经X线摄片与CT扫描确诊为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均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分析其疗效,以植骨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植骨均成活,达到骨性愈合,植骨成活率为100%;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器材断裂、骨折脱位再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0;神经功能显著改善8例,有效改善17例,改善不明显2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2.6%.结论 对于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选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脊柱骨科推广.

    作者:唐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劳务派遣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利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在用人模式方面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传统的国家计划配置模式自主双向选择的模式所取代.因此,劳务派遣作为新型用人模式的代表应运而生.认真分析其利与弊,寻求解决弊端的方法必将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郝磊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腔溃疡的病因探讨

    目的 探讨口腔溃疡的不同病因.方法 选择临床上口腔溃疡患者200例进行常规检查,问诊,分析并对口腔溃疡的病因进行分类,与50例健康患者对比,得出较为常见的几大类病因.结果 良性溃疡158例,占79.00%.恶性溃疡占12例,占6.00%,其他溃疡30例,占15.00%.良性溃疡中一般感染22例,占良性溃疡的13.92%.工作高强度者占86.36%,日常作息不规范者占54.54%,有咽炎者占68.18%,倒班者占90.90%;其他类微量元素缺乏性溃疡30例,占15.00%.其中铁缺乏者占83.33%,锌缺乏者占90.0%,维生素B12缺乏者占83.33%,叶酸缺乏者占76.67%.结论 口腔溃疡以良性溃疡多见,好发于工作强度高者、倒班者和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者.

    作者:钟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通过采取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配合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38例作为对照组,将 42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前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手术前后护理加上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对手术后恢复有明显帮助.

    作者:曹燕玲;钟宝珠;梁丽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LP)的临床分析.方法 我院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进行诊治的16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LP患者血尿淀粉酶可在正常范围或者仅轻度增高,血糖水平多有升高,这样的患者易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而且易多次发作.结论 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其发病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HLP具有和急性胰腺炎(AP)相似的特征,但其又具有独特的特征.

    作者:樊和明;张海三;杨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例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7例度过妊娠期安全分娩,3例终止妊娠.结论 对SLE合并妊娠患者及时治疗、病情观察与专科护理外,更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做母婴监测.

    作者:郭坷;石勇芳;郭小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12上半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分析及整改

    对我院2012上半年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使用管理.利用抗菌素使用强度和DDDs指标进行评估,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我院抗生素使用尚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张朋;侯婷婷;刘钟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当前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法医鉴定这一项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其鉴定结果直接影响着诉讼活动中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判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增强法医鉴定实践活动的控制与监督,避免出现违反程序、滥用鉴定等状况.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

    作者:陶加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降低医院信息化建设风险的有效途径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对社会来说,不仅是一种进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畅通了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是同时对一些单位来说也是一个挑战,由于认识不足、人才缺乏、管理不善以及软件功能之后等都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本文针对医院在信息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比如认识不足,院方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发展需要,以及现有的财务软件缺乏安全保障,可靠性不强,和医院的信息化制度管理不健全等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寻求科学的解决对策和途径,确保促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持续的稳定发展.

    作者:吴旻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头部扩张器引发局部皮肤异常反应1例

    目的 讨论头部扩张器置入术引起的异常并发症.方法 选取特殊病例1例,观察其头部置入扩张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结果 扩张器置入区域皮肤略红,头皮分泌物增多,呈油腻性的环状斑片,头部其余位置未见分泌物.结论 扩张器置入术可广泛应用于整形美容手术的多项术式,所引起的并发症多可经过后期妥善治疗得到改善,不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谷炜玮;姜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建立良好服药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5例患者实施传统治疗和护理为对照组,另55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为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 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服药依从性、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5),其中观察组89.09%的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取得了96.9 ± 0.67的护理质量综合成绩,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3.9%.结论 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对加强护理管理及加快肺结核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爱华;熊凤鸣;肖平;贾文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的就是确保我国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对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政府一直都比较关注公共卫生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在经过2003年之后,人们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党和政府一直都在强调,想要建设期和谐社会,这其中就必须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高国家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卫生预防控制.本文在对我国现有的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施.

    作者:张银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性分析

    目的 对小儿血液细菌培养以及药敏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败血症小儿病例205例,对其展开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205例患儿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获得菌株256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率高(45.31%);所得菌株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等抗生素存在显著的耐药性.结论 小儿血培养所得菌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对多种抗生素存在显著耐药性.

    作者:张咏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患者2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并发症护理,优质组给予全面优质并发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并发症改善时间、治疗及护理依从性、SDS评分、SAS评分.结果 优质组并发症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护理后抑郁、焦虑例数均少于常规组,依从度100%,整体治疗护理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面、优质、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恢复时间、提高依从度、降低抑郁与焦虑,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集到的9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2例(69.57%),有效8例(17.39%),无效6例(13.04%);对照组显效16例(34.78%),有效19例(41.30%),无效11例(23.9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x2检验,P=0.0035<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显示,针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采用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的治疗优于单纯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治疗,故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覃桂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二级医院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本文通过对临床药学工作内容等的介绍,并结合我院临床药学的具体工作实践,探讨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一般模式,总结临床药学的研究及发展,强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的同时也剖析工作中的困难,并对药学服务工作的前景进行回顾与展望.

    作者:王军练;曾佑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0例脑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研究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进而探询康复护理以及防止并发症有效方法,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生活.方法 从某医院2012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即抽选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愿情况下分为两组,观察组除了接受日常的治疗以及护理外还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且仅仅进行基础治疗和护理,对两组终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通过统计结果可知,观察组采用了优质护理之后,患者的语言能力、步行、进食、站位及坐位等各种生活能力都比较对照组好,体现出优质护理的优势.结论 对脑梗死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有效调动了患者和家属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快了患者康复以及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减小了脑梗死患者致残率与死亡率,让患者在极短时间内就能生活自理回归生活.

    作者:吴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