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ASA I-II级的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胺全麻诱导,对照组实施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胺全麻诱导,比较分析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心率、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时及插管后5min观察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胺全麻诱导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手术中,对血压及心率影响较小,并发症较少,可谓此类患者理想的麻醉手段.
作者:顾永辉;阮林;黄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自1978年首次报道隐匿性乙型病毒性肝炎(OBI)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但在临床工作中仍然易被忽视.病毒在肝内长时间存在可激发一个轻微但是持续的坏死性炎症,此炎症(如果同时存在导致肝脏损伤的其他原因)会加速肝脏损伤甚至肝硬化,此外,OBI是肝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保持了癌基因的隐形感染的状态.
作者:白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社区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120例COPD患者实施肺康复干预措施,并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PS)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实施肺康复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较肺康复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社区肺康复可有效缓解COPD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樊红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椎间活动度和临床治疗优良率,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非融合技术在保持椎间活动度方面优于腰脊柱融合术,有利于防止退变加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彬欣;丁文元;谢冬晓;郭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影响中风后患者发生抑郁的原因,及早消除影响因素.方法 评定中风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并分析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 147例中风患者中83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6.4%,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属不和的中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结论 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动员社会及家属关心中风患者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谷敏;吴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的治疗,并探讨其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脊柱骨科在2010年7月~2012年3月期间收入院的27例经X线摄片与CT扫描确诊为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均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分析其疗效,以植骨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植骨均成活,达到骨性愈合,植骨成活率为100%;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器材断裂、骨折脱位再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0;神经功能显著改善8例,有效改善17例,改善不明显2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2.6%.结论 对于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患者,选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脊柱骨科推广.
作者:唐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是深化医改的重要途径,2012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印发,标志着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对2012年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 实施背景、结构特点及其对医改作用进行解读,以期深入理解新项目规范内涵,顺利实施新规范衔接.
作者:马伊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可吸收螺钉( PDLLA)治疗三踝骨折,探讨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47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3.5a,平均(1.9±0.2)a,骨折愈合时间8w~13w,平均10w,所有病例均愈合且无移位,术后优良率达93.61%,无毒性及过敏反应.结论 可吸收螺钉是治疗三踝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安全性达到临床使用要求.
作者:宋志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临床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2月~2010年5月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都已经获得临床愈合,伤口一期愈合的患者有58例,有2例患者出现了伤口的感染,但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处理后,也已愈合,优良率达到了96.7%.结论 对于踝部骨折联合下胫腓损的患者,首先要认真的分析伤者损伤的原因,再积极地恢复伤者的踝关节,使其达到稳定,可使用手刹复位内定的方法,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保证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后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
作者:徐东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3种尿液红细胞的检验方法比较,探究3种检验方法对尿液红细胞影响与作用.方法 抽取住院尿液患者400例,分别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德国尿化学分析仪即尿液干化学法、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检测.结果 单克隆抗体免疫法阳性率为15.5%,尿液干化学法阳性率23%,UF-100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阳性21%.以单克隆抗体免疫法为基础,检测出其他方法的正确率分别为:干化学法92.5%,UF-100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90.9%.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与干化学法检验结果差异较小,均可以运用在尿液红细胞检验中,但是两种方法无法相互代替,好采用合作互补方法进行尿液检验,以提高精确度.
作者:金顺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集到的9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2例(69.57%),有效8例(17.39%),无效6例(13.04%);对照组显效16例(34.78%),有效19例(41.30%),无效11例(23.9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x2检验,P=0.0035<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显示,针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采用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的治疗优于单纯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治疗,故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覃桂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0年7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122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61例)患者运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61例)患者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显效率40.99%,有效率54.09%,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结论 对于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而言,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薛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本文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论述,并对比了传统的治疗方式.方法 从我院2012年4月~11月接诊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中抽取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常规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2a之后的成功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不但能够明显改善急性牙髓炎患者的病情,还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复发率.因此,在临床急性牙髓炎治疗过程当中,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方式,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琴飞;吴学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采用肺力咳合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的患儿,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肺力咳合剂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为90%,肺炎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为70%,肺炎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本次研究表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采用肺力咳合剂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有较高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为一种安全范围大,疗效确切的药物.另外肺力咳合剂口感良好,患儿有较高依从性,服用较为方便.故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采用肺力咳合剂治疗,效果较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作者:赵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18例截瘫患者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对18例截瘫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佳的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的2~10d内,精神活动均恢复正常.结论 加强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精神障碍的康复.
作者:潘建丽;杜可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奥美拉唑20mg早餐前口服,法莫替丁20mg睡前口服;B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20mg/次,2次/d;C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20mg/次,2次/d,3组疗程均为50d.通过患者胸痛、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改善来评价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能够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夕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静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的一条特殊而重要的血管,其位于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呈细小喇叭形,无分支,彩色多普勒超声容易识别,其颜色亮度高于周围静脉的血流信号,获取率可达94%,甚至100%.其血流频谱早在孕8~10w左右可以被记录到[1],由于胎儿心脏泵的作用,静脉导管频谱呈典型的正向三峰频谱,即心室收缩期峰值(S峰)、早期心室舒张峰值(D峰)及心房收缩期峰值(a谷).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无痛是患者的权利和医护人员的义务,是提高医疗质量、取得良好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骨科患者而言疼痛是常见的主诉之一,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体位、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本文从无痛病房建立的宗旨原则、人员构成和培训考核、疼痛评估、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等方面探讨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体会.
作者:王玥;何荣;于学军;白秋萍;姚一民;檀臻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对40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的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术中体位放置,密切配合,温灌注液的加注等保暖措施.术后体位整理,疼痛护理,拔管前指导,避免了前列腺综合征的发生,缩短了带管和住院时间.
作者:余爱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本社区17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管理6个月,观察对比干预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 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为128.3±4.2/85.6±4.6 mmHg,明显低于管理前的148.5±5.8/102.3±5.9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100%、86.6%、8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55.2%、52.9%,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管理,血压控制效果显著,有利于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提高服药依从性,同时给予非药物等相关管理措施,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对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政周 刊期: 2013年第04期